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参见大总管
另一方面是,只要一打仗,就有武将趁机崛起,势力和影响力不可避免的提升,威胁到他们的地位,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难以接受的,生怕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如此崇高的地位,就此付之东流,再也一去不复还。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比如宋夏战争,就有狄青趁机崛起,成为闻名天下的人物,不管是在军营中,还是民间,都博得了交口称赞。
毕竟百姓们虽然重文轻武,看不起一般的武夫,但是对于能在战场上建立赫赫功勋,打出国威的武将,还是很敬重的。
所以一时间成为了当时大宋朝堂的风云人物,步步高升,都差点当上宰相了,这自然引起了全体文官的反弹,心想决不能让武将拥有如此大的地位,不然他们将寝食难安。
于是,往他身上各种泼脏水,说他家的狗头上长犄角,而且冒怪光,这是大不祥的征兆,可能要造反,要求赵祯赶快把他给撸下去,免得造成大患。
赵祯本来对此不信的,毕竟就是他做主任用狄青,给了他显赫的权势,未免不是想用他来制衡满朝文官。
只可惜,狄青一个势单力孤,根本禁不起所有文官的攻击,在当时,不管是在朝的还是在野的,人人都以参阂狄青为政治正确,不仅狄青扛不住,赵祯也扛不住,只能匆匆将狄青给撸了下去,然后,很快这位大宋朝能征善战,传说中武曲星下凡的战神,就此郁郁而终。
包括后来的韩世忠和岳飞都一样,都是因为战争而崛起,获得了显赫的权势,特别是兵权,于是,才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攻击,一个郁郁而终,一个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
特别是岳飞,为什么秦桧和赵构要杀岳飞仅仅是赵构担心岳飞迎回二帝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吗
不,而是在当时,提起军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岳家军,想到的是岳飞时,他就必死无疑了。
因为岳飞是武将,而且权势实在太大了,打着一心北伐,要迎回二帝的旗号,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赵构和满朝文官根本控制不住,才迫不得已做出这个决定,而且是一连下了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就怕岳飞不听号令,可见岳飞权势之大。
毕竟如果岳飞完全听从赵构的命令的话,只需一道金牌就够了,可最后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并且把这个消息给散布了出去,就很说明问题。
有可能最开始根本不听他的命令,打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旗号,继续北伐。
因为岳飞也不是傻子,他知道他的权势太大,已经被满朝文武所不容,即使回到朝廷后,等待他最好的结局,也是和狄青一个下场,被猜忌而亡。
所以他最好的选择,就是继续北伐,如果真迎回了二帝,那他就是从龙再造之功,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说不定还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最后功亏一篑,不仅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还断了他的粮草,所以他才被迫回京,留下了一个千秋忠骨的美名。
而且,最后彻底下决心决定杀岳飞,也不仅是出自赵构的决定,而是得到了几乎满朝文官的赞成和默许,即使人人都知道莫须有,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个不字。
只有和他同为武将的韩世忠出来替他说了几句话,结果也被猜忌,被免去了枢密使的职位,打发去乡下种田去了。
这都是战争带来的坏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文官们才讨厌战争,怕武将趁机崛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用钱买和平就尽量用钱买和平。
可惜,花钱买来的和平,终究是纸上的和平,并不牢靠,人家认账的时候才作数,不认账的时候想什么时候撕毁就什么时候撕毁,始终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因此,李小鱼的这首词,真的是写到了此时大宋朝堂的痛处,一众文官们脸色难看之下,恨恨的瞪了李小鱼一样,接着又是急忙冲着文举生们是眼色,示意他们赶快另外拿出一首词,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开,别纠结在这个地方。
听完李小鱼这首《破阵子》后,震惊之下,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一个年纪轻轻的武举生,竟然能写出如此豪情万丈的诗词来,也是忍不住立即出声赞叹道。
“好!好一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简直太豪迈了,写的真好。”
“是啊,听得我真的是热血沸腾,感觉比文举生老爷的那首《从军行》还要更加的令人心潮澎湃啊。”
“可不是吗,这两首词的意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举生老爷的那首《从军行》是塑造了一个三十岁的中年将军,渴望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从最后一句‘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就可以看出。”
