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段煨当即恍然,合着这是要他带队,为皇帝锻炼后进!张猛、张辽都打过仗、有谋略,缺的就只是功劳与战绩来证明自己,所以在出战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段煨有什么计谋,只需要将他们带出去就是了。
而段煨转念一想,打前锋本不需要什么资历,完全可以单独派张辽二人去,完全不用搭上自己。皇甫嵩刻意抬举,恐怕是真的要给自己谋一场富贵。段煨『性』格多疑,此时终于下定决心,判断无误,再次应诺也是铿然有声。
皇甫嵩在岸边看着段煨等人整军离去,眼神意味深长。
当天傍晚,段煨带着张辽、张猛二人,共五千骑兵渡河来到黄河北岸,此时宽阔的黄河与南边的群山大地都融进一片漆黑的夜『色』里,天穹之下,万籁俱寂,唯听见黄河水声哗哗,终不停歇。
稍作歇息后,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张辽说:“茅亭太小,容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沿着黄河往东就是大阳县,我等不妨在哪里歇脚,明日一早,便带兵北上,赶往安邑。”
张猛听了,却持有不同的意见:“夜『色』已深,星光黯淡,诸军不识路况,连夜行军恐怕不妥。”
“东边就是大阳,沿着黄河边上走就是了。”
“说得轻巧,河岸曲折,万一走到水里了怎么办”张猛抬杠道。
段煨连忙打圆场道:“可以让最右边的人在右手拿着火把,照耀地面,只要反光的就是水,如此可以避免走错。”
皇帝视南北军如禁脔,向来宠命优渥。像张辽和张猛这样的北军将领,彼此之间或许没什么差距,但在段煨这等负责屯田的二线部队将领面前,哪怕段煨秩比二千石,官职比他二人要大,在见到张辽他们的时候也得小心进言。
张猛看了段煨一眼,到底还是给了对方一个面子,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段煨不禁松了口气,有这么两个大佛在,看来这个差使也不见得哪里轻松了。
待到第二天下午,五千骑兵正式抵达安邑,稍作休整后,众人又带着兵马赶往东北处不远的闻喜县。
在郊外,他们终于遇上了此行的第一批敌人。
&nbs
第六十二章 丨一班鼠目
“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朝廷这回为了彻底剿除白波军,将整个北军共一万五千人全数托付给骠骑将军皇甫嵩指挥,不过除此之外,随同参战的还有扬威将军樊稠等手下兵马,共有两万余人。
樊稠等人的随军,是皇帝对董承不能担任主帅的补偿,毕竟这么大的功劳全给皇甫嵩和北军了也说不过去,总得给董承一点甜头。
董承手下如果只是为了分一杯羹,皇甫嵩倒也不会放在心上,可他们偏偏要指手画脚,倒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
“天下百姓皆是陛下子民,我军开赴河东,是为了清宁地方,而不是大肆杀伐。”樊稠不善言辞,所以便由中郎将王方代为说道:“眼下关中地多而人少,屯田成效不着,我等务当体会陛下爱民之念,对前来降服的蛾贼多加招抚,以不动刀兵为上。”
众将大老远的带兵过来,就是为了好好打上一仗,捞个丰厚的爵赏,这王方把嘴一张,竟是连打都不想打
既然想着要招降,那他们到这里干什么就是为了特意去河东看汾水吗
诸将听了这道命令,不禁面面相觑。
王方看到北军将领们疑『惑』不解的样子,说道:“车骑将军自对河东用兵以来,贼首伏诛,白波军士气萎靡,人心瓦解,粮草军械又不足使用。朝廷对此战筹划已久,眼下正巧有屯田大政,与其杀伤贼众,倒不如将其收降,归入屯田。”
“你一个中郎将,如此决断,可曾问过骠骑将军的意思”脾气耿直的『射』声校尉沮隽扬声道:“我劝你把位置看清楚,到底谁才是此战主帅!”
