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臻途无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公子斯诺
臻儿听了,竟然主动使劲地抱一下阿姊的双臂,道:“阿姊说的对,我们一定能做到的。”
这时从二门里面颤颤悠悠的转出来一个银发似雪,慈眉善目,身板笔直的老妪,边走边笑着说道:“姑娘也慢着些,体谅体谅我这老胳膊老腿啊。”臻儿心知这便是文婆婆了。忙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口中称文婆婆好。文婆婆刚要偏开身子,书儿一把扶住了她,让她受了全礼。文婆婆只好笑着还了礼,口中道:“臻少爷如此大礼,老婆子可不敢当,不敢当啊。”
臻儿用非常诚恳的语气道:“当得,十分当得。如今阿姊全仗婆婆教导扶持,臻儿都知道,心里万分感激。”
“哦。”文婆婆重新仔细打量了臻儿,只见他剑眉凤目,眼神清澈,鼻梁挺直,嘴唇红润,嘴角微微上扬,头发整齐的束在头顶,一身簇新的青色夏衣更是衬得他面色如玉。心中不禁暗暗称赞:这般机敏懂事,粉雕玉琢的孩子,难怪老太爷那么宠爱他。
文婆婆心中喜欢这个孩子,笑容可掬的回道:“应该的,老婆子一把老骨头了,还能得到老太爷的信任,让我来照顾这么可爱聪慧的书儿小娘子,高兴还来不及呢。这些日子处下来,只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十几岁呢。臻少爷快进来吧。你们小姊弟第一次分开这么久,一定有说不完的话。还是进了屋里坐下来,稳稳当当地细细道来才好。”
书儿粉嫩的小脸微微一红,缓缓转身,一手拉着臻儿,一手微微提起裙裾,莲步轻移,小心迈过门槛,进了里院。整个过程,身上的钗环安安静静的几乎纹丝不动。文婆婆看着书儿颈直肩平,身形中正;走动时罗裙微动,纤足不露。满意地微微颔首。
进了门,臻儿看见在正屋门外打帘的居然是河珠。他忍住没有多问,只叫了河珠姐姐就跟书儿进了屋。
看到屋里的摆设和娘亲在家时几乎一模一样,臻儿才觉得好受了一些。他站在娘亲的座位前,许久未说话。书儿见状,拉着他就在娘亲的椅子上坐下,自己则坐在了父亲的位置上。臻儿身板笔直神情严肃坐进了椅子,似乎能感受到娘亲的气息;他的手轻轻地抚弄着椅子的扶手,仿佛那就是娘亲的手一样。
这时只见门帘一挑,是河珠进来送茶水点心。书儿道:“你去把人都叫进来,见见少爷。”河珠敬了茶点应声去了。
不一会儿,门帘轻挑,随着轻微的钗环相碰的声音,淡淡地胭脂香气,一串儿的进来了六七个人。领头的是文婆婆,进来后又是和书儿姊弟互相行了礼,才站到了书儿身侧。然后是个和书儿年龄相仿的圆脸女孩,眉眼舒朗,双目有神,看着是个爽利的。她后面是河珠、两个刚留头的小丫头和一个中年婆子,最后则是大门口见过的徐会。众人都行了礼,就静静地站到了两侧。
书儿先请文婆婆在边上坐了,文婆婆谢过安然落座。书儿看着一屋子肃然而立的人笑道:“平时叽叽喳喳的和一窝喜鹊一样,如今怎么都和锯了嘴的葫芦一般不说话了呢”
河珠和圆脸丫头低着头悄悄得交换了一下眼神,谁都没说话。其他的人更是不敢吱声。
文婆婆见了,轻轻颔首,跟书儿回道:“姑娘容禀。今儿个是奴婢们头一次拜见少爷,请姑娘先发话定下章程才是。”
书儿听了文婆婆,心里知道自己有些轻浮了,这是文婆婆在教给她如何立威。她对文婆婆微微点头致谢,随即定了定神,正色道:“你们都是我屋子里的人,都应该知道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以后你们敬他当如敬我一般,他说的话便是我的意思一样。好了,一个一个过来跟你们臻少爷见礼吧。”
众人依次拜见,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圆脸的丫头杜鹃是老太爷给的,河珠是周氏前几天才遣来的,两个小的春燕和秋菊是从县里特意为书儿买来的。中年婆子是徐会的婆娘,这一家子是老太爷给书儿准备的陪房,自然是稳重可靠的。徐家上上下下以前都叫她徐会家的或是徐李氏,现在老太爷给了体面,也都尊她一声会嬷嬷了。文婆婆则完全是老太爷的面子才出山的,只是帮着看顾着几年,毕竟年纪大了,将来书儿出嫁了,她就回家养老,再不用操心了。
&n
第二十二章 向远方
书儿想念娘亲,心痛幼弟,感伤自身,不禁觉得鼻子有些酸酸的。她抬手轻轻抚摸着臻儿的头发,看着他整整齐齐都扎在头顶的束发。臻儿不再是那个常常因为玩儿疯了,而把头发弄得乱糟糟的垂髫童子了。
臻儿也感受到了阿姊的情绪。他忽然停了下来,转过身来看着阿姊,眼睛亮亮的,声音轻轻的,问道:“阿姊,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离开这里,离开这个院子,离开徐村”
这问题让书儿联想到不久前,太爷爷和二婶子领着她去相亲的情景。不禁脸有点发烧。难道臻儿听到了风声,说的是这件事于是对臻儿道:“瞎想些什么。阿姊将来……早晚是要出门子的。”
“我是说翻过这无穷无尽的重重大山,渡过那条都是激流险滩的沧澜江。到一个眼睛能无遮无拦的望得很远的地方。你一定听说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吧!”
