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中华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诩人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造船3
是的英国的海权,即使中华帝国强势崛起东非殖民地的建立对大英帝国的明珠印度造成了地图版面上的包夹,但实际上英国人始终牢牢把持着世界海洋霸权。
英国的海权有三大保障:一是遍布全球的庞大舰队,二是他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殖民地遍布全球意味着它的舰队在全世界都有供给后勤的海外基地,这些基地帮助英国舰队将作战范围涵盖全球范围,三就是大英帝国积累百年的商路和商船队。
当年荷兰号称世界的马车夫有的只是第三点而前两点都不足够强,所以荷兰失掉了一切。中华帝国建国半个世纪不到即使有林宏开着外挂也仅仅使中国目前具备了挑战大英帝国海权的资格。
事实上当今世上具备挑战英国海权的国家也就法国和中国了,此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比历史上同时期的法国更加具有侵略性和目的性,普法战争的失败让浪漫的法国人彻底清醒的面对自身的情况,国耻的激励下法国陆军重振旗鼓,而重新整编陆海军的法国不可能立马向德国开战,满国的激情动用在了开拓和征服殖民地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北非、西非大量的土地被法国攫取。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法存在这难以调节的矛盾,当然要是以后就不好说了。
所以英国海军现在形势严峻,在欧洲要面对紧挨着的法国(德国现在还不算什么危险),在印度洋要提防帝国的动作,幸好在亚洲英国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不然他要面对的可就是强大的帝国本土舰队了。太平洋下还有一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要保护,在加勒比南美则压力轻一点,美国佬还没有怎么发展海军(主要是现在没钱)。
商船配合商路,舰队护航。帝国现在的商路主要是两大块,一是殖民地航线二是欧洲航线。
殖民地航线不用说了主要是南洋、北美和非洲。而欧洲航线就比较复杂了,走苏伊士运河的商路主要面向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当然巴尔干半岛也有不过份额不大。走大西洋航线的商路面向法国、德国、荷兰及北欧国家当然英国也不能少。
-----------------------------------------------------------------------
陶春光,快四十了,他这一生最骄傲的不是万贯家财富甲一方而是考上帝国大学的儿子陶志明,陶志明现就读于帝国大学财经管理系,其实陶春光一开始是要他读政治系的,毕竟官本位思想当官了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
今天本来是高兴的一天,在咸阳帝都读书的儿子放假回家,他的母亲可高兴坏了一个劲的张罗搞的跟过节一样。但陶春光依旧一副愁眉苦脸的相,就差没把“我很愁”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父亲可有什么烦心事?不如说出来让儿子给你想想办法?”陶志明在给弟弟妹妹们分发完礼物后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父亲的愁苦相。
“你有心就好了!”陶父看着儿子笑了笑。
“父亲怎么看不起儿子?!儿子怎么说也是大学生不是多少能为父亲分担点。”
“好吧!为父这几日一直担心的还是生意上的事,你也知道咱们家做的的船运生意按报纸上说的就是新兴行业,咱们家的公司以前一直是和政府打交道的承接军政的航运业务是指定的供应商(帝国对民商的特殊扶植政策这不是大财阀特有的待遇各地的商人公司企业地方政府多有照顾。所谓航运供应商负责的是将政府或军队制定的货物或人员运送至指定地点,一般是海军购买物资让供应商运到各个海外基地或殖民地港口,活很简单但利润不小油料煤料什么的都是军方出的,供应商就出船和人就行了,如果货物少供应商还能带点自己的货),但现在按上头的意思是以后这种业务要以竞标的形式承接,我现在怕的就是丢了饭碗。”
陶志明笑了笑道:“我道父亲愁得什么,原来是这样啊!”
“你有办法吗?”陶春光急切的看向儿子。
“办法还不少?”
