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皇宫尺寸很小,逛一下就结束,但寺庙以粉红色石头雕刻而成,跟其他吴哥地区灰灰绿绿的寺庙有很大的不同,遇见一群老外,他们只对吴哥地区三个庙比较有兴趣–小吴哥、塔普伦,再来就是女皇宫。在他们眼里,这里号称东方的蒙娜丽莎。
一进入女皇宫,会看到走道两侧有一根根柱状的东西,别怀疑,你想得很正确,这就是男人的那玩意,在这里叫作 linga,在印度教属于图腾崇拜,也是吉祥的象征。
护城河进去就是女皇宫的中心。走着走着,经过一排排 linga 后,就会看到个大水池,坐在水池边欣赏风景、放空可说是超级享受。四周都是草地,若有时间,不妨可以坐在草地上,静静地欣赏这座粉红色寺庙。
由护城河处往内走,就是女王宫的中心部分,可以看到中间有着三座朱红色的钟形寺。山形墙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女王宫的山形墙比起门框来显得特别大,气势磅礴。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
一些值得细看的浮雕第一次进来时看到一堆雕刻,眼睛就花了,再加上当时对印度教神话不太清楚,所以只看到一堆玫瑰色的岩石。
每个石柱,都雕刻精美,有些有故事性,有些就只是单纯的装饰雕刻,实在很难想像当时的工匠是如何想到这些图案的。
当年年代久远,崩毁严重,在法国殖民时期,维修团队即动手想办法去复原他原来的样貌。维修团队将一块块石头取下,并加以编号建档,每块石头上都标示出对印文件上的号码,然后把石块一块块放置于附近的地面上做整理。
原本打算整理完毕后再一块块拼回去,不料于 1975 年时红色高棉夺权执政,所有修复工作瞬间停止。在红色高棉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些原来的复原文件却消失不见,原来的工作人员由于很多是知识份子,被抓去屠杀。所以最后变成组不回去的石头堆。
当年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大概是第一部在吴哥拍摄的电影,开头交代的不只是故事的背景,也是整个柬埔寨的历史背景:戴高乐总统访问柬埔寨,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柬埔寨殖民统治的结束。
一幕台词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将周先生的的情感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更显出昔日的珍贵回忆与不复存在。
如今这些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吴哥古迹,都是在柬埔寨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建筑,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被废弃了400多年。直到1863年,法国人按图索骥,才发现这个人类智慧的结晶。
梁朝伟说过:以前的人,心里如果有什么秘密,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一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
第407章 有些东西不能比
机场是一座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宏大的建筑、频繁的航次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化程度,当一个国家的首都机场甚至需要外国人援助建设时,就能想象得到老挝这个国家,万象这座城市的百废待兴。
即使将范围缩小到整个东南亚,老挝的存在感依然显得有些卑微。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来自东西南北的压力使得这方土地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纯粹的内陆国家,多山的地貌势必造成交通闭塞,经济难以发展,仅有的一条贯穿全国的湄公河,也不足以滋养这片土地。
即使国家试图通过振兴旅游业发展经济,然而全世界的旅客也很容易被周边的泰国柬埔寨所吸引。整个老挝拿的出手的只有世界历史遗产的小城——琅勃拉邦,这座存在千年的古城,不仅仅是国家名片,更像是超越国家的存在。
来到首都万象,第一站居然是凯旋门
