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楚白
如果动用官府的强制力,或许可以逼那些铁匠们制作深耕犁头,但这种做法就是在损害铁匠的利益,也是在损害官府本身的利益。毕竟,相对于深耕犁头来说,优良的兵器和铠甲,是更加重要的战略物资。
要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自然是出动炼钢高炉、锻锤机之类的近代机械,施展工业化机械化的大杀器,但考虑到地球上工业革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吴解不敢贸贸然推动机械化,只能在现有框架中想办法。
他想来想去,最后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要制造合格的深耕犁头,其实未必需要找那些铁匠啊!眼前不就有个无论技术还是效率都远超他们的顶级劳动力嘛!
“好吧!这事交给我了!”他拿着那份折子站了起来,“我们去见见那位提出计划的官员吧……权当散散心,打造犁头怎么也比跟这些公文较量容易多了!”
吴成闻言大笑,兄弟俩便迈着大步出了书房,不再理会那成堆的文书和公函。
去他妈的公文!连神仙都害怕的东西,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
那位官员名itl齐翔,字格飞,是本县农兵铁匠司的监司,九品官。这位名字让吴解听着似乎有点耳熟的齐监司并非科举出身,而是积年老吏,因为工作得力补了缺职。
齐监司十五岁就当了吏员,在很多岗位都任职过,可谓经验丰富。他今年刚刚四十,还是年富力强之际,正精神充沛,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吴解兄弟俩来到农兵铁匠司的时候,齐监司正带着两三个人,围着一个大型的炼炉在研究,见侯爷兄弟来了,顿时吓了一跳。若非吴解及时施法扶住,只怕其中那个毛躁的年轻人就要撞上炉子,不知会烫成什么样子呢!
“这是犬子,虽然脑子机灵,可从小就心浮气躁!”齐监司先是急忙道谢,然后狠狠抽了儿子两巴掌,“我带着他学了很久,可他这脾气就是改不了!”
“看他的样子,才十六七岁吧?我们当初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是很毛躁的。”吴成笑着说,“年轻人有冲劲不见得是坏事啊,当初我弟弟十六岁离家去求仙的时候,我也没想到他会变成侯爷回来……”
这说的自然是吴解,众人便笑了一通,将那毛躁小子的事情轻轻揭过。
“齐监司这是在做什么?这炉子有什么名堂吗?”笑完了,吴成就问起了正事。看得出来他对于公事还是挺熟悉的,而且也十分用心,这让吴解更坚定了早日奏明朝廷,把爵位和职务转出去的念头。
公务这类事情,他真的是不擅长啊!
那个炉子名叫“喷火炉”是齐监司这两年呕心沥血设计出来的东西。一般的炼炉,温度不能烧得太高,这是因为燃料本身的发热不够。为了改善这种问题,有人选择使用一些珍贵的燃料——比方说仙家炼炉常用的火晶石,还有人选择使用大量的燃料,用量来补质。前者不属于凡人的考虑范围,后者却又有另外一个问题——燃料多了,需要消耗的空气就多,空气不足的话,就无法充分燃烧,温度还是上不去。
所以寻常炼炉出来的只能是铁而不是钢。必须由手艺老到的铁匠千锤百炼,才能将铁锻造成钢——这就是常说的“百炼钢”。它不仅昂贵,产量更是极低。
齐监司别出心裁,将炉子进气管布在上面,和出气管内外相套,利用炉子喷出的热气为进气加热,这样自然就提升了进气的温度,使得整个炉温更上一层楼,而且还不需要额外的花费。
吴解第一眼这炉子的时候就明白了它的原理——这是“空气预热……”
虽然这做法相对于他当年在教利,书上看到过的炼铁高炉有着巨大的差距,但至少在思路方面,是一个很大进步!
