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其实呢,黄得功这么做无可厚非,至少不能说他就是错误的。

    若是皇帝死了,那皇帝的儿子天然就应该是下一任的君主,更何况未来的皇太后就是他的人。

    作为典型的外戚,而且距离京城这么近,他肯定要捍卫皇太后和新一任君主,这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还没有死呢,黄得功就已经开始调兵了,皇帝肯定要问呐,肯定要传旨呀:你黄得功私自调兵,究竟是意欲何为呢

    黄得功的反应就是:圣旨上说了些什么不重要,我首先得确认一下这个圣旨是谁发出来的。

    皇帝早已“不能理事”了,而皇子又尚在幼冲,这圣旨是谁发出来的

    是不是有人别有用心的矫诏了呢我黄得功一定要查个清楚。

    所谓的查个清楚,其实就是相当于把圣旨当废纸了。

    要说这是违抗圣旨的话,完全可以想象得的到黄得功会怎么说:皇上早已不省人事了,我严重怀疑有人挟持了病重的皇帝发出了假冒的圣旨,我甚至皇帝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皇帝早就死了有人故意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反正,只要不是父死子继的传位方式,黄得功就有几百中理由保持严重的怀疑态度。

    当然,如果是一道宣布传位给皇子的诏书下达,不管真假黄得功都一定会相信,而且会全力拥护。

    除非复隆皇帝本人亲自出面,证明一切,否则的话,他黄得功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理解从京城发出来的圣旨了。

    但是,以复隆皇帝现在的身体状况,还能公开露面吗

    还能用一种足以使得公众信服的形式解释一切吗

    显然不能。

    与此同时,湖广、江西、淮右的毅勇军纷纷异动,纷纷调兵遣将,目标直指黄得功,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

    淮扬一带的毅勇军已经集结完毕,摆出了一副随时都要渡江的意思。

    淮安的毅勇军则快速南下,几天之后就可以饮马长江了。

    很明显,毅勇军是绝对拥护永王的,而黄得功则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皇子身上了。

    只要复隆皇帝一死,到时候不管是谁继承了皇位,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局势一下子就变得紧张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各地的宗室藩王全都嗅到了风雨的气息,却全都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

    就好像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会有一场即将扑面而来的狂风暴雨。

    没过多久,由高起潜率领的毅勇军正式南下,据说的奉旨而来。

    而和毅勇军敌对的黄得功部也说是奉旨。

    这就显得很有意思了。

    那些个藩王全都装聋作哑,谁也不发表任何看法。

    事实上,按照传统,宗室藩王理应就应该支持黄得功,他们应该是“父死子继”阵营,毕竟那是正统的皇位更迭方式。

    作为宗室,作为朱氏子孙,他们就应该支持幌子嘛。

    但是,黄得功的实力和张启阳相差太多了,真要是打起来的话,恐怕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张启阳就能把黄得功干趴下。

    为了这么个事情把张启阳彻底得罪,而且还不能改变大局,那显然对自己不利。

    若是公开支持张启阳的话,则显得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他们索性就装哑巴了。

    只等着最终的结局出现之后,谁胜利了就支持谁,反正这天下照样姓朱,依旧是大明天下嘛。

    至于说复隆皇帝本人到底要把皇位传给谁,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经过大半夜吓人的咳嗽之后,复隆皇帝的身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肿胀,整个人看起来足足“胖”了两圈儿,全身上下都闪耀着诡异的光泽,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假人而不是血肉之躯。

    “掌灯,掌灯……”

    在皇帝艰难的呼喊声中,翁皇后只是不停的低声饮泣,年纪最小的昭仁公主则“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连安宁公主都忍不住的潸然泪下了。

    青天白日里,难得的好天气,掌的哪门子灯

    皇帝的视力越来越不行了,近乎于盲。

    从昨天开始,复隆皇帝就是不停的喊“饿”,好像不知道饥饱似的吃了很多,还是在喊饿。

    但却不敢再给他吃了,安宁公主强忍着泪水,侧身坐在龙榻之前,握住复隆皇帝的手说道:“陛下,已掌上灯了。”

