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诩人
塞尔维亚人一开大老板来了,果断开心啊!马上效忠啊!一定给英国大人看好巴尔干地区。而后英国老板一看,哎!塞尔维亚这么上道大手一挥,赏!赏了一份五千万英镑的贷款,塞尔维亚毛都没拿出来白的了五千万,那个叫欢啊!
说起来这次巴尔干危机算是解决了,当然实际上没那么简单。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丢掉了欧洲的大部分领土比历史上好一点的是奥斯曼人的退让至少让他们保住了保加利亚和另外一些土地,还得到了运河股份的补偿。俄国人没什么实际收获但也多少达到了目的消除奥斯曼在巴尔干的实力,只是自己什么也没捞到。法国人就发了一份通牒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也算是保住了自己在奥斯曼的利益(历史上法国是对奥斯曼影响最大的国家也是在奥斯曼投资最多利益最大的国家)。英国人一开始啥事没有最后露了个脸拉拢了一下塞尔维亚小朋友。奥匈帝国则是明面上的最大赢家,白捡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还有了塞尔维亚的保护权,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叫祸水东易,把麻烦丢个你,爷不玩了。中华帝国付出了运河的股份和一支舰队(当然奥斯曼的钱还是要付的)什么都没捞到,但总算保住了奥斯曼这个前沿阵地。不过国内差点没把内阁给骂死了,幸好皇帝出面压下了反对的骂声,不然李鸿章内阁就要成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己倒台解散的内阁了,还好高层人士还是比较理解的。
刚才说到塞尔维亚得到了英国人的贷款,乘着奥匈还在镇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反对分子,马上在俄国和英国的武装下扯起了26.3万人的陆军,当然什么军事素质就不指望了。
然后到希腊了,原本就7、8万的军队硬是被乔治一世扩充到了18万人,希腊海军也再次向英国下了两艘铁甲舰的订单。
巴尔干也是彻底闹腾了。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八十四章 军备竞赛再起4
巴尔干的小伙伴们正闹得热热闹闹。
在卖给了奥斯曼帝国一个埃及舰队包括一艘东周级一艘西周级(准确的说是连人带船租卖给了奥斯曼帝国),而后剩下的几艘军舰也有了下家,三艘西周级分别卖给了南美的三强:巴西、阿根廷、秘鲁。还有两艘东周级分别卖给了小弟意大利和西班牙,当然巡洋舰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下家。
本来大家都在看巴尔干的热闹,看巴尔干这些小朋友要闹到什么时候才会罢休,我们好上去分果果,这是帝国殖民大臣刘坤一的原话。
但法国人扩军了,给出的解释是领地扩大的需要,这话是不假,1878年法国人刚刚完成了对西非的勘探和征服正式将西非纳入自己的法兰西殖民地,这一片西非即使里面有个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也需要法国在这里布置大量的兵力,这样法国人才开始征兵扩军。
然后德国人也开始扩军了,普法战争刚刚结束法国人的一举一动都刺激着德国。德国也开始忙不迭的扩军了,德国的解释是殖民地驻军你可以扩充外籍军团嘛,你扩充的明明是常备军你当我傻啊,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宿敌法国在扩军,我为了哪怕保护自己也必须扩军。其实这次还真不是法国的错,法国现在的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尔和突尼斯根本没有确立实际统治,为了彻底掌控北非法国已经排上不知一个国内的常备军团了,法国国内都空虚了,为此法国才决定扩军10万人,到时候法国的常备军将达到60.3万,德国人其实主要是防备法国,在俾斯麦的干预下德国最终决定扩军五万把常备军达到53万,主要是德国刚刚成立没几年钱都用到国内经济上所以拿不出钱来大肆扩军。
但注意法国人扩充了不只是陆军,法国人此时在地中海的利益绝对是最大的即使此时的英国人也比不上,为了维护巩固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法国海军部还向国内的各大造船厂下了包括六艘铁甲舰在内的全数16艘装甲舰的订单用来扩充法国地中海舰队的实力,一是保障北非的殖民地,二也是想向意大利和西班牙示威,毕竟后二者刚从中国那买了一艘大型铁甲舰和一票子巡洋舰。但意大利和西班牙也不是软蛋,尤其是西班牙两年前王室刚刚复辟不久,在帝国港澳财团的赞助下还是咬牙向广东船厂订购了两艘西周级的改进型。意大利自己的造舰能力本来就不差,统一不到半个世纪的意大利这是勃发出无限的热情,议会立马通过了自己的造舰计划。
法国的地中海舰队正在扩充实力,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在扩充海军,那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就也要相应的扩张一下了,尤其是现任的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还是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和卫道士,1878年中旬英国议会通过了地中海舰队紧急扩充法案,法案里英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向地中海舰队增派八艘铁甲舰和十一艘巡洋舰,当然这些巡洋舰铁甲舰还是针对法国的地中海舰队,本来帝国的埃及舰队还在的话英国人也不会那么急的,大家三个一起就平衡了,但现在中国的埃及舰队就剩几艘炮舰了有啥用。