“说来听听。”
“首先咱们说说政府政策的变化,就儿子所学而言,政府这么做是非常正确的,取消特指供应一方面加强市场活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下面企业的发展。”
“这点我懂,我怕要是竞标失败自己的公司以后该怎么办啊?”
“所以父亲现在有两条路选?”
“怎么说?”
“一是,整顿公司不管改组也好裁员也罢要得就是提升公司的能力,这次刚好趁机可以把公司里的那些国戚扫一扫了。”陶春光的陶氏航运公司里有不少亲戚硬塞过来的,陶春光也不好直言。
“那第二种方法呢?”
“放弃这次竞标!”
“放弃?”
“是的放弃,凭着父亲你这些年跑北美跑非洲航线的经验和人脉我们完全可以传而展开远洋航运。”
“想法是好的但我手下现在能用的远洋货轮不过四条和那些已经成形的巨头怎么比啊?”
“船不够就买,我听说现在帝国的造船业可以两百多天下水一条新船,就看父亲你愿不愿意了。至于那些大头我们是捞不过那些大公司大财阀,但现在帝国对外贸易越来越大我们不愁没机会。”
“好我这就去船厂下单买他个五六艘大船。”
----------------------------------------------------------------------------
1880年帝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很接近英国了,但1878年到1880年帝国的商船吨位就增长了一百六十余万吨,1880年帝国商船总吨位达到四百三十一万吨。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及其接近英国,当然不是说谁比谁多就是谁厉害,这一数据其实更加反应的是中国在商业贸易和进出口上的发展。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九十六章 殖民地之王
56_56295比利时的诞生时间和帝国相差不远,1830年8月25日布鲁塞尔人民举行起义。同年11月18日比利时国民大会宣告比利时为君主立宪国,随后制定了宪法。1831年1月20日英国、法国和普鲁士参加的伦敦会议承认比利时的并保证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国民大会选举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为国王,称利奥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时与荷兰签订和约,荷兰承认比利时为国家。
后的比利时凭借煤炭和冶炼工业快速崛起,也不能说崛起但至少是快速发展,1880年的比利时完成了从自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变。
但很明显的是世界已经被瓜分完了,比利时已经没法向任何一个地方插足了,历史书上的历史林宏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他知道现在国际局势的发展方向已经完全和历史书上的历史不一样了,林宏和帝国的内阁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现在展望未来。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位已经快15年了,1865年继承父亲利奥波德一世成为比利时国王(1865-1909年在位)。在位期间对内依靠工商业资产阶级,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比利时发展成为工业国。但这并不是他出名的地方,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一个殖民帝国主义分子,有”殖义之王”的称谓。历史上在1876年组织国际非洲协会,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以个人名义霸占刚果大片土地,称之为刚果自由邦,1885年4月30日比利时国会正式授予他刚果自由邦君主称号。他对当地居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和,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列宁讽刺他是一个”生意人、金融家、奸商”。 1908年刚果转归比利时管辖,成为比利时殖民地,即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共和国)。当然现在刚果是法国的了,比利时还没这么无脑到去惹法国人,但本时空利奥波德二世同样在1876年组织国际非洲协会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向刚果派遣殖民探险队,妄图在非洲获得一块领地,不过很可惜的是根据1870年的开罗会议上各强国签署的《开罗条约》规定非洲已经被中、英、法、德、葡、西、意、奥斯曼瓜分完毕,也就是说比利时没有地方落脚了,而一旦落脚了就意味着它在挑战上述国家的权威。
