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老农是凭自己一辈子的经验在作事,理论知识他不行。

    就算他识字,也不可能搞清这么复杂的问题。l0ns3v3




第三五三节 赵佑务农
    赵佑还是跟着老农在学习,还亲手尝试嫁接的技术。

    不远处。

    李沆对刘安说道:“识得农,才可知民生。这事你作的对。”

    “我的理论就是,不一定要精,但一定要知道。”

    “没错。”李沆认可刘安这理论。

    对于赵佑来说,不一定自己能动手,但不能不知道。

    刘安又问:“李公,河北两路那边倭女过去如何”

    李沆看着了刘安一眼后笑了:“你是不是还等着河北两路的军卒感谢你”

    “不是。”

    “不是就对了,这事吧!怎么说呢,你是好心,但事情却和你想的有些出入,但总归是好事,至少河北两路的军卒知道你是为他们着想,但是。”

    “但是”

    李沆点了点头:“但是,只有年龄很大的或是家中已经有妻的才会选倭女,至于为什么你应该明白”

    “我明白,我怎么就明白了”刘安是真没明白。

    后世的时候,刘安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段话,讲的很有趣。

    赚米国钱、开德国车、带瑞士表、喝法国酒、吃中国菜、娶倭女当老婆。想想后世的倭国,波姐、是多么有名。

    现在听李沆的话,这些大头兵还嫌弃不成

    李沆看刘安真不明白,伸手比划了一下:“这么高,河北两路十岁的娃子都比她们高。”

    李沆又语气放重强调了一句:“嫌弃,他们这就是嫌弃。”

    刘安轻轻一拍脑袋,这是自己想错了。

    现在的倭女怎么能和一千年后比。

    李沆又说道:“不过另一件事,你只是随口一提,倒让整个黄河以北的军卒们很热心。”

    “打球、联赛”

    李沆摇了摇头:“你估计自己都忘记了,你说过,占城轮战。”

    这事,刘安还真忘记了。

    最初的时候刘安害怕许多人到了占城不习惯,那里苦,所以提出了轮战的提议。可现在似乎不同了,那家伙不想回来了。

    越是这样,各地的兵马越是想去。

    为什么人去了就不想回来。如果不好,谁会愿意留下呢

    所以,轮战是当下黄河以北各地驻守的禁军、厢兵所期待的,他们要去参加轮战。

    “这事,那就换防吧。先换几万人马,想来占城那边也挺辛苦的,毕竟那里又热,虫子又多,而且也没有家乡的饭菜。更可怕是,那里天天都在打仗,不是打瞿越,就是在于蛮荒之匪开战。”

    李沆点了点头:“恩,没错。这事回汴梁就开始办,正好借冬天的时候换一批人马。”

    “多少有点意外。”刘安只是这么说了一句。

    李沆也问有什么意外的,只是笑笑。

    两人看着赵佑在认真的学习,也很是欣慰。

    突然李沆低声问刘安:“安哥儿,你有想过十年后的佑哥儿吗”

    “想过。”

    别说,刘安还真想过。

    架空皇权,可自己却在培养赵佑,那么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没等李沆再问刘安就说道:“若有人恨我,就恨吧。”

    李沆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懂。

    将来赵佑肯定会恨刘安的,这么辛苦把他培养出来,可皇权却不在了。

    刘安又说道:“将来的事情谁能说的清呢,走一步看一步挺好。”

    李沆并没有猜到刘安内心想的事情,刘安想的是双保险,万一将来自己失败了,那么还有一个赵佑可以让大宋不会沉沦下去。

    若……自己成功了。

    再说吧。

    “李公,西番归化的事情那计划可行吗”

    李沆回答:“用你自己的话,走一步看一步,这事没办法看那么远,至少眼下还是没问题的,但将来是不是有什么变故,这天下最需要的一些能够镇守四方的能吏,寻常的官员不够好。”

    “恩。”

