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第412章:清醒
“他们不会答应和议,不会答应的。”萨哈林用力的摇着头,发出梦呓般的痴语“不会答应的,不会答应的”
自打萨哈林从前线回来之后,就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整天整天闷在屋子里闭门不出,一个人在里边写写画画,还自言自语的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语。
若是旁人问他一句什么,就会惹得他大发雷霆。
素来喜好整洁的萨哈林已不知有多少时日没有梳洗过了,原本油光水滑的大辫子生生短了一大截,乱蓬蓬的好像一把干巴巴的稻草。
脸上结了一层晦暗的垢气,双眼布满了血丝,眼角还糊着厚厚的眼屎,胡茬子已经生出了半寸长短,似乎一下子就老了十多岁。
和憔悴的容颜相比,精神状态的改变反而更加明显。
自从战败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以往那股精明干练的精气神,整个人变得神神叨叨,还总是说些谁也听不懂的东西。
有人说是因为他在黄河边上败的太惨,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一时气急攻心还了疯魔病。
也有人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疯魔病,而是在外面遇到什么了不干净的东西,肯定是撞邪了。
萨哈林到底是害了疯魔病还是撞邪了
谁也说不清楚,索性双管齐下,请了几个颇有道行的法师做了个水陆道场,还在他的房间里贴满了祛除邪祟的符文。
然后又请宫里的太医开了方子,熬制成药汤。
“我没有病”万分恼怒的萨哈林劈手就把汤药碗打了个粉粉碎碎,好像疯子一样挥舞这手臂,将左右伺候他的下人全都赶出了房间“滚,都滚出去。”
眼瞅着儿子成了这幅模样,代善忍不住的暗暗悲伤,小声对身边的仆人说道“再请法师来一趟吧,这邪气不轻呢。”
“阿玛,你也认为我疯了么”
“不,我儿只是偶感病恙,怎么会是疯子呢”代善小声的安慰着儿子。
“我真的没有疯也没有病”萨哈林大声的分辨着“我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清醒过”
“是的,我看出来了,你很清醒。”代善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暗暗的打出一个手势,示意家里的奴才快去请法师,然后故作轻松的说道“阿玛还要忙朝廷里的事儿,我儿好好的静养。”
“我又没有病,静养什么”萨哈林的目光如同火焰一般炙烈,那直勾勾的眼神儿看的代善心里有点发毛“我知道阿玛一定是在忙和议的事,没有用的,他们不会和,根本就不会和,别指望了。大清国完了。”
代善还想说点什么,萨哈林却一把拉住他的手臂,因为用力过猛,将年老体衰的代善拽了一个趔趄。
但萨哈林却浑然不顾,“拖”着代善进到了里屋。
里屋的墙壁上,已经被萨哈林涂画的一团糟,若是细细观看的话,就会发现那根本不是发疯之时的胡乱涂画,而是两军交战的详细示意图。
“阿玛你来看,这就是沙坡口之战的情形。”萨哈林指着墙壁弯弯曲曲的黑线说道“当时敌在这里,我部在这里,我已经仔仔细细的计算过上百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必然是惨败”
原来,这段时间萨哈林并没有发疯,更没有害病,而是还原了沙坡口之战的情形,经过反反复复的从新推演,在经历了上百次的复盘之后,得出一个铁一般的结论。
无论怎么打,就算是把战术、指挥发挥到了极限,就算各方面一点瑕疵都没有,就算己方的所有条件全都达到了理论上的完美状态,最终的结果依旧不变,仍然是惨败收场。
沙坡口一战,萨哈林自然指挥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士兵们的表现也不是很糟糕,但却是一场惨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双方实力上的差距。
那场战斗根本就不对称,完全就是狮子搏兔,虽然自己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但却不是战场上的狮子,而是那种被狮子吃掉的兔子。
双方的实力而不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存在本质的差距,就好像兔子挑战狮虎一般,无论他怎么努力,也不管他使用了什么样的战术,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重新分析当初的战况之时,萨哈林说的有理有据,各种数据无比准确,推演严丝合缝,绝对不是疯子应有的状态,反而显现出一个冷静而又睿智的统帅应有的风采。
代善终于明白了儿子并没有疯,也没有病,反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状态,对于战争有着最深刻最清醒的认识。
“经过上百次的推演之后,我已得出了一个结论。”萨哈林说道“那张启阳的火器军并非真的就是天下无敌,有两个办法可以击败他。”
儿子找到了击败张启阳的办法代善顿时满面惊喜之色。
