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这两日虎贲军几次都翻过寨墙杀进来了,尤其是那个叫王昌的都尉,简直张狂无比!”一人忿然说道:“若不是咱们几个合起力来打了回去,这个屯堡早就易主了。而那杨白一点动静都没有,这算哪门子的唇亡齿寒!”

    “够了。”杨任终于找到立威的机会




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闯营
    “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魏晋世语

    “怎么可能这山道上哪里走得了骑兵!”话是如此反驳,但就连那人自己的语气都不太自信,因为那由远及近、如急雨鼓点似得的嘚嘚声,还有身周微微晃动的抖震,他宁可相信这是地震。

    “莫不是山神”底层的兵卒大都是五斗米道的忠实信徒,对治头大祭酒们所传扬的山野鬼怪之说,向来是深信不疑,周遭任何一个反常的现象都会让他们惶恐不安:“我听说有些山神出巡的时候,都会兴云作雾……”

    他还没说完,两人的脸色都已是惨白的一片,都快赶得上雾气的颜色了。他们呆若木鸡的站在原地不动,像是忘记了身上还肩负着通报情况的职责,只听这密集的蹄声越来越近了,间或还夹杂着许多人怪喊怪叫的声音、野兽嘶鸣的声音。

    其中一个兵卒再也忍受不住这莫名的恐惧与浓雾之中的压抑,扯开嗓子大声叫喊了一声:“啊!”

    “山神来了,山神来了!”他一边大喊大叫着,一边慌不择路的到处乱跑,很快便穿过浓雾,咚的一声撞死在被浓雾遮蔽的大树下。

    另一个兵卒也不管同伴是死是活,把兵器一丢,撒腿就往原路狂奔,嘴里不住的念叨着几句祭酒传授给他的祷词,希望借此去祸解厄。可不知是他自己平日里背的不牢靠,还是这关键的时候心慌意乱,如何也背不完整,到后来他索性也不背了,在嘴里不住的说道:“三官救我、老君救我……啊啊啊啊啊……”

    身后的蹄声已经非常之近了,在这个时候他还有闲心往后张望,只见那浓浓的雾气中突然出现了无数黑色的影子,像是四蹄的野兽,其中一物飞快的向他跑来,低着头,冲着这人的腰猛然一戳、一顶。

    那兵卒顿时飞了出去,他高高的从林间掠过,一下子扑在屯堡外搭建的木质栅栏上,尖锐的木柱登时将他的身体刺穿。他就这么头朝下的挂在栅墙上,一时没有死透,在生前还能看到眼下这副奇观:

    大概有数千匹麋鹿从山雾之中成群结队的朝屯堡冲了过来,它们咆哮着,互相践踏着,有的没看清路一



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无路
    “相公征关右,赫怒振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从军行

    就在杨任的大营被攻破的那一瞬间,便有人从山上跑下来传讯:“报!我军大破敌营,据得贼人屯堡,杨任等贼军已溃退散走!”

    “善。”彻夜未眠的裴茂转头看了荀攸一眼,与其会心一笑,他面上的表情虽是神色自若,但他心里直到这个时候才终是暗松了口气。

    “山上要屯皆已攻没,阳平关城中的张卫如断一臂,他若不想就此势孤,必得出城相援。”裴茂身披黑色大氅,对荀攸说道。

    “张卫无谋之人,性情胆怯,而此时雾气浓重,难辨方位、敌我,我料其未必敢出城相援。”荀攸想起这些天的观察,按常理说,像眼前这种山下关城、山上要屯之间的关系,本该是互为犄角,互相支援的。可这些天彼等根本没有任何配合的举动,完全是各打各的,荀攸由此推定,要么是守将无能、要么就是其内部不和。

    无论出于那一种原因,都是今晚荀攸采取各个击破策略的前提与基础。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裴茂轻声说道,阳平关比山上诸屯更为险固,如非必要,他不愿意让精锐的虎贲在这个关头造成损伤:“不妨按原定的计策,先于城外设好伏兵,若是城中守军不出,再攻之也不为迟。”

    在这种无伤大雅的小细节上,荀攸向来是乐意迁就对方的:“还是裴公用兵谨慎。”