王方却未着恼,不阴不阳的说道:“沮校尉,你恐怕连自己的位置都没看清楚吧。”
“在下也只是提个建议,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说降贼兵,让彼等望风投拜,成在俄顷,不也是大功一件,何必累死累活的去打这一仗”
樊稠突然『插』话了,在座众人,除了骠骑将军皇甫嵩,就属他这个扬威将军官爵最大:“朝廷对此战绸缪已久,如今兵临河东,无论招降是否成行,都理应遣使劝服,一来也有示威之意。”
皇甫嵩发话了:“老夫已派越骑、长水两营先行赶往河东,算到如今这个时候,想必已经在闻喜与蛾贼交战了。”
樊稠一惊,在营帐中张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帐中果然不见张辽与张猛二人的身影:“他们什么时候走的”
皇甫嵩淡淡的瞥了樊稠一眼,说道:“这是我昨日下达的军令,此事难道还要先知会樊将军一声吗”
为了争夺头功,最大程度的让北军获利,皇帝与皇甫嵩之间早已达成默契。一旦抵达弘农,便先让张辽、张猛这两个最优秀的北军将领当前锋,尽量不给樊稠沾上军功的机会。此外,皇甫嵩也会因此得到他想要的,在皇帝的允许下扩大在军中的影响力。
既然皇甫嵩选择了要在朝廷进取,自身就必然要有一定的势力来对抗董承的反击。只是投靠马日磾、黄琬等任何一方都不是皇帝、也不是皇甫嵩所乐意接受的,对南北军的将领、他更是不敢笼络结交。
皇帝对他划下了这样多那样多的限制,皇甫嵩想要有自保之力,就只能把眼光放在段煨这样的边缘将领身上。
只是没料到昨日才让段煨带张辽等人北上,今日军议时就出现了这等波折,现在想起来,昨日那一着倒是无心之举了。
这话说的重了些,樊稠变了变脸『色』,说道:“这种事情至少要先付诸公议,哪能私下决断,将军做的可有些不妥。”
 
第六十四章 匈奴骑踪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众人领兵到了安邑,在知道皇甫嵩率军到来,河东卫氏、裴氏、范氏等地方豪强纷纷赶至拜见。
段煨、张辽等人来时,他们自恃身份,不肯出面,只派了几个小辈应付一下粮草军需。直到皇甫嵩这等有名望的宿将来了,河东的士族豪强才派有名头的过来商议大事,这才是地位对等。
为首的正是河东卫氏,名唤卫觊,以才学见称,只是年近四十,仍旧白衣,未曾出仕。
“君侯今日领兵至安邑,将讨贼寇,河东百姓无不悦之,犹解倒悬。”卫觊长身而立,作为河东数一数二的望族,在面对成名已久的皇甫嵩,依然毫不胆怯。
“这一切都是国家心忧黎庶之故,老夫不过担负诏命,领军出征而已。”皇甫嵩淡然道:“白波蛾贼肆虐河东数载,朝廷屡剿未平,倒是让诸位受苦了。”
卫觊等人无不是在乡里建有庄园坞堡,私募部曲家兵,武器精良,彼此之间又同气连枝,一旦有事便能聚起上万兵马,就连白波军都不敢轻易招惹。
河东之地本来就因为战『乱』、天灾等缘故,百姓流离失所,地方贫瘠。白波军首领郭太在时,还知道让手下『妇』孺老弱种田,不至于将劫掠的主意打到豪强的头上,但自从郭太死后,李乐、胡才等渠帅互相攻伐不断、日益困窘。为求生计,据坞堡以自守的豪强便开始遭了殃。
起初被攻破的都是一些小豪强的庄园坞堡,后来李乐见有利可图,胃口大了,便不断威胁到了势力较大的豪强。尤其是家在河东闻喜的裴氏首当其冲,裴茂出使前几次代表河东豪强上疏,恳求皇帝早日派良将平定白波,如今终于迎来了皇甫嵩。
卫觊先是问到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不知朝廷有意诏拜谁治民河东”
皇甫嵩答说:“据说是北地王邑。”
卫觊这才放宽了心,回首与底下其他豪强交换了眼神,若有探询之意:“听说此人是昭烈侯的门生”
