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献帝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武陵年少时

    要知道在最初的时候,袁绍坐拥冀州,袁术手握南阳,都是天下最富盛的州郡,实力强劲,若不是历史上这两人兄弟阋墙,天下早就姓袁了。此时朝廷振作,要清算地方不羁之臣,面对着共同的外敌,袁绍或许会做出退步让利,以换取袁术的谅解合作。

    若是两人重归于好,那么朝廷将会面临的就是从冀州、兖州、到豫州、扬州这一条贯通南北的政治军事联盟,皇帝即便再有自信,再想通过战争来削弱士族实力,也不会坐视这种强敌的诞生。所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才是最好的破局之道。

    “方今袁绍气挫,袁术必然声威大涨,二者一起一落,情势更移。袁术既与袁绍有隙,几个月前还为袁绍指使的曹『操』、朱灵等人击败于封丘,逃窜扬州。若真要化解恩怨,出手相帮,恐怕没那么容易。”荀攸对形势保持乐观的态度,说道:“袁绍至少得做出极大的退步才行,而这个退步,他不可能承受。”

    “以防万一。”皇帝考虑了下,沉『吟』道:“你们看,给袁术加官如何彼二者既然不和,倒不妨先用名利稳住袁术,待收拾冀州之后,再作图南之策。”

    “袁术既已为后将军、假节、成武侯,坐拥淮南、豫南诸郡,兵马数万,雄视一方。”荀攸陈说事理,对皇帝的意见委婉的表示同意:“爵薄、则彼不以为意;禄厚、则恐养虎之患。依臣浅见,不若诏其为扬州牧,江东诸郡不乏水贼陆匪,其兵锋转南,应一时不得窥北。”

    这其实是有些低估了袁术的实力,历史上袁术只派孙策领孙坚旧部就平定了江东,剩余的时间全放在徐州的争夺上,根本没有为江东付出太多精力,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北方。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可行,日后孙策叛出自立,也能够在背后作为一支牵制袁术的力量。而且皇帝眼下也实在拿不出什么能打动袁术的东西,加食邑没有用,人家已经是后将军,总不会直接给他车骑将军吧若是前脚受了车骑将军,他后脚就跟袁绍走一起去了,或是打着车骑将军的旗号在南方发展壮大,那皇帝岂不是亏了。

    皇帝点头说道:“循序渐进,先命他以后将军领扬州牧,容后再观成效,若是未有与袁绍亲近,再行加封不迟。”

    “陛下睿鉴,臣也正有此意。”荀攸拱手道,他知道皇帝并不放心袁术,于是顺着他的意思,在袁术身后多加了些刺:“荆州牧刘表毕竟也是汉室宗亲,曾与袁绍夹攻袁术,二人交恶已久。臣以为,当派使者南下荆州,劝之以君臣大义,在朝廷与袁氏面前,彼于情于理,都应该做出表率。”

    “上回岁旦朝贺,他派了娄圭入长安奉献,我也只是升其为荆州牧、拜镇南将军,跟旁人比起来委实薄了些。如今袁术都有节、侯,我也不能弱了他的风头。”皇帝思量着,很快答道:“这次就派使者过去封他为阳翟侯吧,正好也借此做个名目。”

    笼络亲近刘表,提前预算孙策,使二人成为袁术后方的两根刺,不使其有余力北上与袁绍合兵,这是皇帝对袁术的牵制,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表现。

    关于天下今后的格局,本来按荀攸与贾诩的想法,袁术再如何也不会甘心交出权力,任朝廷宰割,很有可能会在袁绍大幅让利的前提下与之合流,共同抵抗中央。

    如此一来,朝廷就将直面拥有冀、兖、豫、扬四州的袁氏集团的军事压力,针对这个可能出现的最坏的结果,荀攸在继续坚持最初给皇帝定下的修养关中、收服并凉益三州而后徐徐出兵的战略不变的前提下,提出可以在袁氏背




第十一章 斯言既发
    “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下】

    就在皇帝移驾左冯翊,在万年县郊率众告祭太上皇陵,并诏命迁弘农郡战俘家属、涉嫌叛『乱』的小豪强等三千余户充实万年公主汤沐邑的时候。冀州牧袁绍也早已率军回到了冀州,收到朝廷申饬的戒书后,袁绍不为所动,直接将其甩给了文士陈琳,命其写了篇文采华丽的表奏呈上去敷衍了一番。

    连朝廷的戒书都没有被袁绍放在眼里,更遑论原河内太守、现冀州牧张杨手中拿着的封拜诏书了。

    张杨本来只是瞅准时机,在最关键的时候选择了站队,却没想到被馅饼砸了脑袋,朝廷给他的回报会如此之巨!冀州!户口百万,谷支十年,专出强弩精兵的冀州如今是他的了——至少是名义上。

