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梁甫吟

    “为今之计,我等该当何如”刘范这是首次亲身经历这个阵仗,有些手足无措。

    黄琬抿紧了嘴唇,说道:“我这就修书一封,托人送往蜀中,望刘君郎能早日醒悟。”

    “这、有用么”刘璋几乎是口无遮拦的说道。

    “你们几个晚辈说的话他不信,我说的话难道他也不信么”黄琬下意识的反驳道,忽然抬眉看了刘璋一眼,只见刘璋那一双圆眼熠熠闪光,漆黑的瞳仁深不见底。黄琬未及多想,他骤然意识到一事,脱口问道:“既然家书可通蜀中,那关中的商旅、行人自然能通达蜀地,刘君郎如何会不知朝廷近况”

    这倒是刘范几兄弟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们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刘焉迷信方士这一点上,只以为益州崇山峻岭、消息本就难通,故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其间的蹊跷之处。

    刘范与刘诞此时不由得皱眉沉思,若有所悟,而刘璋的脸色也立时茫然起来,那双清澈的圆眼也失去了神采。

    黄琬将三人的举动看在心里,轻轻点头说道:“必然是有人故意隔绝消息,不仅拦截了朝廷派往蜀中的使者、更使蜀中难以探知外间详情。刘君郎定是为人蒙蔽耳目,故不知天下之事,又遭方士蛊惑,遂不信尔等之言。”

    “张鲁!”脾性直率的刘诞突然拍了一下桌案,轻喝道。

    刘范跟着轻叹一声,愁眉苦脸的说道:“张鲁修习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渊源颇深,阿翁因为……咳,故遣其为督义司马,带兵往汉中讨贼。哪知此人表面温驯,其实是反复之辈,竟杀害太守,据守汉中,隔绝朝廷与益州往来。阿翁一向为国忠贞,从无违逆之举,如今却被奸贼蒙蔽、使朝廷与阿翁生出嫌隙。张鲁此人,合该严刑发落、罪不容赦!”

    这里面有个隐情,张鲁一介方士、手下信徒甚广,之所以深受刘焉信任,主要还是




第九十六章 费力劳心
    “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东汉会要

    在入宫的路上,大司农刘和偶然遇见了少府张昶的车驾。

    “大农,可共载否”张昶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几分笑来。

    刘和稍一迟疑,很快点头同意了,作为晚辈后进,他主动走出自己的车子,钻进张昶的车子里去。

    张昶的车厢内部有些逼仄,刘和跪坐在张昶对面,二人膝盖都要触碰到一起。

    这就有一点造膝密谈的意味了,刘和有些不明所以,静静地屏息听着

    “陛下亲理万机,励精为治,我等臣子深受陛下万千之恩,哪怕愚驽垢秽,才质疵下,也无畏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张昶缓缓吐出一句老生常谈的开场白,而后便步入正题:“只是这天下未安,我等手掌朝廷赋税、苑囿禁钱,这账目却时时让我忧心呐。”

    刘和摸不透对方的意思,张昶虽说与他同为皇帝亲党,但彼此之间并无往来,这份联系也犹如赵温之于董承那般不够牢靠。他也没多想,顺着对方的话头往下说道:“张公说的是啊,如今朝廷名义上统御天下,实则不过关中、并州等区区之地,其余州郡,多窃于强臣豪族之手。我等负责今岁租税,账目不好看,我等的颜面也无光。”

    说完,刘和迎面看向张昶深沉的笑容,忽然问道:“小子不知,近日有什么大事么”

    看来这父子性情相承,刘和的性子也如其父一般淳厚,甚至还有过之。若不是有皇帝庇佑,怎能让他坐到现在这个位置张昶心里轻叹一声,旋即意味深长的说道:“大事倒没有,但承明殿里最近有一人却大出风头。”

     



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
    “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膝之谟,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者。”答徐甥公肃书

    刘和微微眯了眼,脑海中将刚才这一席话简单过了一遍,旋即惊道:“原来如此。”

    张昶点头说道:“如今陛下用钱之处太多,若是明年开始修养,两年之后,朝廷当有足够的积蓄动兵征伐。可现在……朝廷连年征伐,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泥淖,关中民力又谈何恢复届时若有万一,国无储蓄,而要与关东大动刀兵,想不加赋都不可能。”说到最后,张昶的声音都高昂了不少。

