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除了永王之外,所有人都认为那遁地雷是为了杀伤敌人,却原来不是。

    也只有永王,能够明白那些五花门的新式武器到底是什么样的用途,具备什么样的作用。

    “那遁地雷”

    永王笑着打断了昭仁公主的好奇心:“你若是喜欢,下次我带一颗回来给你把玩也就是了。”

    “那东西可怕的很,听说是一触即爆,我可不敢碰呢。”

    “无妨,无妨,只要不装药它就炸不了。”永王笑道:“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还是别说这些个东西了吧”

    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皇上和安宁公主根本就插不上嘴,永王是怕冷落了他们两个,所以想早一个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共同话题。

    “不要紧,你们说你们的。”听着弟弟妹妹的交谈,复隆皇帝的心情好的出奇,胃口也随之大开:“久在深宫之内,听一听这些个有趣的事儿,还能开阔眼界。话说咱们兄弟姊妹当中,也就是永王见识最广知之最多,哦,对了,朕听说永王是带着兵回来的吧”

    “回陛下”

    “这里只有你我兄弟姐妹四人,就不必拿捏着什么君臣之礼了。”

    “是!”永王说道:“臣弟我带了七百二十五个兵,全都是七两期的军校生,不足一个营,其实也不能说兵,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学生,还没有正式编练成军呢。”

    “哦,只有七百多人。”复隆皇帝微微的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这些人都是你的嫡系心腹之人吧”

    听了这话,永王先了愣了一下,旋即就笑了:“在军校中,谁也不是谁的嫡系,谈不上这个。不过呢,这七百多人都服从我的指挥。至于说心腹的话也可以这么说,因为我的副手是陈茂陈教官。皇兄知道这个人的吧”

    “陈茂啊知道知道,朕知道此人。”复隆皇帝已经笑了:“每次回来,你都会提起此人,想来与你关系甚笃。”

    “生死之交,要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专门点名带他回来。”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复隆皇帝兴致很高,胃口空前的好,已经吃了两大碗了,还要身旁服侍的宫人给他装饭:“此等忠诚勇士,当赏。从内帑中拨些粮米,哦,不,每人赏银二十五两吧,就说是永王赏的。”

    “我带的这些人,不需要赏的。”

    “需要,需要。”复隆皇帝笑着说道:“此事朕做主,赏。”

    “那臣弟就代他们谢过皇兄了。”

    “谢朕做甚那是朕代你赏的,哈哈!”复隆皇帝笑道:“不以厚赏,何以收勇士之心”

    以丰厚赏赐收揽军心,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做法,但却透露着旧式军队的典型风格。

    隔着永王一起回到江南的这七百多人,全都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良好的纪律,其激进程度甚至超过了张三娃、洪长安他们那一批早期的军校生。

    只要一个命令下去,纵使面前是刀山火海,也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朕虽不带兵,却也知道赏罚分明就是军中第一要。”

    或许是因为嘴里含着食物的缘故,复隆皇帝的话语显得有些含糊不清,不知不觉之间,刚刚送到口中的食物竟然掉落下来,沾染了衣襟之上。

    身旁的宫人赶紧过来收拾,复隆皇帝继续大口扒饭,但却有更多的米粒子从嘴巴里掉落下来。

    眼尖的昭仁公主最先察觉到了一丝异常,忍不住的惊呼了一声:“皇兄,你的嘴巴你的嘴巴怎么了好像,好像”

    就好像下颌骨完全不受控制似的,仿佛没有完全咬合的齿轮一般出现了明显的错位,随着他的咀嚼动作,没有咬碎的饭食纷纷掉落出来。

    除了嘴巴出现了明显的歪斜之外,皇帝的眼角也在不住的跳动,就好像是在挤眉弄眼一般。

    永王猛然站起身来:“皇兄,你怎么了”

    “朕朕,无有无有大碍!”皇帝的话语愈发的含糊了,眼角的肌肉频繁抽动,就好像是肌肤之下埋藏着一条看不见是丝线在用力拉扯。

    皇帝脸上的表情显得极其古怪,甚至有几分阴森诡异,好似中了邪一般。

    看到这幅情形,安宁公主心中顿时好一阵悲凉,眼泪忍不住的夺眶而出:眼斜口歪的迹象已经出现,薛神医的话应验了!

