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见大事已定,众人只得说道:“臣等谨诺。”

    皇帝这时忍不住往外看去,近处的屋檐与远处的门墙之间隔着一片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高照,本是暮春湿润的时节,却热的像是盛夏。看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不由散了几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接再厉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皇帝沉吟了会,忽的问向赵温:“上一批粮草是何时拨给”

    南征的粮草供应在地方上是由韦端、射坚等人负责,在中央则是以司空赵温主持全局,他立即答说:“禀陛下,上一批粮草还是十五天前拨给的,自那以后,司隶校尉等军所需,皆仰赖武都太守韦端征集地方麦粟、以及从武都氐王窦茂等贼营寨俘获的大批钱谷。如今算来,粮草虽所剩不多,但大抵能再济用一些时日。”

    董承半是提醒着说道:“君上,既然汉中之粮可用,朝廷也不必再耗十数万的麦粟供应前方。与其将这些粮草在转运途中凭白耗散,倒还不如留待他用,今年旱情已成,若不多备些救济的粮草,恐怕……朝廷近年辛苦,会溃于一旦。”

    汉中的府库未有经过劫掠与兵燹,仓储钱谷都得以保全,裴茂在奏疏里仅是粗略的估计就有三四十万石,差不多够十万大军用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之内,难道还拿不下一个益州

    董承之所以这么说,恐怕是想着宣诏派的是一路疾行的快骑、而新官上任,负责调度粮草的太守王朗紧赶慢赶也比不上轻骑加急的速度。

    这等若是裴茂可以在王朗到来之前开府取用钱粮,在这段无人监管的时间内,只要稍有疏忽,就会为人抓住把柄,事后论起功来,也会因此而打个折扣。

    明里暗里,董承都是在算计裴茂,但他偏就用的一个取巧的法子,没有影响、危害到全局的利益,理由也很光明正大。对于裴茂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对个人品性与能力的考验,事后吃了亏,也不能说全怪别人。

    皇帝认真想了想,觉得即便是要考验裴茂等前方将官的品性,也得做好万全的应对准备。何况,此时相比起来,既然汉中不缺粮草,那这批将要发放的军需大可在别的地方物尽其用,这也是符合优



第一百八十四章 发号施宪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进学解

    宣室殿里,皇帝与司徒马日磾、司空赵温等几个大臣们仍在会议。

    在众人刻意忽视、冷落了董承的诉求之后,议事的话题不知如何又转了回来。

    荐举韦端处理南征军需一事被拒,马日磾也不气馁,他抬举韦端,不一定非得要皇帝同意了他的举荐才作数,只要把这件事传入韦端耳朵里,那也不算是白费苦功。

    于是他并不强求于此,在与众人答诺之后,继而说道:“汉中经此一战,亟待抚民,无论是为保今后驻军能就食当地,不仰运粮,还是为保此地生息,宜简拔良吏,以督劝农事为重。”

    “你的意思是”皇帝问道,对于同一个臣子的建议,他也不能一味的拒绝、否定下去。若是言之有物,还要适当的给点甜头,才能不让一方势涨、一方势削。所以他想听听马日磾有什么建议,如果可行,那就依他。

    “陛下推行关中之军民屯田,成效显著,乃当今治民要务。汉中虽复,张鲁潜逃,但彼五斗米道信众,皆蒙昧无知、又多不事产业者,若是朝廷置其不理,任其来去,恐成隐疾。犹如张角兄弟死后,其渠帅流毒四方,叛乱不断,仍为各地祸患,牧守难制,此便为前车之鉴。”马日磾难得老练的说道:“如此,不妨先罪诛张鲁所设之祭酒、鬼吏等贼首,分散其众,将彼等纳入屯田,以典农都尉、农曹掾等将官治之。一者,可就地勤务农桑,以修养益州民事二者,亦可对彼等信众严加看管,以防私下串联。”

    马日磾一口气说完,飞快的看了面露沉思的皇帝一眼,最后说道:“愚臣浅见,不足一哂,还请陛下睿鉴。”

