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倚天傲雪
“别给我戴高帽子啊,”
李涛一听,急赤白脸道,“有没有搞错,你才是主角好吧,咱们这么多人,还不都在配合你,跟着你的指挥棒转”
“……”
“我没开玩笑,”
李涛脸色一沉,严肃道,“老伙计,你别忘了,这可是全民皆兵的战争年代,在和平到来前,一切都该以军事工作为主,别的所有工作,都得服从这个宗旨不是吗”
第475章 地方军区
第四七五章地方军区
“哦是吗”
林啸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西湖。
作为曾经的南宋都城,皇城不会太小的吧,这座宅子,离西湖如此之近,怎么已经是外城了
“内城并不大,也就方圆七八里地,就在吴山和钱塘江之间,”
李涛见状,虽然猜不出这家伙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还是介绍道,“外城可要大得多了,北边的武林门已经紧挨着大运河了……我们这儿,离内城的凤山门很近,前面不远就是。”
“哦。”
林啸若有所思的应了声,却没有再说什么。
“怎么,是不是嫌我选的地址,太靠近市中心,太嘈杂了”
李涛看了看他古怪的表情,问道。
林啸笑了笑,没肯定,也没否定。
“确实近了些,”
李涛微微一笑,解释道“不过,这个时代交通太落后,离集市太远了诸多不便……这处空宅子够大,高墙大院的,也还算安全。”
“也是……”
林啸点点头,思忖片刻,又问了个没头没脑的问题,“老李,你手头有多少人”
“一百多人吧,都是从两广抽调的土改干部,”
李涛疑惑道,“怎么了”
从解放区和部队中抽调一批骨干过来,这件事他们是商量过的。
这批人,有的将是教员,有的是农工商各条线的后备干部,而大部分人,将作为奔赴各县的下乡工作队带队骨干。
“你的老本行,”
林啸揶揄一笑,道,“从现在开始,你是不是该考虑考虑,从中收几个弟子了”
“情报你不是有侦察兵了吗”
“我那都是敌前侦察,”
林啸摇摇头,用蒲扇轻轻拍了拍他的臂膀道,“我说的是公安局的便衣……反间谍那种。”
“这……”
李涛反应过来,迟疑道,“有必要吗”
这个时代,还没有间谍战这个行当吧
“怎么没必要”
林啸压低了嗓音,凑近他说道,“你忘了南宁的纵火案,和钦州的暗杀案啦这种事,真能指望那些个捕快”
见李涛沉吟不语,林啸抬起头,又补了一句:“再说了,以后咱们自己干部的监察方面,不是也需要侦察人才”
“唔……好吧,”
沉吟半天,李涛终于点头应了下来,“这件事,我会考虑的。”
“这就对了,早做准备,准没错,”
林啸手中的大蒲扇使劲扇了几下,又问道,“你打算……招多少学员”
“说不好,”
李涛答道,“第一批都是从附近的江浙一带招收的,千把人吧……”
“千把人,够吗”
“当然不够……浙江全省十一府,加上苏南两个府,总共八十多个县呢,”
李涛扳着手指头说道,“每个县一个武装工作队,一个队又要分为二、三十个工作组,才能勉强保证每个乡镇分到一个组……”
“嘶,”
林啸一皱眉头,“这样算下来,每个县的带队干部至少三十人,这已经小三千人了呀……”
“可不是么,所以,这才第一期而已,”
李涛翻了翻眼皮,“以后啊,湖广、江西和闽北等地的人,也会陆续到达,只能分批培训了。”
“哦,”
林啸点点头,问道,“
全城有多少百姓”
“人口我也只是摸了个大概,就杭州府,包括所属各县在内,有一百多万吧,”
李涛应道,“就这座府城所在的钱塘、仁和两县而言,常住人口也有三十余万人,加上商人和难民……得有小四十万,还不包括隐藏人口。”
“这么多”
“嗯,江南人口本来就多,”
李涛点头道,“浙江沦陷时,清军在嘉兴府和金华府杀的人最多,杭州府沦陷得快,幸免屠城。”
“全省人口……有一千来万吗”
“没那么多,大概七八百万吧,”
李涛思忖着道,“以平均每县八到十万人口计算,应该有不到六百万,再加各府城的城市人口,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了……”
“嗯,”
林啸点点头,
第476章 雷峰塔
第四七六章雷峰塔
“那个王兴由你负责通知,让他也照此办理,”
林啸招招手,让他坐下,“主力部队要加快整编,做好随时开拔的准备。”
“是!知道啦!”
“老李,”
林啸转头对李涛笑道,“帮你在各根据地,成立省级地方军区,怎样”
“行……”
这当然好了,李涛咧嘴笑道。
林啸的这个决策,可让他结结实实松了口气。
他现在已经感觉到,林啸这个家伙,喜欢四处开花,将兵力用到极致,各处的主力部队,是早晚都要被拉走的。
假如根据地没有足够的二线部队,军管的局面就难以维持,而这对确保土改工作,以及一系列的新政的顺利施行,举足轻重。
“你放心吧老李,别的地方我马上通知下去,”
林啸目光炯炯,“这些地方武装,虽然装备暂时差点,但我保证,他们足以保卫根据地。”
“好,好,”
李涛连连点头,附和道,“这样一来,再加上发动起来的民兵力量,不但根据地的安全能够确保无虞,必要的时候,二线部队也可以很快补充主力野战军,这后备兵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
李涛正乐呵着呢,林啸却语气一转,终于亮出了他的小算盘,“不过,我的讲武堂,不能和你的干部培训班混在一起,你得给我另找个幽静之处。”
“啊”
李涛一愣,旋即一脸的尴尬。
“啊!”
