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影空来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倾泠月
闻得如此诚言,徐史心头震动,可面上却力持平静,躬身垂首道:“臣能辅佐风王,乃是臣之幸。”
风独影移步走回王座,“国相便替本王上书奏请陛下,于久罗山南面设置边城。既然此城对着碧涯海,有道是‘碧血丹心化忠魂’,它守护的是我大东的边疆,便叫‘丹城’吧。”
“是。”徐史垂首应道。
“你去吧。”
“臣告退。”
送往帝都的奏折很快便批下来了,皇帝允风王所请,于是久罗山南面拔地而起修建了一座城池,尔后又迁万户过去,此城便为丹城,及至后世果然起到护边守疆之用。
[注○1]杜甫《孤雁》
[注○2]杜甫《梦李白二首》
[注○3]杜甫《哀江头》
[注○4]杜甫《垂老别》
[注○5]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注○6]杜甫《白帝》
[注○7]杜甫《前出塞九首》
[注○8]杜甫《新婚别》
凤影空来 十三、盈盈一水间1
六月里,天气颇是炎热,香仪这日得了空闲,便跑到章华园纳凉。泱湖中的亭子里如往常般空无一人,她站在湖边的树荫下,目光看着水面上的浮萍出神。
看得许久,忍不住轻叹道:“宫里的日子真是太无聊了,这样的三年可怎么过完啊。”说完了,她扯过池边一朵凌霄花,无聊的扳着花瓣数花蕊,一边喃喃自语着,“唉,清徽君走了一个月了,也不知他在浅碧山过得如何。”
“姑娘很关心清徽君?”蓦然有人在她身后道。
香仪吓得身子一抖,手下用力,花被扯下落在地上,她猛地转过身去,便见一个年约四旬左右的男子立于跟前,头戴高冠,身着绯色官袍,气度不凡,一看便知是朝中大臣。
“奴婢拜见大人。”香仪不识得是朝中哪位,于是只管拜倒。
“免礼。”那男子抬了抬手。
香仪起身,想起刚才的自言自语定然都叫此人听去了,更是心慌神乱,于是屈了屈膝,道:“奴婢先行告退。”
她转身欲离开,不想身后男子却唤住了她,“姑娘且慢。”
香仪没法,只得站住,回转身面对那人,“不知大人唤奴婢何事?”
男子打量着香仪,见她眉目秀丽,却一团天真稚气,脸上更是一脸极欲离开的表情,完全不同于一般宫人的沉静老成,想来入宫不久。当下他微微一笑,温和问道:“我方才听姑娘的话,很是关心清徽君,姑娘原是英寿宫侍候清徽君的宫人吗?”
香仪摇头,道:“奴婢是闻音阁的侍女。”
“哦?”男子目光闪了闪,又道,“原来是闻音阁里的,我还道姑娘是清徽君身边的人呢。”
香仪听了这话不由微微抬头,看面前男子神色和善,目光清明,倒是稍稍定了定神,答道:“奴婢是曾在此园里偶然遇见过清徽君,只是每次见他都甚为伤心,因此听说他旧疾复发去了浅碧山休养了,心里稍有些担心。”
“喔。”男子了然,目光依旧看着香仪,“姑娘贵姓?多大年纪?入宫多久了?哪里人氏?”
“回禀大人,奴婢名唤香仪,今年十五,入宫三个月了,青州本地人氏。”香仪见男子神情语气都甚为和煦,便消了心头惧意,一一作答。
“喔。”男子听后又点了点头,然后就看着香仪沉吟不语。
香仪微垂首站立片刻,见男子没有再说话,便道:“大人,奴婢可以告退了吗?”
男子听了这句问话忍不住又笑了。只方才几句话,只看这姑娘脸上的神情,便可知这是个简单得近乎透明的人,任何一个稍谙世故的人绝不会问出这样的话的。肯定了心中猜想,于是他道:“香仪姑娘可识字?”
香仪不解,但依旧点头。
男子微笑颔首,“既然姑娘很关心清徽君近况,不如就请姑娘去浅碧山照顾他如何?”
“啊?”香仪呆住,抬头愣愣的看着男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男子笑容不变,问:“姑娘可愿意去浅碧山照顾清徽君?”