    阳平关城之中,与山上屯堡一样,其将兵皆已睡下,张卫正做着一场好梦,在梦里,张卫看见他亲自打败了朝廷派来的八万雄师,让他们铩羽而归,而杨白那个小子则低三下气的匍匐在自己面前……紧接着场景一变,他看见兄长张鲁在南郑给他主持封赏,他伸出双手接过了张鲁递来的木盒。

    打开木盒,里头盛装的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一颗神色灰败头颅他张卫自己的头颅。

    “啊!”张卫登时被吓得惊醒了过来,他尚未擦去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但听门外亲兵敲了半天门,猛然闯了进来,大神对他唤道:“将军,山上突然喊杀声不断,似乎官军在趁夜攻打屯寨!”

    &nbs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扞蔽无存
    “陈赏越山岳,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从军诗

    天明过后,黎明的曙光终于揭开了夜色的帷幕,山间浓雾倏然散去,化作叶尖、树梢上晶莹的露珠。山上那原本据险而守、旌旗招展的屯堡营盘,如今暴露在阳光下,却是满目疮痍,死状极惨的尸首、随处乱丢的兵甲、被失火烧了一半的粮草帐篷。

    跟惨重的山上相比起来,稍作抵抗便即投降的张卫给阳平关城提供了极大的保护。经过这一晚的奋战,阳平三万多守军死伤一万余,主要都是山上的守军,至于城中的两万人几乎是毫发无损。

    阳平关下城门大开,千余虎贲军列阵于城门处,他们背后就是宽厚的城墙,本来城头插着张字大旗的位置如今也被一面面汉、司隶校尉裴等大纛旌旗所占据。

    虎贲中郎将盖顺与射声校尉沮隽率众在城门处迎接南征主帅、司隶校尉裴茂,以及侍中、参军荀攸,沮县长傅干、南郑令朱皓等人正式入城。

    张卫被绑缚得结结实实的,跪在前头,他背着光,抬眼看去,只见裴茂等人带着运粮的民夫、羌氐义从、他郡郡兵等部众,大概有五六万人,算上已入城的虎贲、射声,这就是他们一路所号称的十万大军。

    看着对方中军抬着的那杆汉字大纛迎风招展、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张卫不由得感慨万分:莫非真是刘氏承天应命,汉祚衰而不亡

    就这么出神的一个功夫,裴茂与荀攸等人已经打马从张卫身边过去了,他们没有下马来给张卫解缚的想法,毕竟一个小小的张卫还不值得他们这么做之所以让张卫跪迎于此,纯粹是为了献俘入城的这个仪式。

    入城之后,裴茂着即在府中召开军议,说道:“耗时大半月,我总算能向国家呈递捷报了,这一切,都有赖于荀君运筹帷幄、诸将奋战效命之



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气出唱

    “嗯。”裴茂手捋胡须,轻笑了一声,问道:“此战大功,泰半要归于这些山中野麋,若非如此,何能轻易破贼如今倒还有人想吃了它……却不知荀君要如何处置”

    荀攸抬头看向裴茂,笑着推脱道:“裴公既有此问,定然是心里已有了计较,又何必使我现拙”

    “依我看,将彼等放归山林,只留下十数只雄雌健壮的,进献朝廷。”裴茂和颜悦色的说道,顿了一顿,继而说出了他自己的解释:“此番麋鹿闯营,助我军击破山中屯贼,堪称天意,理当使朝廷诸公知之。”

    按裴茂的想法,他完全可以在报捷的奏疏中做些笔墨文章,把羌氐义从驱赶麋鹿这一段经历给隐去,直接说晚上有数千野麋闯入敌营,助我军大破壁垒。只要将此事归因于天意,不正好可以说明汉室得天之助虽说不能彻底抵消这两年日食、地震等灾异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若是宣传得力,照样能佐证皇帝的天命所归。

    至于隐去了这件事的人为因素,是否会引起羌氐的不满,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彼等羌氐在朝中无人,又不关心朝政,根本无从得知裴茂这封报捷奏疏的内容,只要在封赏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金银名爵就可以了。

