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综观我国近代翻译史之进化。
可以看出西方科学技术之输入揭开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或者中国近代文化之序幕。
西方宗教的输入也为中国近年代文学史和思想史提供了另一新视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这是西大文明向文化联系的最高范例。
明朝到了中期以后,统治阶级昏庸无能,宦官专权,政治,民回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手工业和制造业,也都比以前有新的进步,由于学术界的儒士们谨守孔子之训“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轻视对实用技术的研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学术思想趋于衰微,相对于刚刚经历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革命的欧洲诸国明显落后,于是出现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渴求。
因此利代等,带来的西方之学术正好解此之渴。
而利玛窦的话,是意大利利马切拉塔城人,1568年入罗马学校,受宗教、数学、物理的教学,1571年成为耶酥会会士,立志赴东方传教,1582年来澳门学习汉语,取各利玛窦,字西泰。
次年,随罗明坚赴肇庆,并带来欧洲制造的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东西半球图等。
他感到要在中国传教,首先要得到皇帝的首肯,并得到上大夫阶层的合作。
他还将儒教的“仁”与义”与基督教的“泛爱”主义相结合,撰写交友论,因此赢得多位封建士大夫的信任。
他于1601年买通宦官马堂,到北京觐见神宗,并献上报时自鸣钟、万国图志、西琴、天主图像、珍珠镶嵌的十字架、三棱玻璃柱等贡品。
神宗大悦,“嘉其远来,假馆授粲,给赐优厚”。
在明末学界上,兴起一反动之势力,革新之兴味,梁启超在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书特书者,日欧洲历算学之输入”。
另一方面,他还首创了中西结合翻译介绍西方科技文献的历史,并著勾股义、圆容较义、测量法义、万国舆图。
他曾与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前六卷,梁启超称此书“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此外,他还第一个把四书译成拉丁文,第一个采用拉丁文为汉语注音,并与罗明坚合作编写了第一部葡华字典。
他在中国居住十多年,1610年5月11日病逝,并“赐葬”北京。
他在中国的几十年所写的笔记和书信结集编成中国札记、中国书简为西方了解中国提供了宝贵资料。
明代科技翻译的政治条件明代困扰着人们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历法。
当时通用的历法大统历,数据和计算方根据元代郭守敬编的授时历1280因长期沿用,常常因计算不准出错误。
当时采用的另一种历法回回历公元559年制也因历时久远应用上差错难免,因此明末满朝上下蕴酿的另一场改革就是修改历法。
耶酥会教士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取得明朝皇帝的信任,以利其传教。
利玛窦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另一贡献就是倡导时帝采用西历法。
在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科学家的响应下,加上来华传教士,龙华民、汤若望、邓玉涵、庞迪峨、熊三拔都懂得天文历算。
于是一场围绕中国历制的改革展开了,并译著多种天文学著作,推动了我国天文学的发展。
早在14年正定教谕,俞正已要求改历,遭保守派陷害。
此后,历法改革呼声日高,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钦天临官员周子愚、上疏,请求编译。
而庞迪峨的话,是西班牙人,洞知历算之学,在我国介绍西方天文历法知识方面是位先驱,而且还引入了欧洲的实勘精神,以及用经纬度测绘地图的方法。
熊三拔,是意大利人,1606年来华,带来了许多天文书籍。
万历四十年1612年礼部上疏,请赖会有关官员与庞迪峨、熊三拔翻译西方改进历法。
次年,李这藻上靖译西洋历法等书疏,极力推荐“大西洋国归化陪臣庞迪峨、熊三拔、阳玛诺等人翻译西洋历史之书。
徐光启也曾上修改历法靖访用汤若望、罗雅各疏。
为推运修历,徐光启于1611年撰写平浑图说、夜景图书,还由熊三拔讲解写出简平仪说,介绍测量用器简平议。
李之藻根据西方天文学原本为s的专著rr撰写,浑天盖通宪图说1607,得到利玛窦的高度评价。
1614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翻译了圆容转仪一卷。