臻儿仿佛忽略了书儿话里“出门子”的意思。他的目光仿佛穿过了墙壁,甚至穿过了包围徐村的重峦叠嶂,看向很远很远的远方:“在那里,想去哪里都是平坦的通途,道路四通八达的,骑马、坐车、乘舟都可以。不似这里,好像是被隔绝在笼子的一样。”
臻儿说到这里,看向书儿,眼睛里好似闪动着跳动的火焰:“阿姊难道不觉得,这徐村就是个小笼子,小笼子又被套在更大的笼子里。我们每个月才被允许去探望娘亲一次。这规矩更是个笼子。”
书儿心中悠然一动,一时竟有些痴了,口里梦游似的道:“阿姊明白你的意思。只是,这里山多得很,过了一山又一山,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即使是县城,甚至府城也还是在群山的怀抱之中。更何况,你又怎么知道大山外面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呢你怎么知道那里就不是个更大的牢笼呢还有,也许山外的星空不如山上的亮堂广袤,月亮也不如这里的……你还记得娘亲离开家之前的那个晚上吗咱们三个在院子里,一起对着天上的月亮许愿……”
臻儿怎么会忘呢夜色那么的美,身边有娘亲和阿姊。他急切地说道:“记得,阿姊,我当然记得。我求的是……”
“别说出来。”书儿回过神来,忙打断了臻儿:“娘亲说了,说出来就不灵了……阿姊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真美啊,又大又圆又亮。弟弟,我们全家一定会像那圆月一样,还会再团圆的。”
“阿姊说得对。一定会的。”臻儿对此深信不疑。
“只是……阿姊怕是去不了大平原了。”书儿想到,自己及笄之后就要嫁到刘家去了。从那以后就会和娘亲一样,被拘在后宅之内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然后,一辈子就那么过去了:“阿姊就在这里吧!等着娘亲,陪着娘亲。虽然不能天天见到她,只要她知道我在这里,尼庵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些吧。但是阿姊知道,臻儿是个有本事的。你将来长大了,天下哪里都去得。到那时候,别忘了回来的时候,给阿姊讲讲外面的新鲜事,再给阿姊收罗些新奇的话本子。”
“那我也和阿姊一起等娘亲。我也不是非常想去山外面的。也就是有些好奇罢了。我在这里有娘亲,阿姊,太爷爷,还有秦三叔。也挺好的。”臻儿忙安慰阿姊。
书儿正要再说什么,杜鹃进来传话,说是秦三叔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徐会奉了茶,正陪着说话。臻儿听到就要说“怎么不快请进来”,忽然想起娘亲不在了,以前的家如今等于是阿姊的闺房,自然不能再请秦三叔进来。再想到新砌的墙和二门,心中有些空落落的难过。
像以前那样爹爹和娘亲一起,还有秦三叔和他们姊弟围坐在院子里,热热闹闹地说话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臻儿脑中蓦然闪过孔夫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小小的年纪头一次切身感受到世事无常,不觉鼻子酸酸的,一时怔住了。
书儿的手落在了臻儿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柔声道:“你先去陪着秦三叔,我随后就到。咱们抓紧时间,别让娘亲等急了。”
臻儿仿佛没有听到书儿的催促,突然紧紧地抓住了书儿的手,问道:“阿姊,过去的日子就真的没有了吗那么多有意思的,快乐的时光,就再也没有了吗就像现在,我刚才说过的话就是说过了,现在的每一句话都是新的,即使说得一模一样的句子,也不再是刚才那句话了啊!”