这下李鸿章内阁看傻了,这是要干什么?尤其是看到英法开始扩充地中海舰队时,也是没办法埃及舰队所剩无几,新建战舰还要试航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帝国在埃及的威慑力不足啊,最后没办法了找来海军大臣沈葆桢商议,讨论了半天觉得还是用老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先调印度洋海军的东非舰队调去埃及。东非舰队是印度洋海军的主力舰队不像波斯湾舰队和印度舰队这些分舰队一样就几艘巡洋舰和炮舰,至于东非舰队的窟窿则从本土舰队垫一点过去。(注:因为帝国本土领海附近基本没什么敌人所以1875年的时候就撤消了南洋北洋的海军番号合并为中华帝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所以现在帝国本土就两只舰队,一支本土大舰队另一支奇葩舰队,啊不!特别舰队)
当东非舰队的十一艘铁甲舰和二十九艘巡洋舰炮舰开进塞得港时地中海所有国家又炸了。中国这是干嘛?来示威啊!帝国内阁的解释是加强地中海航线的商船护航保护帝国商船。英国人不信、法国人也不信,不过我自己信了就行。其实护航这回事在林宏看来根本用不到这样庞大的舰队,要知道帝国最重要的商业航线是太平洋航线和印度洋航线,地中海的航线这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用得着吗?内阁的意思就是提醒他们别太过火了,差不多就好了。
法国人算是看明白了再这么下去自己好端端的需求性扩军要变成竞争性扩军了。法国人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英国人也不傻,英国一直在欧洲以法国为对手在世界以中国为敌人,中国人在埃及派驻了这么庞大的舰队英国人也从本土舰队加派军舰以期求和帝国的埃及舰队形成均势。至此这场莫名其妙的军事竞争告一段落,但事实上前段时间英法两国和意大利西班牙的签署的扩军法案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不可能取消了,接下来三年内欧洲的军事实力将小幅度的膨胀。这种小幅度的膨胀是大国们可以容忍的,但像塞尔维亚这样的小国此时已经吃不消了。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占地88361平方公里。塞尔维亚一共与8个国家为邻,边界总长2457公里。其中与北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拥有15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东北部与罗马尼亚相连,共同边界达476公里;东部与奥斯曼的保加利亚接壤,共同边界为318公里;东南部和南部分别与意大利控制的阿尔巴尼亚和奥斯曼帝国的马其顿毗邻;西北部与奥匈的克罗地亚相接,共同边界为241公里;西部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拥有长达312公里的共同边界线;东部与黑山拥有211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西欧、中欧、东欧,以及近东和中东之间的天然桥梁和交叉路口。
塞尔维亚在1804年和1815年两次革命当中获得了高度自治。这次取得政治独立后塞尔维亚大公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四世以塞尔维亚尚未完全独立为由依旧自称大公,而不像塞尔维亚激进派人士想的那样加冕为国王。塞尔维亚人中的一小撮激进派宣扬的是所谓的大塞尔维亚主义。
“大塞尔维亚主义”是指塞尔维亚人长期追求建立一个以其为中心的巴尔干大国的民族主义,它在塞尔维亚饱受大国统治与瓜分和在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并不断与其他民族主义产生碰撞,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与其他民族矛盾与仇恨的意识根源,这也是后来前南解体和爆发战争的重要原因。该思想主张在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西部建立一个更大的塞尔维亚人国家,包括:塞尔维亚人到达巴尔干半岛后最初的聚居地,如黑山、umadija等中世纪时的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包括preevovalley、马其顿等有大量塞尔维亚人移居的地方,包括伏伊伏丁那、克宁等其基本目标是统一塞尔维亚人聚居的地区。但一些较激进的人士对塞尔维亚人为少数民族的地区也有要求。
这样的思想在以后看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但现在在帝国时代这也是主流,可惜不是小国的主流。这里要说一说历史上哪个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所谓“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黑手党成员。在国内很多书中描述他是一个爱国青年,实际上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过普林西普其实是一个恐怖分子。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前往波斯尼亚的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压根就不是帝国主义者,甚至可以说费迪南是一个好人不管是行事还是性格。费迪南当时前往波斯尼亚和黑塞各维那一是带自己妻子散散心(费迪南的妻子不是贵族奥地利的贵族圈并不欢迎她。)二是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各维那政府商讨波斯尼亚和黑塞各位那地区的民族自决和独立,费迪南是赞同当时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各位那政府和平的脱离奥匈帝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但为什么大塞尔维亚主义要杀他呢?其实当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各维那政府和费迪南都都想和平解决巴尔干的矛盾。如费迪南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各维那政府达成一致那么大塞尔维亚主义的统一的巴尔干大塞尔维亚帝国就失去了矛盾的对象了。所以那些大塞尔维亚的政客们为了自己本就不现实的理念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刺头塞尔维亚
