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诩人
和历史上不同,战争初期,智利凭借两倍于秘玻联合舰队的海军,迅速封锁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现在的秘鲁海军除了原有的铁甲舰“胡阿斯卡号”还多了一艘从中国购买的上海级“独立号”上海级和一艘商级“古铁雷斯号”,在世界海军史上看来上海级已经过时了,但怎么也比小型低干舷炮塔铁甲舰的胡阿斯卡号强大得多,另外的一艘商级更不用说了他是在秘鲁独裁者托马斯·古铁雷斯的时期购买的是秘鲁海军的主力,此外还有三艘同样从中国购买的无防护巡洋舰和八艘蚊子船。而此时的智利仅有一艘中型铁甲舰和几艘巡洋舰(智利向英国的购舰还没完工)而玻利维亚海军实力基本为零。
实力是够的,金钱也有人支持,现在就缺一个理由了。理由什么的最简单了,1873年圣诞,秘鲁的托马斯号巡洋舰在访问智利途中起火沉没,作为一艘1853年下水的老舰年久失修也是正常,然后理由就有了秘鲁指责是智利用了极其卑劣的手段偷袭导致该舰沉没,要求智利赔偿。智利当然不肯,智利也不是傻子,也是够硬气来了一句要打就打咯。
1874年一月一日,秘鲁首先向智利宣战。紧接着智利也向秘鲁提交了宣战书。根据1873年秘鲁和玻利维亚新签署的同盟条约,玻利维亚被迫向智利宣战。“新年硝石战争”开始了。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七十二章 科皮亚波海战
战争已开始就向着历史的反方向发展,历史上南美太平洋战争初期,智利凭借两倍于秘玻联合舰队的海军,迅速封锁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现在智利向英国订购的军舰还没下水,而拥有三艘铁甲舰的秘鲁反而快速部署封锁了智利的海岸线。
和海洋上相反的是陆地上的战争。智利军队在短暂的准备后轻而易举的攻入玻利维亚滨海省一连占领了安托法加斯塔和卡拉马两座大城市。玻利维亚军队毫无还手之力,和历史上一样玻利维亚的军队甚至还在使用长毛和弓弩,此役成为世界上最后一场使用弓弩作战的战争。作为盟友的秘鲁反而以军资器械未足为由拒绝出兵。曼努埃尔·帕尔多也有自己的考量,中国方面给他的提议是通过战争手段允许这个资本获得阿塔卡玛沙漠的硝石矿和鸟粪的开采权。但曼努埃尔·帕尔多却想吞掉整个阿塔卡马沙漠把它据为己有。
1874年三月三日,智利军队攻下了科比哈,并俘虏了龟缩港内的玻利维亚舰队,彻底控制了玻利维亚的滨海省。就在玻利维亚政府恼怒秘鲁无视同盟协议时秘鲁政府却向玻利维亚提出了购买阿塔卡马地区,玻利维亚彻底感到自己被出卖了。但现在已经丢了滨海省的玻利维亚此时难以继续将战争继续下去了。三月十九日,玻利维亚以50万英镑的价格将滨海省出售给了秘鲁,并宣布退出战争。
一时间智利国内士气大振,然而智利陆军战果赫赫海军却传来噩耗。
五月二日,智利海军司令威廉姆斯率领智利舰队出海与秘鲁海军决战,其实威廉姆斯的本意是继续龟缩保存实力毕竟智利海军的实力现在还不是秘鲁的对手。可惜智利议会看到陆军大胜后自信心爆棚强令海军出战。
1874年五月四日,清晨。智利舰队抵达秘鲁要塞伊基克外海。此时的伊基克聚集了大量准备南下的秘鲁军队和大量军火物资,而此时秘鲁舰队则出现在了智利舰队的母港外,正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海域,瓦尔帕莱索城向东不到10公里就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上午六时十一分,智利舰队用舰炮轰击伊基克要塞整整两个小时,虽说士兵们都在阵地上伤亡不大(中国教官的必练科目之一就是防炮洞)但城内至少有五处以上军械库被摧毁