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刚蒸好的馒头内部温度非常高,气体也因为高温而体积膨大。这个时候如果不等温度稍降,就直接打开锅盖,那么馒头的高温跟冬季室内的巨大温差,就会让馒头内部气体的体积快速缩小。

    馒头外部的气压立刻就比内部高出很多,馒头本身的体积因此被“压”的开始缩小了,这就是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这种馒头蒸好打开锅盖瞬间回缩的情况,也是有补救措施的,就是立刻、马上用筷子在馒头上扎孔,让其摆脱因为温差导致的压力差别,一般只要动作够快,这种馒头还是会恢复回去的。

    放灶下余火里烧烤,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

    读到这里,志高满眼崇拜的看着奶奶“奶奶,您虽然不懂得鬼捏馒头的原因,可您知道补救措施。”

    舅姥娘说“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奶奶也就是比你们见的多,才知道得多些。”

    所以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生活常识,是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真知灼见,肯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着一筐子“鬼捏”的菜馍,全家人都知道了志高干得糗事。

    志高特光棍的说道“实践出真知。”

    咋那么逗啊。

    爱国舅舅的饭量可真大,一连吃了七个“鬼捏”的菜馍。6




第782章 蒸花糕
    看着馍筐里还剩最后一个,志高期待的看着他“爹,您再吃个吧。”

    爱国舅舅伸手拿了起来“好,给我老儿子吃了。”

    迪迪拍着志高的肩膀“三哥,总算是毁尸灭迹了。”

    志斌嘿嘿直笑“我都录下来了,铁证如山。”

    这铁证被保留到几十年以后,成了志高家的传家宝,被录入韩屯村乡村记忆专题片中,成了几代人口中的笑谈。

    昨天的粘豆包到中午就包完了,今天的菜馍数量多,中午的时候,还剩下一半多,一直干到下午四点。

    最后一个菜馍包完,孩子们洗干净手,一人抓了个菜馍就往外跑,他们去看捕鱼的。

    悠悠没打算出去,每年春节前都是这样,自己两世加一块四十多了,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见识过兴趣就淡了。

    舅姥娘往外撵她“悠悠,你也跟着一块去吧,看着点志新和智萍,他们几个玩起来,不一定能顾上他俩。”

    领了任务的悠悠,只好跟在孩子们的后面。村前的塘子坑那里,人多了去了,拉藕和鱼的运输车,成排的停在公路旁。

    今年不光是韩屯村塘子坑里养鱼,整个张集镇的滩区村庄,塘子坑里都养了鱼。这几天都开始集中捕鱼了,来张集镇拉鱼的,不仅有城市的食品公司,也有个体经营户。

    八三年冬季,各种副食品票证逐渐取消,城市的供应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主要依靠开放的农贸市场,副食品公司的门市,从以前的熬夜排长队,变成了现在的门可罗雀,很少有人问及。

    临近春季,他们抓住这个销售旺季,积极组织货源,准备打个翻身仗。毕竟国营单位在运输和资金上,都有优势。

    个体经营户,也不甘落后,个人的力量小,几家联合起来,租车备货。

    这几年,韩屯村的黄河鲤鱼打出了名气,附近的地区,每到年关,都到这里来进货。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除夕的年夜饭,大家都想法弄条鲤鱼,鲤鱼跳龙门,不仅有连年有余的寓意,还预示着步步高升。

    以前,物资供应紧张,过年能抢到条冻海鱼就不错了,现在条件好了,宁愿多花点钱,人们也乐意买条正宗的黄河大鲤鱼。

    韩屯村的塘子坑十几个一块开工,柴油机突突的轰鸣,轮流着往外抽水。挖藕的、捕鱼的,过称的,抬筐的,同时雇佣了二百多人。

    韩屯自己村里的人,没一个下水的,全都在岸上忙活。

    最热闹的还是石庙村的塘子坑,他们今年是头一次集中捕鱼,原以前都是个人随意捕捞,用传统的渔网打鱼,从来没彻底清理过,肯定有漏网之鱼。

    今年采用抽水清底捕捞,里面的大鱼都露了出来,每个塘子坑里,都有十几条七八斤以上的大鱼,个别的甚至超过了十斤。

    可惜悠悠来晚了,这么多的大鱼,都被买走了。看着这么大的野生鲤鱼,悠悠那个馋啊,后悔自己来晚了。

    幸亏听了舅姥娘的话,跟着来看热闹,今天来不及,还有明天和后天,除了自家吃,今年往京都捎东西,也增加了一样。

    回来的时候,悠悠直接去了代销点,找姥姥说买鱼的事。正好舅姥爷也在,他主动把这事给揽了过去“我一会去石庙打个招呼,让他们把明天的大鱼都留着,后天往京都送东西的时候,一块捎过去。”

