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邹文华苦笑,“许副司令,这些都可以提,但唐总司令不会改的,顾长官以前也说过,连委员长都批评过,但是一点用都没有。”
许鸣何尝不知道他的建议没有用,川军还是一支典型的军阀武装,没有信仰,也没有团结友爱的部队文化,整个部队里面就是用乡情、关系等捏合起来的,有的一个营里面,还分成好几个团体,营长也控制不了部队,至于各个营长、团长之间的关系,有点像股份公司里的股东一样,相互独立。
饶国华怎么死的,就是他手下的一个团长不听军令,饶国华无奈,带着区区一个营的部队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最后壮烈战死,川军现在的组织机构类似于北洋军,北洋军阀则深受淮军影响,这种封建社会的军政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了。
“邹参谋长,我明天还是提下吧,不然我大老远跑这里干什么呢,总不成到九华山游玩吧。”许鸣道,两人随后商量了一通,决定明天直截了当和唐式遵提出意见。
第2天,许鸣、邹文华、唐式遵三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许鸣委婉地将他的看法一说,唐式遵显得很为难。,
“许副司令长官,邹参座,你们说的全对,可咱们实在改不了,几十年的老规矩,大家都习惯了…像您说的人事上面,大家跟着我后面混,还不是想个好盼头,要是说他们不合格,被赶回老家,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吃军饷的事情,我也不瞒您,许副司令长官,除了少数委员长的中央军外,谁不在这么干?五战区的22集团军、36集团军都这么干,除了我们四川部队外,他刘建绪的部队没有?都和咱们差不多…”
“唐总司令,您这里的情况我很清楚,抗战初期你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你们能替国家保存了这块地方,甚至有师长为国捐躯,我许鸣对此深深的感激,但是…”许鸣接着话里面来了转折,“唐总司令,局势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你们可以打防御战、或者用游击战,利用地形和有利的地利来打击敌人,但在新形势下已经是不行的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今年我军将转入反攻,并且第3战区首先反攻!”
邹文华也在一旁道:“唐总司令,您的部队不改变,反攻是决不会让您参加的,川军弟兄远赴几千里之外为国抗战,难道在决定性的反攻阶段不发挥作用,那当年牺牲的那么多川军弟兄死不瞑目啊!再说,进攻才能立下功劳啊,咱们这些人,不在此时立下功劳还等到什么时候…”
两人一唱一和,说得唐式遵颇为心动,道:“许副司令长官,邹参座,你们说,咱们该怎么办,我全听你们的!”
许鸣和邹文华对望了一眼,许鸣道:“自古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我的计划是这样的,第一步先把部队的新兵和非四川藉的士兵抽出来,新组建一个补充大队,重新训练,军官我会从各个战区选调一部分,这支部队作为您23集团军的教导队。
等教导队完成基本的训练后,再把您部队的其他士兵慢慢填充过去,富余下来的军官,我个人建议把他们转入民政,我可以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待遇肯定不亚于现在,这样他们应该就不会有多大意见了。
第3步,等部队完成整训后,我再向委员长提议,改善你们的装备水平,这样,你们就会成为一支精锐部队了,你唐总司令,说不定反攻南京的时候还要请你们当主力啊!”
唐式遵的脸上捉摸不定,许鸣的整改方案是分步骤的,而且有很强的可执行性,特别是可能的军官抵制方面,许鸣已经预先安排了退路,自古以来改革,只有一方利益不受损或者有个退路,是不会多反对的。
不过真正忧虑的这支部队这样一整改,搞不好就被整改成中央军,但看到许鸣和邹文华一个严厉一个和善的表情,唐式遵终于叹了口气,“好吧,就听您许副司令长官的!”