    这事刘安也没办法,天下读书人不少。

    可读的都是什么书,只为了科举当官而读,这样的人确实不够好。

    象范仲淹这样的大才,天下能有几个。

    几天后,西番各族给大宋皇帝的献礼还有归化书都准备好了,刘安准备起程回汴梁。

    可谁想,到京兆府暂住一晚,却被人堵了门。

    此时,白海峰的母亲病情好转,他的假期也快结束,所以他已经起程往汴梁去,计划从汴梁坐上往占城去的货船。

    来堵门的就是当初为白海峰母亲问诊的致仕老太医。

    年龄大了,回乡居住,到家中晚辈的医馆偶尔坐诊,若非见到安平候爵府的令牌,寻常的病人他很少亲自出手。

    刘安不认识这位老御医,却认得百草号京兆的大掌柜。

    一见面,大掌柜把前几天的事一说,刘安就笑了:“照这么说,你是来找我讨债的”

    刘安就是一句玩笑话。

    可谁想,大掌柜也笑了:“这事,确实是族中三叔公来找侯爷讨债。”

    “当真”

    “真。”

    “行,屋内奉茶。”刘安亲自把人迎到偏厅。

    两边施礼,坐下之后,老御医说道:“候爷不智。”

    “我知道你们来什么事,这事不止汴梁那边的你们总号大掌柜已经找过我了,这事不好办。”

    老御医问:“为何不好办可知入宝山空手而归”

    刘安捧起茶杯想了想:“这么说吧,是有宝山。有人见到香料,有人见到麻,有人见到金子,也有人看到了木料、宝石。还有,眼下至少有三十种以上咱们这里没有草,有人说是药材,有人说是香料,有人说是染料。”

    “确实是宝山,但只有一只口袋,那么这只口袋里装什么呢”

    “这!”老御医让刘安给问住了。

    身为医者,自然是药材最重要。

    可织染的人,香料、染料、麻都重要。

    刘安继续说道:“就象丁子香来说,眼下在占城那边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以花入药为雄丁香,以果入药为雌丁香。工匠们提炼了丁香油,除了香味好闻之外,食物之中加入此物比不加,可多保存三至五天。”

    “没有药理”

    “有。眼下确定可以缓解腹部胀气、增加消化的作用。类似这样的草、花、树、叶、茎,现记录有三十种,我也知道占城不止三十种,但又能如何作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刘安的话让老御医有些不知道如何接话。l0ns3v3



第三五四节 想去占城的老御医
    老御医原本是为了劝说刘安,别只顾着运麻回来,大宋也需要药材的。

    刘安又说道:“你们怕不知道吧,事实上药材占城不算什么。”

    “请侯爷明言。”

    “太白。”

    大宋这个时候有两个太白山,京兆太白又叫太乙山,唐时称为太白山。

    还有一个太白山,后世称为长白山。

    刘安说道:“咱们京兆太白山,号称天下第一药山,可以说身为医者没有在太白山采过药,当真算不上识百草。”

    “是。”老御医认可这话,他年少的时候就跟着师傅进过太白山识药。

    刘安继续说道:“辽东太白山,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太白无杂草。”

    “无,无杂草!”老御医有点小激动。

    这时候说无杂草就代表着,山中有药材无数,而且珍贵品种肯定不少,自己没见过的也一定有不少。

    “四大药山,南北太白山是两位,神农架不用说,那里寻常人进去估计都走不出来。最后一个在大理国南边,九龙江一带。”

    “占城,真算不得什么。占城有的不过就是适合在很热的地方生长的一些咱们这里没有药材罢了。若你们想去,便去吧。但,万一你们回不来,怎么办那里可不是普通的山林,先不说毒虫,还有山匪,所以等等吧。”

    刘安在想办法打消老御医想去占城的念头。

    刘安接着说道:“更何况,从这里往占城一去万里,这一路上风浪不小,从京兆这里算起来,差不多两个月都在船上。这船可不是官船,这些海船为了多装货物,船仓狭小,待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很辛苦。”

