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当然,这东西的效果如何,王霄心里清楚的很。这就是个样子货。
为了避免那些士绅们摧毁大明的根基,王霄接下来的一刀就砍在了读书人的根子上。
那就是,他废除了朱元璋优待读书人,获得功名见官不拜,免除徭役赋税的政策。
大明中后期收不到商税,派太监收商税还被文臣们泼脏水污蔑为昏君,重用阉宦。
收田税的时候,又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而且都是有功名在身不用交税的士绅们作为兼并主力。就连田税都收不了多少。
田税只能从那些穷苦百姓们的身上收,可朝廷收一两,下面的大头巾就会赚十两。
最终的结局就是穷苦百姓们卖儿卖女卖屋卖田也交不起税。
等到东西都卖完了,他们能做的也只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扯旗子造反。
明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官军几乎每次都赢。可结果却是农民军越打越多,直到将整个大明都吞噬。其根源就在于士绅们的不交税与土地兼并。
实际上朱元璋给予免税政策的时候,是有定额的。
可文臣当道,他们就直接无视了这个限额,变成了只要有了功名在身,想要包庇多少田税都可以。
王霄这次,干脆直接从根源上清除掉这个政策。
没等文臣们回过神来,王霄这边就抛出了另外一颗炸弹。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真正的打破了大头巾们的金身,让他们真正成为了民,而不是不用交税的贵族。
“皇上!”
工部尚书吴中跪在大殿当中,声竭力嘶的用力叩首“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事,微臣不敢苟同!”
王霄端起茶杯喝上一口“理由。”
“这是在羞辱我等读书人!”
大殿内的众多文臣们心有戚戚,这一刻不分派系全都是同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这件事情办成!
“你们是大明的子民吗?”
王霄的手轻轻敲击扶手,并没有当场发飙的预兆。
吴中梗着脖子回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等自然是大明的子民。”
“既然是大明的子民,那为何你们就不能交税?不能服徭役?你们这些子民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吴中双目泛红,毫不畏惧的与王霄对视“此乃太祖钦定之祖训!”
“哦。”
王霄缓缓点头“既然如此,那你去和太祖说说此事可好?”
太祖都死多少年了,去和他说这事,那就是要他去死。
“夏桀暴虐,商纣无道。全不及陛下之万一!”
“大胆!”
“放肆!!”
一旁看热闹的武将们纷纷怒喝。当着皇帝的面骂皇帝,这老东西活的不耐烦了。
“让你们交税服徭役,那就成了夏桀商纣。”
王霄没有勃然大怒,反倒是笑了起来“如此看来,夏桀商纣也是被你们泼了千年的脏水。你们这些读书人,泼脏水的本事真是已经修炼到了满级。”
“陛下诛我十族就是!大义所向,在所不惜!”
吴中一脸慷慨悲歌,不知道缘由的人或许还得认为他是为了天下百姓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可实际上他却是为了读书人的特权在拼命。
“我不杀你,更不会诛你十族。”
王霄笑容亲切,目光看向于谦“拟旨。”
“昭告天下,工部尚书吴中忠心为国,深感士绅功名免税之策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特上书请求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太祖钦定优待之策,朕心甚慰。特晋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国事。”
王霄转头看向徐滨“派人去他的家乡为他树碑立传,给他家换一块御赐牌匾。给他儿子,孙子都加爵。母亲妻子都封诰命。锦衣卫要全力宣传,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吴爱卿的泼天之功。”
吴中听完王霄的话,眼前发黑头晕目眩。
颤抖着手指向王霄,晃了晃身子一口老血喷洒大殿。
王霄挥挥手,让人把吴中架出去找太医。
他的目光扫过众多不寒而栗的文臣们。
“还有谁,要和他一起来领这份功劳的?”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七十五章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抽红包!
杀人最毒莫过于攻心。
对于不怕死的人来说,杀了他反倒是遂了他的心愿,给他留下美名。
王霄可不做这种事,他直接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事情按在了吴中的头上。这下他在全天下读书人的眼中就成了最大的叛徒。
吴中哪怕是被气死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也不会为他流泪,反倒是会拍手叫好。
这年头可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机,甚至就连最原始的广播都没有。
想要把一件事情布告天下,依靠的是朝廷发布的露布。
也就是说,话语权是在朝廷的手中。
露布上写的是什么,全天下就会认为是什么。
写了吴中是发起人,那吴中就算是发动全族满天下的去解释也没用。
这一招,太毒了。
原本吴中只是打头阵的,接下来文臣们会一拥而上的反对王霄的这条政策。
可这招一出,大殿里的文臣们都傻眼了。
就算是豁出命去抗争,可传到外面不但没人会领情,反倒是会被痛骂无数年,名入奸臣传。谁还敢跳出来?
