崇祯七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竹下梨(书坊)
这就是匠户们上班儿的地方。
而每个匠户又有自己的工作区域,类似于工作台之类的。
这会儿匠户们已经换了新衣,吃了一顿饱饭,正在收拾家里。董策过去瞧了一眼,有些工匠却不在工坊内。
他把所有人叫来,沉着脸道:“既然在本官麾下当差,就得遵守本官的规矩,从现在开始吃了饭,领了钱粮,就要现在开始坐班干活儿!本官招你们来,可不是让你们来混日子的!你们当也知道,能吃饱饭,能穿新衣,能有银子拿的差事,多少人抢着干!”
众匠户都是惶恐,赶紧磕头谢罪,表示以后一定老实本分。
董策训斥了一通,立了规矩,便打发他们回去,却是带着两个泥水匠在城里转悠。
两个泥水匠一个姓高,名为高大年,一个姓孙,名为孙武木。高大年不过是三十三岁,却是满脸皱纹,看上去像是五十三岁一般,孙武木和他年纪差不多,长的年轻了些。
董策问了几句,这才知道,两人都是属于大同左卫的军中匠户,本家就在十里河畔。不过从万历年开始,九边,尤其是大同镇、宣府镇、蓟镇这三处,都是大动干戈,在沿边防线修建了大量的小型堡寨,辅助以更远处的长城,以及身后驻屯大量军兵的大型城堡,花费上千万两白银,构造了一个极其庞大也是极为复杂的防御体系。边境需要,这两位祖上又都有手艺,所以便是被借调到了宁鲁堡安顿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三代人的光阴。
董策屏退其他人,却是带着他们两个出来,让两个匠户又是受宠若惊,又是担惊受怕,不知道董大人这是何意。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社会的最底层,被欺负惯了的,想来是小心做人,更是知道军中的避讳。因此一路上两人都是低着头,根本不敢四处张望,生怕瞧见什么不该看的,惹祸上身。董策问一句,他们便是答一句,不敢主动接话。
董策回头瞧了他们一眼,脸一板:“你们两人低着头作甚?本官带你们出来,就是要让你们把整个磐石堡给转一遍,各处的地理位置,地形高低,有哪些建筑,都要牢记在心。过两日本官就让你们画出图纸,拿出章程来,不四处看看你能拿出来?低着头数虫子么?”
两个工匠这才恍然大悟,赶紧告罪,而后便是抬头四处张望,很用心的把走过的地方都努力记下。
他们心里也能安定了许多——他们既知道董策用得上自己,便也不担心随时会被清理出去,免得浪费粮食。而且多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价值,感觉还是很舒坦的。
董策一边带着他们在城里转悠,一边问一些后世的建筑学问题,虽然相隔数百年,但是中间的道理却是想通的。这两位匠户世代都是匠户,自身也参见过许多城堡的建设,因此都是回答的很清楚。他们的嘴比较笨,有时候说的话董策还得想想才能明白,不过倒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也让董策放下心来。
毕竟筑城之事,兹事体大,一旦开动,就是成千上万两的银子砸进去,可万万不敢有什么疏忽。
作为一个主要是用来屯军的军称,磐石堡并不大,周长大约也就是两里地左右,边长不过二三百米,别说是跟那些雄城相比了,就算是内地的一般县治,也要比它大出个七八倍去。甚至山西某些特别有名的缙绅大院儿都比磐石堡规模小不了多少。
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董策带着两个匠户把磐石堡给转了一遍。
现在堡中素日也就只有董策等几人住着而已,百姓们都是住在堡外的,所以磐石堡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非常的荒凉,断壁残垣,野草丛生,半人高的枯黄色灌木丛中时不时的还能瞧见几串儿红晶晶的浆果,极是诱人。甚至不时的还有野鸡支愣愣的从灌木丛中飞出来,发出一阵惊恐的咯咯嗒声。
绕了一圈儿之后,董策又带着他们到了南门城楼上——这里也是整个磐石堡保存的最好的区域了。
城门楼和楼台基本上保持了原样,城墙厚高,足有五丈高,四丈厚,便是已经倾颓至此,上面也可六马并行。夯土层外面包着的大条石大致完好,一块条石就足有一人多长,三尺宽,也不知道是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方才运上来的。城门楼子已经塌了,只剩下了半截断墙,四周不少巨大的梁柱横亘着,下面城门洞子还在,但是城门却不在了。
除开这里的城墙,其它地方的城墙都已经坍塌近半,许多地方甚至只剩下四五米高了。
站在这城墙之上,整个磐石堡乃至于方圆是十数里间都是尽收眼底,也唯有在此处,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边陲戍堡的雄壮威武。
两个匠户瞧了,都是不由得咋舌。
董策瞧着两人,道:“也看了半日了,这儿瞧得清楚,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吧!”
