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众人吃完各自的豆羹,都有些意犹未尽,此时见两个身份尊贵的捕蝗使派人做这做那,一时都好奇不已,纷纷围了上来。
只见苏则指使一个农妇去掉蝗虫的翅膀、大小腿与头部后,用水洗净,然后用一根细枝串几只蝗虫,放在火上烘烤起来。
“我以前只在羌地吃过羊炙、鹿炙,这虫炙倒还是第一次吃。”马超看着农妇熟练地翻着面,笑着对苏则说道。
身边的人听得的分明,立时哗然变色。
第698章 向火微炙
“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蝉赋
长门亭长本是个粗豪的中年汉子,才从军中因伤退伍,本来是箭矢飞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汉子,此时却满面惊愕,声音都有些变调:“两、两位郎君,莫非是要吃蝗虫”
“这是自然。”马超白了他一眼,看到乡民议论纷纷,不禁说道:“前日里天子为了不使蝗虫害民,不惜向天赌咒,生吃蝗虫。就连天子都如此,我等又如何吃不得”
众人还是有些惊疑不定,有个人战战兢兢的说道:“可、可那是天子,天子有苍天护佑,自然无事,可我等小民哪里能跟天子比”
“是啊是啊,蝗虫可吃不得啊!”
“咱们跟着杀蝗虫都怕苍天怪罪,怎么还能吃它”
“蝗虫又没毒,为何吃不得!”马超双眼一瞪,目光如刀,扫过之处,众皆噤声:“它再能耐,也不过是只虫子罢了!尔等平日里在田间、菜圃踩死的蚂蚁、捏死的毛虫不知有多少,也没见苍天怪罪,吃几只蝗虫会要人命不成!”
别看马超年纪轻轻,当年跟着其父马腾带兵纵横凉州的时候没少杀过人,入了太学以来便收敛了不少,平日里倒还藏得住,此时一旦流露出来,众人皆被马超凌厉的气势吓住。
苏则站在一边没有说话,他知道要真正使这些人信服,还得以身作则才行。
这时候农妇从亭长手中取过盐袋,信手拈了一把,洒在上面。很快,一股酥香的味道迅速飘散。
围在火旁的众人接连抽着鼻子,面露惊讶。
撒了把盐就这么香
倒是有些像蝉的吃法
或许真的能吃。
等到酥香更浓之后,马超这才让农妇停手,当先拿起一串。众人的眼神随之移动,紧张的看着马超。
马超嘴上说的轻松,此时真让他下口却是有些没底,众目睽睽之下,又有苏则在一旁殷切的看着,马超不敢露出半分犹豫,一口便将微烫的虫子吃进嘴里。
“咔嚓咔嚓”
嘴里发出酥脆的响声,像是在吃锅巴,马超脸上露出一丝惊讶,说道:“味道上佳!”
苏则立即跟上,虽是也是用手撸串,却带着一股潇洒自如,与马超的粗鲁半点不沾边。他吃了一口后,便知道马超并不是有意作假,而真的足以当做一道美食。
见身份尊贵的苏则与马超都吃了,而且没有半点不好的症状,众人一时都有些心动,但还是没有人出头,显然是在做最后的思想斗争。
已经做好心理建设的长门亭长见状,出声鼓舞道:“咱们当年逃荒的时候,饿极了连土都吃过,更别说什么蚯蚓树皮了,现如今不过是几只虫子,吃了又怎样!何况,不就是虫子,你们小的时候难道就没粘过树上的蝉吃”
于是话一说完,立即伸手拿了一串放进嘴里。
见到亭长都这么说,其余的人纷纷效仿,凡试过的人无不是眼前一亮,连声说好。后面的人瞧见异样,再不犹豫,跟人抢了起来。
众人一开始都是闭着眼睛下嘴,像是服毒一样带着股决绝的神色,没想到随意嚼了嚼,神情陡然一变。
“好吃!”