这回香仪听清了,不由瞪大眼睛,“可……我才入宫几月,得三年后才能出宫呢?”惊奇之下,她又忘了自称。
男子的笑容加深了些,眼角显出一道深刻的纹路,“姑娘是作为宫人去浅碧山照顾清徽君,可不算是出宫。”
“真的?”香仪顿时眼睛一亮,“那我愿意!”话一说完,她马上又想到了难处,“不行呀,宫里可是有规矩的,怎能是我想去就能去的。”
“姑娘不用担心。”男子面上的笑容不变,“宫中所有内侍、宫女都由内庭总管调度,我请他给你调令,派你去浅碧山就是。”
“啊?”香仪一双杏眼这会瞪得圆溜溜的,“总管大人也听大人的话?大人您是谁?”
男子却没有答,只问:“姑娘可是真的愿意去?”
香仪赶忙点头,“我当然愿意去!浅碧山那里肯定不像王宫这样呆板烦闷。”
“哈哈哈……”男子闻言大笑。
香仪醒悟,忙低了头,“其实我不是说这里烦闷,我是说浅碧山那里好玩些……不对,我是去侍候清徽君的不是去玩……我是要说王宫里……嗯,王宫里太……太那啥啦,你看风王住在这里,又有这么多的挎着刀剑的侍卫,还有那些见着就要拜的大人们……啊!我也不是说你,我是说……我是说……”吱吱唔唔的,却是越说越乱,头也越垂越低,都快要碰着胸口了,却还是没说出个道理来。
“我明白。”男子显然是不想为难香仪,一脸理解却暗自忍笑的神情,“那就这样定了,回头我去跟内庭总管说这事,只是姑娘能否也应我一宗事?”
“什么事?”香仪忙抬头看向男子,生怕他反悔了。
“姑娘到了浅碧山后,请每月写一封信给风王,就写些清徽君的日常闲事即可。”男子收敛了笑,面上的神情便带出几分严肃。
香仪又愣了,“为何要写信给风王?而且……我……奴婢是一个侍女,又怎能写信给风王?”
男子看着香仪,目光冷静而端重:“清徽君既是去浅碧山养病,别院的总管自然是每月要向风王禀报清徽君近况的,我跟总管招呼一声,让他每月顺便也将姑娘的信一起送至风王跟前。”
“既然总管大人会禀报清徽君的近况,那为啥还要我写信告诉风王呢?”香仪一听不由疑惑。
男子没有作答,只是重又微笑道:“姑娘写信时,就写姑娘所看所想就是,勿须顾虑其他。”
“喔。”香仪点头,看着男子,心里很奇怪,“大人,您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男子微微一怔,然后移开了目光,越过凌霄花树,越过波光粼粼的池面,遥遥的落在某处。
好一会儿后,香仪才听得他低沉的声音:“风王已让这天下许许多多的人得到了平常的幸福,作为这许许多多中的一人,我亦希望风王能得到平常的幸福。”
呃?香仪听得似懂非懂的。
“更何况……”男子的话到这却是止了。他目光远远的望着,思绪却回到了帝都的那日,名重天下的帝师深夜到访,将爱徒相托。
君子重诺,无论在公在私,他都希望风王的日子能过得舒心。
香仪等了片刻,那男子没有再答,只是回眸望着香仪一笑,微微挥手,示意她可退下了。
两日后,香仪被派往浅碧山,照顾养病的清徽君。
凤影空来 十三、盈盈一水间2
时光总是静悄悄的流逝。
当青莲谢尽,黄叶飘飞,才发现夏天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微冷的秋天已然到来。
自从久遥离开去往浅碧山后,青州王都的王宫里便显得更加的沉闷安静。
偌大的王宫里,有很多守护的侍卫以及侍候的宫人,但住在王宫里的人却只风王与她的近身侍卫杜康。曾经有朝臣向风王进谏,杜康身为侍卫,怎能宿于王宫,便是宿于王宫亦当往侍卫宿值之所,岂能与王同宿凤影宫。
对于这道谏言,风独影只是冷哼一声:“谁说杜康只是本王的侍卫了。”便不再理会。
对于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群臣颇多猜测:杜康样貌不俗,身强力壮,日夜伴于风王左右,而清徽君却是远在两百里之外,只怕还真不只是侍卫这么简单。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因为你若去质问杜康,他看也不看你一眼便无视而过,更没人敢当面去问风王,而且自风王封国以来,除却这一点外,实在算是一位英明贤达的王者。