说着便是寻了块大石坐了,指了指自己对面:“你们也做。”
高大年陪着笑道:“大人面前,岂有小的坐着的道理?”
董策听了,也不强求,便问道:“心里有谱儿了么?”
高大年和孙武木对视一眼,还是高大年开口道:“大人,不知道您要建的墩堡,是屯民,还是屯军?”
董策眉毛一挑:“屯民如何?屯军又如何?”
“回大人的话。”高大年清了清嗓子:“若是屯民,则需把城中大半土地都用来划分成民户居住的街区,按照要住进来的宅户之数,划分出若干个宅基地来。而城中的道路,也要平直宽阔,直来直去,最好是东门到西门一条街,南门到北门一条街,以此两条街为主干,往两边的街区延伸出若干条巷子来。巷子也要平直,更要相互勾连,如此才方便百姓行走。而临街的街区,院子之临街一面,都要设计成门面房,方便做生意买卖,或是出租。另外,若是屯民,则中间宜设立广场,有八字墙,上贴告示。八字墙对面,乃是大人您的官厅。戏台庙宇,也要一应俱全,若不然就不叫个城池的样子。”
董策又问道:“若是屯军呢?”
“若是屯军,则又大有不同,说的分明些,便是要塞的格局。”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他说话也流利了许多,神情中隐隐然带出了几分自信。他蹲了下来,拿了一根细棍想要在地上作画,结果发现城墙夯土经过千年风霜早已是坚如铁石,可砺刀斧,根本就划不动。他尴尬一笑,只得随手摘了个浆果,拿着浆果用红色的汁液在地上勾勒出图形来。
“大人您看,若是屯军的话,城内且不说,城墙就一定要整修。”
……
高大年在那里侃侃而谈,而董策已经是满心的震惊了。
他听到了什么?
棱堡!被这个时代的西方军人感叹为‘不可攻陷之建筑学奇迹的棱堡’!
空心敌台!
复式打击!
全面火力!
…………
这是多么优秀而又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个时代国人的建筑艺术和技巧竟然已经高深到了这等程度。
崇祯七年 一二七章 一万两!
棱堡!被这个时代的西方军人感叹为‘不可攻陷之建筑学奇迹的棱堡’!
空心敌台!
复式打击!
全面火力!
…………
这是多么优秀而又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个时代国人的建筑艺术和技巧竟然已经高深到了这等程度。
从外到内,护城河,墩台,瓮城,空心敌台,城墙……就算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城墙被攻破,还有里面各种复杂的巷道和同样高厚的隔断城墙。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按照高大年的规划完全把城堡建成的话,那么将会形成一个极其精密完善而又坚固的防御体系,只要城内淡水米粮充足,城外便是有十倍的军队,怕是也难以攻下来!
想要啃下来,就要有付出十数倍甚至数十倍伤亡的心理准备!
董策已经完全被震撼到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在一些科技方面,完完全全已经是站在了世界的巅峰,只可惜的是,被朝中那些相公们给毁了。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高大年,董策心里不由得一声感叹,在同时代的西方,像他这样的高级工匠完全可以被称为筑城大师,受到人们的尊重。爵位,财富也是源源不断而来,甚至还会被某些帝国或者公国的统治者聘请为顾问,在全国各地建设棱堡防御体系。而在大明,这样的人却还要担心饿死,还要因为没有吃的而让妻女出去卖x淫x做暗娼,还要挨家挨户的讨饭……
董策打断了高大成的话,他笑眯眯道:“若是我这城池,既要屯兵,又要居住百姓呢?”
“这个?”