,在伊基克的六万秘鲁士兵的弹药基数下降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在接下来一个月内这些士兵的只有十五个弹药基数可用(一个弹药基数是十发子弹两枚手雷)对接下的进攻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而比他们早结束一个小时炮击的秘鲁舰队已经在返航的路上了,瓦尔帕莱索海岸的炮台齐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秘鲁舰队决定提起返航。智利舰队干完这一票就像是小偷得手一样十分开心又十分紧张威廉姆斯很小心的派出两艘陈旧的木制军舰——由奥图罗·普拉特舰长指挥的巡防舰“埃斯美拉达”号(es)和卡洛斯·孔德尔舰长指挥的纵帆船“科瓦东加”号(covadonga)搜索周围海域避免遇到秘鲁舰队的主力。
八时一分,两国舰队在科皮亚波港外海相遇了。此时的智利舰队拥有一艘中央炮房铁甲舰“海军上将科克伦”号,还有包括“布兰科·恩卡拉达”号在内的两艘巡洋舰,根据帝国海军部的划分这两艘巡洋舰属于无防护巡洋舰在综合性能上接近帝国的名将级。而秘鲁海军拥有三艘铁甲舰三艘中型巡洋舰(帝国海军部划分现阶段巡洋舰分大型中型和小型看排水量,秘鲁海军的巡洋舰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算中型。帝国海军部的划分三型巡洋舰都有基本的水线装甲不像布兰科·恩卡拉达号无防护巡洋舰是真的不带一点装甲。)
1874年5月4日8点30分左右,“科瓦东加”号的嘹望哨首先发现秘鲁“胡阿斯卡”号和“独立”号,但由于海雾浓密,被误认为是友军舰队。4点45分“科瓦东加”号的水手辨认出两舰的身份,舰长卡洛斯·孔德尔随即下令对空鸣炮,通知后面的舰队。而此时和“科瓦东加”号要一起面对秘鲁舰队的是一艘木制军舰——由奥图罗·普拉特舰长指挥的巡防舰“埃斯美拉达”号和一艘运输舰“拉马尔”号(lamar)。
由于双方的实力差距悬殊,“埃斯美拉达”号舰长奥图罗·普拉特要求孔德尔紧随他的航线,将“科瓦东加”号、“埃斯美拉达”号进行汇合,奥图罗·普拉特下令运输船“拉马尔”号马上进入安托法加斯塔港。
8时15分,秘鲁铁甲舰向智利军舰进行第一次齐射,普拉特命令“埃斯美拉达”号开始机动,“科瓦东加”号紧跟其后。8点25分,秘鲁铁甲舰进行第二次齐射,“古铁雷斯号”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埃斯美拉达”号的右舷,穿过船体,炸死12人,重伤5人。
这时,运输船“拉马尔”号升起了美国国旗,向北开去,“科瓦东加”号上的孔德尔也改变航追随而去寻找主力舰队。米格尔·格劳命令“卡斯蒂亚”号巡洋舰前去堵住“科瓦东加”号和“拉马尔”号的逃路。“古铁雷斯”号上的米格尔·格劳决定留下来解决“埃斯美拉达”号。这时,普拉特知道自己完了,为了避免误伤海岸上的智利人,此时村民们正聚集在野外观战,“埃斯美拉达”号开足马力向西面的太平洋驶去。
9点2分,米格尔·格劳决定给予对手决定性的一击,命令铁甲舰“胡阿斯卡”号以舰首的撞角对准“埃斯美拉达”号的右舷,准备发起冲撞。而普拉特发现这是一个登上秘鲁军舰、在白刃格斗中压制敌方火力的契机。因此当两舰第一次冲撞时,普拉特举剑大吼:“alabordajehos!”(西班牙语“跟我来,小伙子们!”)但只有普拉特和军士胡安·德·迪奥斯·阿尔迪亚(juandediosaldea)两人成功地跳上了秘鲁的铁甲舰。阿尔迪亚军士被敌方炮塔上的火力击中倒下,而普拉特直接冲向指挥塔,身中两枪,壮烈殉国。“埃斯美拉达”号上的剩余士兵们目睹了他们的指挥官光荣的牺牲,当米格尔·格劳再次试图撞击“埃斯美拉达”号的船首时,“埃斯美拉达”号的伊格纳西奥·塞拉诺(ignacioserrano)上尉再度高喊“准备跳帮!”他带着另外10名水兵跳上了“胡阿斯卡”号,但纷纷被格林炮以及炮塔内的火力击倒。