patuxai字面意思是胜利之门,实际上当走进时会发现,建筑规模除较小以外,造型和墙壁上的细节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拱门之上的人物雕像来源于佛教文化,建筑顶上的五座塔也具有典型的老挝佛教寺庙的特点,五座塔被赋予体贴可亲、灵活变通、诚实守信、荣华富贵的佛教世界观。
外表看上去像是一座混泥土的四方形建筑,而穹顶和内壁上的浮雕可谓金碧辉煌。不过估计是建筑维护工作较为草率,原本富丽堂皇的雕刻已经出现些许的斑驳,整座建筑也似乎蒙上时间的灰尘,显得黯然无色。
发现许多游客想尽办法拍出和这座纪念建筑不一样的合影,力图展现自己眼中独一无二的凯旋门,热门的留影点自然是喷泉前面,因此那里也聚集很多当地的摄影师帮你拍照,当然这样的服务是有偿的。
路过一个早市,并不是一个只在早上营业的市场,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杂货市场,不算大的面积内,被各式各样的小铺塞得满满当当,从家用电器到旅游纪念品,应有尽有,不仅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购商品。
转一圈发现大部分的商品都来源于国内,尤其是家用电器和小件商品,华夏品牌几乎是这里的主流,实际上在万象街头,你能看到大量vivo、oppo、huawei的招牌,由此可见,这个国家在商业需求上非常依赖咱们。
这里并没有明确的指示牌,好在售卖相似商品的店铺往往在一起,自然地形成一个个区域,很容易能够找到那些卖当地特色商品的铺子。比如传统服饰、冰箱贴、蒸饭笼、点心等,还有一个区域售卖大量的红木工艺品以及象牙,看来当地政府不仅在经济上落后,在保护动物上也没有做太多的努力。
客人很少,很多商铺的老板都在无聊地玩着手机或者看着电视剧,仔细一看,电视居然是泰国的频道播着节目原来这里的百姓除虔诚拜佛之外,那忙于生计,那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那些金灿灿的佛塔是这个国家信仰的光芒,而这里是老百姓过活的舞台。
白天阳光炙热,让人只想待在咖啡馆里吹冷气。而夜晚的河滨公园成为整个城市的游乐场。下午四五点左右,就有不少人支起棚子,摆上商品,准备一天的营业,到六点,沿着湄公河的整条大道禁止车辆驶入,成为步行街,公路的一边是热闹的夜市,另一边是儿童乐园和音乐餐厅。
见识过泰国夜市的五光十色,对这里所谓的夜市感到失望,不过两公里的夜市,卖的无非就是些是山寨货、小吃和廉价服饰,作为游客,甚至找不到有特色的旅行纪念品,看来这里的夜市主要针对的还是当地人。
当夜幕降临,夜市旁的
第408章 与世隔绝
坐落在古老的老挝北方,依然栖息着人类原始文明的地域,它的名字叫——丰沙里。
在比云还高俊的山上,在比山还延绵的云里,古朴的山寨沿袭着刀耕火种,率真温情的阿卡族人笃信着万物有灵。
前往丰沙里并不容易,虽然从地图上看,它只是存在于彩云之南的边陲之外。然而当你想要靠近它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们之间相隔着无数崇山峻岭。工业化的进程,现代文明,也同样被他们隔绝在宇宙之外。
路上遇见几个来自法国的探险者,日出前沿着旅店老板给众人画好的路线图找到天山入口,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丛林。你会愿意听见自己鞋底和落叶之间的摩擦的声响,在无边的黑暗里,那可能是唯一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努力向上走,不要回头看,以免被孤独和恐惧吞噬。
攀爬的旅程痛并快乐着,一路上向导给众人介绍各种植物,刚开始庄臣还兴致勃勃,到后来只剩下所有质疑里都是在和自己说,坚持下去马上到了。
四个小时后停在一块儿大石头旁,向导变戏法一般从袋子里面拿出午饭,又去旁边顺手砍一片芭蕉叶当作盘子,每一种食物拿了一小嘬,嘴里念了一下然后撒向大地:they are for the spirit。
直到在黎明中看到山顶上一尊并不算高大的佛像,恐惧感会蓦地消失。当你仰望着微光下它微笑的脸,也许会明白人们为什么需要它,倚赖着它。
小镇上的房子刚刚披上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云雾就从山谷里扑上来,给整个小镇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不知是云雾在和屋顶嬉戏,还是它在和太阳赛跑。
坐落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随着温度升高,云雾慢慢弥散,连绵的山脉露出了它顶端的轮廓,小镇也露出它的真貌。
云谷里依然海浪汹涌,从丰沙里镇高地出发,前往任何一个方向,都如同驶入大海,前往海的深处去探寻海底的神秘。