齐监司并没有保密的意思,将喷火炉的原理详细讲了一回。吴成顿时就明白了,转头看看吴解脸上的笑容,更是肯定了这东西的价值。
而当他详细追问的时候,更得知齐监司是为了能够用比较低的成本炼出合适的钢材,以推广自己发明的深耕犁头……有了这种喷火炉,虽然炼不出百炼钢,但已经可以比较容易地生产出粗钢,大大降低了深耕犁头推广的阻力。
“以百炼钢制造犁头,的确不切实际。”回忆当初的事情,齐监司说,“我当时一门心思都想着要推广深耕犁头,却没想过怎么才能做出足够的犁头来。这几年经过反思,就琢磨出了这喷火炉。这炉子炼不出上等好钢,但已经可以将寻常铁器烧化,加炭重铸,出来的便是粗钢。”
“粗钢用来制造刀剑铠甲,自然是不合格的。可用来制造犁头的话,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吴解接过齐监司用做样品的粗钢,神识略微一扫,便肯定了他的说法。
既然最大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吴解很快就签发了命令,建造可以用于冶金的喷火炉,开始制造粗钢,给全县百姓锻造合适的深耕犁头。
这件事情给了他相当大的触动,也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想法。
推动工业革垩命,的确是很危险的做法。但如果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上稍稍改进一下,或许并不是那么危险吧?
当然,作为一名光荣的文学青年,吴解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并不了解,但这不是问题——就算他自己研究不出合适的技术,他也可以让别人去研究,利用自己的本领和权力进行改良和推广。
不过在那之前,他有一件事要先完成——
“济世侯的奏折?”大楚国天子熊洱疑惑地翻开那份奏折,奏折上的文字和他印象里面并不一样,落款也不一样,从“代济世侯吴成再拜……”变成了“吴解稽首”。
他一瞬间就明白了这落款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忍不住笑了起来。
仙人对人间有所牵挂,专门上奏折为发明深耕犁头和喷火炉的小官表功,这意味着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仙人不是传说中的太上忘情之辈,也不是只关心亲戚朋友的独善其身之流,而是心系苍生的善良之人。
这消息实在太好了!
人间的帝王自然不可能控制仙人为自己效力,但只要仙人也关心人间,也牵挂黎民百姓的疾苦,那么彼此的利益就是一致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盟友。
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盟友相助,对于这几年情况一直不是很好的大楚国,实在是雪中送炭啊!
所以他二话不说就批准了奏折,还派出了由史官、礼官和内侍组成的高规格队伍,去为那个齐翔齐格飞授奖,给他增添光彩。并且要将此事经过详细写入史册,给他一个但凡官员都梦寐以求的待遇,流芳青史!
这既是对于有功于国者的奖励,也是对于仙人的示好。聪明人做事不需要太明显,他相信对方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十余日后,当吴解远远地看着齐监司——哦,他已经荣升了,不日就要进入工部赴任——披红挂彩,笑得满面红光,再看着圣旨上那句“凡大楚各地,但以此炉所制农具,皆以‘齐格飞’为记”的话,不禁微笑着点点头,心中也油然升起了一股豪情。
既然想要为人间做点什么的话,就从这里开始吧!
天书奇谭 第六章 兴桑梓
东楚七月的午后,赤日炎炎叫人难熬。除非是有非做不可的事情,任谁都宁可躲在阴凉的地方,等日头稍稍偏西一些,天气不是那么热得恐怖了,再出去做事。
行商人自然也一样,这些做小本生意的商人们大多孤身在外,最怕的就是生病一一他们多半有点功夫,遇到强盗也未必就送命,实在不行舍财保命未尝不可。但生了病的话,人财两失那是常有的事情一一所以为了预防中暑,他们宁可找个地方歇着,歇到天气允许人们赶路了,再继续出发。
三岔路口的一个小茶棚里面,一个面目平平、让人一看就会忘记的中年人坐在靠近中间的桌子上,喝了一大口凉凉的炒麦茶,只觉得一股焦香和清凉从嘴巴一直到心底,然后又扩散到全身,于是原本酷热的天气似乎也舒服了几分。
“好茶!”他赞了一声,又喝了一口,细细品味了一下,忍不住笑了起来,“店家,你这茶不是一般的炒麦子啊!”
“那是当然,这是济世堂吴先生的方子,名日清心茶。客官觉得怎么样?”
“好!好!这一碗麦茶,不亚于冰镇的酸梅汤啊!”行商赞道。
“嘿嘿,冰镇酸梅汤我可喝过,但自从这清心茶的方子传开了之后,最近这两年,中暑死人的事情可是少多了。依我看,那冰镇酸梅汤未必及得上我们这清心茶呢!”
商人微微一笑,暗暗点头。
若说消暑解渴,冰镇酸梅汤多半是胜过清心茶的。但冰镇酸梅汤什么价钱!寻常百姓哪里喝得起!这清心茶一文铜钱可以喝个够,想来成本不高,就是穷苦人家也喝得起一一这才是真正能够济世救人的好东西啊!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问道:“济世堂的吴先生……莫非就是号称‘东南医侯’的济世侯吴成吴杏堂?”