不仅香,而且比小时候在瓦片上烤的蝉要好吃多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有的人吃了两口,居然有种吃虾干的味道。
很快,抓来的蝗虫被一扫而空,尤其是孩童无所禁忌,接受得最快,几乎把这个当成了零嘴,几家孩童聚在一起,哄闹着说要再去抓蝗虫来吃。大人们也颇为意动,蝗虫不仅可以攒起来去官府换粮食、还能捉来下饭,至于报应,这世上哪还有比禾苗被啃光、再也吃不上饭的报应大何况就连天子、贵人们都吃了,自己还有什么可怕的
苏则见到众人由一开始被动的组织捕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态势,心里深感安慰。
正如苏则所料想的,皇帝在当众表演了生吃蝗虫的节目后,紧接着便赐下宴席,邀承明殿诸公赴宴。
未央宫清凉殿中,司徒马日磾一脸纠结的看着身前桌案上漆碗漆盘,食具里分别是油炸蝗虫、菘菜煮蝗虫、炙蝗虫
再看依次坐在别处、神情淡然的司空赵温,面色凝重的太尉董承,表情冷硬的侍中杨琦还有彷徨四望,不知所措的尚书仆射吴硕。显然大部分人都被皇帝这一出宴席唬住了,马日磾还想着如今正是旱蝗时节,宫中不该设置宴饮,本想借此劝谏,没想到一来便遇上这种场面。饶是思维灵便,最擅长强谏的杨琦一时也不知如何说起了。
皇帝见众人不语,先笑说道:“自当日以后,我便想到这世间万物,皆有造化,宜于鸟兽食者,人食之未尝不可。乃诏令太官,将此物设法烹制,或烤或蒸,没想到其味颇为鲜美,宫中诸黄门,未有不交口称赞者。故特开此宴,诏诸公前来,是为一同尝新,好以身作表率,使天下人知,所以莫要拘束了。”
众人明白皇帝的苦心,以蝗虫为食,不同于以前皇帝弄出酸梅汤这种饮品小道,就算弄得再好吃,高门豪强、普通百姓之家也不会吃这种地里乱跳的虫子。只有那些没了生计,饱受蝗灾之苦的贫寒黎庶,才会借此活命。
赵温率先离席,伏身拜道:“陛下仁爱黎庶,心存万民,臣温服膺,愿助陛下宵旰之忧。”
董承等紧随其后,齐声道:“陛下诚乃仁德之君。”
皇帝笑了一笑,他可不会因为众人夸他几句,就可以让人逃过这一餐了。
自从皇帝从上到下发起轰轰烈烈的灭蝗运动以后,落实贯彻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亦有之。譬如前些天,公卿百官祈完雨之后,就有个太学的博士上疏,对皇帝大张旗鼓的灭蝗表示异议:自古除灾者,未尝不以修德为要天灾岂可以人力制之且杀蝗甚多,必伤和气,伏愿陛下思之。
对于这种愚昧昏聩的言论,说来说去都是要皇帝修德、罪己,然后将一切托付给上天的垂怜。皇帝当时便气笑了,训斥说庸儒泥古不化,不知变通,何堪为师然后当即罢免了该博士的一切官职,杀鸡儆猴,狠狠地震慑了一番。
此后朝廷上下再也没有人敢阻挠皇帝灭蝗的决心,就连深受经学影响、很是信服修德自省这一套的司徒马日磾,一时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了。
穆顺极有眼色的在一边说道:“诸公幸食。”
第699章 食不甘味
“曝亁可代鰕米,尽力捕之既除害又佐食,何惮不为!””范仲淹疏
马日磾知道皇帝这一连串的举动都是做给他看的,不然为什么在那么多内容相似的奏疏中,单就挑出他的亲族、明经科教习马毕的奏疏来发作这件事看似是皇帝一次信手为之,但往深处想,难保不会让做贼心虚的马日磾联想到上个月私遣马毕赴右扶风老家警告族人马访收手的事情。
莫非皇帝已经知道了不然为何单是拿马毕来敲打他
皇帝似是不知马日磾心中所想,也不让穆顺代为布菜,径直执箸,当先夹起一只炸成金黄色的蝗虫,毫不迟疑的放进嘴里。唇舌之间,顿时传来一阵久违的酥香。这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高蛋白食物,皇帝在前世也曾与人吃过,但前世里几十上百块一斤的蝗虫,哪有这个新鲜
连皇帝都自得其乐的吃着,底下众人不敢不动筷,以董承、赵温为首的一帮人神色复杂的吃下蝗虫,虽然经过了太官的精加工与调味,味道尚且过得去,但这些士大夫的心里仍有个过不去的坎。皇帝看到这里不免觉得好笑,古人能够吃蜂蛹、蛴螬,却唯独吃不下蝗虫,可见还是心里对蝗虫存在惧怕。