“第一,以至少十倍兵力硬填,而且必须全都是纪律严明悍不畏死的数字。
这就意味着,用精锐战兵的血肉之躯硬扛张启阳的火力,是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事儿。
“第二个办法,就是编练同样的火器新军。”
用火力对抗火力,而不是象以前那样使用冷兵器军队去送死。
单纯从这个思路来看,萨哈林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却非常的不现实。
全新形式的军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需要准备器械抽调人手,重新组织建制,然后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三五年的时间能够出具规模已经算是神速了。
但是,现在的局势,大清国能不能支撑三五个月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哪里还能等三五年那么久
“你明白了吗阿玛”在整个大清国,只有萨哈林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都军事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相差多少的问题,而是最本质的区别,狮虎和兔子之间的那种区别“打是打不过的,无论怎么打都打不过,就算是把大清国都打光了,也毫无意义。”
经过萨哈林的仔细计算和认真分析,他认为,只要张启阳手中拥有一万上下的火器新军再配合他的毅勇军,就可以把巅峰时期的大清国打崩,对此他毫不怀疑。
现如今的大清国就好像是一座四面漏风的破房子,只要张启阳过来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下,根本就不存在军事对抗的可能。
连萨哈林都看的这么清楚了,他张启阳会不明白吗
明明能够轻而易举的干翻对手,为什么还要和议
明明可以在战场上直接拿到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浪费唇舌去谈判
“如果我是张启阳,一定会直接打过来,绝不接受和议,绝不接受”萨哈林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局势的关键之处“不要再指望和议了,行不通的,那只会浪费时间”
作为唯一一个对当前的局势有着深刻认知能力的人,萨哈林的内心其实非常痛苦非常矛盾。
作为少壮派,他真的很想为大清国去争取一点什么,但却无力回天,这种痛苦折磨着他,让他精神恍惚,让他越来越颓废,真的就快要疯了。
打是肯定打不过了,和议又不可能实现,那还能怎么做
“降吧,降了吧。”虽然真的很不愿意说出这个“降”字,但这却是唯一能走通的道路,时至今日,萨哈林只能无奈的承认这个结果了“只有投降,才能讨个活路,而且一定要尽快投降,若是等到张启阳真的兵临城下,只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代善知道毅勇军的厉害,也知道现在的大清国根本就打不过张启阳,所以才会主动提出和议。
但他却没有萨哈林这么悲观“就算是打不过,就算是和议不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咱们不要这京城了,再退到关外去。”
反正这花花江山也是侥幸得来的,既然守不住就不守了呗。
退到山海关以外,回到甲申年前的那种局势,就只当是白忙一场而已。
这是绝大多数清廷人员是普遍想法。
听到这句话,萨哈林早已面如死灰,他真的绝望了“不能退啊不能退,阿玛,真的不能退啊。要是退到了关外,就真的全完了,全完了。”
此时此刻只有萨哈林一个人看到了退守关外的可怕之处,这根本就不是自保之道,而是在自取灭亡。
真到了那个时候,完蛋的将不仅仅只是一个大清国,而是整个族群
虽然他有着最清醒的认识,但是在这样大战略面前,他根本无力改变什么,甚至连代善本人都改变不了什么。
清醒不仅让他更加痛苦,也让他更加绝望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就是对萨哈林的真实写照。
当初在一片石血战,萨哈林也是出了大力气的,为了大清国的开拓进取奋不顾身。
好在上天眷顾,这时运终究降临到了大清的这一边,有惊无险的战胜了李闯,顺顺利利的进入关内,然后就是定鼎天下一统河山了。
在入关之初,或许真的是天命在清的缘故,一切的一切都无比顺利,就好像是开了挂一样。
击闯破明所向披靡,兵锋所指无不望风而降。
克山陕,平中原,取湖广下江南,一统天下的大势已成。
这个时候,包括萨哈林在内的高层普遍存在一种极度的乐观心理,很多象他这样的少壮派已不满足于一个区区的大清国,而是要成就大清王朝,打造铁桶一般的江山社稷,建立万世不拔的千古伟业。
随着多铎征南大军的覆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而多尔衮的死又进一步放大了这个因素。
随着阿济格被迫撤出湖广,锐意进取席卷天下的势头已经被一棒子打断,而高层之间的内斗也演变成了内战,天命就已不在清廷这边了。
随着内战的延续和张启阳的崛起,天下大势越来越明显,大清国的国运越来越颓废,时至今日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大清国肯定是保不住了,保卫大清国早已成了一个伪命题。