“旨意上要写清楚,胆敢抗拒者,皆视为谋逆。有一个杀一个,有一族杀一族!我就不信了,这天底下要钱不要命的读书人杀不完。”
杨士奇等人低着头看着脚面,没人敢于反对。
王霄一直以来恪守的一条铁律就是‘天子,唯兵强马壮者为之!’
大头巾们的吹嘘毫无意义,只有兵权才是一切力量的根源所在。
文臣们不敢反对,那是因为王霄死死捏着全天下的兵权。
一个尚武的皇帝,永远都是文臣们的天敌。只有那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皇帝,才是他们的最爱。
因为好忽悠啊。
王霄向着于谦点头示意,写完圣旨的于谦起身拍手“都进来!”
一群内阁文吏手捧圣旨走入大殿,来到了二十四位军方勋贵的面前。
“你们都是与国同休的国公,国候。这天下,你们要帮着看守。”
王霄起身,指着那些圣旨“这是朕给你们的圣旨。日后若有文臣弄权,试图废除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者,尔等当诛之!日后不肖子孙有被蛊惑,试图废除士绅一体纳粮者。尔等当起兵清君侧,另立有为新君!你们不是叛逆,是卫国!”
王霄的这番话,再次撼动了大殿内的所有人。
为了能够彻底打破土地兼并与文臣亡国之祸,王霄甚至不惜给予他们更换皇帝的权力!
所有人都被吓到了,甚至认为王霄得了失心疯。
他难道不知道武将们手握大权,会天下不稳吗?
王霄当然知道了,可这都是被文臣们逼的没办法了。
现在大明的识字率很低,他不可能把读书人都给干掉。
在开启民智,全民普及教育之前。王霄宁愿冒着皇朝被推翻的机会,也要把大头巾们给死死的限制住。
至于武将谋权这种事情,他又不是只给了一两个人。而是一次给了二十四个人,并且限定他们的家族之间不得通婚联姻,违反者直接以谋逆论处。
一两个人想要做大事简单,可二十多个人想要做大事那就不行了。
他们自己内部之间的纠纷都摆不平。
至于这件事情的后患,王霄已经顾不上了。也轮不到他去管,那个时候王霄早就不知道在哪个世界逍遥去了。
“臣等定当尽心竭力,以报皇恩!”
武将勋贵们接过圣旨,向着王霄行大礼。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丹书铁券!
王霄的刀太狠太快,直接一刀下去断了士绅们的脊梁骨。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你要是说读书人会这么轻易就忍了,那是你瞧不起他们。
王霄这一刀下去,他们之前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就没了。不但要交钱,还要服徭役。
徭役是什么,在读书人的心中那是下等人去做的苦力事情。
他们这些有功名在身的老爷们,怎么能去做那些龌蹉事情,简直就是有辱斯文!
虽然王霄说可以花钱顶替徭役,可归根到底还是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在钱财面前,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各地抵制风潮风起云涌。
今年原本是要乡试的,河南府的一群大头巾们跑到府衙门前高喊口号要抵制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当着无数百姓的面大喊要罢考。
河南府衙门里的人不敢管,或者说他们至少是在默许。
消息传到京师,王霄当即命令锦衣卫出手。
已经升任锦衣卫千户的聂兴带着大批锦衣卫人马火速出京,直奔河南府。
到了之后先是拿出圣旨,将河南府上下全都拿下。
接着就是把那些罢考的士子们都带到了广场上,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宣读圣旨。
王霄和朱元璋一样,懒得用什么官话,说的都是白话文。
大致的意思就是既然你们不想参加乡试,那以后就都别参加了。
所有的一百一十七名考生都被剥夺了功名,今生今世都没机会再入考场。
带头闹事的两个,则是直接斩首示众。
四周围观百姓们都是大声叫好,他们早就对这些整天人五人六却不干好事的废物们不满了。
砍了脑袋,剥夺了功名。小鸡仔们一杀,猴子们都被吓坏了。
原本风起云涌的抵制活动,很快就烟消云散。
哪怕心中再不满,哪怕再怨恨王霄,恨不得大明王朝明天就被异族入侵给灭了。
可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这些耍嘴皮子天下无敌,一动真格的就吓尿了的读书人们的的确确是不敢再炸毛了。
王霄也是不信了,满清能做到的事情,没理由他做不到。
满清敢杀人,那些读书人就成了鹌鹑,乖乖的交税。
王霄也敢这么做,他可不相信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们能有多少骨气。
虽然大部分读书人都是和衍圣公一个德性,不过历朝历代还是有真正不怕死有骨气的读书人的。
只是这些人基本上都不可能为了交税纳粮这种事情去展现热血。
都是大明子民,皇帝让你交税你凭什么不交?
