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咱们这边不先吃个亏,陛下如何会放心对付马翁叔”黄琬将茶碗缓缓往下,忽然叹道:“尚书令自从中暑以后,身体便再也没有好过,你明日与我一同去看望。”

    京兆尹,长门亭。

    长门亭在浐水河畔、霸陵原上,其地阡陌纵横、土地广阔。举目四望,苍茫的何川、畎亩都寂寥无人,离沟渠远些的地方都没有草木,田地里青黄的禾苗在威风的吹拂下柔弱可怜的颤抖着。空气里嗡嗡嗡的一阵窸窣声,远处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在近地面灵动的飞舞、却是数不尽的虫群从西边往这片青翠飞来。

    那黑漆漆的虫群不断变化着形状,从远处看仿佛鬼神,四野的空气突然变得压抑无比。

    这时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狼嚎,仔细听又仿佛来自边陲的曲调,苍茫辽远,声音高昂。

    歌声之后,紧随着就有数百人从趴伏着的地上跳起来,手上拿着锣鼓、竹筒嘴里叼着竹哨,以及各类杂七杂的能发出声响的东西,最不济的都有人扯嗓子呐喊着,手里捏着土块。这些人纷纷扰扰,组合成一阵稀奇古怪的杂音,虽然杂乱无章,但声势惊人,若是不明所以的人听了,还以为此间在打什么仗。

    对面那群蝗虫仿佛被惊动了,黑漆的乌云登时一缩,竟有往左边去的势头。

    为首的亭长见状,立即高举一把小红旗。

    身后立时传来阵阵鼓声,队伍中立即分出二三十人组成左翼前去截击,那队人中有一人身壮体长,高鼻阔目,体型、服侍皆与旁人不同,只见他手持弓箭,一边敏捷的在田垄上跳跃、奔跑着,一边抬手弯弓,往黑漆的虫群中射了一箭。

    那箭竟是军n有的响箭,尖唳的声音飞速射进蝗群,紧接着又是三发响箭,蝗群一时大乱,跌在地上乱蹦乱跳,被人群驱赶着跳到了一个挖好的土坑里。

    这土坑约有三丈深,蝗虫一下跌了进去,便在垂直的土壁上不断的跳着,似乎想重新跳上来。

    一个白净的年轻人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见到大部分蝗虫落入坑中,立即呼喊道:“快!快填土!”

    众人有条不紊的拿起锹、铲等农具在旁边铲土,他们都是附近组织起来的农人,其中有老有幼、有男有女,几乎是全家上阵。很快,众人便将这个土坑给填平了,期间虽有不少蝗虫趁机逃出,但也被及时的踩死在地。

    一阵忙碌过后,精疲力尽的众人各自散坐在地,时近中午,一些妇女被组织起来就地搭起土灶烧饭,田坎上顿时炊烟袅袅。

    苏则长于深宅,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酣畅淋漓的奔跑过,只觉得胸腔之间仿佛要炸开了似得,饶是已经坐下了,也仍是气喘不停。旁人皆知他身份不凡,心里畏惧,就连长门亭长也只敢在远处观望,一时不敢近前。

    这时马超从旁走来,一屁股坐在田垄上,往旁边放下了弓箭,气息平稳的对苏则说道:“还是我这响箭有用,不然光是凭空叫喊,嗓子哑了都怕是无用。”他瞧了眼在不远处围着锅灶眼馋的乡民,又说道:“幸而我跟我阿翁在军中学了不少排兵布阵之法,这会子用到他们身上,倒是能发挥几分力。我听说其他乡亭的捕蝗使天天疲于奔跑,三日捕蝗才五石不到,你看我们这一次埋的,多少也有二三石了。等午后将这些虫尸挖出来,还能给他们换一二石粟子。”

    苏则光顾着大口喘气,没工夫跟对方搭话,眉宇间却是深深的忧虑。

    由于自己扶风苏氏的门第,在分配的时候没有像贾逵他们那样分配到右扶风散关、阳城靠近雍凉的偏远地方,而是安排到了受灾情况较好的附近。然而京畿一带是全关中水利最好的地方,却还有这么多蝗虫,京畿都是如此,更遑论其余乡县了。