“胡阿斯卡”号的第三次撞击打进了“埃斯美拉达”号的中部,宣布了这艘老舰的死刑。因为高度不够,“埃斯美拉达”号上的智利水兵再也没有人能跳上“胡阿斯卡”号。“埃斯美拉达”号缓缓下沉。至9时50分完全沉入了海底。此次战役共造成135名智利水兵战死,62名落水的士兵在米格尔·格劳的命令下被营救上来。格劳对普拉特的阵亡表示了悲痛并向对手致敬,下令给俘虏们干衣服和食品。
另一方面“科瓦东加”号算是逃出升天成功与主力舰队汇合,“卡斯蒂亚”号巡洋舰发现智力主力舰队果断掉头。而此时的智利舰队司令胡安·威廉姆斯在收到埃斯美拉达号可能已经被击沉的消息后,一直在是否决战上犹豫不决。最后胡安·威廉姆斯还是决定先进入巴科达诺港休整毕竟舰队的弹药都不足了,怎么决战。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军更新计划
胡安·威廉姆斯和他的智利舰队一直龟缩在智利的沿海港口,没办法智利的海岸线太长了秘鲁人就感觉像是在捉泥鳅一样,一点踪迹也没有。
随着海军小胜,在伊基克的秘鲁军队也开始南下“收复国土”之战。和智利的陆军相比秘鲁的陆军其实好不到哪里去,秘鲁陆军装备的制式步枪是帝国已经退出现役的55式步枪,这款步枪是世界上第一种弹匣式步枪不需要像40式、44式、47式那样打一枪再向弹仓里压一颗子弹,也不是52式那样先放三颗再打一枪拉一下枪栓。55式有一个弹匣虽然依旧只能放五颗子弹做不到连发但比智利的英制谢菲尔德步枪不仅威力大射速也快。除了装备上的优势外,从秘鲁独裁者托马斯·古铁雷斯开始秘鲁一直有聘请中国教官的传统,甚至现在的秘鲁陆军参谋长也是由中国人丁汝昌担任的。
但智利陆军毕竟不是玻利维亚的水平,凭借海军的舰炮和远超智利陆军数量的火炮,秘鲁军队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花了三千人的伤亡才重新夺回了卡拉马。
------------------------------------------------------------就在南美打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的时候,1874年十月,国防部海军大臣沈葆桢(国防部下属陆军部和海军部是两部统称,分别称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没有国防大臣)向内阁和国民议会提交了最新一期的《1874年—1879年海军军备预算法案》,这份提案彻底把内阁和总参炸开了锅。
在预算法案里,提出了一份庞大的更新舰队计划。这份庞大的军舰更新计划涉及帝国六大舰队,其中第一条就吓到了曾国藩,五年内将所有铁甲舰转入守备舰队或作为教练舰使用,所空缺之主力舰则由新下水的秦级战列舰为主。中华帝国的海军实力现在是世界第三,排水量总吨位67万吨左右。其中铁甲舰总计45艘,要替换这些铁甲舰就要造不少于30艘的新式战列舰。这里说一下像之前帝国的商级和两周级都不算真正的战列舰,铁甲舰是低舷杆的战舰,在林宏眼里铁甲舰根本算不上战列舰,战列舰应该是高舷杆飞剪式的快速战舰,而最新一级的“秦级”就是林宏理想的战列舰。
“秦级”战列舰,全长127.6米,宽21.3米,吃水8.4米。标准排水量为10540吨,满载排水量为11270吨。动力为16座圆形锅炉,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主机功率15000马力,两轴推进,最大航速为16节,续航力6000海里/10节。主炮为三座双联装280毫米主炮,采取前二后一的布局(两座炮台采用背负式的技术虽然不是很成熟但这是一次尝试而双联装的技术完全不是问题)。另外两侧各有6门155毫米副炮和4门105毫米副水线附近的装甲为300毫米,甲板装甲为60毫米,主炮炮塔和舰桥的装甲为300毫米。(1878年第三期造舰计划中秦级进行了优化改进的主炮口径由280毫米扩大到300毫米排水量也增加了270多吨)