    “如此高论,何有浅见一说”皇帝拊掌说道,五斗米道在益州



第一百八十五章 计日可数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反复君所知。”休洗红

    走出宣室殿,董承着意与吴硕一同并肩而行,他们走在右侧的陛阶上,而其余人都走在左侧。

    “董公,你且看眼司空。”吴硕在董承身边说道。

    “怎么了”董承皱着眉,被这太阳光照得有些刺眼和不耐,他看向左前方的赵温,只见赵温面上带笑,走起路来轻盈无比,腰间的那块司空金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是有什么喜事一样。董承心里发酸,当即轻蔑的说道:“这是见南征顺遂,他这个担负粮草的大臣,也能因功受赏了。”

    吴硕听出董承言语里的不悦,也不卖关子,说道:“董公所料不差,依在下看,赵公应也是知蜀地不日降服,其兄忠侯能身归乡里,故而欣喜。”

    前司徒、忠侯赵谦与司空赵温都是蜀郡大族,当年赵谦病殁,因为蜀地道路不通,故不得不浅葬于京郊。如今益州将重归朝廷治下,道路畅通,赵温这个做弟弟的,大可以将兄长的棺椁改葬蜀郡老家了。

    当然,这些只是表层,吴硕要暗示董承的是,曾经在朝堂之上算是势单力孤、不得不在杨氏、关东士人的夹缝里谋求立锥之地的蜀郡赵氏,在蜀地归附以后,势必会成为一大批即将涌入朝中的益州士人们的领头人。算上为南征调度粮草的大功,就连董承也不能冷眼旁观了。

    “不过,董公也无需多虑。”吴硕见董承脸色沉了几分,如是说道:“羽翼丰满,身边又有大帮益州士人集聚的司空,陛下用起来,未必会有如今这般顺手。到最后,还是得多有仰赖于董公,毕竟只有董公,才是天子身边最亲的人。”

    &nbs



第一百八十六章 水则毕露
    “今时平流闸下石渠岸里有一石龟,前人刻以志水者也。”泾渠图说洪堰制度

    皇帝一手扶着膝盖,从席榻上站了起来,坐着时倒还不觉得,一旦站起,皇帝才发觉他的腿弯处早已出了一层热汗。这层汗将皮肤与衣物沾在一起,让人湿热难耐。

    小黄门穆顺知觉的将皇帝从宣室殿带引出去,通过两侧庑廊,走过一条不长不短的台阶,来到未央宫前殿最高的更衣后阁。

    穆顺先将皇帝扶到席上,又奉上酸梅冷饮等物,看样子是不急着服侍皇帝沐浴更衣,而是要先请皇帝暂作歇息了。

    “怎么,今日的热汤没备好”皇帝坐于席上,饮了口酸梅汤,他随口问完,便伸手招呼着随侍的黄门侍郎、侍中们依次坐下,一起进用茶饮。

    “今日掌汤的尚未知会奴婢,奴婢怕走了个空,只好伏请陛下稍待,容奴婢前去探看。”穆顺规矩的站在一边,躬身说道。

    皇帝没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他正好借这个闲时,与黄门侍郎刘繇、射援,侍中马宇、皇甫骊等人说会子话。当下看也不看穆顺一眼,轻声言道:“那你去吧。”

    “谨喏。”穆顺稽首拜礼,随即便一步步倒退着走了出去。

    侍中、黄门侍郎从来都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官员,除了掖庭后宫等私密不得出入以外,其余的地方,可以说是皇帝在哪,他们也得跟在哪。是故对于皇帝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他们永远都是第一批获知详况的士人。

    一个手握大权的皇帝,他的每一个举动对政策、朝局的影响,不消多说,而作为近侍,也就必须要具有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敏锐能力。

    譬如穆顺今天这番与以往迥然有异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只是这个举动并不能依此揣度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就连侍中马宇,也仅仅只是看了穆顺一眼,暗自留意而已。



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
    “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周礼天官宫人

    皇帝之所以把这种观察水位的小事不交给上林苑令,而是交给这些权重的近侍们去做,主要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旱情的重视。此外再就是为了借这些人亲身认识到旱情的逐渐加重,好反过来影响其背后各自代表的势力,让那些脱离黎庶与田野的重臣们对外间的旱情有所深知,而不是只知道风闻附会。