不过有着”殖义之王”的利奥波德二世怎么会甘心呢?在他的授意下,比利时外交部的一名档案专家埃米尔·班宁,竭力鼓吹”打开非洲中部,就会带来商业和工业的利益”,提出了向非洲中部殖民的报告,要他以”科学”的旗号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这里为什么说非洲中部呢?原因是在开罗会议后法国名义上是获得了刚果的探索开发和宗主权力,但实际上当时帝国在征服刚果时仅仅是在莫安达、金沙萨和班顿杜一线建立了有效的殖民据点和统治,内陆大片的土地并未实际控制。而法国人接手后也没多大的力量去开发,毕竟刚果已经有一个完善的封建王朝了,但实际上帝国在从葡萄牙手上买来了卡宾达以后加上现在依旧保有的莫安达—博马地区中国和法国已经堵住了外国殖民者进入刚果内陆的大门。
利奥波德二世非常狡诘,他知道比利时的实力无法同中英法等国匹敌,公开向非洲中部派遣远征军,目标太明显了,而且绝对是作死。于是,他在”科学考察”、”废除奴隶制”等”人道主义”的幌子掩饰下派遣享利·莫顿·斯坦利率领探险队从法属中非进入,至于为什么法国人不管他的原因是法国人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法国人不是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无法在中非做到面面俱到。至于中属刚果享利·莫顿·斯坦利自问没这么大的胆子,中属刚果虽然相比其他殖民地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因为它位于刚果河河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利于对刚果的河运贸易,帝国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团的殖民军队并配上了三艘内河炮舰此外还有数万的移民(主要是缅人和阿三),中属刚果绝对不像欧洲殖民地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属刚果甚至还有出入境管理处。
比利时在玩火,这一点利奥波德二世也知道,但他有自己的执着,他坚信即使最后比利时和中法的殖民矛盾爆发法国人会为了拉拢比利时而放弃(法国为了对付德国人一直在试图和低地国家结盟),至于中国他认为欧洲人会帮助自解决东方人的威胁。
1880年四月十五日,享利·莫顿·斯坦利带着探险队穿过法国人控制的姆班达卡继续向北。
五月一日,享利·莫顿·斯坦利等人沿河抵达新昂威尔,这里是刚果王国能影响到的边境了,他迫使当地的酋长签署了和比利时的保护条约。
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斯坦利相继抵达了盖梅纳、本巴和基桑加尼迫使各地酋长先后签订了450多个”保护性”条约,建立大约22个商站和据点,可以说是初步完成了对刚果北部(就现在刚果的版图上看)的强制保护。
1880年十一月,享利·莫顿·斯坦利在横穿中非后由桑给巴尔上船返回比利时。帝国殖民地的官员并没有重视这一行人,毕竟保护探险队不论是否是本国的是各国殖民地的一个共识,因为这些探险队没有军事武力的威胁反而对于开发殖民地具有促进作用。
1880年十二月初,享利·莫顿·斯坦利回到比利时向国王进献了四百多分保护协议,奥利波德二世大喜过望。却也小心翼翼以免被法国人知道。在欧洲契约精神深入人心,即使这些条约多半是强迫酋长签订的列强也不会否认,而真伪也无法辨别,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引起和法国的外交矛盾。。
...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特卫普会议
56_56295安特卫普位于比利时西北部斯海尔德河畔,是比利时目前最大港口和重要工业城市,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七万居民大多使用荷兰地方方言,安特卫普是欧洲著名文化中心,是著名艺术大师罗宾斯和冯·狄克的诞生地,也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当然现在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中国。
纠结再三利奥波德二世决定向中国或法国的刚果殖民地提出河流通行要求,因为他的殖民地没有出海口,再加上不敢过分的激怒中法两国只能提出所谓的“刚果河通行权”。
1881年一月十一日,中?南?海、唐宁街和爱丽舍宫在内的世界主要列强都收到了发自布鲁塞尔的殖民事务邀请函。附带这还有比利时对内刚果领地的确认要求及对中属刚果南部(刚果河干流出海口段)和法属刚果南部(刚果河干流中段)的河流通行要求。
--------------------------------------------------------
“法国人是什么意思?十六号刚刚发表外交辞令谴责比利时的‘卑劣的行径’现在却给我们这样一个意见。”已经升任国防大臣的石达开专心军务,对于外交还是不太了解。
“莫急莫急,亚达(石达开没有表字暂拿小号当字)外交就是这样,法国人的态度其实也不难理解。”已经是帝国首相的左宗棠笑了笑说道。
“你给我说说法国是傻子吗?明明是自己的殖民地被比利时小国抢了不去抢回来反而看这个意思是要交给比利时经营,我不明白。”
“这个让孝达(张之洞任外交大臣)和你说吧!”