    即便他的理智告诉他这是朝廷驱狼吞虎的阳谋,常年被袁绍压制的张杨一时也控制不住自己,选择了打着奉诏上任的旗号,出兵朝歌。他到底是谨慎的,等他带着万余人抵达冀州与河内的边界朝歌县的时候,张杨又驻足不前了,因为他知道袁绍这时候要忙着将公孙瓒赶出冀州,两虎相斗,他不妨隔岸观火,乘机取利。

    “张稚叔若是真有胆略,敢犯冀州,大可直接到邺城来,我与他一决死战!他赢了,我把冀州让给他又何妨!现在倒又作那市侩姿态,逡巡不前,等着捡便宜,也不怕为人笑话!”袁绍站在楼阁之上,手里抓着一根详述军情的简牍,犹如抓着一柄锋利的短剑,威势凌然:“义渠!”

    身前一名面『色』沉稳的汉子从容有度的走了出来,声音低沉浑厚,语调平缓,让人听了不由得安心:“属下在!”

    袁绍麾下诸将,若说战功显赫,无人能及麴义;若说巧变识计,无人能及张合;若说勇冠三军,无人能及颜良、文丑。但若是论及用兵稳重,临危不惧,则以蒋奇为先。

    这个姓字叫做蒋义渠的汉子,历史上他是袁绍在官渡战败后第一个选择投奔的将领,也正是他,在军士离散的『乱』局之中,为袁绍招徕残兵败将,迅速收束部众,这才使战败的袁军勉强恢复实力,不至于彻底崩溃——这也是曹『操』不敢乘胜追击的缘故之一。

    如今同样是面临着危机的境况,袁绍也是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手下这个沉默寡言的将领:“我给你三千兵马,你即刻南下前往『荡』阴,不急进击,先坐观其变!”

    给自己带三千人不是为了防守『荡』阴,而是要去进攻兵马万余人的张杨这个‘坐观其变’的意思,难道是指张杨军中会有什么变故不成蒋奇虽是不明白,见袁绍没有解释的意思,也不再去问,顺从的接下了军令:“奇必不辱命!”

    袁绍大步上前,鼓励似得的拍了拍蒋奇的肩,在他身旁轻声说道:“此战把眭元进带上,他会告诉你怎么做。”

    河内郡南可入雒阳、西可入河东、北又与上党隔绝丛山,更是邺城南部的屏障。若是不在袁绍手里,则根本无法让他放心,对此他早已在河内郡、在张杨身边布置多时,就等着哪天有个合适的契机,能为他一举拿下河内。

    “公孙瓒已兵至修县,不日即至广宗。冀州百姓眼见又将受贼子残虐,诸君多为冀州人,如今这个时候,即便不是为我,也应当为故土竭尽智忠。”袁绍面『色』一沉,忽然作揖拜倒:“我袁本初不是贪恋权栈之人,朝廷既不信我,收我印绶,本不该继续留居州牧。可张杨是什么人当初大将军派他去上党募兵,他却攻郡守于壶关,又寇略诸县,所过尽皆残破,这样的人能牧守冀州朝廷识人不明,由此可见!”

    “明公有匡时之才,资望夙着,方今之时,近有公孙瓒强敌进犯,远有张杨聚兵虎视,冀州不能无明公!若非明公,谁又足堪就位州牧”沮授飞快的看了袁绍一眼,抬声说道:“愿奉明公为主,请朝廷收回成命。”

    袁绍想不到这个时候竟然是脾气刚烈,不讨人喜的沮授第一个为他说话,尤其是沮授被他削夺了权柄的情况下。这他有些欣慰,此人到底是恪守君臣之义,关键时候还是向着自己的,心里这么想着,表面上却断然说道:“不可!”

    他仍旧是那么的温文尔雅,不慕名利:“韩文节当年以冀州



第十二章 算我师旅
    “军无众寡,士无勇怯,以治则胜,以『乱』则负。”————————【武经总要】

    冀州,广宗城外。

    公孙瓒自从破了吕布之后,得闻袁绍返师,急忙给田楷留下万余人马固守城池,自己则带着两万余人以及从幽州调拨过来的万余援兵,共三万步骑连下平原、甘陵等郡国,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在广宗城下,他才算是遇见了冀州的第一道抵抗。

    袁绍手下大将麴义早已带着万人在城下设营建阵,摆好阵势,一杆高高的大纛在广宗城头肆意飘扬着——

    ‘袁’!