    “已掌上灯了么为何朕还是看不到……”话未说完,就停止。

    皇帝已经意识到他的视力问题了,顿时无言。

    过了很久之后,皇帝才终于开口:“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辰时末刻。”

    “哦”了一声之后,皇帝就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大殿之中安静的很,只有翁皇后和昭仁公主与长平公主低低的饮泣之声。

    “有什么消息没有”

    “没……”

    皇帝苦笑了一下,无奈的说道:“朕……我都已经是这幅模样了,还有什么好隐瞒的呢说吧,就算是再坏的消息,朕已不怕了。”

    “黄得功调兵,似有异动。”

    “就这些吗”

    “高起潜已率兵南下,淮扬各地人马齐集长江边上,只要一道命令就可以开赴过来。”

    “京中呢”

    “有七个在京官员散布谣言,已被刘乾龙拿下了,现京中安稳的很。”

    有刘乾龙这个活阎王震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挥刀过去,以雷霆手段震慑过后,在京营和巡防营按兵不动的情况之下,自然有若泰山之安。

    “朕……我知道了。”

    复隆皇帝没有再说什么,一双眼睛睁的很大,但目光却非常空洞,似乎根本不是为了看到任何物体,仅仅只是为了睁着而睁着。

    “朕乏了,要安歇了,你们都退下去吧。”

    “这……”

    “退下去吧。”

    “是。”

    所有人全都退了出去,但终究不放心。

    皇帝已经病成了这个样子,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撒手人寰一命呜呼,身边已经离不开人了。

    众人并不敢真的退走,只是退到了外殿而已。

    昭仁、安宁、长平、永王四人守在一起,翁皇后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彼此之间谁也没有说话。

    折腾了这么多时日,大家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最多也就是实在扛不住的时候稍微眯一会而已,早已人困马乏,就算是站着都能睡得着,但却睡不安稳。

    迷迷糊糊之战,安宁公主做了一个梦,她梦到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梦到兄弟姐妹和父母在一起,全都在一起。

    回到明朝做权臣




第502章:帝崩
    ntent

    因为心里总是记挂着皇帝的病情,怎能睡的踏实沉稳半

    睡半醒之间,忽然听到一声闷响,顿时惊醒过来,其他人亦同时惊醒,下意识的就往殿内跑去。

    复隆皇帝的身体抖的很厉害,仿佛服用了牵机药一般蜷缩成为一团,喉咙里发出“呼呼”的声响,脸色绛紫好像喘不过气来。

    翁皇后显然已被这幅情形给吓住了,眼看着安宁公主和永王已经扑上去将扭曲成一团的皇帝抱了起来,赶紧尖声高叫:“太医,太医,传太医!”

    虽然视力几乎全部丧失,而且身体还在承受着莫大的痛苦,但复隆皇帝的神志始终是清醒的。

    他很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真的不行了,双手胡乱的挥舞着,分别用力攥住安宁公主和永王的一只手。

    皇帝的力气大的惊人,握的安宁公主的指骨都疼了,刚要出言安慰,忽然感觉皇帝的手劲猛然消失。

    复隆皇帝的脑袋已完全不吃力道,软软的垂了下去,蜷缩起来的身体慢慢舒展开来,从喉咙里发出一个长长的出气声,然后就一动不动了。

    憋闷在胸中的情感换做一声哭号,安宁公主放声大哭,永王的脸上同样热泪磅礴,却没有哭出声来,只是死死的把已经瘫软下来的皇帝抱在怀中,翁皇后象是害了失心疯一样扑在皇帝的身上嚎啕大哭。

    赶来的太医赶紧过来诊脉,片刻之间就又松开了手,慢慢的跪倒下去悲痛的沉声说道:“陛下已……归天了……”

    冬月十九,未时初刻,大明天子复隆皇帝驾崩。

    消息传来,寝宫内卫一片哭泣之声。

    泪眼婆娑的安宁公主顾不得悲伤,马上喊道:“陛下大行归天,请永王继皇帝位。”

    永王跪在复隆皇帝的尸体之前,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在翁皇后茫然的目光之中,朝着复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猛然起身大喝一声:“陈茂!”

    “在!”

    “派人骑快马出城传旨,命江北之兵渡江。”

    “是!”