大清国的存亡断续,萨哈林已经不在去想了,因为那根本毫无意义。
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女真人这个群体的存在。
如果朝廷真的打算和议不成就放弃京城退守关外,那才真的是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
若是张启阳不满足于打下北京城,而是一路追击打到关外去,还有谁能挡得住他
到时候女真人的根本之地就彻底完蛋了,这个族群将会被连根拔起不复存在。
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萨哈林想要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他想力挽狂澜,却做不到。
对局势的清醒认识让他的痛苦转变成了绝望,却不知应该怎么挽回。
回到明朝做权臣24
第413章:我是卧底
相对于张大帅亲率的西路军一路势如破竹的突飞猛进,东路的张大娃反而显得有些进展迟缓。
这并不是说张大娃的东路军遭遇了顽强抵抗,事实上反而恰恰相反,一直到现在东路军都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战斗,而是在不停的“剿匪”。
自从鳌拜撤出了鲁南一带之后,齐鲁大地就成了军事上的真空地带,山东这边的局面一下子就退回到了崇祯十七年之时的那种状况。
天下将乱山东先反,这句话虽然不怎么准确,却也是有出处的。
山东的响马不是历史名词,而是真实存在,各路好汉们有着zàofǎn的优良传统。
当初到大明朝还没有轰然倒下的时候,山东就已经先乱了起来,乱七八糟的宗族社会党,五花八门的地方豪强,随便占住一个山头就敢称王,手下聚起几百号人就会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自发性质的义军一样,这些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zàofǎn大军们,严重缺乏一个明确的政治主张,甚至没有清晰的意图,反正就是反了。
至于说他们到底是在造谁的反,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也懒得弄清楚这个问题,而是本能的选择为了zàofǎn而zàofǎn。
甲申年间,崇祯皇帝大行殉国,大明朝轰然倒下,紧接着就是大顺王朝的建立。
当时李自成曾经派人来“接管”山东,但却被那些打着“闯军”旗号的本地义军给拒绝了,甚至出现了“闯军”打“闯军”的滑稽场面。
没过多久,李自成在一片石被多尔衮和吴三桂打的大败之后仓皇撤离,山东的局面也就彻底顾不上了。
在李闯败退之后,山东的义军繁荣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形势,一下子就涌现出好几十股zàofǎn大军。
有名的“魁兴军”“榆园军”“枣林军”就是这个时候崛起的。一个个打着“替天行道”“奉天抚民”的旗号,出现了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大将军”“大元帅”,甚至还有好几个直接就自封为王了。
当清军打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又本能的和清军作战,其实在这个事情,这些zàofǎn的武装们根本就没有“反清复明”的心思,而是抱定一个念头谁来了就打谁。
山东的义军们,先是造大明朝的反,然后又拒绝李闯的招安,接着又开始打清军。
当张大娃率领东路军进入鲁南的时候,又毫无悬念的和他干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自己还打了个热火朝天,局面乱的已经到了分不清谁是谁的地步
就如同历史上数不清的zàofǎn队伍一样,这些根本没有明确政治主张甚至没有清晰战略意图的“zàofǎn大军”们注定成不了多大的气候,根本就不是张大娃的对手,很快就被打了个抱头鼠窜。
最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义军都经历过低谷时期,都承受过强大的军事压力,最善于死灰复燃,根本就是一群打不死的小强。
这边刚刚扑灭那边就又复起,虽然掀不起什么浪头,却不胜其烦让张大娃始终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
当初在清军势大的时候,鲁家成鲁天王和他的弟兄们都在坚持抵抗,从来都没有怂过,现在的局势比以前好多了,自然更加的不怕张大娃那小子了。
按照鲁天王的说法,这齐鲁之地就是我的,一定要把张大娃那小子打出去。
现在的鲁天王已非昨日的吴下阿蒙,手下有“十万天兵”,更有骁勇善战的六大元帅,九大将军,和十三太保,实力膨胀了很多倍,成了鲁南一带的“诸侯”了。
但是现在,天王军的聚义厅中却是一副异常诡异的情形。
五花八门的“将军”“元帅”“十三太保”,还有鲁天王钦封的几个“军师”“丞相”,全都一言不发,眼珠子瞪的比牛眼都大,呆呆的看着韦无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