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回程的路上,征明统帅阿济格,一直铁青着脸,一点都没有获胜凯旋的喜悦,倒似自已打个个彻底的败仗一般。
他旁边的副将阿巴泰,同样满脸灰沉,无精打采,低垂着头骑马赶路的他,心中的郁闷无以复加。
两人都能隐隐感觉到,这次北归之后,迎接他们的,很可能不是盛大的欢迎仪式,而极可能是严词斥责与惩罚。
其原因便是,除了折了扬古利谭泰等重要将领外,那正黄旗部满洲兵力的严重损失,才是最让阿济格内心害怕的事情。
自皇太极兼并正蓝旗以来,其亲统的两黄旗实力大涨,要知道满洲清军常备兵力才六七万人,两黄旗兵力竟占了两万多人,实力远超其他各旗。
而现在,正黄旗部竟有六千五百余人,折损在此次入关作战中,正黄旗的精锐兵力已毁大半。那清帝皇太极,若得知自已的直属兵力,受到这般近乎毁灭性的损失,该会怎样的暴跳如雷。
这都是那个该死明狗李啸造成的!
“狗入的李啸,老子一定要斩了你的狗头!”
阿济格咬牙切齿地暗暗发了重誓。
见得清军终于北返而去,大明朝庭上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崇祯皇帝随后,便拿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大总督梁廷栋开刀。
对于在此次清军入侵防卫战中,表现畏首畏尾,对鞑子几乎毫无办法的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府总督梁廷栋二人,皇帝极不满意。虽未如历史上一样,要将他们下狱拿办,却亦将其厉声斥责,并撤职了事。
不过说起来,张凤翼与梁廷栋二人,还是要暗中感谢李啸才是,毕竟正因为有了李啸的卓越战功,朝廷才会对他们网开一面,让他们得以去职归乡,而不是象历史上一样,被朝廷逼得吃大黄自杀。
接下来,朝廷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丁忧在家的原兵部右侍郎杨嗣昌,被皇帝下旨夺情,任命为新的兵部尚书。而原关内五省总督的卢象升,则接替梁廷栋,担任宣大总督一职。
在清军出关远去后的第二天,朝廷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这是崇祯为激励军民百姓,而执意要做之事。当然,献俘仪式的主角,便是那斩获首级与俘虏,立了大功的猛虎军。
依献俘礼制,早在前一日,内官己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正中,此时锦衣卫,也设仪仗于午门之前御道之东西,教坊司陈大乐于御道之东南西北各向,以为四面齐奏之势。还有鸿胪寺,设赞礼二人于午门之前、东西相向。
在献俘当天,京中文武百官,皆具朝服诣立午门下方两侧,还有京畿各坊厢里老人,也被一同邀请参行庆贺礼
京城的主要干道上,五城兵马司的军兵们,分成许多小队,马上开始清道,兵部的引路官员也先到了永定门瓮城中,准备引领猛虎军出行。
此时,京师各大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京城百姓,沿街的楼房店铺中,也都挤满了人,人们或是站在门口,或是打开窗户探头张望。
辰时刚到,永定城瓮城中,军鼓们隆隆响起,随及传出一阵洪亮的口号与歌声。
“万胜!“
“万胜!“
“杀鞑子,立功名!”
“杀鞑子,上天庭!”
“今生杀鞑子身虽死,来生投在富贵家!”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嘹亮歌声中,刀枪耀目,盔甲鲜明,旗帜飞扬的猛虎军,排着整齐的步伐,从永定门瓮城出口门洞行出。最先头的是飞鹞子轻骑,然后是盾兵,随后是枪兵、辅兵、鲁密铳手,再接下来是横行哨,再后则是土默特蒙古骑兵,队伍最后面的,是玄虎重骑与李啸的护卫骑兵。
京城围观的百姓们,吃惊地看到,在那枪兵长枪高举的枪尖上,竟分别扎着数千个用石灰硝制面目狰狞的鞑虏人头!
而在了辅兵与横行哨之间,则押着一群用绳子捆成一串,八百名垂头丧气行进的,只着了内衣,形象极其不堪的清军俘虏。
身着一身明军骑兵服饰,率着着土默特部蒙古骑兵前行的蒙古公主英格玛,见到那人山人海的围观百姓,心下十分激动。
走在大明帝国的心脏城市,被万人瞩目钦敬,这种巨大的荣耀与气势,令她深深沉醉。
一脸喜悦之色的她,回望后面押阵前行的李啸,却发现,李啸脸色十分严肃平静,并没有显出什么明显的激动表情。
嘹亮的军歌继续回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围观的人群,一开始被猛虎军的威猛气势所深深震撼,全都静悄悄的,等到猛虎军全部走出门洞,向着正阳门大步行进之时,一个声音突然大喊一声:“好个猛虎军,真是端的好汉!”
