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如果你敢对一个当地人这样说,他绝对会赏你一个大白眼,并且对你说:你可拉倒吧,那玩意咋能跟咱麻辣拌比!
所以麻辣拌是沈阳人是朱砂痣白月光,是铁麻辣拌是钢,是一顿不吃饿的慌。
麻辣拌跟麻辣烫一样,是大时代的产物,像是从西南过继来的两兄弟,虽带着一张皮相,却都是实打实的东北大小伙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政府鼓励下岗员工再就业,正巧这个时候麻辣烫传到这里,成为许多再就业人员的首选,一时间麻辣烫遍布抚顺大街小巷,其中一对夫妻杀出了重围,
在麻辣烫的基础上作出了改良,去掉其中汤料,口味也由重麻辣改为更喜欢的酸甜,做出第一份麻辣拌,并正式揭开麻辣拌帝国的序幕。
从诞生到现在,虽然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但对于当然人来说,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味道。前几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麻辣拌年卖3亿份,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
听老板说除了口味难以得其精髓,其实最难整的是食材。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卖麻辣拌的,但是跟这里相比,没有地道的材料,甚至把红丸子都换成各种奇奇怪怪的丸子,甚至还有放潮汕牛肉丸的
店里的食材都是一个个泡在白色的塑料筐里,先吃现抓,碰到脾气好的老板娘还可以指挥一下,不要海带结不要蔬菜多丸子多土豆。碰到敞亮的老板娘,会给你抓一大把红丸子,保你吃个够,若是遇到板着脸的老板娘,只得自己敞亮,对老板娘说一句:加一块钱丸子。
甚至连一片土豆都分三个流派,各自都有自家的拥护者。至少要放两种豆制品菜算是合格。素鸡卷带着烟熏的味道,弹牙劲道,豆皮和豆腐卷则更吸汤,豆味更浓。
香肠分为小细肠和面肠两种。面肠是最廉价的一种香肠,超级巨大的一根,切成滚刀和其他菜一起搅拌,好像也变得高级起来了。小细肠又叫儿童肠,切成薄片,因为带着肠衣,所以更有嚼劲。
宽粉没了什么都不能没有它,甚至为了爱吃粉的朋友发明出另一种麻辣拌——九叶粉。
好的宽粉要泡上好一阵,这样煮出来的粉才透明劲道。除了宽粉,也有细粉,更软更入味
缺了什么都不能没有红丸子,红丸子是小心肝。其实无非就是面粉加萝卜和红色素油炸而成的素丸子,那为什么还这么好吃
大概是因为吸汤。
浸在麻辣拌汤汁里的红丸子,吸足了料汁,塞进嘴里,那种幸福感就像是老师宣布因为停电提前放学。
有人说麻辣拌最能代表目前东北人口味,口重,酸甜麻辣都整点,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麻辣拌的口感就是酸甜麻辣。
其实不是,麻辣拌的口味并不是固定的,以咸口和甜口为分支,可以分出多糖少醋不麻多辣、多糖多醋少麻少辣、少糖多醋多麻多辣等无穷无尽的口味,而能不能记住对方pick的麻辣拌口味,是衡量塑料姐妹花的唯一标准。
一勺醋两勺糖,阿姨想要啥味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丝毫不差地给你整出来。如果碰见开放式麻辣拌窗口,阿姨还会在放辣椒的关键节点,把装辣椒的勺子伸出来让你看一眼,并不厌其烦地问你,这么多辣椒够不够啊,这咱家新炸的辣椒,贼拉辣!