论治国之才,风独影自然是不及丰极、宁静远的,虽然当年玉言天对他们八人一视同仁,既教文武之道,亦教治国平天下之策,她却是以武将成名,一统天下后亦一直任武职,不曾掌过政事,所以如何治理国家她甚是生疏,但她有一个优点,便是能聆听群臣的声音。每有需要决策之事,她都会召集群臣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而她生于民间,长于草莽,深知底层百姓之疾苦,是以做下决断之时多从百姓的角度考虑,其策自然是行之有效。
而说到驾驭群臣,她清楚自己的性格,也知朝臣不比将士非严令重赏即可,所以国相徐史的存在便是不可缺少的。选拔官吏、决断朝政、调节群臣、封荫臣族等等她皆倚重于徐史。
在暴怒的东始修面前徐史也敢谏言,所以其刚正的禀性满朝皆知,而这一年多来,于朝政上敏锐的目光、果敢的决断令群臣信服,其为人开明通达气度泱泱亦令群臣敬服。因此,有他辅佐,风独影无论是治理青州还是统御群臣,都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至于王者的威信,“白凤凰”的威名普天皆知,无论臣民,皆是崇仰有加。
是以,自风独影到青州以来,主明臣贤,又多利民之举,深受百姓爱戴。
在日复一日的朝政里,风独影每月的十五日都会收到浅碧山送来的禀报。
十月中旬的时候,浅碧山的禀报里夹带了一封信,风独影打开一看,便见纸上笔迹稚嫩,似乎是才习字不久的人写的,一笔一划甚为笨拙,正奇怪时,看到信上的抬头,却是写给自己的。
风王敬启:
奴婢名唤香仪,原是闻音阁的侍女,后来一位大人让我来浅碧山照顾清徽君,所以奴婢现在是浅碧山别院照顾清徽君起居的侍女。
奴婢虽然小时有跟着爷爷读过几天书,但也就是看着书能认得几个字,都没怎么动过笔,这写信更是头一遭,因此奴婢的字不好看。啊,对了,风王看过清徽君写的字吗?奴婢前些天有看到,他的字可好看了,以后奴婢会向清徽君学的,下回写信的时候一定会写好看一点的。
其实来之前,那位大人要求奴婢每月写一封信上呈风王,可奴婢来这都好几个月了,却一直没有写。这绝不是奴婢偷懒,说话不算数,而是因为奴婢到了浅碧山后,看到清徽君每日依旧是醉酒沉睡,和在王宫一样很是不开心,而且还常做恶梦,每次梦中醒来都悲伤落泪,奴婢看着都很揪心,风王看到了肯定更加忧心。奴婢小时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叫“君忧臣死”,奴婢猜那意思就是说‘君王忧伤了,臣子就得死’,奴婢可不愿意让那些大臣们都寻死呀,而且让香仪来浅碧山照顾清徽君的大人是个好人,奴婢更不能让他死,所以奴婢就没有写信。[注○1]
这月的初五,一大早的,清徽君连早膳都没用便又喝酒了,空着肚子喝酒伤身,更何况清徽君有病在身,更不宜喝酒,可是别院里上至总管下至奴婢,都劝说无效。这天早上,眼见着清徽君一口气便喝下了半坛酒,奴婢与总管正着急时,忽然别院外传来一阵歌声,清徽君抱在怀里的酒坛便“砰!”的摔碎了在地上,然后他就愣愣的站着,凝神听那歌声,紧接着他猛地便往外跑去,奴婢和总管赶忙领人追了出去。
清徽君一路循着歌声往山中走去,似乎是想找到那唱歌的人,奴婢与总管虽然奇怪,但也只能跟着。后来走了半刻钟的样子,终于是找着了唱歌的人,是一群捡柴的孩子,都是八、九岁的样子,一边捡柴一边唱歌,声音清脆,歌声童稚动听。
清徽君站在树下,听着那些孩子们童稚的歌声,听着听着,竟然就哭了。奴婢常见喝醉了后的清徽君很悲伤的哭,可这一回的哭却有些不同,哪里不同奴婢也说不上来,只觉得清徽君看着那些孩子的目光似乎很开心又似乎很悲伤。
那些孩子后来看到我们,便停止了唱歌。清徽君走过去,问他们这歌是谁教的。孩子们回答说,是山中穿着白衣服会飞的神仙教的。
清徽君听了后,先是疑惑,而后又似乎是明白了。他后来对孩子们说,我帮你们捡柴,你们就唱这歌给我听,以作回报如何?孩子们都应承了。于是那一上午,清徽君一直跟着那些孩子们,帮他们捡完了柴,又陪他们捡野菌,直到午时孩子们下山回家了,他也一直目送着。
后来回到别院,清徽君一整天都显得神思恍惚,不吃不喝的,总管和奴婢都很焦急。
只是,到了第二日,清徽君竟是没有要酒喝,虽则还有些恍神,但饭时吃饭,茶时喝茶。而且从那天起,一直到今日,都九天过去了,可是清徽君都没有喝一滴酒!风王,我已经把别院里的酒全部藏起来了,保证清徽君以后想起来要喝也找不着!
