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过了数日,趁着风雪初停,董承命段煨领兵北上壶关,铜鞮、潞县、襄垣等县皆遣上计吏赴董承军中,表示重新归入朝廷治下。
与此同时,前将军朱儁也领兵万余抵达孟津渡,与河内郡隔河相望。河内张杨被夹在上党董承与河南朱儁两人兵锋之间,立即表明立场,遣使入朝,并参与到催促袁绍尽快查明元凶的行列之中。
作为袁绍曾经亲近的盟友,张杨的倒戈无疑是对关东诸侯发出了一个信号,紧接着,幽州牧公孙瓒便让刘备、单经发兵强攻臧洪于平原;东平相曹『操』勒兵发干,观望局势,毫不理会刺史田芬在后催促。袁术也在南阳蠢蠢欲动,做出一副北上的姿态。
这个局势对袁绍来说已经非常急迫了,他若是还不给出一个交代、或是及时将刘虞、裴茂等人礼送出境,那么等待他的就不仅仅是以朝廷、袁术为首的口诛笔伐,而是真枪实战了。
冀州,邺城。
刘虞缓缓走到庑廊下,看到外面的雪在庭院中纷纷扬扬,旋起旋落,小小的庭院银装素裹,别有意趣。
一股寒冽的风夹雪吹来,顿时让他浑身一个激灵,在沉闷的屋子里待久了之后,刚一呼吸到这种清澈冷冽的空气,使他迟钝昏沉的思绪一下子清醒过来。
裴茂穿着一件厚厚的大氅,从后面走了过来,站在刘虞身边,看着素白的雪景,忍不住说道:“想不到邺城的雪都有这么大,可见蓟县如今应远胜于此吧”
刘虞侧过身去看向裴茂,微皱的眉头略一舒展开去:“难不成裴君想幽州了”
“非也。”裴茂摇头否认道:“只是想起了公孙瓒,他现在应该很气愤这场雪。不然哪用得着嘴上吵闹,早就派兵南下了。”
刘虞冷笑一声:“我等于冀州遇刺,此子高兴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气愤外间的局势我虽然不甚明了,但
第二十三章 应答如响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新论明权】
“听裴君说起过,国家身边有个极为亲近的侍中,名叫荀攸。”刘虞注意到裴茂意味深长的表情,不由问道:“想必与这荀谌是同出一宗”
裴茂这时察觉到冷了,转身沿着庑廊向屋内走去,他与刘虞并肩而行,边走边说道:“算起来此人还是侍中荀君的从父。”
“说不定是朝廷有了诏旨。”刘虞判断道:“或是局势起了变化。”
田畴体会到两人话语中的意思,知道这人必是非见不可:“在下这就去安排引见。”
“嗯。”裴茂淡淡应了一声,忽然说道:“子泰,这些天劳烦你忙来忙去了。”
“裴君过奖了,畴既为裴君出使武官,担负护卫之责,理当劳心于事。”田畴欠身道。
“对了,那位从中山随行而来的义士。”裴茂忽然说道:“现在安置在何处”
田畴答道:“在下已将其安置在别院,他极为守礼,也不随意出门。”
裴茂又问起道:“你这几日侧说旁听,对他可有什么看法”
田畴想了想,说道:“当日我等于中山遇贼,危难之际,全赖此人策骑、带数百义从吏兵襄助。依在下浅见,似乎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刘虞好奇道:“此子在冀州大有义名,即便是如君所言,与公孙瓒手下刘备相交莫逆,料想也不会……”