    后天就到腊月二十七了,确实该往京都送东西了。离除夕还有两天的时间,他们也得把东西分别给各家送过去。

    腊月二十六,舅姥娘带着孩子蒸花糕。头一天的晚上,就泡了一盆红枣。一大早起来,舅姥娘把泡好的红枣控干净水,晾了起来。

    蒸花糕比较费工夫,爱国舅舅早上四点就起床把发面和好了,刚吃过早饭面正好发了,童子军开工干活。

    舅姥娘带孩子干活上了瘾,今年非得蒸大花糕。红英舅妈劝她“家里又不娶媳嫁女,蒸大花糕干啥,太费工夫了,蒸些小花糕就行。”

    舅姥娘却说“现在孩子们有空,我领着他们热热闹闹的过个年,你看智慧他们,放假了都没空回家,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想热闹也没人了。”

    舅姥娘打算可着自家的大锅,蒸两个大花糕,家里的人多,她怕一个大花糕不够吃的。

    蒸花糕得用笼屉,先擀个厚厚的面饼铺在笼屉里,再捏花糕鼻子往上摆。

    花糕鼻子得一个个的做,揪的剂子也得一样大,红枣更得挑大小差不多的,这样做出来的花糕鼻子一样大,摆上去才好看。

    几个孩子跟着舅姥娘,一步步的学着做,先把剂子搓成长条,用筷子压出层次,中间放上红枣,捏在一起。圆的那面朝外,捏的尖头朝里,围着面饼摆成一圈。

    舅姥娘做着容易,几个孩子学起来就难了,不过做花糕鼻子可以返工,一次不行把面团了接着再来。

    孩子们有了前两天的经验,也不着急,细心的干,志新大发感慨“等智莉长大了,一定让她学做花糕,这活磨性子,她太冒失了。”

    舅姥娘看着志新“你和智莉换换就好了,她像个泼小子,还没你这个当哥哥的稳当。”

    志斌对奶奶说“志新这样都怨俺妈,她想闺女想疯了,从小把志新当闺女养,亏来有智莉了,不然志新得被她养成娇小姐。”

    志新不干了,他反驳说“姥爷说了我是个小男子汉,细致周到有担当。”

    志新干活确实细致,他做的比智茹这个当姐姐的都好。好不容易总算把一圈花糕鼻子做好了,中间用挑出来的大小不匀的枣,切碎了撒一层,上面铺一层熟馒头条,再撒一层碎枣,然后用小一圈的厚面饼盖住。上面的这层面饼,正好压住花糕鼻子的尖头。

    接着再摆花糕鼻子,这层的花糕鼻子和下面的花型不一样,在最外面划开个小口,像展翅的蝴蝶。

    1



第783章 做花馍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7章做花馍舅姥娘说下面的花糕鼻子叫花团锦簇,这层的叫展翅双飞。

    接着摆第三层,这次的花糕鼻子外面用手捏成尖的,叫做仙桃献寿。第四层就不用摆花糕鼻子了,直接用个小花糕就盖严了。

    四层的花糕也有讲究,寓意着四季发财。

    做这个花糕用了一个多小时,稍微醒了一会,就放到锅上开始蒸。

    蒸花糕用的时间长,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蒸气冒出来的时候,大枣的香甜味就飘出来了。

    智萍高兴的说“奶奶,过年真好,每一天吃的都不一样,每一样都好吃,怪不得把贪吃鬼都引来了。”

    舅姥娘笑着说她“你就是个小贪吃鬼。”

    智茹对奶奶说“奶奶,智萍是个大吃货。”

    智萍想了想“我还是当个吃货吧,比贪吃鬼好听。”

    悠悠真想问问她,吃货咋着就好听了。算了,孩子的世界真的不好懂。

    家里就一个笼屉,没法接着做大花糕,舅姥娘接着教给孩子们做小花糕。小花糕花样多,舅姥娘做了十几个花样,从一个枣到八个枣,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新花样。

    舅姥娘还教给孩子们做花馍,就是把糖馒头捏成各种动物的形状,主要有猪头、兔子、刺猬、公鸡等。

    她老人家又找出几个糖火烧模子,把糖馒头放进去,使劲压平,两面带花纹的糖火烧就做好了,中间再点上几个红点,和中秋节的月饼差不多。

    悠悠想到后世的彩色馒头,那叫个漂亮,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后世自己每年的春节,大把的空闲时间,都耗在做这些面点上。

    这个念头一出现,就止不住了。悠悠问舅姥娘“舅姥娘,我想做些不一样的花馍,不犯忌讳吧。”

    舅姥娘问她“悠悠,和舅姥娘说说,你想做啥样的花馍啊”

    “我想做带颜色的花馍,绿的、红的和黄的面放在一起,特别的漂亮。”

    孩子们一听,都高兴了“悠悠姐,这样的花馍好,咱赶紧做吧。”

    舅姥娘不同意“不行,没听说用颜色和面的,再好看不能吃也白搭。”