现在清徽君每日里睡觉多了,而且不怎么做恶梦了,也不再只是呆在别院里,每天都去山中走走,有时候在书房里看书画画,还教别院里的侍从煮茶、品茶,前天还吹了一回笛子,可是好听了,只是他偶尔还会坐在一处发呆,也不知是想些什么,但比之从前已是大大不同。昨日大夫来看时说他的气色好多了,所以奴婢今日赶紧了写信向风王您禀告。
还有啊,这几天清徽君爱去山中走走,奴婢猜他是想找那个穿白衣服会飞的神仙,但一直没有遇到。不过孩子们唱的那首歌清徽君也会唱,那天回了别院后,奴婢就听清徽君在哼着,这几天他一坐着发呆就会无意识的哼唱,听得多了,奴婢便记下了。
那首歌是这样的:
萚兮萚兮,风吹其女。叔兮伯兮!倡于和女。
萚兮萚兮,风漂其女。叔兮伯兮!倡于要女。
奴婢听着那曲调,甚为简单,像是童谣,可奴婢小时候却没有听过啊。风王听过吗?
嗯,奴婢要向风王禀报的就是这些。
清徽君一日日好起来,奴婢祝愿风王安康无忧。
奴婢香仪跪呈
风独影看着信,呆坐许久后,她长长舒一口气,将信搁下,起身走至窗前。
推开窗门,展目望去,越过宫墙,远处是碧空如洗,白云飘浮,令人看着便心旷神怡。不自觉的,她唇角浮一抹淡笑。
送久遥前往浅碧山休养,倒不完全是托词,久罗山上受的伤虽是癒合了,可他自到青州后便一直酒不离口,又饮食不定,忧心伤神,身体已不大好。
浅碧山里,日对青山碧空,看旷野无垠,夜对朗月繁星,听虫鸟清歌,于生长高山深林里的他来说,自然是比困于宫墙之内要好。如今从信上看来,想已是在慢慢好转,许不久后,帝都里那个潇洒的狂生,东溟海中那个破水而出披着一身金光有若天神的人,俱将复来,只是心境……
想至此,心头轻叹一声。
她能做的,是保他命无危身安健。余者,她无能为力。
若有朝一日,他能放开仇恨,放下悲伤,从此海阔天空,云淡风清,她自当成全。
站立片刻,她转头问立在一旁的杜康,“国相今日可在宫中?”
“这个时辰,应该是在撷英阁那边处理政事。”杜康答道。
“喔。”风独影微微颔首,然后道,“你让人将前些日帝都送来的茶‘碧青萝’给国相送一壶过去。”
“是。”杜康应道,正要转身吩咐下去,风独影却又唤住他,“不,还是你亲自送过去吧。”
杜康微愣,目光瞬过案上的信,随即点头,“好。”
凤影空来 十三、盈盈一水间3
此后,每月收到浅碧山的禀报的同时都能收到香仪的信,说的都是些日常小事。
比如今日下雪,清徽君堆了个雪人,用红萝卜做鼻子可好玩了;今日天寒,清徽君去河边敲开冰面抓了几条鱼,煮出的鱼汤鲜美无比;今日梅花开了,清徽君领着大家在梅花树下烤鹿肉,又饮酒弹唱颇为开心;开春了,清徽君亲手稼接了一株桃花……等等皆是禀报上不会写的,在香仪的笔下却是郑重其事的禀告着,而且言语稚气直白,往往令人看着会心一笑。
日子就在繁忙的朝政与浅碧山的禀报里慢慢渡过,当冰雪消融,寒梅谢去,便春风拂原,柳绿花红。
元鼎六年的四月中,香仪的信又如期而至。这半年来,风独影已养成了先看信再看禀报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的先拆开了信。
通过大半年的练习,香仪的字已日趋工整纤秀,与当初的稚拙已不可同日而语。
风王敬启:
上月给您写的信里,奴婢告诉您清徽君吹的笛曲好听得把许多的鸟儿都引来了,这回奴婢要告诉风王您,清徽君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自开春以来,清徽君早晚皆会去山中散步,有时兴致来了会去山下的村镇看看,上月底还去了一趟畄城,挑了好些笔墨纸砚回来。
昨日用过早膳后,清徽君便收拾了笔墨纸砚,说要去画山下路边的那株茶花,前两日经过时已长了花苞,这两日应是开花了,那可是茶中名品“雪皎”,实是难得。
奴婢便与赵总管陪着他下山,路上经过一间书院……哦,对了,浅碧山腰上有个“碧山书院”不知风王您知不知道?有时侯,书院里的学子齐声读书时,那朗朗的声音山上山下都能听到。
这次经过书院前,却见到一个年约十二岁的少年跪在书院前的青石地上,挺直着腰杆,一直看着书院关着的大门。
清徽君见了便走过去,问少年为何跪着,是背不出书被先生罚了吗?
