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吴氏家族的原族长吴顺福,专门前来和吴顺贵商议,说是家族的宗祠需要大规模的改进,吴氏家族已经成为标准的皇族,但如何改进吴顺福和吴顺贵都无法决断,所以他们要求吴宗林写了信函,托人专门带到京城去。
最有意思的还是江西行省出现的波动。
江西也是读书人众多的地方,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到南昌之后,不少的读书人义愤填膺,认为吴宗睿就是依靠谋逆获取到皇帝之位,尽管大明王朝是被流寇李自成灭掉的,不过一部分读书人可不会管这些。
这里面就有原江西豫章社的盟主徐世溥和陈弘绪,而且两人跳的很高。
原豫章社的盟主万时华已经去世四年时间了。
豫章社早就不复存在,已经合并到复社之中去了,复社的大本营设立在南直隶的南京与苏州一带,卢发轩出任南直隶总督之后,毫不留情的清理了复社,这令复社的气焰迅速的衰落下去,连带着其他地方复社的成员,也低调了很多。
不过吴宗睿出任大吴王朝的皇帝,这些内心憋屈的读书人马上蹦出来了,开始大骂吴宗睿欺师灭祖。
但这样的情形,在南昌仅仅延续了三天左右的时间。
江西巡抚以及各级的地方官,迅速出面清理这些议论,甚至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徐世溥和陈弘绪都被关进了大牢之中,其余的读书人看见这样的情形,自觉的停止了议论。
而后,消息不断的传扬出去,江西巡抚专门给吴宗睿写去了奏折,表示愿意效忠大吴朝廷,效忠皇上,江西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愿意臣服。
一直到江西巡抚、赣州知府等官员专门前往安远县新龙里专门去拜见吴顺贵等人,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
浙江、湖广、广东等地的总兵,不敢进军江西,他们可不会触霉头,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们也知道,吴宗睿已经统领了中原和南直隶等地,接下来统一南方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更何况拥兵百万的李自成都被吴宗睿剿灭,李自成本人也被登莱新军斩杀,如此强悍的实力,各地的总兵绝非对手。
。。。
郑孝儒骑马快速朝着新龙里的方向而去。
寒鸣寺距离新龙里不到十里地,这段时间,吴顺福、吴顺贵、吴顺年和吴宗林等人,时常到寒鸣寺来拜谒,江西各地的士绅富户,也是不辞辛劳前往寒鸣寺拜谒,所以寒鸣寺也被登莱新军监控起来了。
来到村口,郑孝儒自觉的下马了。
“郑将军,是不是到寒鸣寺去看了看啊。”
看到站在村口不远处的吴宗林,郑孝儒连忙抱拳开口了。
“原来是族长大人,末将的确到寒鸣寺去看了看,前往寒鸣寺拜谒的人还是很多。。。”
吴宗林点点头,看着郑孝儒笑着开口了。
“郑将军,你在我的面前不用那么客气,明日我也准备到寒鸣寺去拜谒,转眼觉远大师仙逝十七年了,我一直都想着好好的去祭拜觉远大师。。。”
提到觉远大师,郑孝儒肃然起敬,当年觉远大师坐化之后,寒鸣寺经书上面的记载,没有谁在意,这份经书被郑孝儒保存起来,收藏在房间里面,一直到郑孝儒投奔吴宗睿,也没有敢拿出来寒鸣寺的经书。
也正是因为觉远大师在经书里面对吴宗睿的评价,让郑孝儒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吴宗睿成为皇帝乃是上天的意思,任何人都是不能阻拦的。
“族长大人明日要前往寒鸣寺,末将这就去安排。。。”
吴宗林突然想起了什么,看着郑孝儒开口了。
&nbs
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乱了
占领成都之后,张献忠专门派遣人员前去招降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不料派遣前去的使者被秦良玉毫不留情的斩杀,这让张献忠异常的恼怒,准备派遣李定国领兵再次去征伐秦良玉,好在身边的谋臣建议暂时不用理睬秦良玉,毕竟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遭遇到了惨败,一时半会不可能恢复元气,而张献忠招降秦良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服四川境内诸多的土司。
其实四川境内的绝大部分土司都被张献忠打败了,但这些土司虽然被彻底打败,却不接受张献忠的统治,也就是内心不服,让张献忠颇为头疼。
盘踞在湖广襄阳一带的左良玉,蠢蠢欲动,这一次张献忠倒是没有手软,派遣孙可望率领大军前去征伐,吓得左良玉率领大军迅速撤离襄阳,前往浙江而去。
至此,张献忠麾下的大军控制了湖广、四川以及广东和广西部分的地方,其力量也是空前的壮大,与李自成南北呼应。
李自成被登莱新军彻底打败且丧命的消息传到成都之后,张献忠没有表现出来高兴,反而是设立了灵堂,拜祭李自成,不管怎么说,李自成当初都是各路义军举荐出来的闯王。
唇亡齿寒的道理,张献忠是明白的。
四川境内并不平静,各地残留的明军依旧在暗地里对地方上发起进攻,张献忠麾下大军的主力驻扎在成都一带,孙可望与李定国分别率领大军前往湖广的襄阳以及四川的茂州一带征伐和驻扎,而被称之为蜀地的四川,地形复杂,很多地方易守难攻,很多地方更是人烟稀少,山大人稀,这也令张献忠讨伐地方明军余孽的作战任务变得艰难。