昭烈是先太尉、逯乡侯刘宽的谥号。在汉代,臣子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死后官方追谥的习惯,而刘宽是一代名臣,又是孝灵皇帝的老师之一,他死之后享尽哀荣,是孝灵皇帝时期为数不多有官方谥号的大臣。
刘宽的门生众多,较为出名的也很多,除了王邑以外,壮烈殉国的原汉阳太守傅燮、现北军步兵校尉魏桀、甚至就连奋武将军公孙瓒都曾在他门下就学,以学生自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学生,为官者遍及朝野地方,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一个大儒就有这么强的能量,像是袁氏、杨氏、桓氏这等经学传家的豪强,屡出儒者,分布在天下的势力就可想而知了。
卫觊自然不是在向皇甫嵩发问,坐于下首的安邑地方豪强、曾同在刘宽门下就学的凉则,此时出声答道:“王文都当初就学之时,在下曾与之契交,其人『性』情宽厚,仁爱友善。后来担任离石长,布施仁政,用刑务宽,广受吏民爱戴。”
“如此说来,此人确实才干了得,有此大贤莅任河东,实乃本地之幸。”卫觊听了凉则说的评语之后,顿时对关西人王邑担任河东太守表示满意。
皇甫嵩好歹也是做过冀州牧、亲自治理过一方百姓的,此时见两人一问一答,如何不知两人对其余豪强士人传达的潜台词
所谓受‘吏民爱戴’,关键在于吏,只要对当地豪强‘布施仁政’、‘用刑务宽’,那么是谁都会给他一个这样的评价,任何一个本地豪强都不会拒绝这么一个‘『性』情宽厚’的长官。
只不过——
王邑此人,皇甫嵩虽然不甚熟悉,但可以想见,要在胡汉杂居的西河郡担任一县之长,而且还能有不错的风评,除了要安抚本地豪强以外,也要使羌胡顺服归心。能同时游走在各方之间,让各方都心服口服的人,这种手腕,可不仅仅是『性』情宽厚那么简单。
皇甫嵩忍不住看了凉则一眼,表情有些玩味,凉则曾与他同为议郎,彼此共事过一段时间,对
第六十三章 丨安老怀少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众人领兵到了安邑,在知道皇甫嵩率军到来,河东卫氏、裴氏、范氏等地方豪强纷纷赶至拜见。
段煨、张辽等人来时,他们自恃身份,不肯出面,只派了几个小辈应付一下粮草军需。直到皇甫嵩这等有名望的宿将来了,河东的士族豪强才派有名头的过来商议大事,这才是地位对等。
为首的正是河东卫氏,名唤卫觊,以才学见称,只是年近四十,仍旧白衣,未曾出仕。
“君侯今日领兵至安邑,将讨贼寇,河东百姓无不悦之,犹解倒悬。”卫觊长身而立,作为河东数一数二的望族,在面对成名已久的皇甫嵩,依然毫不胆怯。
“这一切都是国家心忧黎庶之故,老夫不过担负诏命,领军出征而已。”皇甫嵩淡然道:“白波蛾贼肆虐河东数载,朝廷屡剿未平,倒是让诸位受苦了。”
卫觊等人无不是在乡里建有庄园坞堡,私募部曲家兵,武器精良,彼此之间又同气连枝,一旦有事便能聚起上万兵马,就连白波军都不敢轻易招惹。
河东之地本来就因为战『乱』、天灾等缘故,百姓流离失所,地方贫瘠。白波军首领郭太在时,还知道让手下『妇』孺老弱种田,不至于将劫掠的主意打到豪强的头上,但自从郭太死后,李乐、胡才等渠帅互相攻伐不断、日益困窘。为求生计,据坞堡以自守的豪强便开始遭了殃。
起初被攻破的都是一些小豪强的庄园坞堡,后来李乐见有利可图,胃口大了,便不断威胁到了势力较大的豪强。尤其是家在河东闻喜的裴氏首当其冲,裴茂出使前几次代表河东豪强上疏,恳求皇帝早日派良将平定白波,如今终于迎来了皇甫嵩。
卫觊先是问到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不知朝廷有意诏拜谁治民河东”