“正是由于如此,所以也无怪乎我怀疑他。”裴茂淡淡说道:“再说此人当日来得未免太巧了些……”
裴茂与刘虞一走进堂屋,便看见荀谌沉着脸坐在一张席上。
他也不客气,先与刘虞一左一右分坐主位两旁,田畴侍立在侧,然后裴茂方才对荀谌说道:“荀君今日却不曾带医者来”
荀谌脸『色』一红,赧颜道:“天使的气『色』不错,哪里还需要医者莫要取笑于我了。”
在裴茂刚进入邺城的那几天,袁绍便派了医者过来看护,本来他与刘虞一丝皮肉伤都没有,本想婉言拒绝。没想到医者一个商量都不打就诊断出他们二人惊吓过度、需要静养的脉案,袁绍听了,立即郑重其事的派得力的奴仆、苍头贴身伺候,说是要调养过后,再返京不迟。
裴茂等人当时就知道袁绍打的什么主意了,可是为时已晚,他们困在这里什么也做不得,只得坐以待毙。
如今见荀谌与以往不同的表现,裴茂心中打定,自己的猜测恐怕成为了事实,他饶有兴趣的问道:“那荀君这回是奉命而来咯”
“诺,这些天连日飞雪,使君担心二位受寒,故而遣我带些衣炭过来。”荀谌姿态摆的很低,轻声说道:“二位在中山国路遇盗贼,实在是受委屈了。使君说了,会尽快查明真相,给二位、给朝廷一个交代。”
刘虞不悦的哼了一声,说道:“让袁本初费心了,只是他查归查,把我们强留在邺城、不让南下又是为何”
荀谌知道朝廷以及其余诸侯的动静,几乎让袁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袁绍不敢在此事上继续开罪朝廷、背下骂名,只得放弃拥立的心思,打算送裴茂等人回去。
只是由于袁绍先前为了强留裴茂等人,用的是很蹩脚的借口,所以这次袁绍才会将有专对之才的荀谌派来,就是希望能借
第二十五章 窥图讯鼎
“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关税权问题】
“彼时董卓势大,各方溃散而不能进。”荀谌突然稽首在地,头靠着手背说道:“刘公愿尽心王室,舍弃大位,固为一时忠贞。可又何必将袁使君『逼』入不义之地袁使君既非谋反、又非篡逆,只是在不知幼主安危之时,想拥立长君,还天下太平。这就与当初会兵讨董一般,难道当初关东诸公就不该兴义兵,而该放任董卓骄纵恣睢么”
“歪理、歪理!”
刘虞被荀谌这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手指荀谌,急欲反驳荀谌的邪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按荀谌的话讲,袁绍另立汉室长君,确实能摆脱董卓掌握的朝廷的控制,看上去的确能重新安定天下。
当初绿林、赤眉难道真是出于忠义才拥立的刘玄、刘盆子吗还不是想打着刘家的旗、造刘家的反这些关东士人是什么嘴脸、长久以来在心里藏着什么想法他再清楚不过,又哪里能轻易相信。
一旁的裴茂较刘虞更为镇静,他轻声说道:“友若,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些的么”
荀谌心神一惊,身后立时冒出一阵冷汗来,若是为了一逞口舌之利而误了袁绍托付给他的大事,那岂不是因小失大,悔之莫及他像是这才发现自己的莽撞,连忙告罪道:“在下言语激烈,有失措不当之处,还请二位恕罪!”