“而王华这首也一样,只不过他塑造的是一个年迈的老将军,虽然也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从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就可以看出。”
“但只可惜这是一个壮志未酬的老将军,虽然有心报国,却始
第一百八十五章 明妃曲对明妃曲
一曲歌罢,以王安石为首的一篇《明妃曲》,是直接将大家从豪情万丈的边塞战场,拉回到了对于昭君出塞的无限同情之中,由此抒发了对于夷狄的愤懑,对于国家的哀婉。
词中的‘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
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
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
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何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
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
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
于是他借这首诗来表达对于这些可怜女子的同情,想借此唤醒国人的自强之心,堂堂华夏大国,千万别再被夷狄欺负了,重演汉唐时和亲的悲剧。
虽然现在和亲很少,但是,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了岁币,用岁币代替公主,向夷狄换取和平,这一样是可耻的。
要知道,此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不仅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是让得国威大损,让无数心怀社稷的文人志士为之愤懑,更对国家的软弱无能痛心疾首。
特别是自景祐年间(104—10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有许多在宋朝不得志的家伙,就转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于是王安石也借汉言宋,想到明妃,通过明妃与之对比,来表达对于这些卖主求荣,背叛国家的小人的讥讽和蔑视。
因此这首诗写的是真的好,所有人都深受触动,虽然这首《明妃曲》并没有像其他边塞诗那样豪情万丈,通过豪迈悲壮的词句来表达对于国家的爱。
但是边塞诗不一定就要豪情万丈,也可以柔情万丈,同样达到强烈的感人效果,唤醒大家的爱国热忱。
甚至这种效果并不比那些豪情万丈的边塞诗差,还要更胜一筹,所谓以柔克刚,便是这个道理。
就连李小鱼也是深受触动,不得不拍手赞叹,王安石这家伙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啊,才华果然非同凡响,若不是他以前看过这首他所写的《明妃曲》,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的应对办法了。
不过现在嘛,嘿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
没错,李小鱼以前看过王安石所写的这首《明妃曲》,并且还知道,他所写的《明妃曲》不止一首,而是一共两首,这只是其中一首,只是不知道另一首有没有写。
而且不止他写了明妃曲,另一个人也写了,那就是同样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欧阳修,而且,是专门针对王安石所写的这两首明妃曲而写的,叫做《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因为在当时,王安石的这两首《明妃曲》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角度新颖,选材得当,所以一时间流传甚广,和者甚众。
欧阳修便是其中之一,看罢过后,大喜过望之下,直接提笔写了两首和诗。
因此在这场比试开始之前,李小鱼就隐约觉得,王安石他们这帮文举生可能会把这首《明妃曲》给拿出来。
毕竟这两首《明妃曲》写的的确不错,没理由不拿出来,再加上这帮文举生同样没比他好上多少。
虽然一个个才华横溢,但因为社会风气的缘故,也不擅长写那种豪情万丈的边塞诗,而是习惯了写柔情默默哀怨婉转的诗词,受此影响下,王安石借机创作出《明妃曲》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他也是早做了准备,将欧阳修的和诗抄了下来,心想那好,你们不是想要以柔克刚吗,那好,小爷我偏偏不如你们所愿,同样柔,对着柔,看谁柔得过谁。
现在看来,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啊,王安石真的借此提前一步创作出了《明妃曲》,正中他的刀口上。
于是欣喜之下,李小鱼是直接上前,大大咧咧的对着王安石说道。
“哈哈,老王,我就知道你这家伙会写《明妃曲》,不过小爷我可是早有准备啊,也写了一首《明妃曲》专门来应对,所以,你想要胜我,可没那么容易了哦。”
“老王”
王安石:“……”
一时间,对于李小鱼的这个称呼,王安石是郁闷异常,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一时间,他也没功夫计较那么多,而是听到李小鱼如此说后,大吃了一惊,不可思议道。
“什么,你……你知道我要写《明妃曲》怎么可能你小子开玩笑吧!”