    这幅情形把身旁那些个宫女太监们给吓坏了,顿时乱作一团。

    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安宁公主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竟然没有丝毫的慌乱之态,狠狠的抹去眼角的泪水,非常果断的连连下了几道命令:“传薛神医,快传。”

    “永王送陛下回寝宫。”

    转过脸去,安宁公主对着那些个宫女太监厉声喝道:“陛下龙体欠安,只是面容痉挛而已,你们慌个甚么哪个若是敢胡言乱语,乱棍打死。”




第498章:兄终弟及
    对于陡然发作的病情,薛广济又一次展现了神奇的医术,连连在皇帝的脸上下了二十多枚银针,才终于算了控制这了病情,但也仅仅只是暂时延缓而已。,

    皇帝的脑袋上插着那么多的针,嘴角和眼角还在不停的轻微抽蹙着,涎水顺着嘴角流淌下来,亮晶晶的,却愈发显得诡异可怕。

    好在皇帝的神志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他在永王的用力簇拥之下半躺半坐着,含含糊糊的说道:“薛先生,说实话吧,朕的病情到底怎么样了”

    “你早就已经不行了”这种话是万万说不出口的,薛广济稍微犹豫了一下,下意识的看了看身旁的安宁公主。

    复隆皇帝不是傻子,顿时就明白了,忍不住的闭上双眼,两滴泪水顺着眼角流淌下来,过了好半天才重新睁开了双眼,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自己的病情,而是用了一个更加直接的方式:“朕还有多少时间”

    薛神医又看了看安宁公主,却始终不敢说实话。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已经没有了继续隐瞒的必要,安宁公主微微的点了点头。

    薛广济这才说道:“回陛下,陛下病情已深入脑髓,司命之所属也。若是情形好,或能挺过今冬,但却会逐渐口眼歪斜四体无感,只能僵卧于床榻。若是情形不好草民无能,救不得陛下,草民无能啊!”

    听闻如此噩耗,复隆皇帝的反应却很算是平静,至少没有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样子,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真是真是如此朕早就早就想到了!”

    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其实复隆皇帝早就觉察到了,只是还不敢最终确认罢了。

    这些天来,皇帝总是在睡梦中惊醒,每次醒来都感觉到不到四肢的存在,需要缓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渐渐恢复,而且脑袋里好像埋进了一根n,却不是那种尖锐的疼痛,而是隐隐的疼,有时候还会非常健忘,甚至想不起睡觉之前发生的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尤其是让复隆皇帝起疑的是,这几天来,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那些让人心烦的奏折。

    作为他的助手,安宁公主总是把那些好消息之类的奏折给他看,似乎这大明朝已是太平盛世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担忧一般。,

    报喜不报忧,这可不是安宁公主的作风。

    对此,复隆皇帝已经隐隐约约的有所察觉了。

    而薛神医的话,则最终印证了自己的猜想:时日无多,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如果说在这之前还有一丝幻想的话,那么,现在这一丝最后的幻想已彻底破灭掉了。

    真正丢掉了所有的幻想之后,复隆皇帝反而变得全所未有的坦然,能够直面死亡,或许也可以算做是一种尊严了吧。

    “朕已料到会是这个样子,有劳有劳薛先生了。”复隆皇帝伸出手去,自行拔掉脑袋上的那些银针,全都收拢在了手心,将所有的银针全都交给了薛广济:“薛先生可以回到回到你的医者医者学校去了。”

    “草民无能!是草民无能啊!”薛广济还在不停的磕头,早已老泪纵横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是草民学艺不精,救不得陛下,草民愧疚。”

    “不用愧愧疚,医万民胜胜过医一人。”复隆皇帝极力想要做出一个微笑的表情,但是在眼斜口歪的情形之下,这个笑容则显得有些诡异了:“千秋百代之后,你的名声定在朕之上,必直追华佗扁鹊,去吧,去吧”

    遣走了薛广济,就等于是接受了最残酷的现实,但复隆皇帝却没有丝毫的悲凉,反而转过身去,看着永王黝黑的面庞,似乎想要做出一个笑容,但却没有能够笑得出来。

    皇帝是右手艰难的摸搜着,从贴身出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纸张之上还带着他的体温。

    将这张纸交给了永王,微微点头示意他打开来看。

    因为右手的手臂还垫着皇帝的身体,永王只能用左手打开折叠的纸。

    一看之下,顿时大惊失色,那张小小的纸片子掉落在地,永王慌慌张张的跪拜下去:“臣弟不敢,臣弟不敢,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安宁公主捡起那张纸,还没有看完就已忍不住的泪流满面。

    “奉天长运,大明天子诏,曰:皇考大行殉国,朕即为于山河破碎之时,击贼破虏,恢复故国,至今已历春。朕躬凉薄,赖天下臣工奋起垂手而之治天下,延国祚续宗庙,终使四宇河清,民有所安。朕自知不可比先圣,唯盼后人追功。皇太弟永王炯者,人品贵重深效朕躬,其志坚刚其心果然,朕欲传位于其。必能革故而鼎新,承夫于祖治之效。朱氏子孙并内外臣工,当勠力同心,事新君如事朕者,悉心辅佐共匡社稷,不得有违,钦此!”

