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没错,现在有你狂的时候,待会也有你哭的时候,这写诗词比的是内容,又不是比时间,比时间打油诗谁都写得快,可又有什么用”
“对,一切都是作品见真章,你小子当心狂过头了,这有时间都不知道好好珍惜,简直傻的可以,一会儿输了我倒要看看你小子还能不能这么狂!”
“呵呵,说的不错……”
“……”
李小鱼闻言,听得这群文举生咬牙切齿的这样说,也是依旧浑不在意的摇头道。
“好啊,那就如你们所说,用作品见真章吧,今天,小爷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才华!”
“而在真正的才华面前,靠时间来弥补是没用的,小爷我即使只用一半的时间,也能写出碾压你们的东西来的。”
“呵,少特么说大话了,吹牛谁不会直接开比吧,我还真就不信了,你用一半时间写的东西,能超过我们。”
“就是,开比吧,接下来我们会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属于我们文举生的真正才华,这次我们可不会再犯大意轻敌的错误,让你小子有机可乘了。”
“没错,就不信这次我们所有文举生齐心协力写出来的东西,会胜不了你小子,开比吧,谁先来,我都迫不及待了。”
李小鱼是无所谓的耸了耸肩道。
“那就老规矩,还是你们先来吧,也让小爷我见识见识,你们这么多人,花了这么长时间,究竟写出了怎么样惊天动地的诗词来,可千万别让小爷我失望啊,不然,我会看不起你们的!”
&nb
第一百八十二章 收起轻视尽全力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
在令人慷慨激昂的旋律中,随着柳依依一曲歌罢,所有人都是被这催人振奋的旋律和歌声所感染,仿佛真的置身在了边疆战场,浑身的血液都是渐渐热了起来,双手紧握,心脏随着急切的琵琶声跳动,整个人都莫名震撼。
文举生所写的这首诗乃是乐府诗,名为《从军行》,所以能用来唱,这首诗的大意是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所以才引人震撼。
其一、二句主要描写对戍边将士的严格挑选,主人公因骁勇敏捷,在三十岁时便远离故乡来到荒凉的北疆。
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写征战生活的艰辛,并说明在边境上已度过了无数的年头。
用“流星”比喻“玉弹”,生动形象;“宝剑”上落满“秋霜”,一方面说明宝剑的锋利,另一方面“秋霜”也蕴含着岁月悠悠、思乡念家之感。
五、六句借反映边关生活的《折杨柳》曲调衬写边关荒凉,没有春意,只能从笛曲中想象出杨柳的风姿,并极力烘托边关的险峻。
“书角”、“杨柳”有着浓重的军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诗的主题。
最后两句则着重突出了将士的精神风貌,“长驱”、“驰捷”与首句之“骁勇”遥呼,照应了开头,又表现出守关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因此,这首诗听完之后,所有人心潮澎湃之下,都是大呼过瘾,恨不得化身诗中的主人公,手提宝剑,冲上战场,杀敌报国。
也无外呼大家有此想法,因为此时的大宋朝虽然看似歌舞升平,但其实暗流涌动,边患一直不断,以前一直跟着辽人作战,最后虽然好不容易议和,签订了可耻的澶渊之盟,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可才刚和平没多久,李元昊又起来闹事了,让得边疆局势再度紧张起来,一触即发。
所以此刻,听得文举生所写的这首诗,直接便是唤起了所有人的爱国之情,对于边疆的关注,对于戍边将士的钦佩,是不由自主的鼓掌赞叹道。
“好,写得好,好久没听到如此慷慨激昂的边塞诗了啊,一众文举生老爷大才!”
