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吹过的沙
如此几次之后,大家也就都习惯了新来县尉的闹腾,自当他这个小年轻的特殊喜好,不再日日提心吊胆。
见火候差不多已经到了,陈正又遣人给李姓商贾送去了一些产自合浦的南珠,让李姓商贾在县市中售卖。
这南珠可是稀罕物件,从周王朝时候,就有人专门在合浦采珠以为贡物,此际中原战乱,来自交址的客商基本断绝,南珠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尤其是己吾这等小城,商业本就不太发达,兼之又有盗匪之患,有名气的大商人也不来此处,这南珠一在市面上出现,顿时成为了抢手货。
几颗南珠很快便被本地士族豪绅给高价买下,但没有买到的更大有人在,纷纷缠着李姓商贾要求再贩售一些。
但李姓商贾说这一批南珠只得这几颗,还是千方百计才从徐州沿海某南珠商人处高价购得带回己吾,如今早就售罄,再要买得等到下一批到货。
众人便打听下一批货何时能到,李姓商贾只说大约旬日之间便可到,让大家稍安勿躁。
这消息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很快便传扬了开来,一些贪图厚利的商贾纷纷遣精明子弟往赴徐州沿海打探
第129章 月黑风高
这一天晚上月黑风高,正适合杀人放火。
盗贼们的一开始进展很顺利,全数潜入了亭舍外的围墙下。
亭舍门外黑灯瞎火,只有县寺内还点着零星的火把用以照明。
盗贼们搭了个人梯,托着一两个人攀在墙上往亭舍中窥视。
发现院中除了几个靠在货车旁打盹的看守外,其余人都入了客舍中休息,整个亭舍中静悄悄的,除了火把偶尔发出的哔啵外再无旁的声响。
负责窥伺的盗贼与头目打了个平安无事的招呼后,就悄悄攀爬进去,准备从里边把亭舍的门闩拔了,好放大部队进去。
但那人才翻进去没多久,就听到里边响起一声惨呼,从惨呼的声音来听正是爬进去的盗贼所发。
门外的盗贼们以为爬进去的人不小心被里头的看守发现,还没意识到是中了埋伏,他们在头目的指挥之下纷纷翻墙进去准备强攻。
却不料亭舍内突然火光大亮,亭舍的各个角落都燃起了火把,将院墙给照得清清楚楚,那些个正在攀爬院墙的人刚刚在墙头露出半个身子就受到了来自院中的弩箭攻击。
好几个倒霉蛋被弩箭射个正着,惨呼着朝后倒下,而其余正在攀爬的人听到身旁的惨叫也心生迟疑,不再敢轻易露头。
当然,也有不信邪不怕死的悍勇之徒,冒着弩箭的威胁跳上墙去,却成为了被弩箭攒射的出头鸟。
这时候盗贼们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从被射中的同伴身上发现了没有尾羽的弩矢,而并非是带有尾羽的箭支。
弩是民间管制武器,理论上禁止民间拥有,但凡事总有例外,那些大族和商旅们往往都会偷偷藏一些防身,但盗贼们发现亭舍内的亭卒和商队护卫们的弩机有些太多了。
虽然晚上黑灯瞎火,他们未必看得清亭舍中人持弩的样子,但从嗖嗖嗖地密集破空声中就可以得知,亭舍的弩机不在少数。
这时候已经有十来个人中了弩矢,只有两个倒霉蛋被射中面门眼见不能活,但其他人只是受伤而已。
盗贼头目心中大恨,但也知道攀墙攻击困难太大,若是大家伙不约而同一同翻墙,那里边的人肯定也来不及射,只要跳了进去后形成人数优势也就拿下了,但问题是没谁真个愿意冒着弩矢的威胁率先翻过去。
