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钱粮在手,天下我有。若有充足钱粮,李啸的雄心,将会再不受制约。

    二人听了李啸这壮阔的移民计划,皆是心喜非常,二人大声应诺,向李啸保证会顺利完成这项任务。

    陈子龙更是笑道:“李大人,能给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流民,谋得一条活路,这消息一传出,怕是不知有多少流民想来呢。”

    招揽流民之事定下来后,李啸立刻给郑芝龙飞鸽传书,希望他遵从上次所定的协议,再派最少5百艘船只过来,把李啸新招收的20余万流民们,再度运往台湾。

    五天后,郑芝龙收到了李啸来信,不由得为李啸移民的大手笔大大震惊。在感慨一番后,上次已尝到甜头郑芝龙,十分爽快地给李啸回信,说已立刻命令郑彩郑联兄弟二人,带大小船只六百艘,即刻北上赤凤卫,运送流民与物资,兼采购商货。

    而在得知郑彩等人又要率队北返赤凤卫的消息后,这拔台湾的移民中,有不少在山东等地还有亲眷之移民,纷纷或是写信,或是求带口信,向北方的亲人通报近况或简单地报个平安。还有不少人,央求着郑彩的船队,再给山东的亲人们,带上些台湾的土特产作为礼品。

    经台湾拓殖团长丁佑与郑彩等人沟通,郑彩最终同意,帮这些移民们,带回这些信件与礼品,只不过,考虑到船只载重与搬运不便,郑彩要求,只能运送小件礼品。

    在得到了北上的郑军船只,可以带信件与小件礼品的消息后,台湾派遣军监抚司中,负责骑兵二队的监抚文官赵文采,十分高兴。

    当天返回军营中自已那间的竹木房后,赵文采立刻点起油灯,铺开信纸,向在山东赤凤卫的自家哥哥赵文焕写信。

    赵文焕赵文采两兄弟,原先皆是黄县的童生,因当日孔有德在山东兴兵作乱,全家被杀,仅剩两兄弟潜入山中,得以逃命。

    后来,两兄弟皆被招入李啸军中做事,哥哥赵文焕原为赤凤堡民政司办事文员,后来,在李啸兼并了招远与黄县两地后,哥哥赵文焕,被委任为招远区安远乡民政分所副所长。

    而赵文采,则一直在军中监抚司担任监抚文官,在今年五月时,其所在飞鹞子骑兵队,被选入台湾派遣军中,赵文采自然也随军前往台湾。

    从当日渡海出发,到现在台湾安心定居,赵文采内心感慨颇多。在跳跃闪烁的油灯下,他沷墨挥毫,很快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张纸。

    为了便于读者观看,现在将赵文采这封信的内容,以半白话文形式,展示如下。

    尊兄在上,愚弟顿首,愿全家安好。

    自今年五月,愚弟从赤凤卫龙口港,渡海来台,自今已有近四月矣,愚弟在台一切安好,望尊兄勿念。

    愚弟自五月十五日启程,在海上航行近一月,终顺利到达澎湖,随后再乘船转进到台湾中部大肚之地上岸。

    因乘船者,皆是北人,不惯船舶,晕船者甚众,愚弟亦不适应,连日呕吐,米食难进,数日后方渐适应海上风波。然我等年轻力壮者,尚可撑住,其一众移民中,老弱者则更辛苦不堪矣。自离山东后,不时有老弱晕船生病而死,因天气炎热,为防瘟疾发作,故尸首不得保留,皆抛入海中作罢。余观其家属怮悲之状,扶舷号泣,亦是可怜。

    到台湾后,我台湾派遣军,遂与驻守之郑军交接,接收其军营岗楼。愚弟所在的飞鹞子骑兵二队,先驻大肚沿海边,后被调防到近山地区,以防当地山野之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华牌卷烟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郑彩的船队,于九月底从澎湖出发,因现在已是多刮北风,船队为逆风行驶,预计到十月底方可到达山东赤凤卫。