书儿无语。她想到几年前,自己从小养的小花猫死了的时候,自己好像也有过和今天臻儿一样的问题。那时候臻儿还小,无忧无虑的。不过陪着自己难过了一会儿,第二天就忘了。
书儿记得自己伤心了好久,还是娘亲开导的自己,告诉自己要不悔过往,不惧未来,珍惜眼前……自己那时候有娘亲,弟弟现在只有自己了。
“臻儿,阿姊明白。你看,阿姊的手是实实在在的握住你的手中的。这一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去见娘亲了,那么和娘亲一起的每一刻都是重要的。只有眼下这一刻才是我们有的。”书儿努力地模仿着娘亲的语气:“过去的也不是就没有了。只不过那些美好的瞬间都留在你的心里了。就是为了让你在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想想,那样的话你也许就不那么难过了。以后不管你走得多远、多久,娘亲和阿姊都会在你的心里陪着你的。这份记忆是你自己的,谁都拿不走!”
“阿姊的话我也明白。过去和未来的事都是在远方的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可以珍藏在心里的。可是……我还是有些难过。”臻儿的情绪还是低沉着。
“好了好了,等你再长大点也许就不那么难过了,等你长大了就都好了。咱们快走吧。见到秦三叔你就好了。等见到娘亲啊,你就更开心了。”书儿一面安慰着他,一面拉着他向外面走去。
&nbs
第二十三章 清净庵
清净庵坐落在徐村西侧的半山腰上,和山下的村落隔着几座稍矮的山峰遥遥相望。庵堂背靠山体而建,西面是悬崖,庵门南开,一条青石板路在门前分成“丫”字型,西边的分叉进庵,东边的则是继续是上山的路,路旁还有一条山上潺潺而下的清澈溪水。群鸟啾啾,小溪潺潺,青山幽谷,倒是个风景不错的清修之地。
这是几十年前徐家一个受宠的贵妾,因无子嗣指望,且与大房不睦,便选择了这避世之道。那贵妾留有功德田,且徐家逢年过节都有供奉,并不靠着平常香客施舍和捐献,加上地处偏僻,远离尘世,鲜有人至,是以庵中相当清净,正是应了那庵名。
其后便有些县城甚至府城的大户女眷,也将此地当做避世或避祸之地。这些人或是有些月钱,或是有些私产,还有带着婢女婆子一起出家的。一来二去本来的小小尼庵渐渐有了些规模,围墙高筑,庵舍雅致,且衣食无忧。
当下庵中管事的老尼寂源,是先前一个知县的外室。据说是个商贾的女儿。那知县对她也算是有情有义,经营后宅,往来交际,皆是由她做主。寂源在家主任上一人独大,当真过了几天舒心日子。
可惜好景不长久,知县不幸病逝在任上。寂源在外面当家做主惯了的,自是不愿回去老家面对大妇,做那打骂由人的小妾。因她和当时徐老太爷的夫人交好。便来到这庵里做了主持。
寂源是个监管场面的,办事很有章法。她一手操办的知县的后事,把他留下钱财一半自己傍身,一半随灵柩雇人送回原籍的老家。自己则在出家前,以她当时在官场上的人脉,花了些银子把文书度牒等官方手续都办得稳稳当当的。
本来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徐家一族势大,有徐家撑腰即使没有度牒也无人追究。寂源却是个妥当人。定是要走了官路,县里记了档才行。果然,那家族长隔年就派人前来责问,追究财产。只因为寂源于官私两方都做得无懈可击,那家人在本地又无势力依仗,才不得不得悻悻作罢。
现在的清净庵里,寂源带着三个大尼姑妙真,妙贤,妙识,一众做杂活的老尼姑和小尼姑,也有二十几口子。再加上一只虎皮猫和一条大黄狗。倒也不寂寞。
如今又多了一个慧娘。慧娘在家是没有丫鬟婆子的。徐老太爷要给她买个伺候的,被慧娘婉拒了。徐谨常年游学在外,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过来了。如今到了这庵里,不过就是把自己打理好了便可。粗活重活都不必她动手。日子闲了下来,时间仿佛过得更慢了。
一转眼,距徐谨来信已是两月有余,慧娘正式出家也整整一个月了。徐家对外的说法是:慧娘过世的父母托梦,说她本是是佛祖身边的善缘童子,因小小过失,被佛祖罚到人间历劫。如今慧娘孝心感天动地,佛祖特许她不必在人间历尽七苦,立可皈依佛门,在佛祖足下诵经修炼,伏膺佛道,弘扬佛法,惠泽苍生。待得积够功德,便可重返西天,重归佛祖座下。