看呆了的京城百姓们,终于反应过来,齐齐跟着高喊:
“猛虎军!”
“好汉!”
“猛虎军!“
“好汉!“
。。。。。。
很快,两边百姓的喝彩声,欢呼声,汇成潮水般汹涌的声浪,有如春雷滚滚,响彻京师外城。
李啸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
自建奴入寇以来,他们无时不生活在恐惧之中,从大明帝国各地,传来的明军连战连败的可怕消息,令百姓们惊沮交加。自崇祯初年以来,京城仿佛已成坏消息的集中营。而现在,终于今天有一支大明的军队,没让他们失望。
&n
第229章 一生之敌
在李啸率领赤凤营兵马,从京城返回了山东赤凤城之时,阿济格率领的侵明大军,也终于返回了沈阳。
没有任何人来迎接他们。
尽管入宫通报消息的骑兵已去了多时,但一直没有回音传来。这支征明归来的清朝大军,人马散乱地站在冷清的盛京西郊,仿佛被人遗忘了一般。
阿济格心下又愧又怒,却无可奈何。
他心下知道,这次征明,虽然还有众多掳获,但折损了统帅扬古利和大将谭泰,还有过万的兵马损失,那心胸狭窄的皇太极,恐怕不会轻易饶了自已。
一旁的阿巴泰,同样是满脸惶愧之色。
二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又等了多时,总算有宫中太监,手中端着一道圣旨,带着十来名官员,从盛京西门中,冷着脸,踱步出来,来到了阿济格的大军之前。
阿济格阿巴泰二人,慌忙跪地听旨。
“皇帝谕令,着征明统帅阿济格、副帅阿巴泰二人,立即入宫觐见,其余部众,各回本营,一众掳获钱粮人畜,由户部官员接收。钦此。”
太监毫无表情地念完这段话,然后冷冷道:“请多罗武英郡王接旨!”
“奴才接旨。”
阿济格轻轻一咬牙,从太监手里接过圣旨。
这时,一旁的阿巴泰注意到,太监宣完旨后,后面的军兵明显喧哗骚动了起来,很多人脸上都是愤愤不平之色。尤其是一众蒙古兵与汉军,脸上的怒色更甚。
妈的,这算怎么回事!
咱们辛辛苦苦征明打仗,攻州克县,血战厮杀,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现在倒好,押着俘虏与缴获返回盛京,竟没半点赏赐,一句话就把咱们给打发回去了。
真他娘的岂有此理!
见得众人发怒,阿巴泰倒也机灵,急忙向众人表态,温言挽慰,说让众人先行回营,等会见了皇帝,定会向皇帝提出,让朝廷尽早给他们颁下前程与赏赐。这才稍稍抑住了众人的愤怒,喧哗吵闹之声有所收敛。
秋风萧萧,落叶纷飞,面色沉重的阿济格与阿巴泰二人,跟着宣旨太监,从西门入城,一步一步向盛京皇宫走去。
两人都感觉,这段沉默前行的路程,仿佛是前所未有的漫长。
宣旨太监带着二人,终于来到清宁宫外,便让二人在外等候,自已先去通报。
不多时,宫内传来消息,让他二人入宫觐见。
阿济格与阿巴泰,两人眼神复杂地对望了一眼,终于都硬着头皮,走入清宁宫内。
入得殿后,阿济格阿巴泰二人,迅速地注意到,清宁宫中,除了一脸严肃,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太外,另有豪格、范文程两人,侍立于一旁。
“奴才阿济格,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才阿巴泰,拜见皇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唔,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跪安吧。”
“嗻!”