“没错!吴侯爷建立了济世医斋,收集了许多医书,教小孩子识字学医。又延请各地名医来讲学和交流,讨论编纂出了不少良方。这些良方哪一个都价值千金,但他说父母年高,愿为二老积德祈福,将这些方子全都散了开来……我们能够喝到这清心茶,全是他的恩德啊!”
行商连连点头:“我这还是第一次来昭阳郡做生意,在外面听人说,这位侯爷神通广大,武功盖世,乃是陆地神仙一流的人物,不知道是真是假?”
“哈哈!那你可弄错了!咱们昭阳郡的确有一位陆地神仙的吴侯爷,但不是这一位,是他的弟弟知非先生吴解。这济世侯原本就是知非先生的,只是这位侯爷醉心仙道,成日里见不到人,公务甚至于爵位都转让给了哥哥。我们平常称呼他们,有的说‘大吴侯爷、小吴侯爷’,也有的说‘吴先生、吴侯爷’。当然,读书人都喜欢称呼他们作‘杏堂先生、知非先生’……其实都是一样。”
“哦一一!”行商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笑道,“怪不得我总觉得吴侯爷的事情听起来怪怪的,又是教书商人、又是悬壶济世、而且还武功盖世修仙有成……原来是兄弟二人!”
“对啊!只有一个人的话,就算本事再大,也没办法做到那么多事情啊。”店家哈哈大笑,于是茶客们就都笑了。
旁边的茶客之中也有健谈之人,这便凑了过来,说到了别的话题:“你一路走来,有没有发现我们昭阳郡和别处不一样?”
行商愣了一下,回忆了一番:“你不问,我还真没发现!你们昭阳郡的情况,似乎比别处要好得多啊!”
说出这话,他心里便暗暗有些叹气,为远方的家人担心。
……大楚国这几年的形势着实不能算好,百姓的日子过得可不算安稳!
一般的百姓或许不觉得,但像行商这类见多识广消息灵通的都知道,大楚国这几年的情况真的有点糟糕一一气候上不是很正常,雨水总是有点太多;周围的国家也不是很友善,北方的大齐和西边的大汉都在虎视眈眈,东山郡那边大大小小已经打了好几仗;朝廷内部,贪腐之风颇为盛行,纵然户部尚书林麓山为首的一批官员想尽办法开源节流,也只是勉强维持,难以再有积蓄。
上有天灾、外有敌寇、内有贪官……亏得当今天子是有些本事的,再加上好歹还有一批鞠躬尽瘁的臣子,否则只怕国家早就已经闹出大乱子来了!
但谁都知道,眼前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天灾迟早会过去,外敌找不到机会的话就不会轻举妄动,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朝廷内部。
当初熊嚯之乱,一大批人品才干出色的大臣们殉难死节,以至于朝堂之中剩下的重臣多是一些明哲保身的墙头草。偏偏这些墙头草们根基深厚,就连天子也轻易动他们不得。以往他们作不了怪,是因为有史宰相等人压着,朝廷里面正气压倒了歪风,可如今……
但凡提到国事,只要是关心国家的人,无不摇头叹气。
这样下去,天晓得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行商心中又叹了一回气,思绪才转回眼前的话题来。
在这一片乌烟瘴气之中,昭阳郡却和别的地方截然不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一路走来,只见田地里的庄稼都生长得极好,一看就知道丰收在望;更难得的是行人大多也显得很有精神,不少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对于为了谋生而不得不孤身出门打拼的行商来说,这幸福实在是有点耀眼……
“你们昭阳郡……我觉得好像是特别繁荣的样子……不,也不能说是特别繁荣,只是感觉……就像一个正在慢慢富起来的家庭吧,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嗯,就是这种感觉!”
“哈哈!兄弟你真是好眼光!”茶客大笑,拍着他的肩膀,极其熟络地翘起大拇指,“我见过的外乡人也多了,但能够说得这么贴切的,你还是第一个!”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个说法我喜欢!”店家也大笑,“最近这几年,我们昭阳郡年年都丰收,官仓民仓都堆得满满的,还有余力周济别的受灾郡县,日子的确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啊!”