    地方百姓大多都畏惧蝗虫,不敢杀害,又不善于组织,起初他来的时候,这些人只知道一窝蜂的往上冲,根本不懂包抄,导致蝗虫四处乱跳,收效甚微。更有的见到蝗虫黑压压的一片,没等冲上去就跪在地上求饶,若不是马超正好就在临近乡亭,跑来相助,苏则眼下决计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

    “苏兄,我看你平日里还得多加锻炼,这剑术虽能增强体魄,却不经用,你日后若是遇上贼人,就凭现在这样,如何逃得脱”马超关切的说道。

    马超转头一看,发现苏则几乎是大汗淋漓,脸色泛红,细密的汗珠贴在白皙的脸颊、肌肤上,汇成一道细细的水流顺着脖颈滑下,他不由得愣住了。

    苏则恍若未觉,只觉得好笑,他以后入仕最不济也是郡县长官,哪里有独自遇上贼人的机会不过对方的关心却是不假,他也承了对方的心意,只是不愿承认自己身体虚弱,他别开话题,道:“我看你以后适合带兵征战,战场上杀机无处不在,这番话还是留给你自己听吧。”

    马超心里一乐,收回了目光,仰头看了看天,额头不禁挤出几道横纹,他忽然叹道:“你也觉得我适合战场。我六岁骑马,岁就能开弓,十岁的时候能在羌胡帐中摔跤、打败他们部落里的所有少年他们都说我生来就是要上战场杀人的,我本该在战场上立功,可是如今我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第696章 故事新羹
    “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菜根谭闲适

    苏则忽然心有所感,扭头看向马超。

    “记得我第一次学会骑马的时候,整个天地仿佛都在随着我而移动,树木不是静止的、飞鸟也是可以追逐得到的,就连风也在你耳边呼呼的吹着,简直是世上最轻柔的耳语你全身随着马背上下颠簸,站在山坡上俯瞰,有一种情绪会从你的胸口涌上来我那时就在想,若是我一辈子骑着马只往一个方向走,就算是天地的尽头,也该被我骑到了吧”马超往后躺在干巴巴的黄土地上,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的膝盖上,慢悠悠的抖动着,眯着眼盯看湛蓝的天空出神。

    苏则似乎被对方形容的场景吸引住了,喃喃道:“天地的尽头你的志向真大。”

    “一个人志向大不大,不在于他怎么说,而在于他怎么做。”马超把两手枕在脑后,说道:“就好比我,这个志向也只在幼时说说,可从来没有施行过不说这个了,你的志向是什么治理一方百姓”

    “自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苏则忽然一愣,理所当然的说道。

    “真的么”马超侧首看去,眼中带着笑意:“我想也是,以你的能力,以后一定会成为三公。”

    苏则眼神一黯,不见多少喜色,低声道:“是么”

    马超这不经意的一个疑问让苏则失神,似乎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对他抱有无限的期望,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将其看做自己的志向,可真是如此么苏则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迷茫,自己整日在太学,研习如何为官、如何牧民,盘算着以后入仕该如何如何,可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许自己还比不上马超,最起码对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

    想到这里,苏则不由得想起这些天马超四处奔走,全无任何世家子弟的娇气,反而肯吃苦受累,肯真心实意的与那些百姓办事。相比之下,被安排到扶风乡下去的捕蝗使傅允则整日叫苦连天,连带着捕蝗的差事都是所有外派太学生中办的最差的。这样想着,马超的形象在苏则心中不免改观了不少对方也不全是一无是处。

    马超倒是没那么多的心思,只是说了几句话后便没了话题,让他有些郁结。这两天他与苏则说的话几乎快赶上这两年的总和了,但他与苏则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苏则是经学传家,本人的学识在太学都是顶尖,而他自己不学无术,所擅长的弓马骑射又都是苏则所不擅长的。

    难道要把自己以前的故事都说出去

    可这么一想,马超又有些不愿,他在太学呆得乏味的很,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交个高门第的朋友。如果是为了这个就跟对方托底,倒有些不值当了。马超虽然有时候做事鲁莽,但也有他自己的一份算计,此时干脆枕着脑袋看天,让气氛沉静下来。

    妇人们烧煮的锅灶中很快飘出阵阵饭香,虽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但对一众饥肠辘辘的乡民来说无疑极具诱惑。

    苏则眼睛紧盯着那一群早已捧起了碗筷,等着分领羹汤的人,心头一动。

    马超注意到苏则的神色,翻身而起,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忽然站起来拍拍苏则的肩:“看看去。”

    说着,马超便走到前面,对迎上来的长门亭长呼来喝去道:“给我拿两只碗来!”