高大成额头上冷汗直冒,心里赶紧盘算开来,眼睛一遍一遍的从磐石堡各处扫过。
“却也不用着急。”董策笑道:“你们两个先回去慢慢思量思量,只要是这两日间能把图纸拿来就成,当然,越快越好。”
董策加了一句:“若是做得快,又好,本官定然有赏!”
高孙二人本就是很尽心竭力,一听有赏银立刻心里更是火热起来。
白闪闪的金花银在面前招手,两人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竟然在第二日一大清早,就把图纸给董策画好了。
这也大大出乎了董策的意外,他以为两人至少还要两天的时间才行。
董策瞧了他们一眼,他们第一次来董策的官厅大堂,都很是拘谨。两人眼睛都是红红的,显然昨晚上一夜没睡,不过神情却是相当的亢奋。董策看着他们,无端端的就想起后世那些连续熬夜奋战几天干掉无数咖啡,终于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的技术男。
他们都不会写字,但是却会画画,用的却不是纸张——对于他们来说,纸太昂贵,买不起——而是一大块足有六尺见方的表面光滑的大模板。勾画的也不是的笔,而是墨线。
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呈现在董策的面前。
最外面的护城河,护城河后面的羊马城,羊马城的四个角儿和城墙的四个角儿成一条直线上面四个墩台,这些都是齐备。
城北不开门,只开三个城门,城门之上都有城楼,外面都有瓮城。东门瓮城的小门儿开在北边儿,南门瓮城的小门儿开在东边,西门瓮城的小门儿也开在北边。瓮城之上同样建有女墙,里面还有藏兵洞。
而最让董策感兴趣的是,城内的射击。
城墙内侧留出十五步宽的空地来,而城内,则是被高墙分成了九块区域。
首先是城内的四个角儿,四个角儿上各自被一个三角区域占据,这个三角区域,乃是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三角形,其两条直角边和城墙平行。就拿西北角的三角区域来说吧,这片区域有三面墙,北面的墙隔着留出来的空地和北城墙平行,西面的墙隔着留出来的空地和西城墙平行,而西墙和北墙的夹角,乃是九十度。西墙的终点和北墙的终点连成一条直线,就是第三堵墙。
以此类推。
这是四角上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
而在城池的中央位置,则是一块儿四方形的区域,就像是城池整个缩小了一些,四四方方的。这种设置,一般大一些的城池都有,叫做内城。放在京城,那叫皇城。
而这样一来,在直角三角形区域,中间的正方形区域,以及城墙之间,就形成了四个等腰梯形。
四个等腰梯形,出现在的位置是城门里。就拿南城门里这个等腰梯形为例,较短的那条上底和南城墙平行,较长的那一个上底则是和城池正中间的正方形区域南墙平行,两条腰线则是分别和东南角以及西南角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区域的第三堵墙平行。
如此一来,成中便是形成了九个相互x独x立的区域。
高大年得了董策示意,壮了壮胆子,上前解释道:“大人您请看,城内分为九个区域,这九个区域外面都是修筑起来高墙,高墙之间则是形成了道路,道路没有一条是直的,都是曲里拐弯儿,敌人就算是杀进城中,也是不能顺畅前行,道路拐角处甚多,每一拐弯处都可以设置堡垒防御。”
然后他便要点着那些区域挨个儿解释,董策看他在上面都没有标注,说起来也是麻烦。他叫过当会议记录的白忠旗,让他把各个区域上面都写上名字。
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等腰梯形区域则分别是子、丑、寅、卯,而正中央那区域则是内城。
如此一来,就直观的多了。
根据高大年的讲解,四个等腰梯形区域乃是居住百姓的,里面要规划出宅基地来,类似于坊。坊中的道路却是要平直方便,也要有临街的铺面等,方便百姓居住来往。在董策看来,这四个等腰梯形的坊,便类似于后世四个社区,只不过社区周围修筑了高墙,封闭起来了而已。
子丑寅卯,每个坊都只开一道门,按时关开,到时候大门一关,也是一座难以攻克的要塞。
而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东北角的甲区是粮仓、草料场,东南角的乙区是武库,西南角的丙区是匠户区,西北角的丁区则是马场马圈。
内城里面,有董策的官邸官厅,士兵们的营房也在这里。其格局为董策的官邸坐北朝南,两侧和南边儿各有几长列营房,正中间则是训练用的大校场。
内城有四口水井,子丑寅卯四个坊各自都有两口,甲乙丙丁四个区每个区都有三口,而有粮仓和草料库所在甲区,更是要打五口井才行。
整个建筑体系,一环套一环,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的空间。布局合理而又严密,即能屯兵,又能居住百姓平民,更妙的是,各区外面的高墙不但可以构建弯曲的道路,形成防御,更是可以隔绝声音和窥测。能守住军事机密,也能保证士兵不会扰民。
董策以下,磐石堡管事儿的人都在此,看了这幅图纸,都是心里颇为震惊,对这些匠户也是刮目相看。
董策盯着这图纸看了许久,他看的极是仔细,每一处都要细细的看过,一边看一边在揣摩。
高大年和孙武木两人都是满心忐忑的在那儿等着,生怕大人不够满意。
过了好一会儿,董策终于是一击掌:“好!当真是好!”