    悠悠赶紧解释“舅姥娘,不是用颜色和面,使用菠菜汁、芹菜汁、胡萝卜汁和茄子汁和面,肯定能吃。”

    舅姥娘听完悠悠的话,才松了一口气“悠悠,你这又是在啥书上看到的,这些倒都是能吃的东西,你们先做一点,愿意吃再多做些。”

    孩子们都好奇,七手八脚的准备起来。蔬菜很快洗干净了,捣碎挤出汁,加上些白糖,有现成的发面做酵母,悠悠亲自动手,每样和了一小盆。

    大花糕蒸熟了,笼屉抬下来,俩锅一块蒸小花糕,孩子们接着做第二个大花糕。

    有了第一个的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做好了。

    把剩下的枣都做成小花糕,就开始做花馍,碗里的红糖和白糖,很快就用完了,舅姥娘接着拿出两包,倒进碗里。

    她老人家高兴的说“以前妇女过月子,能买到斤红糖就不错了,轻易见不到白糖,有钱也没地方买去。现在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这日子好的,做梦都不敢想。

    听说石庙的人给闺女送粥米,拿一百斤红糖,一千个鸡蛋,天天吃鸡蛋喝糖水,也吃不了啊。现在的年轻人,都掉到福窝里了。

    订婚送三十身衣服,结婚娘家陪送十铺十盖,四十八条腿,婆家给盖混转的院子,三转一响都买齐,一辈子的过活啥都有了。”

    悠悠心想,年轻人的一辈子,这些东西可不算啥。二十年以后,有车有房才是年轻人的追求。

    对于舅姥娘说的几年见不到白糖的生活,志高还有些印象,迪迪和志新他们,根本不记得。

    不过迪迪和志斌多少还能听明白“就像现在,买彩色电视机,就得有票,没票就得买高价的。”

    舅姥娘感慨的说“现在没票花高价能买到,以前花高价也没地方买去,谁要是敢高价倒腾东西,抓住了是要坐监狱的。”

    迪迪说“舅姥娘,您说的这些我知道,私自买卖东西得去黑市,我听姥姥提过。”

    彩色的面块终于发好了,这次做示范的换成悠悠了。她把各种颜色的面,分别擀成薄饼,按照深绿、浅绿、白色、紫色、橙色一层层叠加起来,卷到一块,切成花卷再扭一下,一朵漂亮的花朵就出来了。

    十多个花朵摆在一块,几个孩子都看呆了。

    就连舅姥娘都说“可真好看。”

    悠悠接着用胡萝卜面揪了六个乒乓球大小的剂子,五个擀成饺子皮大小,错开四分之一的距离叠加起来,将剩下的那个搓成长条,压在最上面。

    将面皮卷在一起,外面的面皮压结实,然后从中间切开,切面朝下放好,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出现了。

    “可真漂亮!”

    几个孩子都动手了,各种颜色的玫瑰花做好了,舅姥娘也动手做的两朵白色的玫瑰。

    最后剩的面少了,悠悠用手捏成小面片,粘在白色的糖馒头上,卡通的小兔子猪头特别的可爱,和传统的兔子猪头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几个孩子没做够,接着捣菜汁去了,智茹回自己房间把存的巧克力都拿了出来。

    “悠悠姐,把巧克力化开能和面不”

    悠悠一拍脑袋,光想着现在没有南瓜了,不能做黄色的彩面,咋把这给忘记了“可以啊,智茹你真聪明。”

    智萍赶紧往自己的房间里跑“姐姐,我也有巧克力,等着哈。”

    悠悠看着巧克力,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光想着后世的蔬菜彩面了,咋就忘了因地制宜,用玉米面和高粱面,本身就是天然的彩面。

    彩面量小,正好适合孩子们学和面。每个人都经历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笨姑娘模式,彩色的面块终于和好了。

    整整一个下午,几个孩子都没出门,挖空心思的创作花馍,在悠悠的有意引导下,各种各样的花馍做了几十种,估计得在百斤以上,装了满满的两簸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欢呼雀跃,兴奋不已。



第784章 塘子坑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784章塘子坑临近傍晚,石庙村把特意给留的大鱼都送了过来,过完称暂时放在临时的水坑里养着。一百多条七八斤的大鱼,放在一起可真壮观,别说孩子了,大人都围着观看。

    可惜的是,除了韩屯村,其他的滩区村庄的塘子坑都捞完了,剩下的一两个塘子坑,是给本村人过年留的。

    张集镇其他的滩区村庄,多的也就三百来亩的塘子坑,少的还不到二百亩,全村齐动手,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了。

    这些村庄的塘子坑,今年是第一年养鱼,亩产量只有一千多斤,收入五百多元,二百亩也能收入十万元,村里总算是有了集体积累。

    卖藕的收入架高压电了,卖鱼的收入人们早就考虑好了,大伙一致赞同买农机具,买不起韩屯那样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和韩屯村以前那样,购买小型的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耕地机和播种机。
1...224225226227228...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