    荀攸听罢,眸色一沉,他没想到对方会有如此过人之处,看来裴氏能从河东那场豪强的劫难中脱身无事,不是没有理由的。只要这件事运作得当,再加上南征的大功,裴氏完全可以从因为河东豪强事件、而势力孤弱的状态中走出来,并且以一个强势的姿态屹立于朝堂。

    “当然,除了麋鹿自走入营以外,此战还是要靠诸将奋勇效命。”裴茂略有深意的看向盖顺、沮隽二人,揶揄道:“尔等可不要光顾着歆羡麋鹿啊。”

    盖顺与沮隽俱是低头,连称不敢,此番负责攻



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窜悔过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伏虎林应制

    张鲁眉头一抖,连声说道:“快说!”

    “请屏退左右。”阎圃毫不顾忌的看了李休、姜合等人一眼,意思简单明了。

    不仅是李休心惊不已,就连心里有鬼的姜合等人也是眼神飘忽,阎圃将彼等的神色皆收入眼底,不声不响的等着张鲁下令。

    张鲁的眉头皱起,似乎也很是烦闷,他把手一挥,道:“尔等都下去!”

    接着,他便将阎圃引入内室,对这个自己手下最信任、也最有智谋的功曹说道:“阎公可有良计授我”

    阎圃这才慢慢悠悠的说道:“敢问师君一句话,今时今地,我军真要与朝廷死战不可吗”

    这话把张鲁给问住了,他犹豫了下,模棱两可的说道:“非是万不得已,谁愿与如今的朝廷相抗”

    阎圃抬眼看向张鲁,说道:“在这个关头,师君还要瞒我不成”

    张鲁一愣,接着咬了咬牙,把心一横,干脆的说道:“是,我尚且心存侥幸。不瞒阎公,早在朝廷抵达阳平之时,我便已派骆曜赶往刘君郎处,命其与我母一同布置、谋杀刘焉。等刘焉一死,益州大乱,我再带着汉、巴之兵南下,扶立刘瑁登位。那时即便汉中已失,只要我据守剑阁、白水等处,彼等便只能望关兴叹!”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似乎不愿与阎圃炯炯发亮的目光对视,低下了眼睑,说道:“可谁知道,计策尚未有所成效,朝廷之军便进展如此迅速,不仅攻克阳平,甚至还派出奇兵、断我一臂……诶,想我张鲁称雄巴、汉,如今落得此等境地,安知非命啊!”

    阎圃静静地听着张鲁说话,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引得张鲁心里好奇,说道:“阎公这是何意”

    “师君。”阎圃看了张鲁一眼,他是巴西豪强出身,与张鲁这个走底层路线发展势力的五斗米道本来没有什么交集,只是谁让他的母亲有一年生了重病,全靠张鲁才得以救治。



第一百八十章 整军待命
    “汉中之地,后可据而安,前可恃而进。”宋史

    在得闻裴茂、徐晃两军东西并进的消息后,张鲁果断在阎圃的建议下弃城而走,结果还是先出发、行军速度相对较快的徐晃所部率先进夺南郑。

    既到南郑,徐晃没有急着带兵入城,而是在城南靠近汉水处扎下营寨。中军大纛一立,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各都尉、司马约束部下,不准擅自入城扰民,徐晃治军有方,南北军素来讲究军纪,没有哪一个将校士卒敢以身试法。所以南郑城里的百姓,消息不灵通的,一时间竟还有不知道城外连营扎寨的。

    扎稳脚跟以后,徐晃立即带着一千人入城,第一步就是接受官署、府库,然后派遣赵云、太史慈等人带兵象征性的追击一下张鲁。直待点收无误之后,方才算是彻底在南郑落脚,等到第二天下午,斥候传讯,言裴茂等人所率大军已在城西不远处。

    裴茂等人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盖顺、沮隽等人尽皆扼腕,倒是裴茂豁达,在城下拉着徐晃的胳膊,笑着说道:“傥骆道艰险殊绝,公明能履险而至,立此大功,可见不凡!”