他瞧着高孙二人道:“你们两位,有大功!”
两人心中大喜,赶紧跪下磕头,表示不敢。
“起来!起来说话!”董策心情很是不错,哈哈一笑:“本官问你们,剪成这样一个城堡,须得多少银子的花销?”
这一次回话的却是孙武木,显然他对这块儿与人交接,钱财耗损计算上面更精通一些:“回大人的话,一般来说,一个火路墩的造价大致乃是二百两白银,大型的边墩楼台,则倍之。小人等之前建造过的那些小型城堡,周有一里长,须得三百两白银的工费,六百两白银的材料费等,且还不算劳工吃喝之用。大致算下来,得有千两。”
“磐石堡大致为方形,东西长一百一十丈,南北阔一百丈,城墙长二里又五十丈。城墙须高两丈,光光是这一项,就要耗费白银千两以上。但是昨日小的二人把磐石堡走遍,发现磐石堡城墙残余,高者五六丈。便是那最残破的所在,也有一丈五六尺高,如此一来的话,城墙根本不必重修,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微修葺一番,垒砌到两丈高,铺好城砖条石,修好墙面,建好女墙便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可以,就这么办!”董策点点头,表示赞同。
这些残留城墙的坚固他是很清楚的,坚硬足可以砺刀斧,比一般的城砖还要结实得多。在原址上加固修缮就要省事许多了,光光是打地基一项,就不知道要省多少钱——修筑城墙对地基要求极高,要深挖六尺,更要大青石垫底,才能保证根基牢固。
不但省钱,而且也足够坚固。
“城墙向来是开销最大的一块儿,这块能剩下来,那么小人估算,整个完成之后,造价大致在一万两上下。”
崇祯七年 一二八章 董官渠
孙武木小心翼翼道。
“一万两?”董策轻声念叨了几遍这个数字,若有所思。
几个管事儿的则都是大眼儿瞪小眼儿,自家有多少家底儿,他们多少都知道些。买耕牛农具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外加安顿百姓匠户,就已经花出去八百两多银子,要知道,刘若宰一共才拨给了两千两银子!而现在那一百石粮食也剩下不多了,还得去买粮!
去哪儿弄一万两雪花银去?
真他奶奶地!
董策沉吟片刻,忽的一笑:“管他那许多作甚?现在第一件事,把城内所有无用的建筑全都拆了,青石木料砖瓦什么的还能用,这不就又省了一笔钱?先把那一圈儿城墙建好,主体搭好了,细处咱们慢慢来!”