“哼!”刘虞冷笑一声,面带不善的盯着荀谌。
“袁冀州在这两年做的事,是好是坏,天下士人都看在眼里。”裴茂虽然曾随朝廷迁都长安,信息隔绝,但自打出使以来,道听途说,不是不知道袁绍以及关东诸侯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袁绍意图另立中央、拥戴宗室的企图虽然骇人,但深究起来,这并不在裴茂的权限范围之内,他的任务只是给袁绍宣诏、彼此承认合法地位,以及调解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
所以裴茂在刚抵达邺城的时候对袁绍谋图拥立的事情置若罔闻,只等着回雒阳后与另一位天使赵岐联袂上奏,提醒皇帝以及朝廷重视这件事而已。
眼下当务之急是尽早离开邺城这个是非之地,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所以裴茂也不说话,喝了口温水过后,方才开口说道:“朝廷对此自有定论,是下戒书还是旁的,全看陛下的意思。在此之前,袁冀州理当上疏以闻,自陈缘由,以免引发朝廷的误解。友若以为呢”
“唯。”荀谌答说:“裴君高义!此事是该由我家使君上疏陈词,请朝廷公论,料想陛下宽仁厚泽,应当知晓使君以及关东诸公的拳拳苦心。”
裴茂的目光带着深意,紧瞧着荀谌没有说话。
荀谌立时反应过来,脸上只得讪笑着,尴尬地说:“在下糊涂,竟忘了说正事。在下今日来此,主要是听医者说,裴君这些天休养足够,以至心疾未有外施于身,身心再无大碍,可堪远行了。”
裴茂笑了,荀谌看着裴茂的笑容,忽然觉得此人城府深沉,比忠厚的刘虞还不好对付:“可医者说我怀有心疾,恐怕得多羁留一阵了。”
这话不仅是荀谌,就连刘虞都愣住了,由于事先没有沟通,就连刘虞一时也没弄懂裴茂在打什么主意。
“这,医者说这几天已经调养足够,身体无碍,裴君不必担忧于此。”荀谌把话重复了一遍道。
“是么”裴茂不置可否的说道,他悄悄在桌案底下拉了
第二十四章 强词夺理
“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关税权问题】
“彼时董卓势大,各方溃散而不能进。”荀谌突然稽首在地,头靠着手背说道:“刘公愿尽心王室,舍弃大位,固为一时忠贞。可又何必将袁使君『逼』入不义之地袁使君既非谋反、又非篡逆,只是在不知幼主安危之时,想拥立长君,还天下太平。这就与当初会兵讨董一般,难道当初关东诸公就不该兴义兵,而该放任董卓骄纵恣睢么”
“歪理、歪理!”
刘虞被荀谌这话气得浑身发抖,他手指荀谌,急欲反驳荀谌的邪说,却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按荀谌的话讲,袁绍另立汉室长君,确实能摆脱董卓掌握的朝廷的控制,看上去的确能重新安定天下。
当初绿林、赤眉难道真是出于忠义才拥立的刘玄、刘盆子吗还不是想打着刘家的旗、造刘家的反这些关东士人是什么嘴脸、长久以来在心里藏着什么想法他再清楚不过,又哪里能轻易相信。
一旁的裴茂较刘虞更为镇静,他轻声说道:“友若,你今天来,就是为了说这些的么”
荀谌心神一惊,身后立时冒出一阵冷汗来,若是为了一逞口舌之利而误了袁绍托付给他的大事,那岂不是因小失大,悔之莫及他像是这才发现自己的莽撞,连忙告罪道:“在下言语激烈,有失措不当之处,还请二位恕罪!”
“哼!”刘虞冷笑一声,面带不善的盯着荀谌。
“袁冀州在这两年做的事,是好是坏,天下士人都看在眼里。”裴茂虽然曾随朝廷迁都长安,信息隔绝,但自打出使以来,道听途说,不是不知道袁绍以及关东诸侯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事。
袁绍意图另立中央、拥戴宗室的企图虽然骇人,但深究起来,这并不在裴茂的权限范围之内,他的任务只是给袁绍宣诏、彼此承认合法地位,以及调解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
所以裴茂在刚抵达邺城的时候对袁绍谋图拥立的事情置若罔闻,只等着回雒阳后与另一位天使赵岐联袂上奏,提醒皇帝以及朝廷重视这件事而已。
眼下当务之急是尽早离开邺城这个是非之地,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所以裴茂也不说话,喝了口温水过后,方才开口说道:“朝廷对此自有定论,是下戒书还是旁的,全看陛下的意思。在此之前,袁冀州理当上疏以闻,自陈缘由,以免引发朝廷的误解。友若以为呢”