阿济格从地上拍打衣袖起身,他迅速地瞥见,一旁的豪格眼中,那满是愤怒的目光,正有如刀子一般,象自已狠狠刺来。
而豪格旁边的范文程,脸上也隐现惋叹之色,一副虽不情愿,却不得不介入纷争的表情。
阿济格心下长叹一声,扭过头去,故作不见。
“阿济格,此次征明,战果如何啊”
龙椅上的皇太极,脸上依然十分平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禀皇上,我征明大军,共掳获了人3万2千余人,畜4万7千多头,收编明朝降军3000多人,另获粮草八十九万石,黄金2000多两,银子二十一万八千多两,绸缎6千多匹。”阿济格脸上努力堆起笑容,用恭敬的语气对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脸上突然抽搐了一下,他象牙疼一般咧了咧嘴。
“阿济格,阿巴泰,你二人此次征明,有这般缴获,虽不甚巨,亦算是有功了。只是,朕想问下,我军此次征明,我军兵马损失,却有多少”
皇太极淡淡的话语,却让阿济格阿巴泰二人,瞬间变了脸色。
“奴才禀奏皇上,本次出征,我军共折损兵马一万三千余人,其中满州军兵7000余人,蒙古兵与汉军各约3000人。”
阿济格报完这段话,狠狠地咬了咬牙。
旁边的阿巴泰,亦深深地垂下了头。
“这便怪了,不是说,那明军皆士气消沉,不堪一战,畏我军如虎吗为何我大清军兵,竟折损如此之多”
皇太极话语冰冷,脸色十分难看。
阿济格还未说话,一旁一直在压抑着自已情绪的豪格,抢先一步大喝道:“阿济格!亏你这厮在出征前还敢口出狂言,说什么要全胜而返。却未想到,你这厮如此无能,竟折损我大清恁多兵力!尤其是我正黄旗部的扬古利、谭泰竟然尽死于明军之手,还折损了六千五百余精锐正黄旗满洲军兵,占了大清折损兵力的一半!我正黄旗精锐兵将,几乎就此全毁啊。你这个狗屁统帅,断断难辞其咎!”
豪格对损兵折将的阿济格这般痛恨,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阿济格率军出征时,皇太极曾向他承诺,待征明大军回返后,恢复原本已已取消的正蓝旗建制,并让他来担任旗主。
皇太极这句承诺,让豪格十分欣喜。
自镶黄旗被皇太极从自已手中收回后,豪格一直苦于没有属于自已的独立力量,现有若能得到正蓝旗,豪格相信,这将成为自已在政治上进一步晋升的重要筹码。
而现在,正黄旗的精锐兵力,竟被这混帐阿济格折损了大半,两黄旗兵力顿时大减。因此,豪格也知道,自已想顺利接手正蓝旗,怕是不可能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那现在断了豪格晋身之阶的阿济格,自然被豪格恨之入骨。
被豪格这般痛骂,阿济格脸色狰狞,浓密的胡髯一跳一跳地抖动,牙齿咬得格格响,若不是顾忌上面的皇太极,依他的暴躁性子,怕是要与豪格当场打起来了。
一旁的阿巴泰,脸色亦极为难看,他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豪格,不可造次!”
还是龙椅上的皇太极叱斥了一声,让还想说出更多愤怒之辞的豪格,把痛斥的话语,生生憋了回去。
阿济格打扦跪地,长叹一声,向皇太极奏禀道;“皇上,我军此次出征,原本势若破竹,所向披靡,之所以会突然损失恁多兵力,全是因为明军中,那个李啸率部横来搅局,多设诡谋,方使我军不备,中其奸计,此致兵力折损,尤以正黄旗部为甚。奴才身为统军大将,损失兵将,确难脱其责,请皇上责罚!”
阿济格说完这段话,刷地伏跪于地,埋首不起。
皇太极并未说话,而是把冷冷的目光投向一旁垂首肃立的阿巴泰身上。
“阿巴泰,你且实说,那李啸,究竟是用何法,方得灭了我恁多军兵!”
皇太极的话语,隐含着无可言说的愤怒,充满了一种钢铁般的凛凛威压。
阿巴泰刷的一声跪地,立刻颤声禀道;“禀皇上,那狗贼李啸,先在宣府北路,建得偌大一座雄峻金汤城,便以此城为凭依,投抛震天雷,轰杀我军将士一千五百余人。随后,此人率兵马入援北京,攻克谭泰镇守的镇边城所,斩杀谭泰,击杀并俘虏我军四千五百多人。接下来,此人假扮我军,并假传军令,诱杀了扬古利次子塔瞻及正黄旗部三千精锐军兵。最后,此人再率部假扮我大清军兵,诈开房山县城城门,几乎攻杀守城的全部大清兵马,统帅扬古利,被李啸发箭射中,身负重伤,好不容易率着残部,来到奴才处报信,便因伤重不治,殉国而死。”
阿巴泰说到这里,小心地抬了抬头,见到皇太极一脸铁青。他嘴角嗫嚅着,不知道还要不要再说下去。
“说下去!”龙椅的声音,冷冷地响起。
&n
第230章 反间计
“范学士请详言之。”
皇太极目光闪动,显然对范文程的建议颇有兴趣。
“皇上,据臣安插在明国的细作回报,那李啸,曾向那崇祯皇帝提出,要与我大清议和呢。虽然议和的具体条件尚不清楚,但此事据说是从明国首辅温体仁处传出,当为可信。”范文程低声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