“而且地方上也很太平,不仅很久没听说有盗匪的消息,而且还抓住了不少流窜过境的强盗一一比方说著名的流寇早慢熊,那可是以擅长坑人而著称的独行大盗,横行这么多年都没人能抓住他,结果稀里糊涂就在咱们这里是失了风,据说被斩了子孙根送进宫去管教了。”茶客接过话题,更扯了点知者不多的秘闻,“据说是因为他真的姓熊!”
“莫非他真是咱们大楚皇家的子弟?”
“熊这个姓氏虽然不多,可好歹也不止咱们大楚皇家一脉,估摸着是从什么别的地方来的吧……反正他太监了嘛。”
说到这个男人都能理解的话题,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
笑完了,行商好奇地问:“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咱们整个大楚国情况都有点糟糕,但昭阳郡偏偏日渐繁荣呢?”
“呵呵,这有两套说法,你想听哪一套?”
“都说来听听吧!”
“这个……按照官方的说法,是昭阳郡各级官员励精图治勤勉廉洁,兼之风调雨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茶客见众人一脸不感兴趣的样子,笑了笑,将这段直接跳过,“可按照咱们老百姓的传说嘛……那是有神仙保佑啊!”
“神仙?”行商一愣,“这昭阳郡还有神仙?”
“当然喽!”茶客见众人都显得有些惊讶,顿时来了精神,“你们可知道,这知非斋主人小吴侯爷,其实便是神仙!”
“什么?!”行商差点跳起来,“你不是弄错了吧?陆地神仙和真的神仙,那可是两码事!”
所谓“陆地神仙“是常人形容那些在先天武道境界更进一步的人物,他们拥有种种神秘莫测的本领,可以御气凌空,可以杀人于百步之外,可以在危险到来之前预先感觉到……这种种奇妙的能力,在常人看来简直和神仙无异,所以便被称之为“陆地神仙”。
但……陆地神仙依然还是肉体凡胎,不是真正的神仙啊!
见行商怀疑的样子,茶客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显得更加得意:“其实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后来啊……你们记得去年小淮河闹蛟龙的事情吗?”
“当然记得!蛟龙翻身,洪水泛滥……不过幸亏早有准备,护住了大坝,要不然只怕会有两三个县,一年的收成要全泡汤呢!”
“嘿嘿,你们可知道是怎么护住大坝的?”
“……莫非?”
“没错!”茶客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那时我正好在大坝附近,只见浪头涌起来,比大坝高出了几个人都不止!眼看着就要越过坝头,只见红光一闪,一个穿着淡青色衣服的人来到了坝上,袖子一挥就是狂风呼啸,把水势顶在了空中。”
“浪头上有一条白蛟摇头摆尾,想要把水势掀得更高,这时天山一道电光射过来,从那白蛟头上射进去,把它狠狠地轰落水底,激起的水花就像是大暴雨!”
“射……射死了?!”
“没错啊!就那么一箭,这白蛟就被射死了!然后天上有人喝道‘孽畜!我大师兄好言相劝你不理睬,既然这么不知死活,那就别怪我们辣手无情!’啊呀!那声音真是跟打雷一样,而且天上还雷光闪闪,就像是天神下凡一般!”
“哦!”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发出由衷的赞叹。
“然后呢,我就看到云端中一人降下来,也是一身淡青,背着一张仿佛电光凝成的大弓,向之前那人行礼一一你猜之前那人是谁?”
“是谁?”
健谈的茶客笑了笑,喝了半碗茶,直等得众人心焦,才不紧不慢地说:“便是咱们小吴侯爷!”
天书奇谭 第七章 束水沙兮
众人口中的神仙,此刻正站在水下的龙宫门口。
守卫龙宫的虾兵蟹将被他身上透出的成势吓得有点腿软,哆哆嗦嗦却又不敢后退,手上的兵器更忠实地反映着主人的心情,抖啊抖啊晃个不停,更有牙齿格格作响的声音混在铠甲叮叮当当乱响之中,煞是狼狈。
其实他们一开始还是很镇定的,当这青衣修士来到龙宫门前的时候,他们还习惯性地大吼一声,呵斥这不知礼法的修士,警告他龙宫不是阿猫阿狗能来的地方!
这里可不是寻常河流湖泊的龙宫,乃是天下最大的几条河之一,黑河的龙宫!