六世纪初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越多瑙河进入萨瓦河中下游以南山区定居。
10世纪末,塞尔维亚一度处于保加利亚的统治之下。1018年,拜占庭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接着又迫使塞尔维亚臣服。此后,塞尔维亚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转到了泽塔。沃伊斯拉夫的儿子米哈伊尔在位时期(约1050~1082年),合并了拉什卡。米哈伊尔为了提高塞尔维亚的国际地位,于1077年从罗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里得到一顶王冠,开始称王。其子博丁在位时期(约1082~1101年),又合并了波斯尼亚。但是,博丁死后,塞尔维亚再度陷于分裂,波斯尼亚被迫依附于匈牙利。其他地区则处于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斯拉夫民族于公元8世纪时来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并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最早的塞尔维亚国家是10世纪中叶由caslavklonimirovic所建立。12世纪时尼曼雅王朝崛起,13世纪初塞尔维亚人在巴尔干半岛建立的封建王国。,14世纪中叶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间更是把塞尔维亚国家的发展推向巅峰。
奥斯曼帝国于此时开始征服巴尔干半岛,并于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
塞尔维亚之所以成为巴尔干的刺头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还是宗教和社会问题。在被千年帝国拜占庭征服后一直信仰东正教。塞尔维亚绝大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在塞尔维亚也有伊斯兰教,天主教等。但奥斯曼帝国是什么,是真主所庇护的国家,奥斯曼帝国在征服北非和中亚时宗教总是相伴而行。正是因为塞尔维亚长期在各个强国的压迫统治下才造成了现在塞尔维亚人的激进思想和极度的不安全感。
塞尔维亚在取得政治独立的第一时间选择了建立常备军扩充军备。但小小的塞尔维亚又有多少财富让他挥霍呢?在奥斯曼帝国离开这里时还大肆搜刮了一遍。农业在塞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农业土地512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66%,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和塞中部地区。但现在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还在奥匈帝国手里,英国人的贷款是塞尔维亚政府用关税和铁路修筑权抵押得来的,没有关税保护的塞尔维亚早已被英国的商品冲垮,每年贸易都是逆差国家越来越穷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苦。
社会矛盾的解决目前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但明显不可能的,那只有另一条路了发动战争,把矛盾转移。但摆在塞尔维亚国王和大塞尔维亚主义者面前的是打谁?奥斯曼帝国吗?什么理由?解放保加利亚吗?别开玩笑了英国法国和中国都发布了申明将确保奥斯曼帝国对保加利亚和马其顿的所有权利,再说了奥斯曼现在最精锐的20万军队就驻扎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往北是德国俄国和中国确认独立的罗马尼亚,往西是意大利的阿尔巴尼亚,所以只能往北,背面的奥匈帝国还在消化波斯尼亚和黑塞各位那,时机合适再加上塞尔维亚的保护权在奥匈手里,塞尔维亚到时候可以以反击的姿态和奥匈帝国宣战。
--------------------------------------------------------------------1878年,十月,奥匈帝国总算是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各位那给攥在了手里。然后就是适时的对塞尔维亚实行保护权了,这个保护权在欧洲国家看来相当于把塞尔维亚当成殖民地或附属地看。
1878年十月二十一日,奥匈帝国克罗地亚步兵师首先维诺萨德(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城市)集结,随后包括匈牙利骑兵师、南蒂罗尔猎兵团等近七万人将陆续集结。而由此南下就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两城只间只有一座旧帕佐瓦,这里将会是塞尔维亚阻挡奥匈帝国的第一线。
1878年十月二十五日,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安德拉希伯爵宣称“我们将尽快实行对塞尔维亚的绝对保护,我们将从异教徒手中解救上帝的子民。”不管东正教还是天主教都是基督教的延伸,而奥地利在欧洲历史上则是与奥斯曼和伊斯兰教征战多年,甚至于哈布斯堡家族还有基督的守护者的称号。
10月27日,奥地利元帅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为这次“解救行动”的统帅。
11月3日,奥匈帝*队开始南下,临近寒冬此时的奥匈帝*队出动其实并不明智,但此时的奥匈帝国的高层们还陷在狂喜之中,也许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征服塞尔维亚来显示自己的强大吧!尤其是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这个败给普鲁士成就了德国的皇帝。