1629年崇祯二年在徐、李的极力推动下,崇祯帝终于同意修历。
之后,在李之藻1630年去世,后由李天经负责,徐光启的监领之下,共成历书一百三十余卷,后编译成崇祯日历。
全书包括日离、恒星、月离、日有交会、五纬星、五星交会六月和法源、法数、法算、法器、会通基本五日,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历法版本。
崇祯十六年1643年,朝延颁令正式改历,采用西法,汤若望还根据崇祯历书改编成西洋新法历书。
此后法国人蒋友仁nsn,1793年来华绘制坤舆全图,介绍哥伯尼的太阳系学院,刻卜勒关于行星的三大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邓玉涵n15761630瑞士人,通晓多种欧洲语言,是物理学家伽里略的好朋友。
1629年被召抵达北京,除参加历法改革,还向中国介绍伽里略的学院。
西方的机械力学知识和生理解剖学知识。
明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使统治阶级轻视自然科学,在数学方面除了宋代以前留下的周髀算经和数学记遗,基本上没有什么进步。
徐光启在刻同文指算序中指出,“算数之学,特废于近世数百年间尔,废之缘有二其一为各理之儒,士苴天下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来藏往,靡所不效,卒于神者无一效,而实者无一存”。
基于此,徐与利玛窦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译本根据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注的欧几里德原本译出,原书共十三头眷,一至六卷为平面几何,七至十卷为数论,十一至十三卷为立体几何,他们只译六卷,因利氏放弃而告终。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还说“元扈首译欧几里德之几何原理本六卷,欧人各著之入中国,此其第一盖承认欧人学问之价值,实自兹始也”。
徐光启又三校译本,对此书之翻译倾注精力。
后来徐又与西人合作编译大测介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割圆八线表介绍了三角函数表。
测量方面,徐光启又与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一部关于陆地测量的数学作品,因此,中国开始有经纬度的精确概念。
第四百五十六章 任重道远
而且徐光启在翻译过程中善于吸收西洋科学,并对中国科学加以开发,例如他在译了《测量词义》后,利用其中学院与我国古代方法的关系进行阐释,写出《测量同义》和《勾股义》两书。
同时在几何方面,艾儒略与瞿式谷译出《几何要法》。
而利玛窦有关几何学的论著《圆容转义》1608年由李之藻笔述成汉语,论述圆的内接外接,到了1614年利印李、利又合作编译了《同文指算》,此后清代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笔算得到广泛应用。
1634年编成的《崇祯历书》中介绍了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
专门译著有邓玉涵《大测》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罗雅各译《测量全义》十卷,增补了古代中国数学的内容,并引起了清代数学家的兴趣。
并且在清朝顺治年前,波兰人穆尼各到南京传教,增加方中通、薛风祚、汤讲授西洋数学和天文学,后由薛凤祚编译成《天步真元》与《天学会通》两书。
《四库提要》称前者为“薛没祚所译西洋穆尼阁法”。
此书有关明交食,正集内还有《比例对数表》十二卷。
《天学会通》与《比例以数表》、《三角算法》都是数学方面的著作。
包括清朝的康熙帝爱好自然科学,尤爱天文数学。
他特命法国传教士张诚、白晋为他讲解析几何,并用满文译撰数学天文方面的书籍约二十种,其中包括:白晋译法国教学家帕尔迪的《几何原理》张诚译法人巴蒂的《应用几何》、《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几何原理》、《算术纂要总纲》、《借根方法节要》、《勾股相求之法》、《八线表根》、《比例规解》、《对数表》等。
至于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方面的代表译作是《泰西水法》和《奇器图书》。
为了兴修水利,徐光启请熊三拔共译《泰西水法》。此书共六卷,1612年成文。
像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该书内容归为“皆记取水蓄水之法??”此书译成有利于改进中国传统灌溉方不支,为中国民众做了件好事。
还有《奇器图说》由邓玉涵口授,王徵笔录。
此书言重心比例之理凡六十一款,言杠杆滑车轮轴斜面之理凡九十二款,每款都有例证,又言起重、引重、转重、取水以及用水为代人力的器械和用法。
天启七年初刻木原名是《奇器图说录最》。
王徵在《奇器图说自序》中阐述其选择的标准:“然图说之中巧器,极多??”