    别看马超目前只是一介白身,但其父却是平狄将军马腾,大名鼎鼎的扶风马氏之后,长门亭长一介微末小官,哪里敢摆官架子,带着一群人人前人后的奉承着,很快就清洗了两只干净的漆碗来。

    苏则看着马超宽厚的脊背,以及对长门亭长不客气的态度,忽然想到第一次见到马超的时候,那时对方打猎归来,放纵一众属下欺虐农人。于是心里才有的一点好感,顿时就烟消云散了。他索性也站起来跟着走了过去,不过脸色依旧冷淡,马超是见惯了对方这样的脸色,也没往深处想,顾自拿过一只碗给他:“这些东西你没尝过吧今日来尝个鲜”

    他二人身份不一般,又是朝廷特意派来帮这里的人们扑杀蝗虫的使者,众人自是不敢争先,纷纷让苏则与马超各自盛了一碗。

    锅里煮的是豆羹,都是本地人家种的红小豆,不加任何醯酢等作料,清水熬煮得鲜红浓稠,闻起来倒是别有一份香气。麦饭豆羹,皆野人农夫之食,苏则别说吃过,就连见都未曾见过这等吃食,一时不由得下了勺子,觉得满嘴纯甘。只是他不知道,他适才是随着众人驱赶蝗群跑了一阵,疲惫之下吃什么都香,若是天天吃这些不加佐料的东西,久了也会觉得寡淡无味。

    当然,光吃这些还不足饱,马超又给苏则递来了蒸好的饼饵,两人也不讲什么规矩礼仪,跟一群人坐在田垄上慢慢吃着。苏则从未体验过这等新奇的吃法,吃得津津有味。

    马超为人豪放,几口便将豆羹吃了个干净,他察言观色,发现苏则对这些事感兴趣,于是便折节与那些农人攀谈起来:

    “使者哪里知道,我等家中也不是天天吃这些,也是这两年年岁好了,家里才有些余积。若是在年岁不好的时候,便是连草根、树皮都没得吃,一家子人结伴去城里讨饭、或是逃难到别处,给大人们做工过活。”

    “他们也是不容易,辛苦种出来的东西,却没多少进自己的口中。”苏则心里有些热热的,也不知是不是吃了这豆羹的缘故。

    马超尚未答话,一边忽然有个农人粗着嗓子说道:“是啊,也亏了朝廷这两年处处想着咱,施舍粥糜,连捉蝗虫都派了太学生来,也真是咱们的福气啊!”

    “也是,要不是朝廷派人来捉蝗虫,咱几个家里人谁敢动啊”有人感慨道。

    长门亭长眉头一皱,立时喝止道:“你小子,又在县里听见什么话了可吃你的吧。”

    众人由此再不说话,各自埋头呼哧呼哧的吃着豆羹。

    马超悄悄凑近了苏则,小声说道:“最近的事情,你可都听说了”



第697章 己饥己溺
    “昔楚庄吞蛭而愈疾,孙叔杀蛇而致福。”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三年

    “耿季行传过几封书信给我。”苏则小口抿着豆羹,慢条斯理的说道:“因为事涉国家,内容隐秘,就连他也不敢随意议论整个太学也是如此。”

    马超哼了一声,说道:“国家兴复社稷,殚心如此,却还有宵小趁机散布谣诼、污言诽谤!若我是司隶校尉,非得将这些人尽皆捉来杀了不可。”

    这两年他在太学也有不少长进,自然知道如今的朝廷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说在马腾父子刚归附朝廷的时候,他二人尚且还有随时叛逃凉州的心思,此时也尽皆磨灭了。如今仅剩的,也就只有马超更加迫切的想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将他放回军中效力。故而此时知道这些流言蜚语,马超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朝廷的立场上,为皇帝说话。

    “此事干涉国家威严,朝廷断不会等闲视之,眼下不便发作,自然有诸公的道理。”苏则倒是沉得住气,他碗里的豆羹还剩下一些,但已经喝不下去了。正准备放在一边,却见一旁有个五六岁的稚子手里捧着一只舔得干干净净的空碗,眼巴巴的看着他碗里的残羹。苏则便顺手递给了对方,再转过头来,缓缓对马超说道:“我等现在无官无职,还是做好手头上的事情要紧。”