    公孙瓒紧盯着城头的袁字大纛,又狠狠看了眼营寨中树立的‘麴’字军旗,这两人无不是他刻骨痛恨的对象,一个曾戏耍于他,利用他威胁韩馥、从而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另一个则是在界桥以步卒大败他手中骑兵义从,差点让他精锐尽丧。

    如今他手握两州,精兵数万,乘胜而来,而袁绍又刚受挫败,这正是报仇雪恨的时候!

    三万步骑在公孙瓒的身先士卒下朝着麴义的大营冲去,他们早年吃过麴义的教训,此时再不敢一头扎进正中,反倒是分作两翼,呈左右夹击之势。

    “崔巨业!你这次若还是守不住,你就趁早回去看星星、别来打仗祸害自己人了!”

    身材精悍的汉子端坐马上,眼里望着气势汹汹的幽州军,耳旁却是回想着适才麴义在发号施令前对他说的嘲讽。想他好歹也是袁绍亲奉的座上宾,如今却屈居麴义这个西凉人的麾下,若不是他当初在巨马水被公孙瓒打的丢盔卸甲,他哪里会被麴义呼来喝去

    这一次袁绍给了他机会,让他重新上阵,崔巨业不由握紧了刀柄,深觉此战对他意义重大。

    看着敌军越来越近,崔巨业再也按捺不住,提刀跨马,大声说道:“冀州安危,在此一战,杀!”

    敌军一拥而上,登时将左翼的防线冲出一个缺口,公孙瓒手下亲将文则身先士卒,带领众人冲杀在最前面。他与一名都伯打扮的冀州兵展开近战,灵活的身姿让他躲过了对方的攻势,文则抓住一个漏洞,狠狠一刀砍碎了对方的肩胛骨。怎料肩胛骨把刀狠狠咬住,太深了一时拔不出来,那都伯则一手抓住肩头的斫刀,一边大声惨呼着,一边用另一只手拿刀向文则砍来。

    文则不慌不忙,单手用力,用刀压着那人肩膀,将其生生跪在地上,再抽出腰间另一把短刀格挡,趁其惨痛着失手,迎上前一刀将其补杀。

    解决了一个都伯之后,他只顾抽出刀来,作为军官,他身后自有人会为他砍头记功。

    就在这时,他瞄见左手边突然闯来一名骑士,那骑士身材瘦小精悍,手中拿着一杆长长的马槊,正朝他刺来。文则来不及闪避,迎着冲了过去,崔巨业凭借马力,手中马槊正好顶到文则腹部的铠甲,那铠甲倒也坚硬,竟然未有被刺穿。饶是如此,文则仍然被强劲的马力顶飞了出去。

    文则倒飞了数丈方才落地,他被摔得七荤八素,刚一回过神便见到一杆长枪往他身上刺来,他连忙往旁一滚,堪堪躲过。那冀州兵见刺了个空,正想抽枪再刺,但文则不给他这个机会,他欺身上前,用左手撩开冀州兵身侧皮甲,右手的短刀就从空隙里捅了进去,顺着肋骨往左横切,一腔热血便从胸口处喷薄而出。

    这时文则的亲兵也纷纷赶到,文则换了把新的斫刀,他见崔巨业正骑马朝他这里赶来,惊惧后怕之下,赶紧往后退到自己的队伍中喘气,并指挥后续的将士继续往前冲。

    两军在左右



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国语越语上】

    公孙瓒亲自带着万余步骑往麴义中军冲来,他手下尽是燕地良马,转瞬间赶至,此时麴义的中军也纷纷从盾墙的后面冒出头,焦触带着亲兵站在最前排指挥部众,他们手里提着明晃晃的长枪或是斫刀,身上的札甲整齐精良。

    麴义说的没错,公孙瓒正是在等待麴义分兵的这个时机,很快两军就不过一箭开外了,对面骑士在马上的叫啸声几乎都清晰可闻。焦触紧紧凝视着公孙瓒的铁骑,恍然间听到麴义在身后开怀大笑:“公孙瓒,你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光靠骑兵就能纵横天下了么!”

    猛然,一声尖利的哨声响彻中军,前排上千名步兵立时后退,这千余名步卒几乎在一瞬间骤然丢下刀剑,不知从何时拿出了藏好的强弓硬弩,也不待人下令,立即排成阵势向聚拢成阵的骑兵猛烈的『射』出密集箭雨。

    箭雨落入敌军之中,虽说不时有大批人从马上『射』翻下去,但那也只是浪涛里一朵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整支骑兵却依然有条不紊的向前冲锋。麴义放眼一看,很快就发现了端倪,原来公孙瓒带着作为前锋的千余骑人皆身着甲胄,手上持着小盾,虽然在马上的行动有些迟缓,但却很好的拦下了先头的一批箭雨。