就在奥匈帝国南下的时候,塞尔维亚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国际上是不承认这样的宣战权力的奥塞两国不是平等的,列强们只把这看作一场笑话。当然英国则一直在国际上呼吁要承认塞尔维亚的主权,其实就是恶心恶心日耳曼人而已),塞尔维亚的军队在旧帕佐瓦排开了阵势以逸待劳,他们集结了全国近一半的军队将近10万人在城外构筑防线。甚至打算在城内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展开巷战,即使失败也要展现塞尔维亚的不屈的精神。当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带着军队抵达旧帕佐瓦的城外时,两军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探。
也许大家觉得塞尔维亚可能要爆发了,而奥匈帝国可能要吃苦头了,那你就错了。彼时的全世界所有人的认为塞尔维亚只是瓮中之鳖,是的塞尔维亚就是可怜的王八。奥匈帝国的统帅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是奥地利帝国最后一位著名的统帅,他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名将卡尔大公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之孙。他在1866年的库斯托扎战役击溃了意大利国王统帅的12万军队,战后主持军事改革,获得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三个国家的元帅军衔,和军事上的开明相比,他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他是19世纪欧洲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生为名将之子,他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才能绝对是一流的。
寒冬作战已经是奥匈帝国那些高层能给他的最大的压力了,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在带领军队抵达旧帕佐瓦的第一时间就下令军队进行休整,等过了冬天在作战。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做法是明智的,奥匈帝国是一个大国他的后勤保障根本不是问题(毕竟才七万多人作战的战线也不远)。但塞尔维亚就不同了,两年的扩军不经榨干了国库也榨干了人民的潜力和耐心。
12月二十日,耐心告竭的塞尔维亚军队反而首先向奥匈帝国的军队发起了进攻。短短几公里的战线上挤满了塞尔维亚的士兵,但是奥匈帝国毕竟是奥匈帝国,它可以被普鲁士击败可以在数量上被俄国击败但再怎么说也不会被塞尔维亚军队这种才训练两年的军队打败。这次战役是19世纪一次不对称的战役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战略思想。奥匈帝国的堑壕防线就像海边的礁石一样坚固,尤其是在奥匈帝国的防线上还装备了大量的手榴弹和格林机关枪,尤其是在机关枪面前即使不是凶残的马克沁(帝国陆军现在装备的制式机枪也是格林机关枪)格林也够了。*在钢铁火线面前是多么的脆弱,而之所以说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是因为塞尔维亚的军队居然在使用了后膛装填击发枪的情况下还采用排队毙命的模式(塞尔维亚军人居然不知道战争的模式已经改变了,也是醉了),可以想象十余万人的塞尔维亚军队到最后自己崩溃了,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一开始是打算拼消耗拼国力从而拖垮塞尔维亚的军队(奥地利人知道英国人援助了塞尔维亚所以高看了塞尔维亚),哪知道对手这么菜,于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果断下令发动全线反击,最后在各*事专家大跌眼镜的惊叹声中,塞尔维亚军队全军覆没,被歼六万多人,俘虏了两万多人,剩余的四散而逃,通往贝尔格莱德的大门就这么轻易的被打开了。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下令军队稍作休整后,决定强袭贝尔格莱德。12月22日,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率军抵达贝尔格莱德。然而让各*事观察家傻眼的是贝尔格莱德居然毫无防备甚至有塞尔维亚的居民一度以为是自己的军队得胜还朝了,当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军队抵近是守城的士兵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没有用了。
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率领军队顺利的占领了贝尔格莱德,控制力塞尔维亚国王和他的政府。12月30日塞尔维亚宣布投降,并臣服于奥匈帝国保护下。
对于刺头塞尔维亚的处置,中国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皇帝和政府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另一边。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八十六章 石油与内燃机
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黑金”、“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采数百船石油。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伊拉克共和国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始于何时,据稽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开始。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