那少年听得清徽君的话便转过头来,说他不是书院的学生,是想去书院读书,只是书院里的先生不肯收,所以他跪在这里,想以诚心感动先生,允他入院读书。
清徽君听了这话便打量了少年一番,那少年虽身上的衣裳补丁颇多,却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发也一丝不苟的扎在布巾里。打量后,便问他为什么书院里的先生不肯收他?
少年低下了头,过得一会儿才轻声道:“因我出身卑贱,是烟花巷里妓女之子。”
清徽君眉头一扬,便命奴婢去敲书院的门,可奴婢敲了好多下,书院里也无人应门。于是清徽君挥了挥手,道:“总管,踢门!”
赵总管可是练过功夫的人,所以他一脚下去便将书院的门踢飞了半扇,“哐啷!”一声巨响,这下可惊动了书院里的人。一会儿功夫便跑出了许多的人,有老有少,最老的头发胡子花白,最年少的才不过八、九岁的样子,全都是男人,没一个女人。
那些人看到我们都有些吃惊,然后当中一个颔下挂着山羊胡子的老头本是直冲我们吹胡子瞪眼睛的,可看到清徽君后,却又变了脸色,然后拱拱作礼道:“请教这位公子,尊介何以踢坏吾书院大门。”
清徽君也拱拱手,脸上还带着微笑,道:“只因敲门许久,明明闻得里面有人声,却不见有人应门,只当是有妖鬼作祟。吾居于此,岂能任些妖鬼青天白日下污秽了浅碧灵山,不得已才破门一探究竟。”
哈哈哈哈……奴婢当时听了清徽君的话便忍不住笑出声了,对面那些人脸上挂不住,直瞪奴婢,可奴婢不怕他们,哼,依旧笑给他们看!
那山羊胡老头也是又气又愣的,偏又理亏,无话反驳,只好道:“请教公子,敲门有何贵干?”
清徽君便指着地上跪着的少年,道:“我看这少年人诚心向学,贵书院何以拒他?”
山羊胡老头看了少年一眼,道:“他乃娼妓之子,出身污秽,而书院乃是清白学子向学之所,岂能收留这等卑贱之人。”
少年一听那话,头几乎要埋到胸口,奴婢便有些气不过,可清徽君却反是满面笑容地看着山羊胡老头,道:“哦?这少年生母为妓,是以出身下贱,那请问先生出身何等门第?”
那山羊胡老头闻言,顿摇头晃脑的数摆起自己曾祖是谁谁谁,自己的祖父是谁谁谁,他的父亲是谁谁谁,他的母亲又出身何地何族……一长串的听得奴婢头昏脑胀的,没能记清一个。
等老头说完了,清徽君连连点头,道:“原来先生出身如此不凡,是在下眼拙了。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山羊胡老头便抚着山羊胡子,一脸的洋洋得意,“小姓瞿,名讳上青下程。”
“喔,原来是瞿先生。”清徽君微微颔首,“只是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先生。”
“请说。”山羊胡老头飘飘然道。
“既然先生出身这般不凡,何以到今时今日也不过山野村夫,不曾有才名贤迹显于天下?”清徽君便慢吞吞的问道,每一个字都让在场所有人听得清楚,“在下这些年遍游天下,实不曾听说过瞿先生之大名也。”
哈哈哈……奴婢当时笑死了。
清徽君这话一说完,那山羊胡老头顿胀红了脸,瞪着清徽君,又恼又羞的就是说不出话来。
清徽君接着又道:“大东百姓皆知,当今的皇帝与七王,少时艰辛,曾乞讨为生,若按先生之论,这乞丐与娼妓可都是卑贱之辈,先生可是比皇帝与七王更要高贵千百倍。”
这话一出,刚才还趾高气昂的山羊胡老头顿“扑嗵!”跪下,直朝着东北方叩首,道:“陛下恕罪,老朽绝无此念!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连连拜了几拜,才转身望着清徽君,道:“这位公子快莫再有此言,否则老朽一死亦难抵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