    在郑彩率领六百艘船只的庞大船队,在路上航行之时,李啸现在正在关注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卷烟的生产进度。

    自四月份开始在武定州等地,租种了45万亩土地,利用俘虏进行卷烟耕种以来,到了现在,所有的烟田都已收割并晾干完成。

    烟田的产量,与李啸预想的差不多,平均算下来,每亩烟田的烤烟产量,只有100斤。那么45万亩烟田的总产量,便是4500万斤。

    这个产量,其实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那些土地多为抛荒之地,肥力流失,古代又没有化肥施用,故根子上便有不足。而被强迫干活的俘虏们,生产积极性也不够,故能达到亩产100斤,也还错不算的产量了。

    随后,这些晾干烤好的烟叶,被送到建在赤凤卫中蹲犬山脚下的卷烟厂中,在这里,这些烟叶被工人挑掠出残次烟叶,然后切碎成烟丝,再从市面纸坊中,定制薄而易燃的裱黄纸,进行人工卷制。

    这些香烟与雪茄,全部加装了简易的过滤嘴。过滤嘴的材料,则是用棉花浸泡醋酸脱脂,再烘干成型,然后切成2-3厘米的长度,与烟叶一同裹入纸卷中,便制成了明朝时代的过滤嘴香烟。

    由于裱黄纸与棉花,市面均可采购,故李啸并不打算这两样东西也自已进行生产,有钱大家赚嘛,而且也可以节约管理与人工成本。

    在现代中国,一般来说,一公斤烟叶,能生产4条12包装的普通卷烟。或者是2条加长装的雪茄。

    而李啸现在,因为无法象现代烟厂一样,用卷烟机进行香烟生产,全部还是人力手工包装生产,手段粗疏简陋,且为了保证质量,李啸去除一些质量低劣的烟叶,再加上运输与保管的损耗,这样一来,估计一公斤烟叶,可能只能生产2条普通卷烟,或是一条加长雪茄。

    当然,李啸在明末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所生产的卷烟,与现在香烟厂生产的卷烟对比,无论是口感,还是抽吸效果,皆是要差得多。

    毕竟现代中国香烟生产的各类香精、糅制剂、添加剂,以及特制易燃无味纸张,还有包装香烟防止吸潮的锡箔纸,都是李啸在明朝永远不可能生产出来的。

    说句玩笑话,如果李啸在明朝这么简陋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的卷烟能达到现代标准。那现代中国的卷烟厂厂长,制烟工程师,车间技术人员等等,都可以去捂面自尽了,呵呵。

    只不过,在明末这个只有粗劣的山烟与水烟的年代里,李啸能生产出这种过滤嘴香烟,已经是划时代的产品了,足以让明朝时代的人们为之震惊。虽不能与现代香烟媲美,但与明代的那些粗劣的山烟水烟相比,已是难得的高档享受。

    这便是时代的差距。

    现在45万亩烟田的烟叶总产量,为4500万斤,除去残次烟叶,以及各类运输损耗,能用于实际生产的烟叶数量约为4000万斤,也就是2000万公斤,那么,从理论上来算,45万亩烟田一年的总产量,总共能产出4000万条香烟或2000万条雪茄。

    李啸的卷烟厂,规模很大,占地极广,由原商业司官员胡忠文担任厂长,内有工人1万余人,其中女工占绝大多数,多为赤凤卫军兵及各厂工人的家属,毕竟卷制香烟是个细致活儿,女工做这样的事情,比男工更适合得多,整个卷烟厂内,只有少量的运输工人为男工。

    胡忠文向李啸报告,经在厂子里实际考查发现,一名女工在一天四个时辰的工作时间内,手头快的可卷制13条,手头慢的也可卷制10条香烟,平均速度为每人每天生产11条普通香烟。而要生产4000万条香烟的话,一年下来,平均每天均需卷制10.9条,正好与工人的卷制速度相匹配。

    这样一来,以这个速度,正好可以保证工人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李啸给这种卷烟,取了个响当当的名字。