对于秦级战列舰的这些性能,林宏和海军部的人还算满意。火力和‘东周级’战舰相比,有了突破性的提高。280毫米45倍口径的主炮,威力比东周级的250毫米45倍口径的主炮大了不是一点点。如果命中敌人的主力舰重要部位的话,估计一炮就能够报废敌舰。实际上,大口径的主炮,也是限制帝国海军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制造大口径的舰炮,对于制炮用的钢材有极高的要求,之前,帝国生产的钢材,一直都达不到要求。直到近期完成了镍合金技术,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除了280毫米主炮之外,帝国的兵工厂,还在积极的研制更大口径的300毫米和320毫米主炮。估计能够运用到秦级战列舰的下一级战舰当中。
军舰是好可价钱也不便宜啊!曾国藩清楚的知道作为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大沽船厂和马尾船厂对该级军舰的建造报价是623万华元,五年内造30艘替换全部主力舰那是多少钱,一亿八千六百多万华元六千多万英镑,这点钱是没问题但这些钱里还不包括和主力舰一起替换的巡洋舰和其他炮舰辅助战舰啊!其他钱还要另算。除去埃及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这两支规模较小的舰队外,预算法案里帝国海军计划要更换的巡洋舰数量将达到一百多艘,将所有铁胁木壳、木胁木壳的无防护巡洋舰统统退役或转入守备舰队岸防体系。
而巡洋舰方面海军设计院给出的方案包括大型巡洋舰“杭州”级、中型巡洋舰“绍兴”级和小型巡洋舰“上虞”级。这里大中小三级的分类是在防护巡洋舰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三级巡洋舰都是带水线装甲有防护性的巡洋舰,只是按排水量的大小划分为三级而已。无防护巡洋舰将彻底退出帝国海军现役。这三类军舰的报价分别是185万、152万和109万华元。单艘价钱还是合理的,但架不住量大啊,此外还有鱼雷舰和布雷舰甚至通报舰运输舰都要换。
首先钱是问题,国会是否批准尚不知晓,当然要是皇帝同意了国会八成是会通过的,反正现在帝国不差钱。其次即使国会拨款全国的造船厂有能力生产这种万吨战舰的也就十个手指数得过来的数。不一定有船台有空给你建啊。五年时间在曾国藩看来完全不够建啊。最后注意海军预算计划每年都要提交,曾国藩现在就怕计划明年海军预算的时候还要再加。看看上届内阁时海军多老实,现在怎么就跟上瘾了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是不是海军那帮人看他好欺负啊。
曾国藩觉得还是交给自己伟大的皇帝决定吧!这件事他做不了主,也不敢做主。
-----------------------------------------------------------------------“这就是海军的新五年计划?”林宏看着预算法案头也不抬的问坐在不远处的曾国藩。
“是的陛下。”
“你应该把它交给国会啊!拿来给我干什么!”林宏笑了笑看着有些辛劳的曾国藩说道。
“陛下,计划涉及数目资金太大,而且我对这份计划不太看好,五年内要建造三十多艘战列舰和上百艘战舰太不现实了吧!”
“有这个想法很好啊!以帝国目前的造船工业应该不是问题吧!但这种事最终要议会做决定,你的意见呢?”