    两汉四百年的吏治,由一开始的朴素实际,哪怕小吏也能以高才实绩,累迁丞相变为非簪缨高门,没有德望清名,不得为三公。

    这是自孝桓、孝灵皇帝以来,朝野不断败坏的风气,士人以获名士臧否、有清高德操为荣,以至于往往只要名声高洁,哪怕毫无治民之才,也能由一介白身,登入中台。而那些真正勤于俗务的,却因德薄名微,而终身为人鄙夷,无法迈入权力中心。

    这种变化,严重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与社会氛围,皇帝必须要试图将其扭转过来,免得发展到最后,变成魏晋时候虚华无实的清谈与坐而论道。

    亲以身践,这是皇帝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朴实作风,刘繇、种辑、射援这些时刻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人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无论是故意假装、还是真心转变。其个人办事作风都逐渐的受其影响,由一开始只知道张口谈经论典,变得开始趋于实干。

    这种变化虽然微但却是皇帝所乐见其成的。只要有了这么一个开始,自己再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取向、办事朴素实际的官员,授予大任,其余的官员也都会纷纷开始转变,整个朝堂的风气也会有所改观。

    当然,这一切都还太过遥远,现如今,皇帝要全力应对的还是这天气。他忍不住又喝了口酸梅汤,抖了抖手,只觉得手臂上也闷得出汗了。

    更衣后阁之外



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难遂
    “卯酉门中作用时,赤龙时蘸玉清池。”渔父词

    身后站着的不止一个年轻漂亮的采女,她们三三两两,各自面带羞怯,有的用手撩起水,轻轻泼洒在皇帝的肩背有的则为皇帝揉捏着肩上的肌肉。

    她们的动作都是无比的小心翼翼,拘束谨慎,皇帝很快就察觉到其中的力度与触觉跟往常有所不同。

    “是谁”若不是自整顿宫禁以后,一直对穆顺以及未央宫的安保持有信心,皇帝此时就该跳起来了。即使如此,他心里仍不平静,只待转过头看见几个怯生生的年轻采女,这才放下了心,平静的说道:“谁许你们进来的”

    这几个负责服侍的采女都是才进宫不久,跟其他被选入的采女一样,学好规矩后,按照姿色、性情、能力、背景,被安排到不同的地方任职。长得好看的,舍得花钱打点的,就会安排到离皇帝近些的地方,而那些姿色不过关的,不舍得花钱,或是得罪了人的,就会安排到永巷这种地方,寂寞无闻的挨上大把韶华岁月。

    眼前的这些采女都是第一次被派来服侍,也是第一次面见皇帝,听闻皇帝不带喜怒的语气,都跟犯了错似得跪下稽首。

    虽是宫中服侍贵人的采女,但能走近皇帝身边,身上的穿着与姿色自然是远胜于寻常人的,尤其是这一个个怯弱畏惧的神态,更让人我见犹怜。皇帝皱了皱眉,眼神飞快的从这些环肥燕瘦、各有特色、身上因为要帮皇帝沐浴而刻意穿着单衣的采女身上掠过,他不再多看,而后对外间唤道:“穆顺,穆顺!”

    穆顺还没进来,一个长相标志的采女突然匍匐在地,抽噎着对皇帝说道:“陛下、陛下恕罪!奴婢们也是听命行事,不是擅行妄为”

    皇帝有些听了,本来背对着采女的他,一下把身子转了过来,这番动作顿时将木桶里的水搅起了一阵波浪,哗哗作响:“有意思,你听谁的命”

    “是、是掖庭令。”这采女生怕触怒皇帝,连连叩首,抬起头时,眼圈都红了一片:“掖庭令说陛下身边照理是要有人侍奉,尤其是这沐浴,照往例都是由采女”见皇帝有些不信,她又忙说道:“孝灵皇帝当年就是如此”