进攻四川的过程之中,张献忠的手段是颇为残暴的,凡是不愿意归降的大明朝廷官吏,以及大明各地的藩王,包括各地的土司,尽皆斩杀,四川巡抚、按察使、各地的知府、知州和知县,以及宣抚使、宣慰使等等,被张献忠斩杀的数不过来。
张献忠认为,通过如此的手段,就能够让人降服。
原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登基称帝之后,张献忠按捺不住了,四川各地都有明军的残余,还有地方的士大夫家族也暗地里动作,让张献忠麾下的义军遭受不小的损失,身边的谋臣也建议张献忠登基称帝,这样才能够号令天下,也许四川、湖广、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士大夫家族,就会臣服了。
在外征伐、接连取得胜利的孙可望与李定国,也写来了信函,恳请张献忠登基称帝。
于是,张献忠下定了决心,在四川成都登基称帝。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五,张献忠在成都登基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历史上的张献忠,也是在成都登基称帝,不过时间是十一月十六日。
。。。
福建,福州。
都督同知、福建总兵郑芝龙,原詹事府少詹事黄道周等,迎候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意图恢复大明王朝。
郑芝龙在福建的影响力不一般,财大气粗,为人骄狂,与他的儿子郑成功没有丝毫的可比性,且历史上的郑芝龙,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一度富可敌国,当年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募之后,一直留在泉州,经营起郑家的王朝。
清军入关之后,郑芝龙扶持的唐王朱聿键被清兵生俘,郑芝龙随即投降了大清国,大清朝对郑芝龙可没有那么客气,将郑芝龙软禁在京城,要挟其儿子郑成功投降,后来多次招降郑成功没有效果,郑芝龙失去了利用价值,随即被大清国斩杀,而郑芝龙集聚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悉数被大清国的权贵获取。
至于说黄道周,同样是历史上的名人,与吴宗睿还有过几面之缘。
史书对黄道周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只不过后来的人逐渐认识到了,黄道周这样的人,身逢乱世,过于的追求完美,道德主义占据了脑海,而且书生气十足,难以提出什么治国之策略,所以有史书评价黄道周“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事无补,绝非栋梁之才。”
至于说唐王朱聿键,倒是一个人才。
朱聿键吃了很多苦,险些就被祖父算计而不能够成为唐王,历史上的朱聿键,崇祯九年的时候因后金入侵北直隶,起兵勤王,遭遇到崇祯皇帝的严惩,被废为庶人,关押到凤阳的宗人府,崇祯十四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即位之后,大赦天下,朱聿键才得以离开凤阳宗人府,辗转到了福建的福州。
当然,吴宗睿穿越之后,情形完全不一样了。
唐王朱聿键没有起兵勤王的机会,因为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打败了侵扰北直隶的阿济格,迫使阿济格领兵撤离了北直隶,朱聿键的封地在河南的南阳,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陷河南开封府城之后,旋即开始对整个的河南进行征伐,朱聿键独木难支,无法抵御大顺军的猛烈进攻,选择离开南阳,前往南直隶的凤阳府城,那个时候崇祯皇帝朱由检焦头烂额,已经没有精力去过问宗族的诸多事宜,也就没有管唐王朱聿键擅自离开封地南阳的事情。
南直隶逐渐被登莱新军控制之后,朱聿键再次选择离开,前往浙江的杭州,不过他在杭州过的并不如意,比较登莱新军的力量也在朝着浙江延伸。
朱聿键已经明显感觉到登莱新军的行动不一般,但他没有地方诉说。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陷了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明朝廷不复存在的消息传到杭州之后,朱聿键悲痛欲绝,专门在府邸拜祭崇祯皇帝,也就在这个时候,都督同知、福建总兵郑芝龙,派遣人员前往浙江杭州,与朱聿键取得了联系。
&n
第九百四十四章 头等大事
内阁大臣、南直隶总督卢发轩刚刚抵达南京,吴宗睿的圣旨也到了。
接到圣旨,卢发轩异常的吃惊,圣旨要求卢发轩暂时不要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首要的还是稳定南直隶的局势。
接下来侦查到的情报,证明了吴宗睿准确的判断。
张献忠在四川成都登基称帝,建立大西国,郑芝龙与黄道周等人在福建的福州扶持唐王朱聿键监国,准备恢复大明王朝。
这一切都意味着,南方的局势逐渐的变得复杂,卢发轩必须要小心行事,如果这个时候强行的推开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必定会将南方的读书人以及士大夫推向福建,甚至可能推向四川一带去。
牛犇急匆匆来到了总督府衙门。
看见牛犇手中的文书,卢发轩的脸色也微微的变化了。