“我的意见是计划很好但计划跨度太大,我建议可以在第一批十艘秦级服役后可以先退役或转役商级和一部分西周级铁甲舰暂时保留东周级铁甲舰为二级战列舰在海军内服役,毕竟有一批东周级还没到退役年龄实在太浪费了。巡洋舰更新也是一样,暂时保留乘风和破浪两级退役或者转售其余的无防护巡洋舰,这一点我和总参和海军部的人也交流过了他们也赞同。”
“很好那就尽快报给国会吧!”
“这....陛下我怕国会不会通过啊!”
“不试试怎么知道?!去吧!实在不行我会出面的。”林宏拍着曾国藩的肩膀说道。
“是陛下,我尽力吧!”
---------------------------------------------------------------------------------重新修改后的海军更新计划预算在国会上高票通过,对此曾国藩很不理解,或者说很纳闷,儒家出身的他其实一直内心觉着这样的法案被议会通过完全就是穷兵黩武,盛世应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才对。最后作为议长的陈柯杰靠诉他,这份海军更新计划的预算分到五年支付其实也就每年财政的5.8%左右根本不是问题,而大规模的造舰不仅收益的是海军是帝国国防事业,收益的还有那些造船厂和造船厂的工人们,他们有钱赚有活干国家才能稳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海军是干什么的维护帝国海上贸易的啊,收益的终归是自己国会那些议员身后站的都是海运大户的财团。至于关于盛世的问题,陈柯杰的回答是以前有,现在不可能了。东西方的对立交流,除非一方征服另一方否则盛世只是一句空话。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内阁
1875年到来了,这一年福建省厦门一个女婴哇哇坠地,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秋闺瑾,也就是历史上的鉴湖女侠秋瑾出生了。在鉴湖女侠出生差不多半年前在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现辽宁盘锦市大洼县小洼屯)也有一个男婴哇哇落地,他的名字叫张作霖,也就是后来的奉系军阀首领。
而这一年逝去的人也让林宏惋惜,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逝世,虽然现在中国的孩子们已经有了皇家玩具公司的乐高积木但童话故事一直是林宏看来孩童学习思考的最好教材。
1875年是平静的一年,除了赶上五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小国庆让国内闹腾了一下,其他时间中华帝国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不停止的向前走去。
1875年,通过广泛的运用平炉炼钢和转炉炼钢这两种新式炼钢方法,帝国每年钢产量达到877万吨比五年前翻了两番还多,生铁产量更是突破千万吨。其中特种钢材的生产首次突破万吨,虽然这些特种钢材目前只是运用于军事武器比如火炮和舰船龙骨的制造并未进入民用领域而且产量低,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突破。当然英国人也在奋起直追,1875年英国煤产量已经达到11200万吨(煤是英国重要的对外商品每一艘从英国离开的商船都会在舱底或空的位置装上英国的煤前往全世界的港口所以它的产量也是正常)而钢产量达到597万吨,英国煤全面超过帝国的产量当然了林宏对此表示毫无压力,帝国煤产量目前保持在九千多万吨左右,但国内煤矿全部是可持续开采(就是边挖边填)保证每年国内煤产量在六千万吨左右的产量,如果英国人真要比数字的话,分分钟破两亿不是问题。至于钢的产量有时候不是只看数值的,英国生产的钢铁都是老式的钢铁冶炼工艺生产效率地下,此外英国钢材76%是对外出口的,他们本身市场就小卖给谁?欧洲除了奥斯曼就连俄国都对英国工业品竖起了关税的大墙,他们只能卖到中国来,现在有人帮你打工产钢你开心不,价钱贵点没问题反正国库年年有余,总不能让钱烂银行里吧,进入市场的钱才叫钱。
截至今年年中中华帝国航运局统计结果显示帝国商船总吨位已达到382.98万吨仅次于英国的447.37万吨可以说中国和英国的国旗是海洋航道上最多的两面国旗。
根据1868年修改的《中华帝国宪法》,曾国藩内阁任期将满,谁来出任下一任首相成为当下的首要问题,去年国会大选结束后,国民议会下议院中国民党、民主党和联盟党三党鼎立。支持国民党的主要是国内的大资本家和工厂主,支持民主党的是帝国的金融银行寡头和热衷于对外资本输出的资本家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北美殖民地和东非殖民地商人的支持,而联盟党则是一个全面的政党代表高级知识分子、医生学生和中小资本家、大农场主等。