坐在首相左手边的张之洞喝了一口茶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法国人的外交辞令实际上是为了应付国内民众的,没有实际意义。至于他们的真实目的也很简单,养猪而已。”
养猪?石达开愣了愣似乎懂了。张之洞继续说道:“刚果太大了,王忠强博士和刚果王朝签订的保护协约只包括刚果王朝的范围,实际上东北和东南刚果并不在此范围内,而欧洲列强的殖民方式有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会选择移民大量的移民对殖民地做到实际的掌控,这和本国的国民性和传统有关。但法国不一样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庞大的人口资源。做不到面面俱到即使是我们东非不也老是各种造反吗?”说到这张之洞看了看作为国防大臣的石达开,虽然殖民地不归他管但殖民地武装却是由国防部掌控的而不是总督。
“咳!您继续。”石达开尴尬的笑了笑请他继续说。
“法国目前的殖民力量主要集中在北非和西非哪里人口和资源相对丰富,刚果在划归法国时,法国人只派了一个总督和一个团的外籍军团武装,事实上这些人前往金沙萨的时候还是乘坐我们的炮舰的,他们目前能控制刚果王朝已经很满足了根本没有更多的力量去开发刚果。”
缓了缓喉咙,张之洞继续道:“至于这次法国人给我们的意见是希望比利时可以拥有刚果河的通行权,也就是说法国人其实已经决定将东刚果移交比利时希望我们给予方便,法国人这么做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拉拢了比利时毕竟法国还在提防德国拉拢比利时甚至与其结盟都是法国上下希望看到的事;二是借助比利时来开发东刚果地区,反正东刚果被夹在我们和法国人的殖民地之间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法国人才放心大胆的让给比利时开发殖民。总的来说比利时是小国而且就在法国北面比利时要是有别的思想法国的北方军团几个小时内就能抵达布鲁塞尔城下。”【注:刚果虽然被交易给法国但刚果河的通行权依旧在帝国手里法国人在刚果河上也要交保护费。】
“但东刚果的开发是绕不开我们的,比利时人进出中非的大门已经被帝国牢牢的把握住了,因此法国人希望我们可以放一条生路出来。”张之洞说完赶紧喝两口茶。
“所以我们今天的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到底要不要放着条生路给比利时。”左宗棠这时候概括性的总结了一下。
“商务部的意见是刚果河的通行使用权没有问题,比利时开发中非东刚果不仅有刺激了帝国刚果的开发航运还能促进帝国中非赞比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法国人的提议是可行的但建议要注意比利时人对帝国中非领地的蚕食活动,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商务大臣首先发言。
“外交部的意见也认为法国的建议可以考虑,同意法国人的建议可以促进和法国的良好外交关系,反正我们没什么损失反而可以在刚果河上收取商税。”
“国防部的意见只有一个就是向帝国刚果加派三个团的武装力量和少量舰队保证帝国刚果的安全。”石达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殖民部的意见表示可以同意法国的提议,但希望可以加一条,就是在以后的比属刚果中国的商人探险家要拥有最惠国的待遇和权力以及治外法权等一些列优势条件。也就是说在以后的比属刚果帝国商人也可以自由的贸易并且贸易将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殖民大臣年轻的袁世凯,提出了重要的一点。
。。。。。。。
“好,各位集合一下各位的意见,我上交陛下。”
--------------------------------------------------------------
唐宁街,10号。