    中华牌卷烟。

    这个后世的著名香烟品牌,被李啸堂而皇之地用在几百年前的时代,倒是一点也没有违和感。

    李啸有理由相信,在这年代,他所制的中华牌过滤嘴香烟与雪茄,应该是引领全世界香烟潮流的第一品牌,中华这个品牌名字,听上去就大气磅礴,完全符合李啸心目中的香烟品牌定位。

    李啸在一个卷制车间中,兴趣勃勃地观看了卷制香烟的全过程。

    李啸看到,在一张长桌子上,有六个女工在上面,坐姿分别为两端各一名女工,中间四名女工两两相对并排而坐。

    最前端的女工,将烟丝分类均匀称重码好,已做成2厘米长的圆柱型小块棉花,和一小块一小块的裱黄纸,也皆分类码好,然后递给坐在中间的四名女工。

    这时,中间的四名女工,分别接过上面的女工递过来的生产物料后,只见她们先是敏捷地在桌上摊开一小张裱黄纸,然后迅速抓起那已分类码好的一小掫烟丝,置于裱黄纸的上端,然后先松松卷成约一厘米宽的卷烟,再于下端的空隙处,立刻塞入已修剪好呈圆柱状棉花,再全根裹紧,用米胶糊紧香烟的边缘。然后用小剪子将两端露出的烟丝与棉花头子剪掉,使外型更美观。

    这步工作完成后,这四名女工分别将卷制好的香烟,拔给最下端的名女工,由这名女工将已卷好的香烟,以每盒20根的规格,用厚黄纸包裹成立体长方形,然后再塞入上已盖了中华二字品牌名称的硬纸盒中,贴上封条,一包香烟便制成了。

    而等到有了十二包香烟之时,这名女工再把这十二包香烟,连同配备的一小块火石与火绒,一起用印中华二字的厚黄纸,裹成长条状,再用胶水与封条包好,一整条香烟便制成了。

    李啸接下来,再看了看雪茄车间的生产过程,与香烟基本类似。只不过,雪茄外型更大,每包也是二十根。同样也是十二包雪茄,整装成一条。

    最后包装车间的男工,以50条香烟装成一箱的规格,钉装入薄木箱中,贴入封条,放入仓库保存。

    李啸点起了一根过滤嘴香烟,用火石点了火,深深地吸了口,好好地品尝了一下,自已费了心血制出来的香烟是什么味道。【.aiquxs.】

    李啸感觉,这种自已制出的过滤嘴香烟,味道比现代香烟要冲得多,不够绵合醇厚,烟叶的腥气与焦油味也比较重,只不过,相比这个年代李啸品尝过的那种粗劣呛鼻的山烟与水烟,那味道却是好太多了。

    品尝过香烟的味道后,李啸信心更是充足,他相信,只要这批香烟进入了市场,一定会深受广大明朝烟民的喜爱。

    李啸本想立刻开发奢侈品香烟种类,专门针对有钱人,研制出高级香烟,这类香烟,会挑选上好烟叶,精心烤制,除赠送火石火绒外,另赠送精雕细刻的烟斗一只,再配以奢华艳丽的木盒包装,这样一来,售价当可大幅提高。

    只不过,因现在卷烟初产,李啸不打算一步吃成一个胖子。他打算,等过上几个月,待香烟市场培育扩大后,再来生产高档香烟,应当效果会更好。

    看到整个人数浩大的卷烟厂内,各类人、物料、成品皆是井井有条,乱而不乱,呈现出初步流水线作业的情状,李啸心下十分满意。

    他大大表扬了卷烟厂厂长胡文忠一番,让胡文忠受宠若惊,立即向李啸表态,定会更加尽加管理好卷烟厂,让卷烟的产量与质量都得到充分保证。

    听了胡忠文的表态,李啸很高兴,又勉励了他几句,接下来,李啸开始考虑香烟的定价问题。

    至于这香烟的售价,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料来看,普通的一条香烟,出厂售价为2钱5分银子。

    据说这些原产印尼的香烟,在销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后,一条普通香烟的价格,竟然可1英镑,换成明朝的银子价格,那就2至3两银子!