酸甜,是根基。很多女生看到一大勺白糖的时候都是拒绝的,这么多白糖no!我还要减肥呢,可等下一次去吃的时候
第398章 雪国风光
天空突然飘起雪花,入住柏悦酒店,进入一栋栋别墅群中,仿佛就是来到冰雪奇缘里的童话世界,寒冷的雪夜,灯火通明的柏悦,宛如在寒冬中点亮的一盏灯火,如此温暖。
步入酒店大堂,依然是柏悦骨子里独有的气质,深邃内敛,低调奢华。不惊艳,却是恰如其分的舒适。精心设计的玄关,将冰天雪地留在门外,穿过玄关,便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静谧安静。
门前放着沉重的石岩,提醒着自己正身处亿万年莽古神山之中。长白永矗是现代陶艺家万里雅的作品,以长白山主峰山脉及天池为原型,传递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之美。在柏悦里总是不缺这样的老物件儿,让居住也成为一种艺术。
错落有致的别墅,也是度假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四周原始森林环绕,夜空繁星点点,若是运气好,还能看到流星一闪而过,恍如来到童话世界。
推门而入,依旧是充满东方风韵的布局,精雕细琢的装修,古朴典雅的家具,深沉的木纹色调,让房间少一份雕琢与匠气,多一份原始之美,在这北国雪山脚下营造出独特的山野韵味。
窗外是白雪皑皑,屋内则是温暖如春,在超大的浴缸中泡个澡,泡上一杯胶囊咖啡,褪去旅途中的疲劳。
听说管家说温泉很不错,体验从零下20度到41度,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于是推开那扇通向极寒的玻璃门。
泡池位于室外,所以在进入池子前,必须有勇气先直面零下20度的气温,其实从酒店到泡池不过10秒到距离,也就是这短短的10秒,才能让这份天人合一的体验发挥到极致。
推开门的那一刹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那一泓池水,便静静的躺在这白色世界中,池水的温度和长白山的纬度一样,始终保持着41摄氏度,这一冷一热之间,便形成空水共氤氲的仙境之气,天空的蓝,印在池水之中,眼前的白,朦朦胧胧,若隐若现。
当脚尖触碰到池水的那一刹那,一股暖流流向心中,前一秒还打着寒颤,后一秒瞬间就被融化。慢慢走向池水中央,让来自地下2700米的天然矿泉,温润着皮肤,深深的呼吸着那凉凉的寒风,如同吃了颗透心凉的薄荷糖,清凉舒适。
坐在池中,身边是晶莹剔透的雾凇,不远处便是大片的森林和滑雪场,仙气十足。
长白山脉的森林资源,赋予了滑雪独特的特殊性与神秘感,地处黄金冰雪纬度带,有着一个浪漫的名字,粉雪~粉雪,不是粉色的雪,而是一种像粉末般的雪,捧在手中,便从指尖中轻轻滑落。
粉雪,是雪中的极品,自然引来滑雪者们来此朝圣。在百年丛林中滑行,如身临异域,来到滑雪度假圣地,自然要和这雪来一次亲密接触。
独特的冬日暖阳气候,温度与湿度的合适比例,让这里的滑雪场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滑雪度假圣地之一,甚至不用担心自己是个滑雪小白,因为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带着你,一起感受长白山的天然之美。
自主的从雪道上滑下时,一定会爱上那种感觉,身边的白桦林,飘雪,从你身边呼啸而过,是自由,亦或是激情,再或许只是某个瞬间,
第399章 破落的辉煌
来到哈尔滨,原本目标是著名的中央大街,但导游说要想更本土,那就去老道外。
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其实十分类似港岛和深圳的关系。中东铁路以西的道里、南岗,是沙俄附属地,住的都是洋人,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
在中东铁路东侧,与外侨集中的道里区相对的道外区由于未被划入沙俄势力范围,成为民族工商业兴起的摇篮。住的是中国老百姓。外资流入后,山东河北两省的移民纷纷“闯关东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西方艺术奠定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从景阳街拐进靖宇街,沿街看两侧老房子,狼藉满地。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和固有颜色,在这里已被很多现代材料和大块牌匾所肢解,许多沿街建筑已看不出主色,甚至有些建筑本身已经岌岌可危。