今年国民党提名担任首相的是曾国藩内阁的工业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是第一任首相左彧的关门子弟也是现任的国民党党魁,让林宏惊讶的是民主党提名了曾国藩内阁的陆军大臣秦翰,秦翰是林宏从系统那买的克隆人当然这些系统人和普通人一样的不过他们的思想更为现代化,其实民主党热衷于对外的资本输出和政治经济的侵略推举秦翰这样一个军人也就不意外了,要知道民主党对曾国藩可是耿耿于怀谁让他把刚果河流域送给了法国呢!他们热切的希望一个强势的内阁政府为他们开拓更多的利益。至于联盟党最惨了目前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提名,谁让他们要代表的利益太多呢!不过他们比较倾向原帝国教育次长容闳。
-------------------------------------------------------------------------------1875年十月十三日,国会第一次大选结果表明,三位竞选首相的票数均达不到宪法规定的票数。
二十四日,国会第三次首相选举(之所以要等这么久是在等北美和南洋的结果),同样没有结果,但联盟党因为选票被其他两党分走导致容闳失去竞选资格。国民党和民主党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
国民党在政治上的主张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是老的不能再老的套路了,但有一点被国民议会的议员看好就是加强殖民地政治日常化自治化加强殖民地汉化建设等,殖民地的作用随着本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殖民地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为了避免东非和西南领像西班牙的古巴一样,加强殖民地的政治建设愈发重要。在经济上国民党主张关税保护主义,这一点让国民党从联盟党那里拉来了许多中小资本家的选票。
而民主党在政治上则打出了“国民内阁”的口号承诺民主党的内阁将服务于每一个有需要的国民,这也是本世界史上第一次提到服务型政府,经济上民主党主张学习英国施行自由贸易和帝国特惠制。就是说将关税降到零左右鼓励对外出口和出口补助。
尤其是帝国特惠制特别为议会和社会各阶层看好,英国人的大英帝国特惠制主要内容有:1英国对来自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其中大约有80%的商品可以免税输入,其他约20%的商品也只征10%左右的低关税。2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3英国的工业品在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要相应地享受优惠待遇。4自治领和殖民地在拟定关税政策时,要接受英国的建议,对从英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商品要征收高额关税。为了执行特惠制,英国又分别与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签订了一系列协定,明确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英国商品所给予的优惠。这些协定一般都将对英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减至商品价值的20%,大大低于对其他国家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帝国的殖民地和自治领其实不存在殖民地关税政策,殖民地和自治领的所有政策均受内阁严格把关,但帝国的特惠制关键其实不是商品倾销而是资本输出,在建国初到1850年左右国内资本对殖民地的投资大概在三千万华元左右,都是林宏的人,到1860年前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资本开始对外输出,这个数字超过了一亿华元,但当时为了保证国内建设和工业化,议会制定了《对外投资法案》、《殖民地投资规格标准》用看得见的手开始节制资本外流。现在帝国经济发展越发快速商人们很看好帝国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商业经济潜力其实一开始林宏就有向欧美进行资本输出,但那时候帝国的资本输出更像是为了输出而输出而不是为了利润而且那是的民间商户根本没有意识对外的贸易,现在在帝国商人看来最重要的是在殖民地自治领开设工厂不用像在本土那样要受环境署的检查和规定不用动不动的多拿出钱来买什么废气滤化器和废水处理器,所以加快对外对殖民地的资本投资势在必行再加上德国商品进入帝国殖民地让帝国商人们感到了危机,民主党正是看中这点才提出特惠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