头目只得换了方法,把人散开去寻找一些木板等可以遮蔽弩箭的东西,还让人去砍一棵小树下来当撞木,准备从正面强攻。
经过了一番准备,十几个力大的盗贼扛着一棵小树去撞亭舍的大门。
这大门毕竟单薄,经不住几下撞击,门口的门闩就断了,门外的盗贼一同涌了进去。
亭卒和商队护卫们在院中用几辆货车当作障碍物,在货车后对准了门口齐齐攒射。
这一回盗贼们才看清楚,对面至少有二十多具弩机,且这些都是官造的连发弩,非是民间私自仿制的劣质货色。
第一批冲进去的盗贼多半都被弩矢射中倒地,吓得身后的盗贼不敢再轻易往前冲。
盗贼头目见点子扎手,但此刻已经骑虎难下,只得命人将亭舍的大门给拆了下来,然后让人顶在身前往里冲。
院中的守卫一看情况不对,果断弃了货车退进了堂屋里,盗贼头目见此情况,以为胜利可期,大声招呼盗贼们往前冲。
这亭舍分为两进,前一进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也兼做来往旅人的客舍,后一进则是亭内人员
第130章 埋伏包抄
这蜿蜒而来的火龙自不是旁人,乃是陈正带出去日常训练的县卒,这一回他所带领的自然是良家子弟组成的右屯。
出平丘城后,他故意做戏做全套,带人往西南方向跑出了十来里路,直到确认身后无人跟随窥视后,才折道往平丘城东而去。
他来到预先安排好的亭舍附近后,为了不被盗贼们发现,故意分兵两路,各自躲在十里之外的亭中。
一直等到诱敌来攻的亭中燃起求援的火堆才摸黑往前赶,最开始的时候还不敢燃起火把只能借着星月的微光赶路,唯恐被盗贼们发觉,幸好沿着大道走也不会迷了路。
这年头人们的营养都不咋地,陈正带出去的两百多县卒倒有一小半有夜盲症,还好他早有准备,预备了一些绳索,让所有人牵着绳索进行,但这样行进的速度就受到一定的影响。
陈正担心时间耽搁得太久,万一亭舍中的护卫们没坚持住,那事情就要糟,所以在约莫跑过了一半路程之后,命令燃起火把全速前进,而另一头负责带队的县卒屯长见道路另一头明显亮起了无数火把,也随之响应。
这伙盗贼虽然是积年老匪,也只不过是乌合之众,原本倒是在亭舍外安排了人望风,但亭舍内的战斗久攻不下,接二连三让外头的人砍伐树木寻找木板等物送进院中,几下之间外边也就没有再留下人。
直到这一批跑出亭舍大门的人发现远处来人时,陈正已经带人靠近到了一里多外。
盗贼们发现了远处来人,而陈正眼尖,也看到了从亭舍里出来的人,知道已经隐瞒不住行踪便喊道:“快跟我来!”一边喊一边带头往前疾奔,身后的人纷纷跟着提速奔跑。
亭舍内的盗贼们久攻不下,原本就有些气馁,他们毕竟是惯会恃强凌弱的盗匪,而不是结阵攻坚的战士,遇到困难就容易畏缩不前。
当听到同伴大喊有埋伏后,院内的盗贼们全都大惊失色,也顾不上再继续进攻,而是游目四顾寻找哪里来的埋伏,他们尚且还没意识到是被设了个大圈套,而是以为商队有人在外设伏。
盗贼头目却觉得情况不妙,连忙拉过喊叫的手下,问清情况。
当他得知大道两头都有人从远处跑来时,就意识到情况不妙,这绝非是一家寻常商队能闹出的动静,定是钻入了官家的圈套,甚至那些个跟随自己前来的大族、商贾门客都不可信,毕竟这劳什子南珠的消息就是他们透露给自己的。
盗贼头目十分果断地停下攻击,收拢了自己的亲信手下准备夺路而逃,但当他带人出了亭舍大门后,就发现两头的火龙已经来到近前,火把下照耀的面孔都已经依稀可见。
陈正见到亭舍内涌出大量持有各色武器,衣装五花八门的人,心知是敌非友,立刻喊道:“杀贼!放箭!”