这片已经成为待拆片区,居民已经纷纷搬迁。倒塌后的房子只余一段漂亮的雕花饰带供人遐想。已经铲平的匾额上还依稀有老字号的痕迹,难以辨认。
这条狭窄的街道,有一栋颇有气势的建筑。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拍一张满意的照片。这栋原本是老银行,你看那独特的花纹,这一片都没有这个花纹。厚重的老式铁门内一道道的门栓似乎也在印征它从前的身份。根据老地图查考起来,这栋建筑很可能曾是宝隆银号的所在。
旁边这座现在看来似乎不太起眼的四层小楼,在1920年可是东北最新的四层百货大楼,大罗新环球货店。店名为搜罗全球货物,革故鼎新之意。洋门脸大玻璃窗首开哈埠商业橱窗陈列的先河。
金字牌匾由津门大书法家华世奎题写。室内有哈哈镜和电动模特儿,在营业大厅还设立借物部和图书室,特聘请了俄籍美工精心陈列,后来成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也曾被引荐到大罗新专门策划橱窗陈列。
店内设立哈埠首创的电梯和送钱机,格外引人注目,当时有“到了哈尔滨,必去大罗新,电梯送上楼,满眼西洋景”之说。整日客流不断,汽车、马车、人力车在门前排出很远。
现在这栋建筑主体保存还算完好,只是一楼门面的建筑形式和以往不同。原来门廊下的大门和大橱窗都被砌平改成了紧闭的卷帘门。没有人再知道这栋破旧大楼的往日风光。没有人再记得它曾是哈尔滨民族商业的骄傲。将近一个世纪的雨打风吹,繁华如梦消散无踪。
紧闭的卷闸门、墙上的“危楼”、“验”等字样还有那一幅幅搬迁横幅都说明了这里不久将来会是另一个模样。北头道街8号,这栋被粉刷成薄荷绿色的二层建筑十分抢眼。
老照片中这栋建筑的颜色有深有浅,在日本人发行的彩色明信片中它是砖红色的。那时它有一个听起来很美的名字——春和堂。这栋小楼上的浮雕繁复华丽,各种卷草花果和春和堂这名字真的很相配呢。
虽隐约还有些当年的气息,但经过那么多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剧变。不少原本的建筑也被改建。原本气派的商业区反而显得有点像贫民窟。这些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从建成到现在已经近一个世纪了,风蚀雨侵,极度缺乏维护监管,破损严重。
现有商家的所谓装修和牌匾对这些建筑的遮挡和破坏,致使这些建筑都
第400章 一头猪的方生方死
14年一则中华巴洛克的珍珠不见的文章引起网友关注。失主就是这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而它丢失的“珍珠则是位于楼体转角处楼顶上的两个硕大的花篮雕塑。花篮里面盛满了丰收的果实,寄寓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最朴素的向往。
石榴、葡萄象征多子多福,桃子象征长寿,五谷百果象征富裕兴旺…因其雕饰繁复,在整个建筑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所以被誉为老建筑上的两颗珍珠。
而这两个灰雕的大花篮,在四月的某天忽然离奇的消失于楼顶,不禁令人咋舌。经过调查,原来因为建筑年久失修,两个花篮雕塑是被雷击导致倾斜,道外房产四所的工作人员担心大风天掉下来砸伤路人,就把花篮雕塑给拆除。花篮雕塑风化严重且易碎,拆下来就碎已无法复原。
而且整个过程并未上报文保单位,被定性为私自拆除,破坏城市文化符号。这花蓝雕塑是水泥堆塑的,当时是以石灰加桐油、糯米汁等混合成材料,工匠们用手塑造出来,是工匠们灵感的迸发。
虽然不满百年,灰雕的制造工艺却已经失传了,现代人仿制翻模出来的水泥雕塑,都失去原有的生动与细腻。所以到今日,这两个旧日的花篮也没有恢复,算是永久的失去。
保育与发展这个大课题同样摆在全国人民的的面前,拆掉真古董日后重建假古董已经发生过太多太多。但很多老房子经历过时代的变迁,原主人早已经不在,后面翻身做主人的贫穷大众又把原本的房子改建成另一个样,比如一些华丽的大门口被红砖砌上改成一间房。
疏于维护的旧房变成一间间难以修复的危房。而作为商铺的门面又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换着各种形式的招牌,大门的材料也随着时代更换过无数次,墙体的颜色也随着各家商户的审美而改变着……
破旧的窗户,掉色的木门,拱形的屋顶,它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街区,它牢牢的篆刻着哈尔滨的历史。光阴荏苒,它就在这里,这就是喜欢它的原因,就像一个老人,在像我们述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这个故事,牢牢的吸引着自己。