    刘和坐直了身,说道:“陛下英睿圣明,不会对此毫无察觉。譬如水衡监铸造新币,司隶、并州各地开展的军民屯田,还有盐铁专营等政,无不能敛财积谷。只是……”

    话未说完,两人便对视一眼,心中明悟。皇帝要做的这些无不是在动地方豪强嘴里的馅饼,司空赵温嘴上附和的好听,实际负责执行的他们却是首当其冲,说不得早就被人恨之入骨了。

    张昶道:“是以,老夫希望大农能设法劝说陛下,动兵之议,不若暂缓一年。待明年仓廪充实,各项新政发挥效用,直出关东,也不是不可为。”

    刘和沉吟了会,忽然笑道:“张公这是畏难啊。”

    张昶一怔,随即说道:“这如何是畏难不过是为国家便宜,要想,赵司空说动陛下新铸通宝钱,清整京城兵将,为的就是来年在武都的那场仗。此战若胜,赵司空固然得利,朝廷积储又将奈何一旦遭灾,又如何施计”

    刘和看了张昶一眼,心里多少有些犹疑,但他转念又想到皇帝这两年来的庙算独运,却又有些不信皇帝没有预见于此,也不信赵温这等大臣光只顾自己私利,而不知其中艰难。此间多半是



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
    “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这一年半载以来也算雨顺风调,时节分明,黎庶黔首得以安居。”皇帝的声音平静从容,但听起来字字坚决,别具一番威严。他摆手止住了刘和欲言的动作,轻声说道:“不过居安思危,本是你我君臣所为。朝廷的钱粮、各地的府库结余,尔等做大臣的,心里应当有个数才是。”

    “唯,陛下说的正是此理,臣等思虑不周,还望陛下恕罪。”

    “前次河东豪族谋逆,抄没各家资财无数,都内钱、水衡钱、少府钱都存着不少,这些钱难道要留着生锈吗”皇帝沉吟了一下,说道:“传诏下去,趁着今年丰收,民间余粮充足,谷物价贱,由大司农、太仓令出面向百姓、黎庶购粮。”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地主豪强趁着新谷收割,民间余量充足,以极低的价格大肆从农人手中收粮,如果这个时候朝廷从中争利,豪强手中收得的麦粟少了不说,而且还会导致粮价上涨,增加收购成本。当然,部分商贾也可能会将粮价抬高,趁着与黎庶距离更近的优势抢先收购一批粮草,然后打通与购粮官吏的关节,转头以更高的价格卖给朝廷,这样也不至于吃亏。

    是故无论是出于自家以及其他豪强购粮成本的私情、还是出于为朝廷着想的公心,马日磾对此都持有不同的意见:“陛下,如今谷价一石百余钱,若是出钱购粮,难保不会有商贾趁机哄抬物价,届时粮价上扬,吃亏的还是黎庶,浪费的还是朝廷的资财。”

    董承张了张嘴,刚要说话附和皇帝,却被赵温抢了先:“彼等富家商贾品质败坏,若敢哄抬物价,就不怕朝廷拿他们问罪吗臣以为,购粮之际,朝廷可遣派御史随处稽查,但有肆意哄抬者,一概论罪。”

    被人



第九十九章 钱谷出入
    “掌判天下租赋多少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通途之利。”旧唐书职官志二

    温室殿中,皇帝已命人关上窗子,从窗边缓缓走了回来,口中说道:“我听说蝗虫喜产卵于土中,俟天时转暖,便从土中钻出,为祸乡野。如今趁着冬日天寒,黎庶无事,蝗虫又尚未生出,可诏使各地郡县督促百姓在地里挖采虫卵,以备不虞。”

    蝗虫不是鱼虾所化的么

    众人心里无不泛起这个念头,就如同腐草为萤一样,这时代的人总对一些不了解的事物妄议猜测。但谁让对方是天子,说是蝗虫产卵生虫那便是吧,众人也没有质问的必要。只是在心里想着,各地郡县的官吏好不容易在考课的督促下忙碌奔走半载,正打算好好窝冬休息,这下子又要不得空了。