林啸使劲一点头,态度强硬的一拍蒲扇,“这地方太小了,挤不下。”
“……”
李涛无语,这家伙,果然又出幺蛾子了。
军官训练班才几个人有必要另起炉灶吗
“你的学员一期就要上千人,太嘈杂了,”
林啸挥挥手,不容置疑的道,“我的学员也不少,不但基层军官的短期培训要加快,尽快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我还打算从长计议,招收一批军校生,长期培养……”
“好吧,”
这毕竟不算太大的事,李涛拗不过他,沉声问道,“你要城区还是郊外,我给你找找。”
“这倒无所谓,”
林啸咧嘴一笑,“安静一点的地方就行。”
“哦,”
思忖片刻,李涛抬头道,“有一个地儿,我看合适。”
“哪里”
“你来看,”
李涛拉过林啸,站在亭子边上,遥指西湖,说道,“就那里,湖里,一座独立的小山,孤山。”
“孤山”
林啸一愣,“岳王庙边上的孤山吗”
杭州,林啸并不陌生,在后世,他来过不止一次。
尽管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城市样貌几乎没有任何雷同之处,但这里的好些景点和地名,给他留下的印象却仍很深。
他记得,杭州曾名钱塘,西湖也因此被称作钱塘湖,湖中有三座小岛,这座孤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里湖与外湖之间,景色奇绝秀丽,因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而闻名遐迩。
那座小岛他上去过,山头只有大约三、四十米高,却碧波萦绕,花木繁茂,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他还去过岛上那个精致绝伦的小园林,人在园中行走,仿佛置身深山谷底,其中溪、潭、花、木、亭、桥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参差有序,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
“对,”
李涛微笑道,“那里……有一座南宋皇帝留下的御花园,够好,够幽静。”
“是吗”
林啸一脸的兴奋,“好,离岳爷爷够近,我看行!”
没等李涛答话,他抬腕看了看手表,嚷道,“吃饱了吗咱们这就去看看”
夏日里的天,黑得晚,虽然已经七点半了,但能见度依然很好,南边的雷峰塔,和北岸的那座保俶塔尽收眼底。
尤其是西湖,一眼望去,三座小岛清晰可见,白堤一带更是灯光点点,游人如织,湖面上,挂满红色灯笼的画舫一条连着一条,隐隐传来丝竹之声……
“呃……明天吧,头。”
夏博敏看了看同样光着膀子的林啸,瞥了瞥自
第477章 夜游西湖
第四七七章夜游西湖
“对,”
林啸笑着点点头,“这里是个文人荟萃、钟灵毓秀的地方,许多景点,都有典故。”
“那……倭寇是怎么回事”
李涛却没忘了林啸刚才的话,疑惑地问道,“什么时候来杭州的”
“大概是……嘉靖年间吧”
林啸沉吟着回忆道,“这段时间倭寇很猖獗,频频为祸浙闽沿海,有一次入侵到了杭州,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惊慌之下,他们怀疑塔中有伏兵,就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都被烧毁了,就剩下了砖结构的塔身……”
“麻德!又是小日本!”
走在头里的夏博敏一跺脚,愤恨地骂道。
“是啊,”
林啸轻叹口气,说道,“这座塔,据说原本也有相当雄伟的附属建筑,一把火,全没了。”
“头,东征日本,不会忘了我吧”
夏博敏回头,碘着脸道。
林啸故意白了他一眼:“那要看你练兵的成果了。”
“好勒,您就看着吧,”
夏博敏撸了撸袖子,摩拳擦掌道,“我老夏,啥时候让您失望过。”
林啸却翻了翻眼皮,没搭理他……心中骂道,老夏老你个屁!
说话之间,一行人沿着湖边小道,已经一路来到了东北角的断桥。
这“断桥残雪”,原本也是西湖十景之一,这时却正当盛暑,但见桥下尽是荷花,风姿绰约,暗香阵阵,几人顿觉暑气稍退,舒爽不少。
断桥的一旁,就是长约两里的白堤了。
这条沙堤,从断桥起一路往西,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是通往孤山唯一的道路,于是众人移步,沿着白堤缓缓穿湖而行。
一眼望去,但见宽阔的大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三三两两的到处都是游人,着实颇为热闹……
“头,这条白堤,是白居易修的吧”
边走边四处张望的夏博敏,回头问道。
上士军衔的夏博敏,老家山东沂蒙山区,这个憨厚的农家小伙,入伍前的学历仅为高中,与林啸这个科班出身的学员兵比起来,文化修养方面自然就略显单薄了。
但他有个优点,好像童真未眠,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和兴趣。
而且,他性格单纯直率,说话直来直去,在战友们面前更是毫无心机,凡是不懂的地方,他开口就问,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
作为选拔他进队的伯乐和直接领导,当初,林啸就是看中了他的性格,以及那股永不服输的劲头,所以,林啸从不嘲笑他,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当然,遇到自己都不懂的问题除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