在东北,有两个吃食最权威的集聚中心,一个是沈阳,另一个便是哈尔滨。除常规的东北饮食外,这里还被注入另一种别具一格的血液——俄式风味,让这个城市的饮食显得更加举足轻重。
扒肉的大名在东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约是心目中最下饭的硬菜之一。庄臣感觉跟山东常见的把子肉类似,难免不让人联想其中的传承关系。
选用大块的五花肉,加入各味香料进行焖煮,汤汁之色味渗入其中,最终呈上桌便是一块皮肥瘦层次分明的扒肉。用嘴咬下一大口,感受这多层的口感冲击,在咸香油润的包裹中不自觉地便吃下一碗又一碗米饭,或许就是对这一块扒肉最大的赞许。
当然能与扒肉一争高下的食物大概就是各类酱肉,常见的有酱棒骨、酱肘子、酱猪蹄、酱脊骨等,选择多样,各取所需。口味咸香,肉质软烂,仔细品咂能品出最深处的酱香味,用力吮吸能洗出骨头里嘴唇厚的油脂味,既有着不俗的好味道,也总能让人吃着舒畅痛快。
要说砂锅遍布南北大地,这里却发展出不一样的意义,居然是许多人早餐的选择之一。无法想象长期以这样一锅汪实的菜肉作为早点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完全可以想象在寒风凌冽的清晨来上一碗滚烫的砂锅有多么让人身心温暖而通畅。
如果发起一次面向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的投票,主题叫你最离不开的北菜
那最后的结果即便锅包肉不能位列榜首,也至少毫无悬念地打进top 3。如果要吃最好的锅包肉,那它的起源地、以及至今为止有着最多烹饪老式锅包肉餐厅的城市,毫无疑问就是这里。
老式锅包肉的酸甜味来自糖与醋,与使用番茄酱调味的锅包肉在成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金黄透亮,一个红颜深沉。一盘刚出锅的锅包肉一端上桌,强烈的甜酸味便随着热气扑面而来,光是嗅上一嗅就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大大地咬上一口
第401章 冰上华尔兹
猪的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血为上品。先将猪小肠洗净,去掉肠油后将肠子的一端扎紧。随后将混合好调料的猪血缓缓灌入肠内,封紧后放入沸水中煮熟。在煮制过程中需要不时的在肠子上扎一些小洞来防止肠子涨破。
血肠煮熟冷却后即可切片上盘,将血肠蘸上蒜汁和酱油缓缓送入口中,口感顺滑,鲜美无比。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居民还会在血肠里加入糯米来制作米血肠,其美味令人难以忘怀。
将剃完肉的棒骨、腔骨、脊骨放入大锅中,辅以老抽和香料。大火烧开后细火慢炖,等到将猪肉炖的“骨肉分离”之时,东北名菜酱大骨可以出锅。将肉和筋轻轻的从骨头上剥下,伴随着肥美的骨髓送入口中,感受蛋白质在舌尖的颤抖,美妙得令人窒息。
无骨的五花肉更可谓无上妙品,肥瘦相间,比例适宜。加盐姜煮熟、撇净血沫后切片就是美味的白肉;配上酸菜,就是美味的汆白肉。古人云大味必淡,也许朴实无华的白肉才是最能代表古味的菜品。无论是做扒肉还是做红烧肉,烹制五花肉的秘诀就是四个字:小火慢炖。
至于排骨,除了可用于红烧、清炖之外,亦可与酸菜炖制。酸菜的酸和排骨的油脂相互结合,既去掉了排骨的油腻,也使酸菜的味道变得醇厚鲜美。若是把猪肉搅匀加入香料,缓缓灌入肠衣中,既可熏制成红肠,也可制成经久耐存的风干肠,别具其风味。
猪板油,看似肥腻,却是能使菜肴升华的利器。将猪板油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慢炖,待水份挥发后白白的猪油便被“靠出”。在炒菜炒饭时加一些猪油和油渣可极大的提升菜肴的风味,而且还能做到长期储存,可谓居家旅行的必备良物。
猪皮也有利用价值,刮净肥油切成细条后加入清水和香料炖煮,待锅中变得粘稠之时盛出,随后立即放在室外冷却,待冷凝成冻后切片装盘。
一道美味清凉的皮冻就做好了。熟猪皮亦可在风干后放入热油炸制,变成酥酥脆脆的炸猪皮,拌上盐和五香粉,其口感不亚于薯片。
肘子,是各大菜系中常见的原材料,十分美味却也很油腻。聪明的东北主妇在酱制肘子时用细线制成的网将肘子扎紧,随后放入锅中炖煮。
网线将皮肉间的肥油勒出,使肘子的皮和油合二为一,充满胶质。东北酱肘子入口后肥而不腻,咸淡适宜,真是人间极品。比起远方同纬度世界闻名的德国肘子来,也不遑多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