    “昭告天下,宣皇帝大行讯。”

    “是。”

    当天傍晚时分,淮扬驻军渡江而来,前锋部最先进城,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之中。

    复隆皇帝大行归天的消息传播开来,文武百官并宁城父老无不大恸!

    大行复隆皇帝这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变故,终于延续大明国祚,击贼而破虏,一统天下,名为守成之君,实为开创帝王,按照永王的意思,上了一个庙号为“兴宗”。

    “兴”者隆也,本身就有再起的意思,和复隆的年号相得益彰倒也贴切。

    两日之后,群臣又拟了一个谥号:中兴圣德至武昭文仁宪庄孝成皇帝。

    和当年的复隆皇帝不同,永王很快就颁布了继位诏书,并且明发天下:“……成皇疾崩,归于昊穹,朕承先皇遗命,续以序伦而入奉,内外臣工合词而劝,以至于三,虽坚辞而弗受……谨敬告天地,并天下文武军民,继皇帝位……”

    “……朕知道成皇托付之重,常怀兢兢之心。承运而抚盈,必革新鼎故,共图新治,于民同始,一应事宜皆列于后……”

    新皇帝发布的这份继位诏书,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没有丝毫不同寻常之处,但却似乎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改元。

    按照继位诏书的正式格式,后面还应该专门加上一条:期于明岁为什么元年,于天下共周知。

    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但永王却没有在大诏中提及这一点,虽然有些反常但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就算是上一任的皇帝死了,他的年号依旧会沿用一段时间,一般到了第二年春节才会正式改元,换上自己的年号,这种事儿很正常。

    无论是他的父亲崇祯还是他的兄长复隆,都沿用过以前的年号,确实不算什么。

    反正再有差不多俩月就要过年了,估计过年之后会更改为新的年号吧。

    新朝成立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稳定局势,和人们想象中的情形完全一样,新皇并没有一上来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留用了前朝的班底。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看起来有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需要稍微提及一下:新皇一下子就任命了两个钦差大臣。

    刘乾龙为钦差大臣,正式的头衔儿是“事朝鲜宣慰使”,正式代表大明王朝出使朝鲜,稳定藩属国的局势。

    同时,任命礼部尚书叶黥为钦差大臣,还允许他动用天子仪仗,正式到芜湖去宣旨。

    刘乾龙出使那个事情,是复隆皇帝事情早就定下来的,现在只不过是顺利做成的完成而已。

    反而是叶黥这个钦差大臣,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芜湖的黄得功是四朝元老,而且还是皇后的娘家人,是皇子长生最大的外援。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继承皇位的竟然是永王!

    在这之前,黄得功就拒绝承认这一点!

    因为涉及到了皇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若是黄得功真的撕破了脸,肯定会砍了叶黥的脑袋祭旗,然后打着“匡扶正统”的旗号兵犯宁城,到时候必然就是南北大战。

    上一次复隆皇帝招揽黄得功,就是由叶黥去做说客,叶黥不负所托,很顺利的完成了使命。

    这一次,又是由叶黥出马,叶黥还能不能象上一次那样说服黄得功呢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叶黥刚刚到了芜湖地面上,一见到黄得功的面,当天晚上黄得功就宣布效忠新朝,并且只带着一百四十个士兵进京吊唁复隆皇帝。

    如果黄得功真的反对新朝,如果他真的想拥立复隆皇帝的儿子,肯定不敢只带这么点人马进京,若是永王翻脸他根本就不可能活着离开京城。

    黄得功并没有带着大军“匡扶正统”,永王也没有趁机扣留他,反而大加赏赐,完全就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情形。

    随着黄得功正式宣布效忠,新朝最大的隐患在无声无息间就消于无形之中了。

    所有人都忍不住的松了一口气,黄得功就这么低头服软了

    就这么接受了现实

    这幅情形不要说是江南百姓没有想到,连张启阳都深感意外。

    永王若是想稳住局势,于黄得功之间必有一战,所以他才会急急吼吼的调动大军,摆出一副三面合围黄得功的架势,其实就是为了给永王站台,就是逼迫黄得功就范。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毅勇军的主力还没有开赴过去,永王就已经把黄得功摆平了。
1...299300301302303...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