“没错,写得真的好,而且不仅写得好,柳依依姑娘唱的也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真是完美了啊。”
“对,果然,我就说嘛,文举生老爷们大才,只要他们认真起来,不在轻敌,武举生里就那王华一人,是很难胜过他们的。”
“是啊是啊,不说别的,光是这样慷慨激昂的一首边塞诗,没有阅历,没有感悟,就绝不是那小子能写出来的,我估计这场比赛是稳了啊,肯定是文举生老爷们必胜无疑了。”
“对对对,简直太过瘾了,真想再听一次,我的心都跟着砰砰直跳呢,感觉浑身的血都在往上冒,真恨不得现在就冲上战场杀敌报国去。”
“可不是吗,我也一样,这才叫诗啊,爷们听的东西,比他们之前写的那些软绵绵的东西好听多了。”
“嗯嗯嗯,痛快,真是痛快,我也喜欢听这些酣畅淋漓的诗词,过瘾啊……”
一时间,所有围观百姓被这首从军行所感染之下,都是群情激奋,激动不已,被深深的激起了爱国之情,不住鼓掌赞叹,夸赞这首诗写得好。
就连赵祯也一样,听完文举生写的这首词后,是直接猛地一拍大腿,毫不
第一百八十三章 醉里挑灯看剑
听完文举生们所写的《从军行》后,在所有人满怀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怀着一丝紧张忐忑的心情,李小鱼是慢慢上前去,李师师那同样一脸好奇,甚至有些小小激动的目光中,将自己这第二场比试所写的第一首词,交给了她,笑着说道。
“师师姑娘,这是我的第一首作品,可能有些难度,又要麻烦你了。”
闻言,听得李小鱼这么说,愈发好奇之下,李师师是赶忙接过他递过来的这首词,盈盈笑道。
“是吗那师师可还真是期待,公子这第一首词到底写得怎样啊,想来以公子的才华,应该不会让大家失望吧。”
说着,李师师就是展开手中的词稿,心情激动的看了起来。
李小鱼所写的这首词名为《破阵子》,不出意料,是抄自宋朝大词人辛弃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入选了语文课本,每个上过学的人几乎都耳熟能详。
这首词严格意义上并不算一首边塞诗,不过边塞诗并不一定非要描写边塞,只要与边疆战场等意向有关就行,主要表达爱国的情怀,所以,这首词无疑也是非常合适的。
因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所以看罢之后,李师师也是不禁肃然起敬,不仅惊叹李小鱼的绝世才华,更钦佩他伟大的爱国情怀,心想怪不得,怪不得他有如此才华,却去考武举,原来他一直渴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杀敌报国啊。
想着,心怀钦佩之下,李师师也是不由自主的出声赞叹道。
“公子之德行真是令师师肃然起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思社稷,武举生里有你,真是我们大宋之福也,相信以公子之才华,在未来必将光耀天下,为我们大宋建立一番不世功勋的。”
闻言,李小鱼也是有丝不好意思的罢手道。
“哪里哪里,师师姑娘过奖了,未来的事谁说的清楚呢,还是说现在吧,这首词对姑娘你没难度吧”
听得李小鱼问起,李师师稍稍皱了皱眉后,这才重新展颜笑道。
“公子,实不相瞒,你这首词太过豪情万丈了,以前师师从未演唱过,对我来说,是有些难度,不过还请公子放心,师师一定尽力而为,力求不辜负公子的期望的。”
点了点头,李小鱼也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
“那就好,就多谢师师姑娘了,那我就不耽搁你了,你准备一下吧,我在一旁洗耳恭听,期待姑娘的佳音。”
“嗯”
说着,目送着李小鱼退到一旁等待后,李师师也是神情重新变得肃穆起来,再次将李小鱼的词稿拿过来细细看了几遍,体味词中的真义,将之铭记在心,准备演唱。
在这一瞬,她本来原本娇弱的眼神,是骤然变得凌厉起来,透露着一丝巾帼锋芒,同时,十指舞动,如蝴蝶穿花,再令所有人眼花缭乱的目光中,抚动身前的古琴。
立时间,琴声铮铮,如刀剑争锋,响彻在所有人的耳旁,只此一瞬,便抓住了所有人的耳膜,让得他们下意识的屏住呼吸,细细聆听起来,大气也不敢喘,生怕破坏这一气氛。
而入金铁之音的琴声过后,很快,李师师悠扬的歌声也随之响起,这一刻,她的嗓音也不再空灵,而是夹杂着一丝金属的质感,柔中带刚,顷刻间,便见所有人拉进了李小鱼这首《破阵子》所描绘的宏大场景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而瞬间,李小鱼这首场面宏大,充满着豪迈意味的词,也是再度让得大家震惊了,感觉头皮发麻。
所有人都是不由自主的便将自己代入了词中的主人公,幻想着自己置身于边疆战场,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真的是太好了,听完李师师的演唱后,所有人都是热血沸腾,心驰神往,虽然很多人因为重文轻武的缘故,是绝不会做出这个决定,但是,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啊,同样再次激起了大家强烈的爱国情怀。
需要说明,这首词是原作者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在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在地方上,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故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就是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金人还没有南侵,哪来的收复故土,这首词拿出来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