第二天,许鸣将他卫队的士兵留下了100来号人,作为新兵的教官,而许鸣,则带着其余的卫兵,继续向驻扎在富阳、桐庐一线的第10集团军驻地进发。
不过许鸣在出发前,还亲自给新兵做了一次射击教练,从川军从上到下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抗战雄军 第361章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许鸣在离开青阳前,还亲身给新兵和教官做了通训练科目的示范。
示范依然是步枪的射击训练,许鸣从理论开始,到步枪的各个部分功能,还有枪支的保养、维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讲解,遇到比较复杂的军事理论,许鸣往往用实例加以证明,向射击的风偏修正,许鸣首先讲解各个风力的判别标准,甚至编成顺口溜让士兵容易牢记,然后许鸣在讲解各种风力还有不同风向的情况下,步枪在各个距离实际应该如何进行风偏修正量。
在具体的射击过程中,许鸣着重讲解正确的射击姿势,一个背带的运用,许鸣就在几种不同的射击姿势和地形下,应该怎样利用背带来加强射击的精准度。
许鸣足足讲了6个多小时,遇到士兵不懂的,他耐心和反复地进行讲解,在讲解中用平实的语言,尽可能让士兵听懂,他还十分注意鼓励士兵,一旦士兵取得了一点进步,许鸣是不吝表扬的。
正是在这种宽容和友善的对待下,士兵们惊恐的面容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欢笑和自信…
最后许鸣还当着所有人的面,训导道:“我的教练水平其实并不高,和诸位不同的是,我多了耐心、细心和真心,你们要认识到,士兵不是工具,也不是没有思想的,他们需要爱护,需要培养。当你们对他们友善时,当你们让他们能感受到刻意的帮助和爱护时,你们就会发现,他们在战场上是真正能信赖的下属,你们的部队也会成为一支有凝聚力的队伍…”
说得一堆川军的军官面红耳赤,现在唐式遵总算知道了,许鸣是怎么练兵的了。
许鸣来青阳的时候,是从大后方来的,那里没有受战火摧残,还是一片宁静的田园世界,但许鸣从青阳到刘建绪司令部驻地桐庐,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一路到处可见被焚毁的村庄,还有抛荒的田地,整个浙江前线一副民生凋敝的现象,山岗处,到处可见新建的坟墓,许鸣还看到了一副很痛心的景象,有的尸体没有掩埋,被动物吃得只剩下衣服碎片和残骸。
刚刚过年不久,可很多百姓的房屋上不时贴着红色的对联,而是蓝色白字门联,遇到的民众,也都是一脸愁苦困顿的表情。
民国江浙地带的人民生活水平是最为富裕的,当时经过南开大学调查,1932年,浙江家庭年收入超过100大洋的占总人口的74%(江苏是82%),100大洋在上海能买2000斤大米,在农村能买更多,当时中国的贫困线是家庭年收入低于80大洋,可以说,当时江浙地带人民过的是相当不错的生活,只不过,这种生活已经被战争完全摧残了。
到了桐庐分水,第10集团军司令刘建绪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938年日军攻占衢州后,为了报复中国空军轰炸东京,对浙江广大地区实施了恶劣的烧杀抢掠行动,许鸣在淳安、桐庐看到的还是好的,在衢州一带,基本是看不到新坟和蓝色对联了,大部分村庄和家庭被杀绝,许多青壮年还被掠走,不知道是秘密屠杀掉了,还是带到哪里做苦役。
“总数字大约有多少?死亡的,还有失踪的。”
“许副司令长官,目前超过50万,具体数字到现在还不清楚,仗刚刚打完,许多老百姓还在跑反。”
“啪!”许鸣气的一拳擂在墙上,“这个恶劣的事情,为什么后方的人不知道?”
“副司令,当时这里还被日本人占了,谁知道具体的情况,再说全国各地,小鬼子哪有不杀人,谁知道这里鬼子杀得这么多啊!”