众人一听,也是纷纷讨论起来,几个人一商量,最后却是定下:把城内四处都拆光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给董策整修百户官厅,现在应该叫做副千户官厅了。
给出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百户官厅乃是内城中心,内城为城池中心,立下百户官厅这一标志性建筑物,其它的建筑有了参照,建起来就更方便有序了。
董策听了,笑笑并没有拒绝。
董策看着高大年孙武木两人满脸的兴奋和期待,不由得微微一笑,难得两人这么高的积极性,自己可不能打击了下去,相反,一定要提倡,要鼓励。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把所有得匠户及家眷都招来,就在府门口宣布了对高孙二人的赏赐。
高大年赏白银一两,由普通工匠晋升为一级工匠,以后每月月粮增加一斗,每月月钱由无增加到一钱。
孙武木赏白银七钱,由普通工匠晋升为一级工匠,以后每月月粮增加一斗,每月月钱由无增加到一钱。
众匠户瞧了,都是眼红的紧,暗自羡慕高孙二人的运道。
高大年和孙武木胸膛挺得高高的,一脸的自豪,便是他们的家人,也觉得分外光彩,很有面子。
其它的工匠,都已经开始盼着大人赶紧给咱们派差事了。不单单是有面子,更有里子,每月月钱月粮的增加,直接的赏银,对他们来说简直已经可说是幸福到要晕眩。
xxxxxxx分割线xxxxxxx
大明朝崇祯七年九月十五这一日,董策受封为百户,奉命建立屯垦城堡的一个月之后,磐石堡的第一条灌溉渠终于挖通了。
灌溉渠是南北方向,从洢水河一路往北,长度为一里又十三丈八尺。
明朝一里地为五百五十三米,这条灌渠的长度大约是五百九十五米,六百米不到的样子。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在这个没有挖掘机,没有起重机等重型机械,只能依靠双手、铁锨来开挖的时代,已经很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尤其是再对比上董策手下的百姓数量来说。
后来来的那些流民不算,居住在洢水河北岸的数百名百姓,这些时日根本就不得闲,平素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耕地上。而每天下午都有两个时辰被组织来挖掘这道灌溉渠,每天累得臭死,几乎是回到家里连饭都不吃就呼呼睡过去。
不过这些日子他们吃得饱睡的香,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儿,一个个精神都是十足,身体也壮棒了不少。
这会儿他们全都聚集在灌溉渠两侧,一个个喜气洋洋的,脸上都放光。一个个低头议论着,说的无非就是耕地种田的事儿。
灌溉渠挖通了,就意味着耕地位于灌溉渠两侧的他们,可以不用去洢水河一个来回二里地的挑水了,不但大大减轻了负担,同时也以意味着,水源有了保证——可以开始种地了!
忽然人群中响起了低低的呵斥声:“都噤声,大人来了!”
在磐石堡,能被称之为大人的不少,尤其是百姓的眼里,更是个个儿都是大人。但是前面不加姓氏的,却是唯有一个,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是谁。
众人纷纷跪下,给董策磕头行礼。
董策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而后便站在沟边儿上,仔细打量这条溉渠。
灌溉渠的长度大约是洢水河到磐石堡南城墙直线距离的一半儿左右,长一里又十三丈八尺,宽两丈,深八尺,沟的两壁都是缓坡构造,整个切面就像是一个倒着的等腰梯形。这会儿沟里还没有水,沟的南端和洢水河相连的地方还没挖开。灌溉渠上面搭建了三座简易的木桥,几乎都是几根粗大的原木用绳索捆在一起造的,不过胜在够结实。
在灌溉渠的北边儿尽头,则是一片开阔的低洼地,足有十几丈方圆,但是深度却是不过三尺,就像是一个硕大的圆盘。这片低洼地的四周,地形略复杂一些,有丘陵高低起伏,还有一片小小的林子,荒草长的格外的茂盛高长。
在灌溉渠的两侧,每隔五六丈就开掘出来一条阳沟,两尺深,切面为倒三角形两尺宽,一步就能跨过。若是说灌溉渠是蜘蛛网的主线,这些阳沟就像是一条条的分支,通向了每一家每一户的土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灌溉网络。
这个年代,灌溉就是耕种的第一生命,因此城南的耕地基本上都集中在洢水河北岸和灌溉渠的两侧,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开垦出来了。
董策接过王通递过来的铁锨,来到灌溉渠和洢水河连通的地方,挖了一铲子泥土下来。挖完这象征性的一下之后,董策把铁锨往边儿上一扔,大手一挥:“挖开!通水!”
众人爆发出一阵欢呼,纷纷争先恐后的涌来,铁锨飞也似的落下。
现在没没有这种场合,董策都是要参加的,在后世的时候,董策是厌恶这种形式主义的,但是现在,他却是有些理解了。他挖这象征性的一铲子,固然是形式主义,是作态,但是同时却也是告诉了所有的百姓——他董策,才是这磐石堡的最高统治者!
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很快那一段便是被挖开,洢水河丰沛的水流用了进来,发出一阵阵奔流之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