跑在前头的县卒们便纷纷拿出装填好的弩机,一边跑一边往前方发射,虽然夜里骤然施放,准度相当有限,但着实把涌出亭舍大门的盗贼们给吓得半死。
盗贼们看到两头密密麻麻靠近的renliu时就已经近乎于呆住,被一阵弩箭的洗礼,更是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盗贼头目心知不妙,也不敢带人去硬拼,趁着还没被来人缠住之前找了一处田垄方向就要往黑夜里逃逸,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带上人跑,身后倒是先起了变故。
原来是亭舍内院的护卫和亭卒们见盗贼不再进攻,反而退却后,猜到了定然是约定好的援兵已经来了。
这一回盗贼
第131章 瞒天过海
说回到平丘城下,“毕芬”的辎车之中,陈行之被问到自己来到兖州后最为得意的杰作,也是难掩得色,就将自己在己吾县尉任上剿灭积年盗匪的事情挑着精彩紧要处一一道来,而“毕芬”也是边听边赞。
从陈正上车的地方到平丘城南门只有一里许路,陈正的故事还没说完,车驾就已经到了城门口。
这时候车驾在中间,前后左右都是骑从和步卒卫护,而另外那些县中掾吏和县卒则被有意无意地挡在队伍的最末端。
徐县尉见前去迎新长官的队伍顺利回来,估摸着这应该是接到人了。
徐县尉先前被陈正一番小心为上的说辞给说动,答应等在城门下接应,此时见前去迎候的掾吏跟在车驾之后,而却遍寻陈正不着,显然是坐进了车中。
他心道这南蛮子倒是精乖,自己一个人前去把人给接了,倒让我落在后边,自己怎么就喝了他的汤了。
为了补救自己出迎不及时的过错,徐县尉连忙上前两步道:“下吏平丘尉徐闻,参见毕令君。”
车子里陈行之正在和“毕芬”说故事,听到外边人喊话,知道到城下了,刚要出声招呼,却突然记起自己还没有验看过这新任守令的任命文书,不由惊出了一声冷汗。
但此时车驾已经驶到城下,总不能现在才贸贸然提出这等无礼的要求,陈正不由暗悔自己怎么如此好卖弄,说起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就没完没了,竟然耽误了正事。
不过陈正心里又琢磨着这毕从事言谈举止都相当得体,口音也是他这一年来听惯了的兖州口音,更是听说过自己在己吾县剿灭盗匪的事情,多半不会有错。
只不过陈正总觉得坐在他对面一言不发的那个年轻随从看向自己的眼神总有些怪怪的,具体有什么奇怪也说不上来,或许是自己想多了。
就在陈行之心思百转的时候,被他觉得有些奇怪的年轻随从伸手掀开了辎车的帷幕,“毕芬”朝车前的平丘县尉徐闻说道:“来者可是彭城徐君”
徐闻心道新来的上官居然听说过自己,心头一喜,答道:“正是在下,在下把守城门,未能远迎,还望令君莫怪。”
“毕芬”答道:“徐君恪尽职守,怎好见怪,这边引我等入城吧”
徐闻躬身道:“下吏这就在前为令君引路。”说罢立刻转身喜滋滋地去了,丝毫没有留意辎车里的陈行之正在给他打着眼色。
打发走了徐县尉,“毕芬”继续道:“入到县寺当还有些路程,陈君便继续为毕某说一说己吾剿匪之事,我对陈君‘瞒天过海’、‘声东击西’之计可是佩服得紧呐!”