其实不然,收复故土这个概念,一直贯穿于整个宋朝,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都一样,只不过南宋是主张收复中原,将被金人夺取的土地给抢回来。
而北宋的话,则是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没有这道防线北宋在游牧民族面前,等于门户洞开。
为此,宋太宗都御驾亲征过,只可惜,最后玩崩了,高粱河一战惨败而归,彻底将赵二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易北伐。
但是,朝中包括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莫不想将这块故土给收回来,只不过主战的声音一直被主和的声音压制而已。
所以,这首词中所提到的收复故土的概念,在这里也是行的通的,并不突兀。
而且这首词也确实写得好,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
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细的品味完整首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为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
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仗带来的坏处
听完李小鱼这首《破阵子》后,震惊之下,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武举生,竟然能写出如此豪情万丈的诗词来,也是忍不住立即出声赞叹道。
“好!好一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简直太豪迈了,写的真好。”
“是啊,听得我真的是热血沸腾,感觉比文举生老爷的那首《从军行》还要更加的令人心潮澎湃啊。”
“可不是吗,这两首词的意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举生老爷的那首《从军行》是塑造了一个三十岁的中年将军,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从最后一句‘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就可以看出。”
“而王华这首也一样,只不过他塑造的是一个年迈的老将军,虽然也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从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就可以看出。”
“但只可惜这是一个壮志未酬的老将军,虽然有心报国,却始终没有机会一展所长,蹉跎了岁月,所以徒留下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豪迈之中,更突显出了一抹悲壮啊。”
“对,所以我觉得王华这首词更加感人,因为他写实,你们没感觉这首词隐含的内容和现在的时局非常相似吗,有无数的热血将士也想再度北伐,将被辽人占据的大好河山给收回来,一展汉唐雄风,也彻底解决我朝的边患问题,让辽人再也不敢南下牧马。”
“可朝廷诸公早已被打怕了,高粱河一战,畏惧到现在,更怕因为战事一开,武将趁机崛起,威胁到他们的地位,所以只知道一味的求和,让多少热血的边关将士可怜白发生啊。”
“哎,谁说不是呢,这西北的李元昊都快称帝了,屡次犯边,可朝廷诸公还是不敢打,不仅不敢打,还派人去压制杨宗保将军,想夺了他的兵权,真是可悲啊,咱们大宋男儿什么时候获得这么憋屈了,连随便什么跳梁小丑都敢在咱们眼前蹦跶,这要是太祖时代的话,早打了,说不定连李元昊的首级都割下来传阅三关了。”
“行了行了,别说了,再说下去,担心皇城司的探子把你抓起来。”
“嗨,哪用得着这么小心,我也只不过是随便发发牢骚而已,再说了,我说的这不是事实吗难道有错啊”
“……”
一时间,因为李小鱼这首《破阵子》,是引得大家思绪万千,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感慨,纷纷开始对朝廷针砭时弊。
的确,李小鱼的这一首词,戳到了此时大宋朝的痛处,或者说,文官们的痛脚。
因为朝廷太过压制武将,或者说把持朝政的文官们太过压制武将,不敢轻启战端,的确让无数渴望杀敌报国‘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将士,最后徒留下‘可怜白发生’的感叹。
之所以如此惧怕打仗,是因为一方面文官们担心劳民伤财,毕竟打仗太费钱了,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费力不太好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