接过文书,卢发轩看的异常的仔细。
大约一刻钟之后,卢发轩放下了手中的文书,看着牛犇开口了。
“牛将军,我怎么觉得,此事对于皇上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情啊。。。”
牛犇看着卢发轩,没有开口说话,在面对诸多问题展开分析方面,他比不上卢发轩。
略微的沉思了一下,卢发轩再次的开口了。
“皇上专门下旨,要求南直隶一带暂停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我知道皇上很不甘心,但是没有办法,南方的局势变化太快,务必要慎重。”
“情报司侦查到,张献忠在四川、湖广、广东以及广西等地,根基一点都不稳,各地都有人专门对付张献忠麾下的大西军,这也是因为张献忠杀戮太重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卢发轩犹豫了一下。
“牛将军,你我责任重大,务必要稳定南方的局势,有些话我就直说了,你可不要在意,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好,尽管反驳就是了。”
牛犇连连摆手。
“卢大人,南直隶的大小事宜,都是以您的决定为主,末将不过是按照您的要求,维持南直隶各地的稳定罢了,这段时间,末将的主要精力都在漕运方面。。。”
卢发轩笑了笑,牛犇说的有些话倒也是实情。
“牛将军,张献忠在四川、湖广、广东和广西等地大开杀戒,不管是地方上的藩王,还是巡抚、知府、知州和知县,张献忠都没有放过,毫不留情的斩杀,更加关键的是,张献忠甚至都没有放过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的宣抚使和宣慰使。”
“这段时间,我仔细思索了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觉得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若是不采取这等的措施,我大吴王朝也将遭遇到困窘的局面。”
“皇上之分析,我完全赞同,在北方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应该是顺利很多,因为后金的八旗军以及李自成的大顺军,将北方搅得乱七八糟,那些士大夫家族首当其冲,几乎都没有躲过劫难,北方的士大夫家族力量衰竭,皇上在北方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不会遭遇到太多的阻力。”
“可南方就不一样了,士大夫家族的力量异常的庞大,我登莱新军若是对士大夫家族强行的动手,必定遭遇到强烈的反弹,如此情况之下,还不如让张献忠之流,狠狠的收拾士大夫家族,收拾南方那些不知高低的读书人,等到他们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我登莱新军强势出击,稳定南方局势的同时,顺势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牛犇用力的点点头,看着卢发轩开口了。
“卢大人的意思,末将明白了,卢大人是打算坐山观虎斗,让张献忠与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家族和读书人狠狠的碰撞。。。”
卢发轩对着牛犇竖起了大拇指。
“还是牛将军说得好,一语中的,所以我才想到了情报司侦查到的此事。”
“湖广总兵左良玉,号称领兵十五万,凤阳总兵高杰,号称领兵五万,江西总兵刘良佐,号称领兵八万,浙江总兵刘泽清,号称领兵十万,他们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八万人,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情报司侦查,他们真正的兵力,应该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人左右。”
“刘良佐已经领兵前往杭州,拜见了浙江总兵刘泽清,左良玉与高杰都在前往浙江,最有意思的就是左良玉,号称领兵数十万,当李定国率领大西军前往襄阳的时候,忙不迭的逃命,根本就没有想着抵御大西军。”
“四个总兵齐聚杭州,绝非什么好事情,稍有不慎,他们就可能引发内讧,这样最好,我还巴不得他们闹起来,甚至是打起来。”
。。。
牛犇连连点头,不自觉的开口了。
“卢大人分析的太好了,末将觉得,的确不必理睬他们,大明朝廷灭亡了,他们这些大明的总兵,各怀心思,谁也不会服谁,等到他们到一起了,岂不是乱成一锅粥了。。。”
听见牛犇这样说,卢发轩笑了。
“牛将军,你跟随在皇上的身边,增长了不少的学识啊。”
牛犇脸略微的有些红了。
“末将跟随皇上学到了一些东西,不过每一次面对皇上的时候,还是紧张,皇上运筹帷幄,能够预知一切,末将跟不上皇上啊。”
 
第九百四十五章 特急圣旨
曾永忠、廖文儒、史可法与洪承畴等人进入文华殿的时候,看见了已经在伏案看着文书的吴宗睿,众人连忙跪拜行礼,吴宗睿几乎没有抬头,挥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
大殿的正中间,摆着一个沙盘,这让曾永忠等人有些发懵。
吴宗睿走下御辇,径直来到了沙盘的前面。
“先生,文儒,宪之,洪大人,都过来吧,这个沙盘,是我让人专门摆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