越是深信蝗虫成灾是天咎的人,在吃蝗虫的时候就会越有顾忌。
此时在清凉殿用宴的人,虽然一个个面上从容淡定,但随着进食的时间过长,皇帝很快就看出端倪来。
这里他才将手中筷箸放下,底下一直用余光观察着皇帝的马日磾立即迫不及待的放下筷箸,如释重负。皇帝看了座中就数马日磾身前的饭菜跟没动过一样,莞尔笑道:“马公可是不喜欢吃这等膳食”
“说来也是。”皇帝不等马日磾开口,顾自往下说道:“扶风马氏数百年家传,家中自然是锦衣玉食,如何吃得下此等虫类”说着,他便对穆顺说道:“去把马公的饭食撤下,换一份上来。”
在外人看来,这完全是皇帝对待枢臣的一片亲厚之意,可马日磾本就心虚,又不敢吃灾虫、又在思虑皇帝罢黜马毕的真实意图,一顿饭下来竟是味如嚼蜡、如坐针毡。此时被皇帝问起,他自是不敢认下,不然外间不知该如何说他了:“臣不敢。”他忙离席拜倒,说道:“只是臣有生之年,只知蝗乃灾虫,扑杀灭绝已属骇听,更遑论以此进食故虽明陛下深意,心中却仍未宽释。”
“有人说蝗乃天虫,是由天灾,人皆应祈祷虔诚,务自修省,至于驱逐扑杀,却并非长策。”皇帝抖了抖衣袖,身子往后靠了一靠,施施然说道:“我却以为此等言论,着实大谬。天生蝗虫,正如天生盗贼,盗贼之患,不逊于蝗。而天下官府未有不尽力诛之者,何故到了蝗虫这里,反而是胆怯畏葸了水旱也是天灾,蝗虫不敢捕杀,那水旱却敢疏导时人沉浸灾异之说、种种异象皆附会于天,难免过犹不及了。”
这似乎是要将传继至今的灾异学说重新定义一番,将对待灾异的消极态度转变为积极主动,马日磾心里也是暗骂自己糊涂,都这么久了,在明知皇帝态度的前提下还应答出这番话来,实在是不得体。这样想着,马日磾不免将一颗心提了起来,愈加谨慎。
“那些都是庸儒之言,马公开明之士,自然是没有这些意思。”皇帝倚在凭几上看着对方,话里却是说向所有人:“诸公位尊,即便曾经饭疏食饮水,也不曾真的过过寻常黎庶家贫苦的日子。不说旁人,就说我,蝗虫炒制后,其味虽美,但如何比得上宫中麋鹿鱼雁、菰米茭白有此等珍馐佳肴,何至于去吃区区虫类但黎庶却不一样,只要能苟活于世,几只蝗虫有何食不得”
马日磾的脸色涨红,身边像是放了只火炉似得燥热不已,皇帝口中的旁人句句都是在说他挑挑拣拣,不肯与百姓共苦。不仅如此,一旁的董承还看热闹似得,起身拜伏道:“陛下仁德爱民,臣等钦服。”
“近来我偶得一梦。”皇帝看着众人附和称颂,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顾自说道:“梦见一国荒乱,百姓饿死者众,其君异之,言何不食肉糜”
天子做的梦,只要宣之于臣下,就必然会有他的一番深意。听了这个荒诞的故事之后,杨琦皱了皱眉,扬声说道:“此主不知疾苦,为近旁小人蒙蔽甚矣!为君者当亲近贤能,体察民间,舜有纳言之命,周有采诗之官,今有乐府之制,此皆帝王耳目,是所以施政不有失也。”
“杨公说的在理。”皇帝颔首道,他本就想借此讥讽一番当朝许多只知空口说大道理的儒生,此时他将目光移到马日磾身上,说道:“为君者当如此,诸公秉国之要,一令一政,干系万千,不可不察。适才所言虽是一梦,但何不食肉糜之句,当为警示,今后之后,可莫要学此愚顽之语才好。”
说到这里,皇帝像是才注意到马日磾忐忑忧虑的神色,立时吩咐道:“马公快起来,我见你未曾进食多少,若是饿着走出宫门,倒是我这个设宴的过失了。”
“臣惶恐。”马日磾丝毫不觉松了一口气,反倒从身上感受到皇帝宛如实质性的目光,以及心里强烈的惊惧。他回到席上,犹如拿起千钧铁棒似得缓缓拿起筷箸,然后在皇帝饱含期许的目光之下,将筷箸伸向盘中。
那黑底红纹的漆盘中盛放着十几只炸得金黄酥脆的蝗虫,虽说这些虫子都被去掉了头、足、翅等肢体,只剩下一副躯干,但那饱满如蛇腹蝎尾的虫肚、还有胸甲附近未摘除干净的残肢,简直与生前并无两样。马日磾强忍着心里的反感与不适,顶着巨大的压力夹起一只蝗虫,微微颤颤的吃进嘴里。
偏就不巧,那只蝗虫正是只受孕的雌虫,里头还有不少虫卵也一并被油炸了留在腹内。马日磾这一口正好将虫子的腹肚咬破,里面的虫卵露出来,一想到这些虫卵在自己舌头上滚动,那种异样与恶心,让马日磾不禁眉头大皱,险些吐出来。
杨琦不禁在席上跪立起身,有些焦急的说道:“陛下!”