    “手头上的事情”马超看着那个抱着碗吃的津津有味的孩童,心里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声说道:“我正好有个主意。”

    苏则见那孩童吃的有味,索性将手中吃不完的饼饵也一齐给了对方,听了这话,不由好奇的问道:“什么主意”

    “我这也是今天才知道的。”马超神秘兮兮的说道:“我有一从弟,名唤马岱,现在在卫士令王忠手下担任卫士,每日巡视宫禁,偶尔还能在前殿看见陛下。今天他便给我传来一封信,说是前日里国家与诸公忧心时下旱蝗,一众前往籍田视察禾苗,谁知农田里忽然跳出几只蝗虫。国家当时气急,亲手将其捉下,说黎庶视谷为命,尔等食之,何如食我之肺肠天降其过,在我一人。若尔有灵,但当蚀我之心,勿害我子民,然后张口欲食。”

    苏则着实吓了一跳,心里又感动又吃惊,忍不住说道:“这怎么行,蝗虫是肮脏恶物,吃了恐会害体,诸公没有劝么”

    马超很少见对方这副揪心的模样,心里得意,便说的更起劲了:“劝了,可是国家向来独断,哪里肯听当即就将蝗虫吃了下去,说正是要为民代受其祸,移灾于我,纵使罹病,又何惧之有!”

    苏则沉默了好半天,忽然站起来对长安的方向郑重其事的拜了一拜,轻声说道:“古来仁君如尧舜,也不过如此吧”

    “这件事没过多久,便在长安都传开了,城中黎庶无不感激流涕,尤其是那些受了蝗灾、不得不进城讨食的百姓,听到这个事后,更是在均输监赈济粮谷的铺子前跪下哭嚎。我看用不了多久,三辅百姓皆将称赞国家仁德。”马超说着,在围观群众不明所以的眼神中跟着站了起来,象征性的往长安拜了一拜。

    他心里忽然想到经此一遭,关中就算再有什么流言蜚语,光凭皇帝这一出生吃蝗虫、代民受过的事迹,便足以抵消大部分不利影响。或许这就是皇帝对这些舆论的反击,毕竟黎庶只看实际,天道德运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有那些士人才会拿来当幌子用,皇帝只要一心一意的对百姓好,再做些面子工作,黎庶自然知道该跟着谁走。

    无论皇帝这么做究竟存了几分真心,就凭皇帝敢生吃蝗虫的勇气与决心,马超就自认学不来。

    苏则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激奋的心情慢慢的平复下去,他看了眼仍坐在地上面面相觑的农人们:“看来京畿的这些流言,也该到头了。”

    马超点头说道:“是啊,不过,事情并不止如此,京城开始传起了蝗虫的吃法。”

    “蝗虫的吃法”

    苏则立时想起了手头上的事情,他们身为朝廷的捕蝗使,虽说是无品无秩的临时差事,但若是办好了也是大功一件。除了带领一方百姓扑灭蝗灾以外,还要破除百姓心中对蝗虫的敬畏,如今第一点倒是容易,第二点该怎么做,苏则一直也没有个头绪。其实说起来,若非他与马超的家世显赫,足以唬住百姓,否则要想让他们积极参与灭蝗,还有不少难度。

    若是能让百姓主动去吃蝗虫,岂不是既能灭蝗、又能破除对蝗虫的敬畏

    苏则连忙追问起来,然而在细节之处,纵是马超也知之甚少,只知道大概是要将蝗虫暴晒成虫干,去掉头、翅、足然后可食。或是将其与野菜同煮,或是将其用来饲养鸡鸭、猪等禽兽。

    “这些法子据说是太官研制出来的,背后没少有国家的授意,只是此法一经推出,却少有人愿意吃。”马超皱着眉头,显然对吃蝗虫这件事也是心存顾虑。

    苏则不以为然,此法一出,不仅是在形式上提高威望、减少流言的不利影响,还能实质性的解决蝗灾,了解来龙去脉后,他对皇帝可以说是万分的敬佩:“国家连蝗虫尚可生吃,况乎熟食我看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亲自进用。”

    马超隐隐觉得这是个契机,点头说道:“我所想的是,与其等到消息来,不妨先推行下去,让黎庶煮蝗而食,还能解决一时饥乏。”

    于是两人说到便做到,很快便组织人手抓了几十只蝗虫,又在河堤边烧了一堆篝火。

1...170171172173174...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