许鸣从青阳出发的时候,心情还是不错的,但现在他极其愤怒,如果他手里有一颗原子弹,他一定毫不犹豫扔到东京。
“刘总司令,这个事情不能这么算了,请您马上派人,整理无辜民众被杀、被烧的具体情况,情况一定要真实、详细,我马上联系世界各国的媒体,把这个事情扩大。”
许鸣说干就干,当时就以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名义联系了国内外的媒体和记者,国内主要有《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新华日报》等等,国外的记者,许鸣基本上找的都是老朋友,有英国记者安娜.罗蒙,美国记者白修德,加拿大记者简.乔恩,海明威跑回美国国内,据说准备描写一篇关于邕钦战役的小说,许鸣将《纽约时报》驻武汉的特派记者福尔曼找了过来。
“许鸣将军,真没想到,日本军队又一次实施了这样的暴行!”福尔曼刚下火车,就在衢州看到了视察民众损失的许鸣。
衢州自古以来就是浙西的名城,唐朝建州,明朝建府,特别是衢州发现了银矿后,这个城市一度非常繁荣,1935年,衢州的市区人口超过10万。
但是5年后的今天,衢州的人口只有不到5000人,仅为战前的二十分之一,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偌大的城市居然找不到一幢完好的建筑。
许鸣到桐庐的时候本来是想和整顿川军一样整顿湘军,可发现这些事情他一点心思也没有了,在桐庐的当天下午就赶到衢州。
他现在站在这里的,是衢州最出名的古建筑天妃宫,现在是一片废墟,日军撤退时,点燃了全城,天妃宫是一个土木建筑的寺庙,顿时烧了个干净。
“福尔曼先生,这不是一两个日军实施的暴行,是整个日军有组织、有计划的屠杀和破坏,这里死的人还少些,临江…”说到这里,许鸣说不出话来,临江是衢州最繁华的商道,但也是日军实施屠杀的主要地点,已经发现了好几个万人坑。
随着记者的走访,还有幸存者的会议,一个个屠杀的实例被揭示出来,日军屠杀分两次,一次是1938年11月份,日军报复东京空袭,在衢州实施屠杀,这次屠杀集中在以衢州为中心的城镇;第二次是在1940年3月,日军撤退前对各个村庄进行了彻底破坏,将粮食、布料尽数掠夺,还带走了大批青壮年,第二次屠杀的范围很广,几乎覆盖了整个浙西地区。
“千里,走吧,一会记者招待会就要开了。”顾祝同从上饶也赶了过来,看见许鸣一脸木然,提醒了一句,关于衢州大屠杀的记者招待会下午3点在吴家祠堂举行,现在已经2点半了,顾祝同怕许鸣忘记,特地提醒。
许鸣点点头,和顾祝同一起出席这次记者招待会。
现场记者很多,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还有一些幸存者,现场的气氛非常凝重。
许鸣在招待会上一句话不说,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许鸣只说了8个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俘虏都到了吗?”
“报告副司令,解到了,是用特别军车押送的,一共3200名。”邕宁会战中国军俘虏了约5000名日军士兵,主要有第18师团、114师团和15师团,其中大约2000名士兵同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日裔中国兵,剩下还有3000多名死硬分子,没有选择投降。
“全部处决!”许鸣冷冷地道。
记者终于知道许鸣是怎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了,3000多名日军士兵,分成两个部分,小队长以上的军官处于铡刑,普通士兵实施绞刑。
许鸣将行刑的地点选择在临江、云溪几个万人坑旁,200多个日军军官被五花大绑,一个接一个拖进铡刀口,切成两段,人被腰斩时,意识是不会瞬灭的,被切成两段的鬼子有得甚至能活上几分钟之久,惨呼声不断,现场极其血腥和惨烈。
绞刑对日本人是非常耻辱的事,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人被绞死,灵魂将会无法顺利投胎,许鸣正因为从这个方面考虑,对日本兵实施最具摧毁性的刑罚。
中国人处决死刑犯一贯采取刀劈和枪杀两种,很少使用绞刑,结果中国士兵既没有合适的器械,又不熟悉操作,绞得鬼子兵死去活来,有的日军士兵,足足被绞了一刻钟还不断气,满头大汗的中国兵只能拿刀把鬼子捅死。
第一次衢州屠杀的主体是第5师团、第18师团和第104师团,这次被处决的相当部分就是第5师团和第18师团的俘虏。事实上,有许多俘虏是1938年11月入伍的,和第一次衢州屠杀并没有关系,不过许鸣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难道浙西的老百姓就是该死的吗!