陈行之现在心里装了事情,已经没了方才的兴奋劲儿,但被“毕芬”如此一问,也不好拒绝,只得续着方才的故事继续说下去,只是再无刚才卖弄的兴致,直如报流水账一般。
好不容易捱到了县寺门口,陈正便把故事一停,说道:“令君,县寺已到了,可要将州中的任命文书在县寺前向众掾吏晓谕一番”
“毕芬”被这么一问,倒是微微一愣,不过马上道:“门前人多眼杂,入到堂中再宣读吧!”说完便整理袍袖,准备起身。
陈正见“毕芬”说得也有理,便当先下了车,与等候在车前的平丘县尉徐闻一块儿恭迎“毕芬
第132章 印与鉴
就在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的平丘县寺大堂里,陈正翻到文书末尾,只见末尾处一上一下盖了两方印章,上方一枚较大的印章内容为“兖州牧印”,下方一枚较小的印章内容则是“兖州主簿”。5八5八5读5书,..o
仔细揣摩了两方印章一下后,陈正才把卷轴合上,高高举起交还到了“毕芬”手中,并且笑道:“文书无误,还请令君上座。”
听到陈正此话一出,无论是毕齐、仇升还是跟随进来的扈从们都暗暗呼出了一口浊气,捏着刀鞘的手也放松了几分。
要说陈行之为何仅凭文书末尾的印章就能确定此道文书的真伪,还要从兖州的治理架构说起。
有汉一朝,自从汉武帝元封五年将天下郡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各置刺史以刺举监察各部治下的郡国守相等一应官员。
在随后的三百多年里,各州长官时称刺史时称州牧,为刺史时只主刺举监察之事,不预军政事务,为州牧时则除了刺举监察之事外,还得以参预州中军政事务。
但基本上还是以设刺史为主,以防州牧的quanbing过重,势大难制。
直至灵帝末年,各地刺史实际上已经不止行刺举监察之事,更多时候会干涉到郡国守相的权限。
当时各地黄巾之乱久久不能平息,时任太常的刘焉便建议在部分州设州牧,以宗室、重臣出镇,以安定天下,得到了朝议通过,皇帝准允。
再往后,董卓乱雒京,河东群雄并起,天下彻底混乱,那些有实力的或互相表举,或自己宣称领某州州牧,成为了地方上实际的土皇帝。%八%八%读%书,.≮.o
自初平三年原兖州刺史刘岱刘公山被青州黄巾杀死后,陈宫劝说并一力促成曹操入主兖州,而曹操就大摇大摆跳过刺史,自领了兖州牧,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到了兴平二年,曹操赴雒阳迎天子刘协后,当今天子才给曹操加了好多头衔,也把他“自领兖州牧”的“自”字给正式去掉。
但这时候曹操已经贵为司空,行车骑将军时,总兼朝政,哪里还顾得上兖州那一摊子事,所谓的领兖州牧不过是霸占着起家的基本盘不愿撒手罢了。
当然,兖州的大事仍旧要曹操下决定,但日常事务之类就全部交给了他的兖州牧班底。
在这个班底里,最受曹操信任的是主簿王必,其人在中平三年就奉命出使长安,为曹操争取到了不少的好处,更随曹操征战四方,有说曹操下定决心杀吕布就是王必在身旁怂恿。
这两年兖州的一应日常事务基本都是主簿王必说了算,就连曹操的兖州牧印章,都由王必代为保管用印。
而为了以示区分,由王必代为颁布用印的文书,都会在“兖州牧印”之后再加盖“兖州主簿”的小印,而这点若非是在兖州为官多时之人,绝对不会注意此等细节。
至于说鉴别印章的真伪,陈正也是个半吊子,他只根据常识来查验两个章的大小、字体、排列,感觉和自己之前见过的基本一致,便也就信了七八分。
陈行之倒是也想让专业人士来鉴定一番,但平日里负责与州郡文书来往的是县中主簿、主记,此二者与功曹并为县令最为亲近的身边人,在前一任县令辞官后,俱都装模作样地辞了职事回家,现下一个都不在。
对此,他也无可奈何,总不能拿着文书去县寺中保管存档的地方核对一番,真要提出这么个想法的话,怕是要把新任上司给得罪死了,便是县中同僚也不会附议自己。
陈正虽然心中隐隐觉得总有哪里不太对,但他知道如今在堂上也只能这般了,又自我开解到应该没有什么人胆大包天来假冒新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