此时的她正坐的一扇长方形、宽敞明亮的大窗前闭目打坐。她的脸色有些苍白,身形也消瘦了许多。整个人坐在蒲团上,仿佛没有什么重量。虽然已经入暑了,山里的晨风还是有些许凉意。此时山风从窗外习习吹来,竟让她看起来似有微微寒颤的感觉。
清净庵的禅房都建筑在西侧的悬崖之上。慧娘的禅房是在西厢最靠后的一间,再往后就是后院,后院的西北角上就是高大的钟楼。
禅房朝西开的这扇大窗,让房间显得特别的宽敞明亮。窗外就是悬崖,最适合远眺。崖前的几座山峰阶梯似的一座矮过一座,远处山坳里一处人烟密集的所在便是徐村了。
天好的时候,隔着几座山也可以遥遥看到远处的徐村。尽管阡陌如棋盘,房舍比棋子,人大概也就是蚂蚁大小,根本分辨不出什么。慧娘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仍然就是坐在这窗前,手中一卷佛经,从晨钟破晓到金鸦西坠。
慧娘稍感欣慰的是,自她来到清净庵后,徐老太爷一一兑现了他的许诺。自己以前忧心惧怕的事情,诸如大太太不慈、徐家不义、对两个孩子的照顾不周甚至体罚打骂的担心,看来都是过虑了。老太爷毕竟一把子岁数了,还是都早早的安排好了,都定下了,她才可以安心的青灯古佛啊。
虽然说最初这一个月见不到孩子们,极是难熬。但这也是为了给孩子们打磨性子。慧娘知道以前自己太是放纵他们的天性了。如今没了父母的庇护身前,他们若是还不知道隐忍二字怎么能行。姊弟两个都必须加快长大的步子了。
昨日徐家来信,说书儿亲事的已经定了。这门婚事是徐老太爷亲自出面说和的。据说已经久不出门老爷子坐上牛车,咿咿呀呀的晃了大半天才到了县城。找到刘举人家里。两个人关着门吃了茶,喝了酒,用了饭,又吃了饭后的消食茶。跟着去的几个家人终于盼到他们开门出来。刘举人拉着徐老太爷的手,一直谈笑风生的把他
第二十四章 两个小尼姑
“孩子们到了!”慧娘惊喜地抬起头来,见寂源点头,她脸上瞬间绽开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一笑好似朝阳入室,小小的禅房的每一个角落都亮堂了起来;让寂源这个素来波澜不惊的老尼姑有了一丝目眩,恍惚间又似乎看到了少女时期的自己,纯美而无忧。她一时竟不知再说些什么好。怔了怔才道:“寺里的规矩已经说与你知道了,为师也不再多说了。去吧,快去吧!”
“多谢师傅。”慧娘施礼道谢。快步走到门口蹲下身子,两下子就把僧鞋蹬上穿好,直起身来,又对寂源深深一礼:“多谢师傅应允书儿今夜留宿庵中。待她走后,我便和大家一般做早课杂务。”说罢便如一阵风似的飘了出去。留下寂源在身后如木雕似的站了半晌,才笑着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掩门离开了。
慧娘只觉得脚下生风,飞一般的出了后院,绕过观音阁,掠过大雄宝殿,穿过西夹道,身子轻快地如小燕儿一般。
夹道上有两个身量未满的小尼姑,正吃力地拿着比她们还高的竹扫把有一下没一下的打扫着甬道。忽觉身边有人影急急而过,抬头一看,竟然是新来了一个月也没见过几面的道谛师傅。待两个小尼姑刚要打招呼,那身影已经是转过墙角不见了。
一个**岁模样,法号离尘的小尼姑咂了咂舌道:“好奇怪的人啊。来了这么长时间,我还没看清楚她长的什么样呢。”
另一个看起来更小的尼姑离苦立刻有了一丝得意的神色:“我看过,可真是好看呢。听说都有两个孩子了,可看起来比我们村里吴财主家的小姐还嫩呢。”
离尘面露羡慕之色:“又好看还有孩子还来出家我们反正是永远也不会有孩子了,所以才出家的。”
离苦还是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你傻了吧。咱们修的是来世啊。等到来世就什么都有了。”
离尘撇了撇嘴道:“难为你还记得师傅讲的话。我问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背到哪儿了”
“观自在菩萨,般若波罗蜜,一切皆空,度一切苦难……”离苦一双大眼睛滴溜的转,可还是背得磕磕巴巴,几乎没一句全对的。
“你呀,就等着挨竹笋炒肉吧。”离尘直替她着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