威廉·格莱斯顿是时任大英帝国首相,这一次也是他第三次任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dstone 1809年12月29日—1898年5月19日) 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1868-1874、1880-1885、1886以及1892-1894)。】格莱斯顿有个好名声,1847年,格莱斯顿当选为牛津大学的议员,但是没有参加罗素的辉格党内阁(1846—1852)。他虽然表面上仍是一个托利党党员,在思想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50年冬到1851年春,他旅游意大利,探访两西西里王国首都那不勒斯监狱。在那里,他看到炮弹国王费迪南多二世残酷1848—1849年民族解放斗争志士的野蛮行为,认为这一罪行违背了正义与公道,是对欧洲文明的污辱。回国后,发表《就那不勒斯国事犯一事致阿伯丁伯爵的两封信》,揭露和斥责那不勒斯虐待政治犯的暴行,因而在国内博得了好评,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威廉”。历史上1840年站在反对党的立场,反对帕麦斯顿的发动侵华战争的外交政策。
“本杰明比利时人是什么意思?还有法国人又在发什么神经病!”格莱斯顿几乎是吼着问向上任首相现任外交大臣本杰明·迪斯雷利,“你应该知道法国人这么做不仅毫无理由而从根本是破坏我们一直维护的殖民体系。”开罗会议最大的失利者其实现在看来是最大的受益者。
开罗会议是一场瓜分殖民地的会议,但会议中英国人更看重的是条约签订后对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的条约保障,即使英国在非洲获利较少但实际上确立了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地位。
法国人现在这么做明显实在无视开罗协议和开罗协议所代表的精神(好像蛮高大上的样子)。即使法国人是把自己的殖民地送出去,但难不保此例一开会有更多的国家有这样的想法。
和英国的态度相比美国反而积极的支持比利时获得东刚果,开罗会议后美国不仅啥也没捞到反而丢了利比里亚这简直成了美国外交的耻辱。这次美国人这么积极无非是希望在东刚果推行他们的那套门户开放罢了(美国人希望以比利时为突破口逐步打破各国的殖民地壁垒)。
--------------------------------------------------------------
1881年四月一日,愚人节。
安特卫普会议顺利召开,不出所料的是法国人对于东刚果被比利时的占据反应并不激烈,反而英国人当时帮着死敌(之所以说是死敌是因为德国此时并没有向历史上那样对殖民地有过多的追求也没有威胁到英国的海权什么的反而作为英国牵制法国的助手英国人极尽拉拢)竭力反对比利时的行为。
张之洞作为中华帝国的代表出席大会。当然结果很明显,连法国人自己都不介意了英国即使说的再多也没用。当然帝国允许比利时使用刚果河水道但除了交付高额的行驶费外还拥有收取过境税的权力和稽查权及国内提议的大部分权力。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治外法权(比利时认为即使是殖民地也不会交出治外法权)但得到了比利时国王对保护帝国商人的亲口保证。
毫无意外比利时人获得了东刚果的大片殖民地,虽然付出了很多。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在收到会议纪要后说了一句“法国人毁了自己,还要拉着大英帝国为她陪葬。”
美国人则是欣喜若狂他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他们正在憧憬这自己的商品卖到每个列强的殖民地。
法国人难道真的。。。。。。
...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九十九章 陆军大学
56_56295北京西郊,万平县,永定。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掩映着中华帝国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
陆军大学的前身,就是著名的皇家教导师的随营军校,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林宏刚登陆台湾之时,至今已历三十载。今天的陆军大学,和昆明陆军军校,保定步兵学校,武汉炮校并称中国陆军四大军校,并且在事实上作为中华帝国陆军最高学府。
根据中华帝国陆军的传统规定,只有经过陆军相当于初中的三年制教育(陆军中学三年制教育)并且在陆军服役两年以上的军官,方可报考陆军大学。能够破例的,除了著名的陆大少年班,就只有立有特殊功勋者,如获得二级以上白虎勋章者,经皇帝或陆军总参谋长,陆军教育总监批准,方可进入陆军大学预备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就学。
1...6768697071...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