黑河起源于蜀中,向北拐进大周境内,再向南拐过大汉,最后在大楚国入海,河道之长举世无双。这些年来因为淤积的缘故,河道日渐宽广,流域也日渐广大一一对于龙族来说,这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身为黑河龙君的部下,这些虾兵蟹将们一贯是很自信也很嚣张的。在他们看来,天底下除了南海和云梦泽,黑河就要排到第三。而自己身为天下第三水域的水军,自然有充分的理由骄傲一一传说中万水之祖的神水湖就被他们直接忽略了,毕竟上古龙神什么的,谁都没见过对不对?甚至于连神水湖在哪里,都还是个谜团呢!
这些年来,但凡有修士求见,都是送上拜帖之后老老实实在河岸上等待龙君传召,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没资格见龙君的,一般来个巡河夜叉也就把他们打发了,偶尔有几个地位高的,或者跟龙族有渊源的,也要得到召见之后才能在虾兵蟹将引领之下进入龙宫,沿途不许多走半步,不许多看一眼一一这就是龙宫的派头,这就是龙族的威严!
但这修士却全然不懂规矩,直接一头钻进水里,仗着遁术高明,甩开想要阻拦的巡河夜叉,径直来到了龙宫门前,连个拜帖都没有,张口就要见龙君。
反了天了!这还有没有规矩了!
他们当时就非常愤怒,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就想要动手。
可青衣修士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让虾兵蟹将都呆在那里,急忙赶来想要前后夹击的巡河夜叉更是脑袋一缩,不声不响地溜走了。
他说的是:“我乃青羊观吴解,想要跟龙君谈谈黑河泛滥的事情。”
这话说出来,众水族先是一愣,然后便回过神来,双腿顿时就开始发软,身体也像打摆子一般抖个不停。
青羊观吴解可不是一般的修士,他那可是三教演法大战之中几乎一人灭了魔门八宗所有年轻高手的杰出人物啊!
而且不仅如此,根据见多识广的妖族前辈高人所说,这家伙很可能是昔年赫赫有名的火神太虚子转世……那太虚子何许人也?乃是在正邪大战里面覆灭了东海龙族的超级大高手!而且更可怕的是,太虚子不仅灭了东海龙族,还一把火将整个东海的水族几乎杀光了!端的是天上地下绝无仅有的超级煞星!
数千年来,水族之中一向用“如果你不好好睡觉,夜里太虚子就会来把你烧熟了吃掉”之类话来吓唬小孩子的风俗,更有“如果我胡说八道,出门就遇到太虚子”的赌咒发誓,威势之大,凶焰之高,甚至比曾经坐在南海边,一人一剑堵得南海龙族十年不敢出门的弃剑徒更恐怖!
吴解是太虚子转世……太虚子上门了?!
当听到吴解自报身份的时候,这两个虾兵蟹将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妈呀!难道是以前赌咒的话应验了吗!”
所以纵然吴解并没有表现出半点敌意,但他们还是害怕得魂不附体,要不是龙宫规矩严厉,只怕早就惨叫着逃进龙宫去了。
此时他们无比羡慕平常看不起的巡河夜叉一一巡河好啊!巡河好啊!可以光明正大地转身就走啊!
如果吴解能够听到他们内心的哀嚎,大概会用一句前世很著名的动漫台词来给他们配音。
“教练……我想去巡河!”
遗憾的是吴解不会读心术,所以原本可以娱乐一下的场景自然就不会发生。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龙宫门口,脸上带着随和的笑容,面对着两个战战兢兢的虾兵蟹将。
这是一幕很诡异的景象,一边轻轻松松和和气气,另一边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宛若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般。
龙宫的人显然对于“吴解”这个名字也颇为敏感,过了一会儿,数百名全副武装的虾兵蟹将蚌精夜叉等等水军,在两位神情紧张的龙子率领之下浩浩荡荡地冲出来,左右排开,然后一位全身上下珠光宝气足以闪瞎人眼,不知道穿戴了多少法器的龙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吾乃黑水龙君,不知青羊观吴道友来此有何见教?”
这位龙君倒是干脆,直接摆出了一言不合就准备大战一场的架势,说话也不绕圈子,上来就直奔主题。
吴解笑了笑,说:“吴解拜见龙君。不知龙君可晓得这黑河正在不断变浅的事情?”
龙君一愣,没想到他说的竟然是这件事,略一思量,点头应道:“此事吾自然知晓,但是河水变浅,也就意味着河道变宽,黑河的范围变大,这对于吾等水族来说,并非坏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