    她越说越小声,本来一件有理有据的事情,却被她说的像是做贼心虚。

    皇帝在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说到这里他心里差不多也明白了,这事估计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了,看来手下宦官们忧君之心,倒是比后妃还要急切些。看着身前这几个十七岁,战战兢兢的年轻采女,皇帝也寻不到理由加罪惩处,只得摆摆手说道:“都起来吧。”

    这时候穆顺在门边探首探脑的,一副想进又不敢进的样子,正好被皇帝看见了:“你在门边张望些什么”

    穆顺一愣,这才讪讪的走了过来,浑似做错了事一般,但脸上却挂着尴尬的笑,这在皇帝看来,他倒不像是自觉做了一桩坏事,而是做了一桩好事、却没有做好。

    他一边走近,一边对慌然不知所措的采女们摆了摆手,低声道:“都下去,下去。”

    皇帝只待看着那些采女扭着婀娜的步子走了,这才收回目光,对穆顺说道:“这是掖庭令自作主张,还是你与他早就商量好的”

    穆顺知道皇帝不喜欢有人跟他故意卖弄心计,也不遮掩,径直坦白道:“陛下睿鉴!奴婢等岂敢私有图谋,掖庭令调选采女入更衣后阁,更衣侍奉,是依前代的成例奴婢也只是有所耳闻,不能说是商量。”

    “即使如此,何不事先禀报于我”皇帝心仍有不平,今天能在自己身边随便调动采



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穆顺大松一口气,赶紧答谢,心里想着下回就把那些老人们叫回来,虽然那些采女样貌平庸了些,但好在皇帝不想今日这般抵触。他站了起来,没急着走,还试图做点什么讨好一番:“陛下若是不嫌弃,不如让奴婢伺候陛下”

    皇帝这时已经准备动作了,此时听罢,不由恼道:“你聋了”

    穆顺这下是真不敢说话了,几步便往门口退去,刚到门边,忽然听门外传来内谒者令李坚的声音:“禀陛下,皇后在阁外求见。”

    正主来了。

    皇帝眯缝着的双眼微睁,顿时松开了握着的手,对李坚说道:“快去宣进。”

    说着,皇帝便从水中站起,简单擦拭了下身子,便穿上一件单衣走了出去。

    此时董皇后穿着盛装,朝皇帝款款而来,见皇帝这时已简单穿好了衣服,坐在席上,头发还在湿漉漉的往下滴水。她细长的眉头讶然一挑,也没流露什么,大大方方的敛衽一礼,笑道:“贸然觐见,还望陛下恕罪。”

    “这没什么贸然的,起来吧。”皇帝正一手擦揉着垂下的头发,一边偏着头对董皇后笑说道:“皇后难得来一趟前殿,可是有什么要事”

    根据制度,掖庭嫔妃不得擅自出入皇帝与大臣议政的前殿,当初宋都私下跑去宣室见皇帝,完全是靠着宠信,不足以为援例,唯一特例的,就是与皇帝同为一体的皇后。

    作为这个天下的女主人,汉代皇后在宫中拥有的权力以及其衍生的政治权力,远胜于后世的其他朝代。当然,这种权力的运用还得有足够强力的外戚、性格绵软的皇帝相辅相承才行,譬如同样是孝灵皇帝朝,宋皇后就因小人谮毁而死,何皇后就能鸩杀贵人。

    至于现在的朝廷,皇帝一直以来的强势掌权之下,便是董皇后也不敢随意出入前殿,这次即使来了,也仅仅只是止步于更衣后阁、而不是象征意义巨大的宣室殿。

    董皇后特意走近了皇帝身边,极自然的从皇帝手中接过细软的缣布,为皇帝擦起头发来。她没有作声,只是微不可察的轻闻着,皇帝身上的气味干净清爽,没有一丝用过澡豆的残余味道。董皇后再看了眼皇帝上身穿着的轻薄单衣,衣下的块垒肌肉、连带着上面的水珠都隐隐可见。

    她心里有了数,故意不答,凡是先笑道:“臣妾是打扰了陛下了么”

    “不,你来的正巧。”皇帝右手支着下颔,刚沐浴完的他此时半露衣衫,随意至极的坐在席榻上散热纳凉,与对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道:“我正打算一会去椒房寻你呢。”
1...126127128129130...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