马日磾纵有不是,当庭折辱,却有些过了。
这话并未宣之于口,但皇帝显然明白了杨琦说情的意思,只不过让他适可而止、留些体面,那马日磾又为何不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
皇帝眼底掠过一丝冷意,一番思虑后,很快点头道:“时下朝廷要赈济关中数十万百姓,仓廪支应,难免会有所不足,鼓励百姓食蝗,正可稍解燃眉之急。诸公此番既已知蝗虫可食、其味不坏,此后理应督劝各地郡府,在捕蝗之余,认真推行,这也是给黎庶多一条度过灾年的活路。”
此时马日磾脸色十分难看,头上冒出一阵虚汗,他已将蝗虫吞咽了下去,趁着皇帝发令、众人附和之际,也跟着离席应诺。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然是彻底慑服,再不敢打什么念头了:“臣等谨诺。”
第700章 殃必及身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战国策赵策四
散席之后,马日磾没有与董承、赵温等人一同回承明殿理政,而是托辞身体不适,先提前回府休息去了。
董承与赵温见马日磾面色发白,知道对方是被刚才这一遭威吓致使心神动荡,要好生休养,于是也不说什么,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任其离去了。
杨琦最后说道:“夏日暑热,马公身体不适,不妨多在家修养,朝政虽是急务,却非一时之功。”
马日磾心里急躁,哪能仔细理会只虚应了几句后,便缓步走出清凉殿,才一出来,便被外间强烈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感觉全身烘热,他伸手在眼前挡着光,浑浊而滚烫的空气被吸入肺腑。
燥热的气流充斥着清凉殿前的广场,绚烂的阳光照得人晕眩不已。
马日磾身体陡然颤了一颤,差点跌下去,幸而身边有个中黄门扶住了他,饶是如此,他也已经虚弱无比。在中黄门的扶持下,他佝偻着腰,步态迟缓的走回马车上。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温才发觉马日磾竟也是老态龙钟,全然没有以往的那幅精神气了。
与赵温并肩而立的董承忽然出声道:“司徒也老了。”
马日磾年近七旬,而董承不过四十余岁,赵温也才五十余岁,在他们眼中,马日磾确实是老了。承明殿诸大臣的年纪说起来都不除了荀攸是三十余岁以外,尚书仆射吴硕、侍中杨琦都是四五十余岁。而皇帝才十四,年轻气盛,需要老成持重的大臣不假,但身边想来是更喜欢积极敢为的人才。
赵温心里默默转动着念头,没有接口搭话。
董承也不以为忤,又自言自语的说道:“说起来,尚书令自中暑过后,身子便再也没好起来过,等到旱蝗等灾稍有纾解,吾等自要拜访探问一二。”
他这番话说的虚情假意,却没人主动附和,本来站在董承等人身后的吴硕是想出言附和几句的,但转头看见杨琦面色冷漠,似是没听见董承的呓语一般,忽然自觉的在这诡秘的气氛中闭了嘴,不敢多言。赵温转身往后看了一眼,皇帝早他们之前离席而去,此时的清凉殿只剩下几个中黄门收拾桌案,殿内帷幕垂落,清凉静谧。
出宫之后,马日磾匆匆回府,直到在婢女的服侍下换取朝服,这才惊觉自己的后背不知何时出了一阵冷汗。因罢官而赋闲在家的马毕此时迎了上来,见到马日磾入宫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就变了一副虚弱的模样,顿时大吃一惊。马毕连忙屏退奴仆,将马日磾扶到席上安坐,忧心的问道:“听闻国家今日邀诸公宴饮,提早出宫,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