    赵温窥见皇帝眉宇之间仍带着忧虑,想了想,宽慰说道:“陛下,天灾非人力所能及。灾象一生,便人心浮动,陛下是天下表率,四方仰望,无不盼着陛下振作奋发,还治世于黎庶。”

    皇帝点了点头,打起谨慎道:“大司农,少府二人皆在”

    “臣等在。”刘和、张昶齐声说道。

    皇帝指了指案上的几封奏疏,悠悠说道:“今岁租税共有麦粟四百八十三万石、三千三百五十二万钱,虽然不多,奈何当下时局如此,朝廷上下也只能暂且忍耐艰难了。”

    鼎盛时期的朝廷每年岁入都有两百多亿,即便是孝桓、孝灵时期,征羌之战随便哪一次都是耗资数亿。而如今的汉室实力简直衰微到了极点,光是凭着司隶一地与并州、雍凉等贫瘠之处的财赋还不如昔年的一个零头。

    朝廷岁入的减少,除了朝廷实际统治区域缩水、民户



第一百章 度支审计
    “每岁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旧唐书职官志二

    度支部尚书韩斌出身颍川韩氏,是太学博士韩融的族亲。其本为尚书郎,因为与侍中荀攸、雍州刺史钟繇等颍川人有旧,故而在度支部设立之初便被人荐举。皇帝当廷策试之后,发现对方确有贾人心计,善理财货,遂拜为尚书。

    此时韩斌应声说道,冷峻的相貌与他的声音相得益彰:“臣以为,譬如臣先前所举等例,朝廷一年不宜耗费如此之巨。大司农、少府算计失实,宜重新散筹,再做计较。”

    然后他又从往例、现实等各方面开始论述、计算出了几个数字,推算出朝廷的开支用不了那么多钱,至少能节省千万。如果不是看在刘和与张昶的面子上,韩斌有所保留,不然这话都可以点出他二人有意虚报开支,徇私舞弊了。

    “有司算计支费,为防不时之需,往往都会多算一些,免得急时无余财可用,要另外索取。这是因循之举,无可指摘。”看着惶恐不安、心怀惴惴的张昶与刘和,皇帝没有表现出不悦的神色,反而主动为张昶等人开脱起来。

    “唯,是臣等疏忽,失于算计,在此贻笑于诸公了。”见皇帝没有怪罪的意思,张昶松了口气,此刻他已经放弃了起先的初衷,只想着尽快补救:“请陛下容臣等回去后重算支费,交付圣裁。”

    话甫一说完,他便忍不住抬眼看了看四周,只见除了侍中荀攸、水衡都尉周忠、度支部尚书韩斌以外,其余各人俱是面色凝重,不说司徒马日磾、就连司空赵温的神色都有些不甘像是眼看着一件利器操于他人之手。

    果然,皇帝听了张昶的话,不以为然的摇头道:“朝廷明年的支费再度算好以后,尔等且先交付度支部审计,待韩质节确认无误,再呈递御前。”

    韩质节就是韩斌,他所负责的度支部在皇帝的设置下,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配置,以及财政核算与会计核算、组织审计每



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
    “薄寒初荐锦氍毹,朔气空中通坐隅。”金粟闺词

    “荀君可畏寒否”座无旁人,皇帝索性笑着问道。

    虽是询问,但正确答案显然只有一个。

    荀攸不由莞尔,半是顺从半是好笑的说道:“钓台三面环水,周遭开阔,雪景应当不错,只是风或许会大些。”

    “风大不要紧,多披件厚氅,在钓台的亭子里放盆炭火就是了。”皇帝说完便站起身来,伸了伸有些僵硬的腰背,随口说道:“温室殿里虽然暖和,但坐久了容易犯困,难以集中精神。还是到外头多走动走动、看看雪、吹吹风的好……穆顺,去备驾,再拿两件厚氅与手炉来。”

    这时候皇帝就表现了什么叫言出必行、毫不拖泥带水的性格,少年独有的爽快干脆在皇帝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跟寻常沉稳慎思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荀攸不是第一次看到皇帝的另一面,有时候连他这个最亲近的人也搞不清楚,到底那一面才最贴合皇帝内心。