皇甫嵩答说:“据说是北地王邑。”
卫觊这才放宽了心,回首与底下其他豪强交换了眼神,若有探询之意:“听说此人是昭烈侯的门生”
昭烈是先太尉、逯乡侯刘宽的谥号。在汉代,臣子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死后官方追谥的习惯,而刘宽是一代名臣,又是孝灵皇帝的老师之一,他死之后享尽哀荣,是孝灵皇帝时期为数不多有官方谥号的大臣。
刘宽的门生众多,较为出名的也很多,除了王邑以外,壮烈殉国的原汉阳太守傅燮、现北军步兵校尉魏桀、甚至就连奋武将军公孙瓒都曾在他门下就学,以学生自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学生,为官者遍及朝野地方,在当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一个大儒就有这么强的能量,像是袁氏、杨氏、桓氏这等经学传家的豪强,屡出儒者,分布在天下的势力就可想而知了。
卫觊自然不是在向皇甫嵩发问,坐于下首的安邑地方豪强、曾同在刘宽门下就学的凉则,此时出声答道:“王文都当初就学之时,在下曾与之契交,其人『性』情宽厚,仁爱友善。后来担任离石长,布施仁政,用刑务宽,广受吏民爱戴。”
“如此说来,此人确实才干了得,有此大贤莅任河东,实乃本地之幸。”卫觊听了凉则说的评语之后,顿时对关西人王邑担任河东太守表示满意。
皇甫嵩好歹也是做过冀州牧、亲自治理过一方百姓的,此时见两人一问一答,如何不知两人对其余豪强士人传达的潜台词
所谓受‘吏民爱戴’,关键在于吏,只要对当地豪强‘布施仁政’、‘用刑务宽’,那么是谁都会给他一个这样的评价,任何一个本地豪强都不会拒绝这么一个‘『性』情宽厚’的长官。
只不过——
王邑此人,皇甫嵩虽然不甚熟悉,但可以想见,要在胡汉杂居的西河郡担任一县之长,而且还能有不错的风评,除了要安抚本地豪强以外,也要使羌胡顺服归心。能同时游走在各方之间,让各方都心服口服的人,这种手腕,可不仅仅是『性』情宽厚那么简单。
皇甫嵩忍不住看了凉则一眼,表情有些玩味,凉则曾与他同为议郎,彼此共事过一段时间,对
第六十五章 白波垒筑
“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容斋续笔名将晚谬】
从闻喜北去白波谷,不足百里日程,皇甫嵩等人第二天一早行军,大半天时间就到达绛邑,汇合张猛之后,再徐徐北上。
白波谷坐落于汾水西岸的一处巨大台地之上,这台地幅员辽阔,一面靠山,其余三面临着河沟。台地周围无数冲沟纵横盘错,土质『色』泽发白,故谓之‘白波谷’。
当初白波军首领郭太目光如炬,之所以选中白波谷,一来是此处面积广阔,能容纳数万人在此休养;其次是台地周围冲沟既便于隐蔽,又宜于战守;最重要的则是此地平缓,水源充足,不仅可供部众食饮之需,更可用来灌溉耕种。
郭太当初占据此地,经营数年,修建白波垒等坞堡,可容众数万,以为黄巾兴复之基。
可惜世事难料,郭太骤然战死,未曾留下一个接班人,导致部下纷争不断,好好的白波垒由于内斗也被破坏的不成样子,最后为势力最大的渠帅胡才所占。其余的小帅为了避免吞并,纷纷逃亡,另立山头。
直到最近这段时间,听闻朝廷再度派遣大军征讨,这些渠帅这才想起白波垒的功用来,一齐尽弃前嫌,团聚在一起,以备敌军。
“白波谷在临汾以北,处于汾水谷道正中,沿此道北上,可直通太原。”在一处高地上,皇甫嵩持鞭指着远处山塬:“占据此处,既可北遁,又能南下,攻守皆在于彼。朝廷无论是收取并州,作长远之计;还是安定河东,为当前之策,都务必击溃此地贼寇,方可成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