李小鱼是直翻白眼道。
“怎么不可能啊,这边塞诗无外乎就那么几个角度,一个是直接从边疆战场上描写,凸显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保家卫国,类似你们第一首诗。”
“另一个,自然就是从昭君出塞这个角度去描写咯,凸显她的伟大爱国,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的莫不如此,难不成你们还能找到什么新颖的角度吗”
“而你这家伙又不擅长写那些豪情壮志的东西,和我一样,更加没去过边疆战场,所以只能借古讽今,写一写昭君出塞咯,是吧”
“你……你……你……”
一时间,自己的心理活动完全被李小鱼分析的头头是道,王安石是再次震惊了,眼中充满着难以置信,愣愣的看着他惊问道。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你怎么知道我心中所想”
看着王安石那一脸震惊,难以置信的表情,李小鱼也是倍感有趣,想了想后,是直接忽悠道。
“嘿嘿,老王,我说我真的是小神仙,能掐会算你信吗”
“我……”
一时间,听得李小鱼这样说,语气一滞之下,不信鬼神的王安石第一次稍稍动摇了,但还是咬着牙重重一哼道。
“哼,王华,你少在我面前装神弄鬼了,我不信,这世上哪有什么小神仙,就算有,也不可能是你!”
“你说你算准了我会写《明妃曲》是吧还专门写了一首《明妃曲》的和诗来应对那好,有本事你就拿出来啊,我还真就不信了,你小子真能猜到!”
听得王安石这么说,摇头一笑后,李小鱼是故作无奈的叹息道。
“哎,那好吧,说的也是,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那好,老王,我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小爷我的真正实力,也好让你输的心服口服,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神仙才华!”
说着,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李小鱼也不耽搁,直接将自己抄来的欧阳修所写的《明妃曲》的和诗拿了出来,叫给了李师师,让她演唱。
照例,看罢李小鱼送上来的这首关于《明妃曲》的和诗后,李师师自然是心中同样万分惊讶,没想到李小鱼真的算准了王安石会写《明妃曲》,所以都已经提前写好和诗来应对了,这是什么样的神仙才华啊,不成他真的是神仙下凡吗不然怎么可能做到
一时间,心潮澎湃之下,再度深深的看了李小鱼一样,李师师也不敢耽搁,在所有人急切的催促声中,抚琴演唱起李小鱼所写的这首《明妃曲》来。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
一时间,随着李师师的动情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
王安石真的惊呆了,和他的小伙伴一起都是被李小鱼的变态能力给震惊的目瞪口呆。
因为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李小鱼竟然真的能掐会算,将他们会写什么都给提前算出来了,先一步做出了应对的准备,这还怎么比啊
靠,他们难不成真的遇到妖怪了吗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家伙
一时间,心惊胆战之下,他们都是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包括其他围观百姓也一样,都被李小鱼的惊人表现给震惊了,不可思议的喃喃道。
“我去,这王华,厉害啊,竟然提前一步算准了这群文举生会写什么,真是神了。”
“可不是嘛,这小子怎么这么变态啊,年纪轻轻的,不仅才华了得,而且还能掐会算,真的是神仙下凡吗”
“靠,你快别说了,本来我是不信的,可现在你这么一说,我是真的快信了。”
“嗯嗯嗯……”
包括赵祯等人,看着李小鱼的惊人表现,都是被吓了一大跳,越发相信,他是上天派给大宋朝的副将了,不然,不会如此匪夷所思啊。
而距离这里不远处的一栋阁楼里,一道修长的身影,透过半掩的窗户,冷冷的望着这一幕,见得李小鱼的惊人表现后,狭长的眸子中,不由自主的闪过了一丝阴霾,而后,深吸了一口气后,沉声对着一旁的老仆说道。
“此子,我之大敌也。”
闻言,听得他这么说,那老仆也是冷声道。
“那公子,咱们该怎么办”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此子只要活着一天,就永远是我的心腹大患。”
“我明白了公子,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