    待回过神来时,一只桃形的紫铜手炉便被皇帝塞进手里,入手一沉,低头看去,那只暗红色的桃子上熔铸着惟妙惟肖的枝叶,精致又不失其大气。不大不小,轻重适宜,捧在手心刚刚好,荀攸默默感受着手炉传来的温度,垂眸不语。

    “以前的温手炉太重了,不易携带,故而让将作监仿照博山炉的样式,另外铸了一批形制好看、也便于持用的。”皇帝注意到了荀攸的神色,笑着说道:“荀君若是以为好用,过会拿两个我宫中的回去,一个自用,另一个赐给秘书令。”

    荀攸笑了下,轻轻抖了抖手,将掌心的手炉转了一圈,打量着炉身的一行铭文,上书内者未央尚卧,这几个隶书小字代表着这东西属于御用。将御用之物赏赐臣下,这是皇帝对臣子莫大的恩宠,荀攸却是早已习惯了皇帝对他时不时地殊荣,云淡风轻的道过谢,复又



第一百零二章 谋主咨诹
    “召而不入,危而不持,亦天下之罪人也。”晋书周浚传

    在皇帝的印象中,刘焉也就这一两年的活头了。若是趁着明年刘焉病死,内部群龙无首,外有大军逼迫,朝廷就只需要在汉中打一仗,然后便能顺势得到益州全境。只是明年将至的旱蝗却给这个计划笼上了一片阴霾,如果朝廷的军队在地形险恶的汉中陷入僵持,不仅耗费粮草,前方的战况不利也会影响到后方的人心。

    战况一旦不利,人心一旦浮动,最坏的结果恐怕就是关中再度盗贼四起,破坏生产,朝廷好不容易打造的中兴势头将岌岌可危。

    所以皇帝现在对是否继续坚持原计划攻略益州,而感到犹豫不决,这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他不得不谨慎考虑。

    “陛下。”荀攸语调低沉,却咬字清晰:“初平二年中,米贼张鲁据汉中自立,于今不过二载。前太守苏固颇有能名,在其死后,汉中吏民多有为其死难者,是所谓张鲁根基未稳,民心未附之故。米贼所奉行的五斗米道,与蛾贼所奉行的太平道师出同源,此辈极善妖言惑众,张角、张梁等贼首便是其例。如若任其蛊惑黎庶,数载之后,汉中岂可易得”

    荀攸等皇帝静静地想了一会,又缓缓说道:“旱蝗一起,即便朝廷早有绸缪,也会伤及元气。益州沃野千里,百姓殷富,高皇帝因之,乃有汉室四百载基业。若彼时能有益州相助,不仅关中民力可复,朝廷亦能势力大增,睥睨天下。”

    听他这么说,皇帝并没有露出惊奇的表情,反而轻轻颔首,显然是知道荀攸为何这么急切的想兵进益州。

    张鲁立足汉中不久,民心未附、根基不稳,正是出兵讨伐的最好机会。而朝廷将面临的旱灾不知道会持续多长时间,一个地方连续出现数年旱灾的情况不是没有先例。如果朝廷不趁着明年旱灾之前速战速决,解决汉中的威胁,打通



第一百零三章 远迄南郑
    “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燕翼贻谋录卷二

    益州,汉中郡。

    烛光黯淡,灯芯越烧越短,大部分都浸在浅浅的灯油里头。应是盏里的油将要燃尽的缘故,那一豆火苗不停的闪烁着,跳跃着,像是有个人在对着它呼吸、又像是为外间的北风所影响。

    窗外的风吹得呜呜作响,院子里的竹丛枝叶摩擦,发出萧萧肃肃的声音。风从竹丛中穿过,像是吹响了一排低沉的笙乐,烛火又好像是惧怕这风一般,抖得愈发厉害了。

    朱红与髹褐色的漆案上胡乱摆着几卷散开的竹简书帛,其中一卷竹简上的内容是有名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可以想见其主人应是笃信黄老之学。

    这是督义司马张鲁在汉中的府邸,张鲁出身沛国,随祖、父迁入蜀中学习道法,在灾年之中广收信徒,于益州底层民众之中很有声望。刘焉入蜀后,假辞色笼络任歧、贾龙等蜀中豪强,安稳人心,又交好青羌、叟人、巴夷、賨民等蜀中异族,募其为兵,从而才有了第一股制御、打击本地豪强的军事力量。
1...115116117118119...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