在众多读书人心头怒骂王霄明天就会马上风而死的诅咒中,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优待读书人政策的事情被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不用太久,只要十年的时间,这件事情就会成为定例一直执行下去。
除非是有被儒家教育出来的脑残皇帝不惜一切代价的强行废除。
为了避免儒家任何可能的反弹,王霄很快就进行了下一个举动。
在册立朱祁镇为太子之后,王霄发布命令招募法家,兵家,纵横家甚至是墨家与农家的传人来京师做太子太傅。
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可没想过让皇室子弟也成为儒家门徒。
诸子百家虽然势微,可传承还是有的。
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就是医家。
像是法家与农家,就是融入了儒家之中,被称为儒皮法骨。
兵家则是历代都有,纵横家虽然不多可还是有的。
大明的小说家们更是繁荣鼎盛,西游记,水浒传,某瓶某梅等等都是小说家著作。
被儒家打压的最惨的是墨家,因为在儒家的眼中,代表科学的墨家都是奇yin技巧,是天生和玩嘴皮子的儒家对立的。
可哪怕如此,也依旧是有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写了几何原本的徐光启等等。
之前那是没办法,从宋朝开始儒家就拼命禁锢思想毁灭一切不同的声音。只允许教授为官之道,赚钱之法的儒家才能存活。
可是现在,王霄的招贤令一出,笼罩在诸子百家头上一千多年的名为儒家的黑幕终于是被撕裂。
儒家的反应极为激烈,朝堂上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辞官风潮。
而王霄的应对则是以强硬对强硬。
无论是谁辞官他都允许,空缺出来的位置立马就有人填补上。
辞官吓不住王霄,就有人想要用激烈手段。
锦衣卫在一个月里就查出了两起收买宫中御厨,试图下毒的案件。
对于这种事情王霄绝对不会手软,无论牵涉其中的是谁,全都以谋逆论处。
王霄敢于推行这些激烈的政策,敢于和儒家正面对着干。他的底气就在于,手中掌握着全天下的兵权与财权。
也就是在明初的时候可以这么做,等到明末的时候大明的军队早已经破败不堪,哪怕掌握军队也没用。因为大明的士绅们已经成了气候,可以组建乡团和朝廷对抗。
而现在的话,大明军队战斗力强劲,各地的士绅们还远远没有形成气候。
这是下手的最好的时间段。
“陛下这么做,就不担心他们的报复吗?”
御书房内,忧心忡忡的孙若微试图劝说王霄下手的时候不要那么激烈。
毕竟儒家传承这么多年,早已经是根深蒂固。他们的力量非常强大。
“没觉得有什么强大的。”
王霄放下手中的奏章“你太高估他们了。相信我,所有的事情我都能解决。”
孙若微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王霄起身揽着她“走,咱们该休息了。”
孙若微一个闪身直接从王霄的怀中跑开“我今天身子不舒服,不能服侍陛下。我还得去照顾妹妹,陛下还是去找金妃吧。”
在孙若微的坚持要求下,胡善祥终于是有了。
如果是男孩的话,王霄准备的名字是朱祁钰。
长夜漫漫,无心工作。
王霄扔下永远都批阅不完的奏章,起身离开御书房去了金妃那里。
他来的突然,衣衫不整的金妃看上去有些慌乱。
等到服侍的宫人都离开之后,之前还面带微笑的王霄突然推开了金妃,大步走到黄花梨打造的衣柜前。
王霄的感知能力很强,他能听到衣柜里有急促的呼吸声响。
这要是金妃敢偷人的话,哪怕是太监他也不会饶了她。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七十六章 印度攻略
大家好 我们公众 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 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 年末最后一次福利 请大家抓住机会 公众号
王霄抱着慈悲之心普渡女施主,他认为自己是在做好事,这也的确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这也是和颜值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颜值不够的话,那王霄只能说一句‘女施主,贫僧信佛,四大皆空。’
皇宫这个地方看似天底下最严密之处,可实际上这里就是个小道消息满天飞舞的名利场。
这么多女人整天闲着没事干,追寻八卦就成了她们的最爱。
王霄夜宿金妃那里不算新闻,可安贵妃与朴妃当天晚上也在金妃那里,这可就是超级大瓜了。
第二天早上,安贵妃和朴妃红光满面,被滋润的眼睛里都是水意的样子落在众人眼中,那就确定无疑的实锤了。
皇宫里的消息传的太快,下午的时候王霄就被张太后叫了过去,打听这方面的事情。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王霄毫不犹豫的就否认了这件事情。
他表示昨天晚上只是教金妃她们玩了一晚上的牌而已。绝对没有其他的事情。他以太祖朱元璋的名义起誓。
面对王霄的矢口否认,张太后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是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看到他就来气。
至于孙若微那边,一连三天都没跟他见面。
最后还是王霄强行闯进了皇后的宫中,两人深入交流了一整夜才算是平息了皇后心头的火气。