这次行刑,许鸣没有秘密实施,而是在记者注视下,几乎对全世界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实施,甚至拍摄了一个纪录片,纪录片的名字就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支那人如此残暴!”政务室里,裕仁天皇看到了《纽约时报》的报道,报道中详细说明了中国这次大规模公开处决日军战俘的行为,但也同时指出,这是对日军衢州大屠杀的报复。
“陛下,是的。”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低着头道。
抗战雄军 第362章 孙立人
这次对日军战俘的虐杀影响很大,现在中国人不再是逆来顺受的民族了,而是会用一切手段报复。
许鸣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守《日内瓦公约》,这些战俘没有经过任何审判就被处决,而且是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处决,日军战俘死亡后,中国方面没有将他们安葬,而是将这些死鬼的头颅砍下来,围着衢州古城墙挂了整整一圈,场面十分骇人。
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日本整个军部群情激愤,但激愤完毕后却又没了脾气。杀中国战俘?早就杀完了,还有一部分被带到日本国内做苦工;杀一批中国老百姓?不说国际影响了,中国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还扣留了3万多日本侨民,你再杀中国的老百姓,对手极有可能也用同样的手段对付日本侨民,当然,日本并不知道有1万多侨民已经被许鸣搞死了,要是知道了,还指不定会气成什么样子。
日本唯一做的事是抗议,外务省发布声明,抗议中国军队暴虐行为,并保持追击责任的权利云云,这个声明一出,全世界一片嘲讽。
当年的日军是多么嚣张啊,1935年,《新生》报刊一则文章因为涉及到日本天皇的继承,日本迫使中国政府处罚《新生》总编杜重远,杜重远被判刑1年零2个月;1936年,两个日军经过中国边防的哨卡时,中国士兵为了防止日军携带违禁品,进行了搜身检查,结果日军迫使中国进行道歉,并将士兵所属的营长撤职。
更不用说“藏本事件”,一个日本的外交官失踪,日本海军的军舰开到下关,把炮口对准中国的首都南京。
那个时代的日本,只要中国敢对日本人有一点点不恭敬的意思,立刻惹是生非,甚至用武力实施威胁,中国杀自己的犯人(汉奸),日本也要提出抗议,关东军大佐酒井隆拿着军刀要砍何应钦…
1937年7月以前的日本,不容中国有一丝冒犯的现象,仅仅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日本就发动了侵华战争,但战争打了2年发现,日本对中国的高高在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无法趾高气扬地骑在中国头上,日军敢屠杀中国的老百姓,中国就敢虐杀日军的战俘!
许鸣在衢州杀光日本人后,没有再浙赣一带视察,而是回到武汉,觐见蒋介石。
“许鸣,这样的事情以后不要再做了,美国政府刚刚发表了声明,希望中日双方尽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尤其不要杀害无辜的平民和战俘…”老蒋一见面,就把许鸣讲了一顿,其实许鸣惩罚日军战俘蒋介石是知道的,日军在衢州大屠杀的事情曝光后,蒋介石也很生气,许鸣能将3000多日军战俘解到衢州是经过蒋介石同意的。
蒋介石本以为许鸣会偷偷摸摸把这些战俘处理掉,哪晓得许鸣当着世界各个国家的记者的面正大光明地杀,还是用残酷的手段虐杀。
许鸣听了这话,心里暗暗叹气,民国时代的中国高层,对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一种天生的不知道是惧怕还是过分重视,像美国,表面上高唱“反对日本在中国侵略…”,罗斯福话也说得很动听,“爱好世界和平的国家应该联合起来,防止瘟疫(指日本的侵略)蔓延”,但美国在表面上对中国友善的时候,美国的商人正在大发战争财,一船船废铁、石油被满载着运到日本。
这样的美国,真没必要太重视他的意见,当然,许鸣没有反驳老蒋的话,而是点头称是。
蒋介石说完这个,问起了这次谈话主题:“许鸣,第3战区现在怎么样了,唐子晋和刘子养的部队情况如何?能否担任未来反攻重任。”
许鸣摇摇头,“委员长,唐总司令的部队,士兵军事技能生疏,训练不够精细,武器低劣,川军内部关系复杂,全军没有进取的气氛,而且,各级军官战术素养不高,防御和游击尚可,反攻作战决五可能。”
“那刘建绪的部队呢?”