    “都是国家庙算深远,料敌于指掌之间,我等不过循计蹈步而已。”徐晃态度不卑不亢,很有觉悟的说道。

    裴茂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看向荀攸,右手指了指徐晃,一切尽在不言中。

    荀攸在一旁也是浅笑不语,作为参与谋划南征路线的两人,彼此心知肚明。这次南征,看似是裴茂这方声势浩大,担当主力,其实只不过是吸引张鲁主力,为徐晃这边减轻压力的。

    看看人员配置就知道,被皇帝亲口赞誉为上将军的徐晃就不说了,太史慈、孟达都是殿前羽林郎,整日与皇帝形影不离,恩信深重。皇帝明显是将破敌的希望寄托在了由徐晃、法正、太史慈这些心腹亲信组成的偏师上,虽说给这支偏师的军令表面上只是占据成固、形成威慑,其实在占据成固之后的下一步动向,不需明说,徐晃等人自会领悟。

    裴茂与荀攸进了城,听徐晃说彼等是如何在山中急行军、在雷雨



第一百八十一章 别开新面
    “自开元以后,山南西道尝治此,用以北援关中,南通蜀口。”读史方舆纪要

    打发众将下去了之后,裴茂坐在榻上,没来由的叹了口气。

    荀攸料想对方是担心儿子裴俊在蜀地的安危,哪怕有长辈在旁帮衬,但对方毕竟才十五六岁,就让他主持这种大事,也算是难为他了。于是,荀攸开口说道:“贵府家传敦义之风,令郎君虽远在蜀地,纵事不成,但凭才智,足堪保全其身。”

    “愿是如此吧。”裴茂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道:“既有王命在身,便当奋力为之,何能心存畏缩,顾己保全此无状子若是不肖,辜负王命,纵然保下命来,我也不放过他。”

    裴茂治家严谨,膝下裴潜、裴俊、裴徽等几个儿子在他的管束下都很懂事明理,有人曾说他裴氏几代遗泽厚积,终究要在他这一代开始发扬光大。

    荀攸略为动容,好生说道:“裴公无需多虑!令郎君身边既有其姊夫,老成干练、又有平准监从旁布置。等事起之时,来敬达那边也会主动倾靠过来,两相合力,不愁不得功成。我等这几日,只需要静待消息便是。”

    裴茂舒展了几分眉头,轻声问道:“那张鲁呢五斗米道在巴中广有信众,彼等南逃至此,犹如虎归山林。纵然有来敏、还有吾儿等人从中绸缪,事后怕也是免不了一场恶战。”

    “张鲁乃从容而退,非是仓皇而逃。”荀攸不以为然,摇头说道:“若彼等真有顽抗之心,又何必将所积资财粮草等物留于府库既不焚毁、也不带走,任其壮大我军,可见彼等心里尚存一丝苟且侥幸之心,说不准,还会因势而降。”

    裴茂静静地思索了好一会,最终是同意了荀攸的观点,点头说道:“果是如此,那此行



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史记孝文本纪

    古来划分行政区域,讲究的是山川形便四个字,很少不是依大河、山脉走向而划分州郡县界的,例如益州与司隶之间的秦岭,并州与冀州之间的太行山。这样划分的缘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山川分隔的两个地域之间有着经济、文化、气候土壤上的差别,各个区域之间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式,所以据此划分会使得官员治理更为便捷。

    至于汉中本属于巴蜀,民风迥然于关中,皇帝站在军事、政治的角度,为了消除益州所凭恃的山川之险,打破今后再有野心家敢在益州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防止分裂,所以才将汉中纳入司隶校尉部,也就是归于朝廷直辖。但这从治理、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凭空给司隶增加了治理难度,并不是件好事。

    “汉中从来便为益州所有,一旦隶秦,则蜀之险尽失。虽为杜渐防萌,但恐也有违禹贡分州之意啊。”马日磾一方面也是觉得汉中隔着秦岭,难与三辅之地交通往来,不便治理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畛域之别,不太乐意接受,故而说道。

    “禹贡划天下为九州,那是上古之人对当世天下所做的划分,后世之人,就不能因时而变了若如此,孝武皇帝何故设十三州刺史”皇帝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汉中最开始的确是蜀国的,后来为秦国所夺,又与楚国相争数十载,所以混杂了荆楚、巴蜀以及关中之地的文化,不单是蜀地。再说了,就算是把汉中还给益州,他的治理成本就会降低了么
1...125126127128129...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