后院的事情暂时安稳住了,而王霄与大头巾们的战争还在继续。
发起攻势的王霄很快就开始推行新的政策。这一次的刀,落在了科举上面。
他颁布命令,将科举考试的取才比例定为南六北四。
这种分配方式承认了南方人在读书方面的优势,却也极大的照顾到了北方人的空间。避免南方士子一家独大的场面。
要知道洪武年的时候,可是发生过一次科举所有五十二个录取考生都是南方人的事情。
真要是这么下去,其他地方的人就将再无出头之日。
没等南方的大头巾们愤怒反对,王霄再次出手。
他确定了科举考试内容除了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死死追求八股文之外,正式添加了算学。
算学的出题范围包括并不限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等在内的算经十书。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在科学中,凡是用不上数学的地方,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王霄也没办法一下子就废除八股文,也没办法直接就把数理化全都加入进来。
前者的影响太大,后者则是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多懂得数理化的人。
所以他只能是一点点的来,先把基础给打好。等到基础牢固了,数理化就将取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的重头戏。
数学是枯燥的,读文科的人基本上都不喜欢数学。
读书人们继续反对,然后反对无效。
王霄用从扶桑弄来的金银钱财,开设了理科学堂。
招募了一大批有意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学习。
他准备花费几年的时间一批批的培养出理科的人才出来,之后这些人将会被授予教学官职分赴各地,在当地建立理科学堂招募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学习。
甲午的时候,扶桑人用赔款开启了他们的教育时代,成功走上了开化的道路。
王霄这次也是要拿着扶桑人的钱,来开启大明的新式教育时代。
他估摸着大概十年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数理化列入科举之中。
那些只会背四书五经的人,此生将再无出头之日。
在瓦解儒家的同时,王霄也在着手加强对军权的控制力度。
明军的前身是红巾军,他们驱逐鞑虏光复华夏,打了几十年的仗,战斗力极强。
之后朱棣打靖难之役,打蒙古,打安南。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年年打仗。明军的战斗力也是丝毫没有落下。
现在王霄手中的这支明军继承于朱棣,战斗力可谓当世无双。
可这些人终究是会老去的。
爷爷是名将,父亲可以上阵杀敌,到了孙子的时候就成了废物这种事情太过常见。
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家,那一门两国公是贾演与贾源用命在战场上拼回来的。
到贾代善这一代,也依旧是杰出人物。
可再向下,到了孙辈贾赦这个废物与贾政这个假正经就已经是差到极致了。
至于大宝脸这一代,那都是十足的无能之辈。
王霄专门开设了讲武堂,由还活着的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名将们出任讲师,王霄自己做校长来系统的培养武将。
招生名额除了给世家子弟外,还从军中挑选表现出色的寒门弟子。
只要能顺利毕业,起步就是军官。并且日后升迁都会占据优势。
虽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世家子弟占据资源,可从长远来看却是真正能够维持明军战斗力的有力措施。
而且王霄准备逐步加大讲武堂的规模,也就变相的增加了寒门子弟的上升空间。
王霄管不了百年之后的事情,甚至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他都懒得去管。
他会尽力去做,但是为几百年后考虑什么的,他可没那个心思。
胡善祥果真是生了个儿子,王霄给他的名字就是朱祁钰。
至少在王霄看来,这个世界的大明绝对不会再有土木堡的事情。
王霄知道郑和会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因病去世,所以他派遣了一整个太医团队跟随郑和调理身体。
这次出发去往马六甲,前后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身体硬朗的郑和终于回来了。
“皇上,臣回来了。”
奉天殿,盛大的迎接仪式上,当满脸风霜之色的郑和进入大殿行礼的时候,王霄直接走下丹阶来到郑和的身边将他扶起来。
“你辛苦了。”
道一声辛苦,并不足以表彰郑和的功勋。所以王霄已经准备让人为郑和立传。
没分到肉吃的文官们对王霄如此礼遇郑和并不感冒,他们对海外蛮荒之地也没有什么兴趣。除非是能赚到钱。
武将们倒是都对郑和投以热切的眼光,下西洋说到底还是军事行动,而且郑和也是出身于军旅,是自己人。
“微臣不辛苦。皇命在身,在所不辞!”
郑和再次下拜,准备讲述这次出海的情况。不过却是被王霄拦住了。
“公事不急,可以等等再说。先吃饭喝酒,好好的犒赏你们。”
为了庆祝郑和船队归来,王霄召开一场盛大宴会。
1...3334353637...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