    这是一份传位给永王的诏书。

    这份诏书显然已经写出来有些时间了,国玺和皇帝的私人印章一应俱全,很明显是早有准备,而且一直都揣在皇帝的怀中贴身保存!

    外面还是风传着“立太子”的事情,这边皇帝早就写好了传位诏书,最终的人选却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弟弟。

    虽说大明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且不止一次,但这份诏书来的太过于突然了。

    众所周知,皇帝本人和永王的关系并不是很和睦,而永王不仅屡屡顶撞皇帝,还弄出“离家出走”的闹剧,皇帝很生气,非常非常的生气。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皇帝兄长其实非常非常的看好他,要不然又怎么会以大位相传

    皇帝的信赖,兄弟之间的情分,在一瞬间爆发出来,永王不停的磕头,一边哭泣一边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臣弟不敢,臣弟不敢”

    复隆皇帝伸手抚摸着他的头发,用含糊不清的语气说道:“我早就早就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唯有如此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我大明江山无虞”

    事实上,复隆皇帝相当的清醒,不是他不想立太子,而是他知道不能立。

    若是立了太子,虽然可以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完成皇位的更迭,并且一定会得到黄得功和臣子的拥戴,却为大明朝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一直以来,复隆皇帝都是试图让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但是一个吃奶的娃娃继承皇位的话,还谈什么皇权

    到时候这大明朝的江山到底姓什么都说不清楚呢。

    后党和皇权之间必然有争夺,那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就算是自己的儿子最终可以战胜外戚后党,恐怕也会爆发大的sn甚至会爆发战争,说不得这江南半壁就要分崩离析了呢。

    若是后党最终获胜,那天下一定会更乱。

    复隆皇帝勉勉强强的“压服”着北边的张启阳,凭借的就是君臣大义名份和大一统的理念,至少大家还在大明朝的这面旗帜之下。

    若是后党获胜的话,就失去了法理性,到时候张启阳必反。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张启阳打的什么旗号,必定是大规模的战争,南北交战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还用说吗

    战争的过程可以用千万种,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有一个:大明王朝不复存在,天下由朱改张,而且改的顺理成章。

    要想维系大明朝之国祚,就不能立太子。

    叫嚷着立太子的人,无一例外全都是出于私心,却没有一个人是为了大明王朝考虑。

    而改由永王继位,不仅可以消除隐患,还能把张启阳这个最大的威胁化为最大的助力,至少可以维持南北之间事实上的大一统局面,因为永王和张启阳之间不仅关系特殊,而且在思想一脉相承。

    作为传统的帝王,在这种问题上看的非常清楚,他可以不在乎永王拥有什么样的思想,但却一定很在乎永王的身份。

    不管怎么说,永王都是先皇嫡血,只要他在位的话,如何治国理政那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这国祚的传承和江山的延续始终没有跳出先皇子嗣之外,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也是复隆皇帝最在意的。

    “拟旨”

    眼看着这一对兄弟在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交接,而永王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儿,反而是看起来最柔弱的安宁公主最为冷静,知道现在就是最要紧的时刻,无论有多少泪水都得先把正事办了。

    虽然复隆皇帝采用了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竟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确实让她感到意外,但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安宁公主提笔在手,等着复隆皇帝口述。

    复隆皇帝却没有说出具体的内容,而是断断续续的说道:“给给高起潜下旨吧。”

    高起潜是毅勇军的监军,是二把手,而且还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二把手。

    外界一直都认为毅勇军是游历于大明朝之外的体系,是不受皇权制约的,甚至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但是这一次,复隆皇帝会证明一个事实:不管是毅勇军体系还是张启阳,都会严格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虽然皇帝本人没有说出任何具体内容,但安宁公主却很清楚的知道这道圣旨应该怎么写!11



第499章:调军
    ntent

    “若帝崩而立幼君,则必立辅政者,永王确辅之。”

    这是一份对未来政治局势的全面推演,以复隆皇帝驾崩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时政进行一步一步的仔细推敲和预演,其中不夹杂任何主观成分和情感因素,完全冷静客观的推断和计算。

    根据这份推演报告,复隆皇帝如果真的死了,几乎可以确定一定会立一个娃娃皇帝出来,到时候无论是根据复隆皇帝是遗诏还是遵循传统,会出现一个“顾命大臣”团体,名义上是辅佐还在吃奶的娃娃皇帝,实际上则是掌控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

    作为崇祯皇帝的子嗣,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永王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在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这个概率超过了八成,但这并不代表什么,将来的局势会对张启阳非常不利。
1...296297298299300...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