“报告校长,刘总司令的部队比唐部略好,内部较为团结,官兵士气较高,但作战战法和训练等军事素质仍显得老套,在特定时期内可以与日军野战,但不可攻坚。”
老蒋点点头,川军和湘军部队的情况他早就知道,事实上老蒋对这两支部队抱的希望并不大,之所以将他们调到浙赣线,一方面是以前的第3战区地位不重要,这些部队是凑合着用的,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从政治上考虑。
许鸣接着说起了他对川军的整改措施,“委员长,我已派出教官,重新整训第23集团军之新兵,力求养成部队亲爱精诚的精神,并逐步…”
听到许鸣打算将川军的部分军官转为民政,蒋介石的脸上露出笑容,“很好,许鸣,你做得很好,四川的部队为抗战是立过功的,不能直接裁减,否则会闹出事端。”老蒋不怕许鸣打仗出问题,怕就是许鸣遽任高位,办事太过激进。
许鸣这次觐见,一方面是报告他准备在三战区实施的军政策略,更重要的一点,他要推荐一个人才。
“委员长,能否调一个人给我?”许鸣小心翼翼地道。
“说吧,是谁?只要不是他的位置太过重要,我一概应允。”
“委员长,是孙立人。”
“孙立人,那个西点毕业的?”
“报告委员长,是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现在在长沙重组税警总团。”
老蒋暗怪许鸣不懂事,自己的口误怎么能说出来呢,不过老蒋并未生气,道:“孙立人我是有印象的,他在淞沪会战受了重伤,现在在长沙担任缉私总队总队长,手下有6个团,2万7千多人,你想把这支部队调入第3战区。”
许鸣只知道孙立人在重组税警总团,但不知道他手下有了这么多人,2万7千多,一个甲等军的人数了,许鸣立刻道,“委员长,是啊,现在三战区只有王耀武一支强军,新2军和新12军刚刚组建,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投入野战,要是能把缉私总团调给我…”
许鸣的话有些急切,蒋介石笑着摇了摇头,“许鸣,孙立人我给你是没有问题的,但缉私总团想调到三战区恐怕不容易,这个部队我以前答应过宋部长(财政部长宋子文),这个部队暂时不从财政部调出。”
见许鸣一脸失望,蒋介石也觉得三战区的可用部队确实太少,刚刚许鸣还在衢州对日军战俘大施屠戮,搞不好日军会发动一次进攻,三战区确实需要补充兵力。
“这样吧,我把第8军第40师抽一个团给你,再从缉私总团抽调部分干部,你重新组建一支部队。”
第40师就是以前的税警总团残部改组的,也是孙立人一手带出来的,许鸣大喜。
蒋介石对孙立人有些不放心,“许鸣,这些美国毕业的,军事素质没有问题,但是思想比较散漫,你要好好管教他们。”
听了这话,许鸣想起后世的“孙立兵变案”,许鸣道:“委员长,孙立人能力出众,尤其善于练兵,作战灵活迅猛,就是说话比较直爽,有的时候和同僚关系处得不好。”
蒋介石这个时候对孙立人的印象算不上坏,只不过老蒋一贯不喜欢除了德国毕业的其他留学生。
老蒋说起了最后一个话题,也是最重要的话题,“许鸣,经国那里,你要好好帮助他,他第一次履政,难免有不成熟之处。”
抗战雄军 第363章 许鸣的烦恼
“是,委员长,职部定然和经国精诚团结,开创浙赣皖闽之新局面。”许鸣答应得干脆。
“好的,好的,千里,你遽达高位,凡事不要过于牵强,像整编第23集团军的事情你就很有分寸,但虐杀日寇战俘过于凶狠了,第3战区的事情很复杂,民政和军政不能协同,军政内部也有矛盾,你以后办事切记不可激进,务必要留有余地…”老蒋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
许鸣感觉到,蒋介石对他担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是不放心的,战区司令和集团军司令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只负责军事,前者要负责整个战区的方方面面,而且第3战区在所有战区中情形最为复杂,有国g问题,有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矛盾,地方部队之间也有冲突。
连许鸣自己也产生了一些不自信,他对自己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许鸣是个纯粹的将领,除了打仗,在其他方面并不擅长。
说起来,军事和政治对人的要求是两码事,许鸣待人真诚,办事果断明快,作战思维更是具有开创新和发散性,这些特点表明了他是个十分优秀的将军。
但政治和军事对人的要求大为不同,政治上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从古到今,成功的政治家无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别的不说,就说蒋介石,前头和冯yx、李宗仁斩鸡头拜把子,转个身子就拿着刀互相捅。
在政治上,办事是不能快的,宁愿拖着不办,宁愿误事,也不能冒险,至于什么开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在官场和政治上意味着特立独行,这是政治上之大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