“唯。”荀谌答说:“裴君高义!此事是该由我家使君上疏陈词,请朝廷公论,料想陛下宽仁厚泽,应当知晓使君以及关东诸公的拳拳苦心。”
裴茂的目光带着深意,紧瞧着荀谌没有说话。
荀谌立时反应过来,脸上只得讪笑着,尴尬地说:“在下糊涂,竟忘了说正事。在下今日来此,主要是听医者说,裴君这些天休养足够,以至心疾未有外施于身,身心再无大碍,可堪远行了。”
裴茂笑了,荀谌看着裴茂的笑容,忽然觉得此人城府深沉,比忠厚的刘虞还不好对付:“可医者说我怀有心疾,恐怕得多羁留一阵了。”
这话不仅是荀谌,就连刘虞都愣住了,由于事先没有沟通,就连刘虞一时也没弄懂裴茂在打什么主意。
“这,医者说这几天已经调养足够,身体无碍,裴君不必担忧于此。”荀谌把话重复了一遍道。
“是么”裴茂不置可否的说道,他悄悄在桌案底下拉了
第二十六章 推涛作浪
“中兴以幽、冀、并州兵克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汉官仪】
光武中兴以后,海内无事,为了与民休息,减轻百姓更戍负担,光武皇帝除了边郡保留都尉以外,内地各郡都尉、材官骑士尽皆废除。取而代之是在某些重要的内郡设置屯驻营兵,作为朝廷维持地方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
由于这些设置在内郡的营兵属于地方常备军,与普通的郡县兵不同,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近两百年来,每当朝廷出现变『乱』时,内郡营兵经常被征调开往战地,参加平定叛『乱』。
这些营兵之中,较为出名的有虎牙营、雍营、度辽营、渔阳营、黎阳营等。
雍营与虎牙营设在三辅,主要是为了维持关中地区的安定以及防备羌胡,盖顺之父盖勋担任京兆尹时曾扩编过虎牙营。度辽营、渔阳营则是分布设在并州与幽州的屯营,主要负责边地的安危、防备匈奴、鲜卑、乌桓等。
有汉一代,众多内郡屯营之中,位于冀州魏郡南部的黎阳营,由于靠近雒阳,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地位尤为重要。
黎阳营设立于光武皇帝开国之时,共有兵骑千人,由监军谒者监掌,受朝廷征调,担负征讨戍守之重任。
现任监黎阳营谒者,名叫赵威孙,是河内温县人。
魏郡,黎阳。
在赵威孙的住所中,一大一小两个年轻人在窗下相对而坐。
其中一名青年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身体壮大,长得一副浓眉大眼。他看着坐于对面,无论是身材、还是年纪都比他要小上许多的少年,忧心忡忡的说道:“赵公已按你说的去做了,只是他心里还是有所顾虑。这事一旦不成,得罪了袁冀州,不仅是赵公,就连我等宗族都可能会遭受殃及。”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那少年把视线从书卷上移开,『露』出漫不经心的表情:“如今天子强势、朝廷振作,正是我等勤于王事之时。”
自己这弟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勤于王事那只是随口说说的借口,其实心里是什么打算,他这个当兄长的一清二楚
“朝廷远在关中,外有羌胡之患,内有畛域之争。关东方伯表明尊奉,实则各行其是,这次是朝廷寻到了借口,方能联合众人声讨袁氏,其实不过是与后将军等人互相利用而已。”青年沉声说道:“仲达,你对朝廷这么有信心”
“不是对朝廷有信心,而是对天子有信心。”被唤作‘仲达’的少年正是司马懿,生得俊逸不凡,有着这个年纪的少年郎独有的清秀与灵气:“阿兄即便不信我,也应该信阿翁不是”
家父司马防托这次的使臣种辑从长安带来的信件,司马朗作为长兄、宗族现今的领导人早已看过了。对于司马防在信件中提出的计划与暗示,他心里有数,但并没有表示出来。
从司马防的信件中,他大致能『摸』清楚朝廷各方在皇帝的决议下同仇敌忾、目标一致的声讨袁绍,其实背后暗流汹涌,所有人都动机不纯,都打算在这件事中擭取利益。
做得最明显的就是袁术与董承二人,袁术是此次叫嚣得最厉害的一方诸侯,他借着拥戴皇室、贬低袁绍,与陶谦、公孙瓒等人合纵联合,威望日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