    “想拿来撞我的阵”麴义忍不住回头看向城头上的那杆‘袁’字大纛,僵硬的笑了笑。

    这是公孙瓒在接手刘虞留下的幽州府库后,从中挑选出的千余坚甲,虽然一时未能训练成军,但足以靠着他们当做移动的盾牌,只要冲开了麴义的阵型,展开贴身近战,后续的身着轻甲的步骑自然不会怕对方平『射』的弩箭。

    为了一雪前耻,公孙瓒想了很多法子来克制麴义,诱使麴义分兵,『露』出空虚的中军,又使前锋穿上箭矢难以穿透的甲胄当做盾墙。当然这并不是他的全力一击,他还留了一支精兵在营中,随时防备袁绍可能会从城中出来突袭。

    公孙瓒腰悬箭囊,身背长弓,手中拿着长长的马槊,呼喊说:“杀!”

    麴义这时也命人挥起了另一面旗帜,他手下的士兵一个个同时竖起了长枪,像是平地上突然生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锋利的枪头从盾牌的上头『露』出,幸而公孙瓒手下的骑兵都被事先蒙上了眼,不然这一下就得在马群中引发混『乱』。当初麴义打败公孙瓒的时候就是这样,突然出现的弓弩与精兵将他引以为傲的精兵吓得惊慌失措,但现在过去这么久,公孙瓒已经不会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了。

    比之公孙瓒手下狂喊狂叫的军队,麴义带的军队却显得沉稳淡然许多了,他们一个个冷漠的像是不知道恐惧和战栗,有的手中抓着枪杆,有的拿肩顶着盾墙,有的则是在不断的发『射』箭矢。

    在这样狂热紧张的气氛中,麴义轻松自如,就像是回到了多年前与羌胡在凉州西平郡厮杀的时候,在公孙瓒等人冲至盾墙的时候,他站在台上,忽然想起了在并州一战成名的中垒营,还有那名不经传的高顺。

    也不知何时才能遇上啊。

    就在此时,公孙瓒的步骑精兵与麴义的枪矛丛林在一片惊天动地的喊杀之中猛地撞击在了一起。犹如巨浪拍击礁石,汹涌澎湃,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或者迟滞。这是精兵与精兵之间的对抗,身后的步兵纷纷涌上前去,后头的轻骑也有些跃过盾墙枪林,可刚一落地就接踵而至的士兵『乱』刀砍死。

    无数人疯狂的呐喊着、怒视着、有的手持长枪、有着紧握刀剑,就在他们撞在一起的瞬间,原本鼎沸嘈杂的人声很快便小了下去,刀剑相撞的声音、剑刃刺入人体的声音纷纷扰扰。

    两方人正面厮杀、纠缠到一起后,两军接触的阵线还算齐整,并没有很快扭曲或是混合糅杂,沿着这个阵线从左到右,马上的骑士拿着马槊在往下戳击、捅杀着,底下的士兵死死咬着牙,口角流血,双脚斜踏着地面,肩膀仍顶着已经受力向后倾斜的盾墙。刀剑互相对击、枪杆碰撞的声音闹哄哄的响作一团,所有人都机械的做这同一个动作,像是波浪持续不停的冲刷着岸礁。

    公孙瓒穿



第十三章 重蹈覆辙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国语越语上】

    公孙瓒亲自带着万余步骑往麴义中军冲来,他手下尽是燕地良马,转瞬间赶至,此时麴义的中军也纷纷从盾墙的后面冒出头,焦触带着亲兵站在最前排指挥部众,他们手里提着明晃晃的长枪或是斫刀,身上的札甲整齐精良。

    麴义说的没错,公孙瓒正是在等待麴义分兵的这个时机,很快两军就不过一箭开外了,对面骑士在马上的叫啸声几乎都清晰可闻。焦触紧紧凝视着公孙瓒的铁骑,恍然间听到麴义在身后开怀大笑:“公孙瓒,你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光靠骑兵就能纵横天下了么!”

    猛然,一声尖利的哨声响彻中军,前排上千名步兵立时后退,这千余名步卒几乎在一瞬间骤然丢下刀剑,不知从何时拿出了藏好的强弓硬弩,也不待人下令,立即排成阵势向聚拢成阵的骑兵猛烈的『射』出密集箭雨。

    箭雨落入敌军之中,虽说不时有大批人从马上『射』翻下去,但那也只是浪涛里一朵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整支骑兵却依然有条不紊的向前冲锋。麴义放眼一看,很快就发现了端倪,原来公孙瓒带着作为前锋的千余骑人皆身着甲胄,手上持着小盾,虽然在马上的行动有些迟缓,但却很好的拦下了先头的一批箭雨。
1...9293949596...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