    这简直是贩毒般的暴利!

    只不过,李啸考虑到明朝国内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为了培育以及引领市场,他打算在荷兰人的出厂价上,再把售价大幅降低,以一条普通香烟1钱5分银子,一条普通雪茄3钱银子的批发价格,进行销售。

    这个价格,李啸相信,对于普通的烟民市场来说,应该还是很吸引力的。

    可以简单算出,若把这4000万条香烟全部售出后,总共销售额竟可达600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销售金额,而生产香烟成本,与其惊人的销售数额相比,却是可谓不足挂齿。

    而根据相关人员的报告,李啸粗算了下,总共的香烟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

    1、45万亩的土地租金25.5万两。

    2、4万5千名俘虏的伙食费以及相关管理住宿花费,监管人员薪水、耕牛、农具、烟草种子等费用加起来,一年下来约为60万两。

    3、打点当地官吏费用,约为2万两。

    &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亲往台湾
    崇祯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平妻祖婉儿为李啸生下了一个女儿。

    身体虚弱的祖婉儿,听到接生婆子与一众丫鬟欢笑着跑来告诉自已,生了个大胖千金之时,她脸上的笑容,多少有些僵硬。

    祖婉儿在心里,其实是一直想给李啸生个儿子的。

    她曾无数次地幻想过,自已如果生了儿子出来,也一定会象李啸一样英武雄俊,人中豪杰,自已在这李府之中,也就会更有地位了。

    自已虽是平妻,只是现在正妻朱媺姵已生了儿子,而自已却只是生了女儿,祖婉儿感觉自已一下子就被朱媺姵比下去了。

    那李啸,会不会就此看轻了自已。。。。。。

    她心乱如麻,最终在心里轻叹了一声,唉,为什么天不遂愿呢

    只不过,当产婆把孩子包好在襁褓中递给她时,看到孩子那颇似自已的粉嫩可爱的小脸蛋,祖婉儿心头母爱大起,原先的不快已去大半,她把这个从她身体里分裂出来的小东西,左看右看,一脸痛爱,完全已是爱不释手了。

    而在这时,李啸已在一名丫鬟的带领下,快步进入产房而来。

    “我的宝贵闺女呢,快抱给本官看看!”

    李啸一入房内,立即笑着大声喊了起来。

    “嘘,你小声点,别吓着孩子。”祖婉儿微支起身子,向快步走来的李啸,轻声嗔怪道。

    李啸快步过来,轻轻抱起放于祖婉儿一侧的孩子,反复细看,边看边笑,边笑边亲,一脸喜悦至极的表情。

    “好家伙,足有六斤多重呢,以后一定是个壮实的好姑娘。”李啸嘻笑着,一边轻轻地捏了一下孩子的小脸,孩子被他一弄,顿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你看你,叫你好生抱着,这下可把她弄哭了。”祖婉儿瞪了他一眼,嗔语道。

    不过,祖婉儿话虽这么说,便看到李啸对这个女儿这般喜爱,心下还是十分高兴的。

    “李啸,我问你,你可要说实话。”

    祖婉儿想了想,还是轻声对李啸说了一句。

    “哟,看你这严肃的小模样,你说吧,为夫一定从实而答,哈哈。”李啸完全不以为意,继续笑着逗抱在怀中的孩子。

    “你,是真心喜欢她吗。。。。。。”

    李啸脸上的笑容一顿,他立刻在心里,明白了祖婉儿在担心什么了。

    他扭过头来,微笑着对祖婉儿说道:“婉儿你呀,什么都好,就是一直有点小心眼,实话和你说吧,为夫可不是重男轻女之人,无论男孩女孩,我皆是同样喜欢,你别多想了。”李啸轻轻地放下孩子,疼爱地抚摸着祖婉儿散乱的发丝。
1...110111112113114...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