采矿冶金方面,李经天在督领历局中西人士译完西法历书,造完修历仪器之后,又鉴于当时外患日迫,为给朝庭解决财政困难,便又同汤若望等译矿产书籍,目前仅在《坤舆格致》一种。
关于翻译采矿冶金之书,耶酥会士毕方济曾上奏明王朝,提出四条建议:一是“明历法以昭大统”,二是“办矿脉以裕军需,三是“通西国以宣海利”,四是“购西铳以资战守”。
关于第二条,他具体写道:
“盖造化之利,发现于矿。第不知矿苗之所在,则妄凿。一日,即虚一日之费。西国格物穷理之书,凡天文、地理、农政、水法、火攻等器,无不具载。其论五金之矿脉,征兆多端。宜在澳门招清矿学之儒,翻译中文,循而察之,庶能左右逢源。”
至于军事技术的话,在明朝末年,外患重重,东受倭寇之拢,北患满州之侵,保卫疆土也是一大急要。
明朝的军器技术落后,急待改进,而徐光启在与传教士的交流之中深知西洋火器之利,于是上书熹宗,“力求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派人到澳门招西洋人铸炮。
崇祯时又命汤若望等监铸大炮,传授用法。
1643年汤若望与焦勖译《火功契要》三卷,又名《则克录》,专论制造火器之法,制药、放药、火功秘要以及插图。
到了1678或1679年,清康熙帝又命南怀仁监制大炮,并撰写了有关火炮制作和使用的军事著作。
《神武图说》国人根据西方编译的作品有赵士桢的《神器谱》和赵民所藏由祝融佐编译的《海外火攻神器图说》,等等。
在医学及生理学方面的话,西方传教士在译著宗教文献时,也给中国介绍了西方医学理论,如汤若望在《主制群征》里介绍了西方人体解剖知识,心、脾、肝、胆的作用,血液的生成及功能。
邓玉涵译述的《泰西人身说略》毕拱辰的《人身说概亭》,康熙年间,张诚和晋曾编译《人体血液循环和坦尼斯的新发现》第九卷;南怀仁与利类思等编《西方要纪》,曾述西药制法;石铎绿编的《草木补》,是西洋药物最早传入中国的书。
以上西医书籍的介绍,对中国医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还有舆地学,元明时与海外的交流人们知地球之形状,利玛窦等传教士的到来使人们得知有五大洲及地球居于天中之说,而艾儒略著《职方外纪》,给图立说,是“为吾国之有五洲万国地志之始”。
地图方面,李之藻译刻过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庞迪峨翻译《万全国图》,后业艾儒图增长率补,乾隆年间来中国的蒋友仁曾向清王朝进《增补坤舆全图》及新浑天仪,奉旨翻译图说。
何国宗、钱大昕“为之译润色“清康熙帝利用来华传教士八年间对清朝疆域进行一次全国性测绘,并绘《皇朝全览图》实为一桩壮举,而且为以后的地图出版提供了蓝本。
1622年艾儒略编译《职方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汉文撰写的世界地理著作。
《四库全书提要,职方外纪载:“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盖因利玛窦、庞迪峨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纪皆绝城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分天下为五大洲,一曰亚西亚洲,二曰欧逻巴洲,??三曰利末亚洲,??四曰亚墨利加,??五曰墨瓦蜡尼加。前冠以万国图,后附以四海总说”。
而在语言文学方面,1605年,利玛窦用拉丁文为汉字著音,撰《西方奇迹》,1625年,金尼阁和王徵合作,在利氏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上扩充修改,完成《西儒耳目资》一书,我国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指出,该书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用罗马字分析汉语的音素,使向来被人看作繁杂的反切,变成简单的东西,其次,用罗马字母注明字的字音,使现在对于当时的普通音仍可推知大概,再有,给中国的音韵学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路。
文学方面仅有利玛窦在《田奇人十篇》和庞迪峨在《七克》中介绍翻译过伊索寓言。
1625年,金尼阁和张赓合译《伊索寓言》选译本,选寓言二十二篇。
当然,这里面也有西方宗教,西方宗教传入圣经、经院哲学、禅学文献的翻译
西方宗教在我国传播,历史悠久,柳治徵在《中国文化史》中写到“西教之入中国地久矣,在唐为景教,在宋为一赐乐业教,在元为也里可温教,皆在中国书籍碑版,信而可征者。
外史载元代耶教人之入中国者尤多,然其教在中国无大关系,仅如摩尼、袄教等,得一部分之信从耳。
景教经文化入中国,虽我译文,亦未传播,一赐乐业教经仅基于寺,其数更不适景教之多,教外之人初不受其影响。
其者,惟可供考古者之研索耳。
中国耶教之盛,实由于欧洲之改革宗教,由印度满剌加而渐及于中国,自利玛窦等来华,而文士信者众。??教士之入中国也,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其所译述之经籍,虽未能如释氏之学之深博,而历算、格致之学,实足以开近世之风气。??”
同时明清时期,海禁大开,随着西方商船而作为其武力征服东方的传教士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的译著不仅开启了中国近代科学事业发达的大门,而且为中国近代文艺,特别是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到来铺垫了道路。
除了在科学翻译方面的成就,耶酥会传教士们还翻译著述其宗教典籍,并借翻译经院哲学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著作传播其思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