    老御医一直没开口,这时突然站了起来:“若死在路上,便是老朽命当如此,若是死在占城,老朽也无怨。”

    什么情况。

    这老头非要去

    刘安想了想,又说道:“其实吧,让人把草药采回来,再看也行。”

    “安平侯说笑了。”老御医根本就不为所动。

    在他眼中,观察药材的生长地,生长环境,以及没有炮制之前的原株才是研究药材,看炮制好的有什么用。”

    换个人,刘安就能直接说,不准去。

    但这位,刘安还真没招。

    “留下吃个便饭吧,京兆这里的特色菜还没尝过。”

    刘安还能说点什么,只能去找帮手了。

    没等刘安找借口离开,就见李沆迈着四方步走了进来,见到老御医后就开口对刘安说道:“安哥儿,外面有条狗在吃屎。”

    “李公,这事……”刘安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李沆继续说道:“佑哥儿想去把狗赶开,毕竟吃屎这事不是好狗干的。我呢就对佑哥儿说,狗吃屎不能拦,狗以为你要抢他的屎呢。”

    刘安想笑,可却不好意思笑出来。

    李沆一转头:“老匹夫,你在御医官八年,开错了八百副药,你别不承认,你想死就赶紧去,别连累别人。”

    李沆说的有点狠了,但老御医却依然很平静的说道:“一派胡言,我的药何曾不治病。”

    李沆没理会老御医,直接对刘安说:“让他去,占城那地方这种老不死的轻易死不了,他去了说不定是好事。这老东西别看胡子留的长,其实才五十三。”

    “五,五十三”刘安真正大吃一惊,这位看起来绝对是七十三。

    “致仕是给他面子。”

    李沆一转身:“有事说,别和这老东西浪费时间,给他写文书让他去占城。”李沆说完就示意刘安跟他走。

    刘安又看了一眼老御医,这满头白发,半尺的白须,真的只有五十三。

    老御医竟然没生气,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

    他来就为一件事,去往占城的船,不是谁都能上的,那规矩严的很。

    有了刘安的手书,他便可以带人上船。

    其余的事情,至于李沆讲了什么,他只当没听到。

    出了门,李沆对刘安说道:“让他去,那一头白发是六年前吃了自己一副药的结果。”

    “为什么”

    “此人并非恶人,反而是好人。但好心却总办坏事,他不变的尝试新的药方,只想替换到药方之中那些少见的,或是珍贵的药材。还是那句话,好心办坏事,吃他的药虽然能治病,但总出一些古怪。”

    刘安纯粹的好奇,追问道:“比如什么古怪”

    “拿当年我的事来说,风疹,原本只是小病,两副药就能治好,可他却开了四副药,风疹是好了,但却头昏了两天。我去御医馆一查,请了馆主核对药方这才发现,他替换了至少六种药材。”

    刘安听懂了,这是拿朝中官员当试验品了。

    这样的人,非常的危险。

    李沆又补了一句:“但,原本需要三百钱一副的方子,替换之后只需要六十个钱,朝中无人喜他,但每月汴梁城施药问诊日,贫苦的人却喜欢他。”

    “理解。”

    “我是当朝相公,不差那点钱。可他呢,却说要为我省钱,当他是好心,但这好心办的事,你是想不出来,当时头昏难受,有人在我眼前晃一晃,都感觉难受的不得了,只好在家静养两日,谁也不见,也听不得任何杂声。”

    这是遭了罪。

    刘安当真是表示同情。

    李沆最后说道:“他想去占城,就让他去吧。死不了。”

    刘安低声说道:“我怕的是,占城有见不得光的事。”

    “见不得光”

    “恩。”刘安对李沆没太多隐瞒,当下说道:“占城那里比想像之中的复杂,他若去的,无论带几个人,那么我只能三年五载不让他们回来。”
1...134135136137138...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