周边散落着许多山寨,它们隐匿在大山深处,至今尚没有一条可以行车的路与外界相连。这些村寨称作隔离的家园。倘若在若干年前,这样的字眼对于国人来说恐怕毫无卖点。然而在工业化的今天,isoted,隔离起来的恐怕不仅仅是一段城市到乡间的路,而是两个存在方式完全不同的时代。
第一段路是水路。一叶孤舟,几个板凳,一面静水,几叠葱山。庄臣呆呆地静望水中的碧空,保持沉默,享受沉醉。忽然想起很多宗教仪式之前,人们都需要沐浴。也许水,不仅仅只是洁净人的身体,更可以沉静人们的心灵。
大约半个小时的旅程,小船靠岸了。前面的路,终于要依仗自己的脚步。第一段路平坦宽阔,只是一路上坡,无遮无掩,三个小时的跋涉,需要充分的体能和持续与正午的暑热抗争。
遇见几只蜈蚣和蚯蚓,一路上基本看不到人。当闻到一丝人间烟火的时候,已经来到了途中的第一个小山村。
村口路上的中年妇女和一个小女孩,她们见到我们,竟一溜烟地飞速跑掉
小村坐落在高山上一块相对平坦的地块,大约有几十户人家,从服饰上可以看得出,他们就是神秘的阿卡族人。
虽然村中央的房子上面悬挂着老挝国旗,然而你很难把这里同典型的乡村联系在一起,更不用说那些遥不可及的都市。
&nbs
第409章 吃饭必须懂黑话
回到港岛,半山豪宅,算算买下来总共也没住几天。
来到寸土寸金的中环,这里是tvb各种职场剧的大舞台,从元创方开始,听说是政府保育中环项目八个历史建筑之一,曾是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的宿舍,经过改造成为现在的文创园。这里已是港文艺青年的日常聚集地,拥有超过100位的创意企业家和设计师的店铺,步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浓浓的港式设计。
遇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制鞋者,坚持着用三周时间制作一双手工鞋,在这个工厂化的时代,他的坚持让人感动,简单的聊几句,他的乐观让人印象深刻,也羡慕在这个时代还能坚持自己梦想和个性的人,加油吧!
步行五分钟便可在中环的荷里活道和嘉咸街附近发现几面极具人气的涂鸦墙,每天都引来很多游人驻足拍摄,成为潮人旅行的打卡新去处。
与欧美涂鸦墙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涂鸦墙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市井气,在欧美看到涂鸦墙可能会被震撼,而在看到的涂鸦墙则更多的是感动。
距离涂鸦墙街区不到50米的地方,有家1953年开业的传统老字号泰昌饼家,是末代港督彭定康最爱的蛋挞。和传统的蛋挞不同,泰昌出品的蛋挞个头会比一般的蛋挞大一些,没有油腻的香料和添加剂的味道,甚至会觉得有点清爽。
蛋挞底不是常见的酥皮而是口感有点像曲奇饼干的牛油皮,蛋挞芯子表层微微有些结皮,咬下后满口浓浓蛋香,口感细腻柔嫩,顺滑到可以用吸管吸着吃。
继续前行至都爹利街,那里有盏百年煤气灯,如今这件古迹已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在煤气灯旁有家星巴克,也是全球唯一的港式星巴克。
走进店内便可看到由本土品牌住好啲联合打造空间,浓浓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怀旧风,无论是窗户地砖还是珠帘都印刻着时光的味道,并会提供冰室传统美食,包含冰室三宝“厚切牛油菠萝包、咖啡蛋挞、榛子咖啡蛋糕卷,逛街累了不妨来坐坐。
时下最热门的地方,大概非大馆历史艺术集合区莫属。这个有170年历史地方、曾经的中区警署,经过10年的改造后,蜕变成一座古迹和艺术馆相结合的潮地。
包含前中区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三项法定古迹,共16座历史建筑,以及新建的一座美术馆和一座综艺馆。目前率先登场的展览是大馆一百面,走在中环的天桥廊道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里宣传。
继续前行,来到汇丰银行大楼门口,等待你的便是港币上的那两只狮子。象征着权利与公正,也是汇丰银行大楼的稀世三宝之一,一只张口一只闭嘴,有银行吐纳资金之意。
而这两只狮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张开嘴的叫steven史提芬,另外一只叫stitt施迪。当年遭受侵略,日军便将汇丰银行的狮子掠夺至岛国准备融为钢材,但还没来得及便战败投降,英政府讨还回这对狮子保留至今。如果你现在去看这对铜狮,在他们的身上还能看到当年子弹留下的痕迹。
背后的汇丰银行大楼在中环所有楼群中建筑结构显得有些不同,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原来它是一栋可以拆除的大楼。
据说当年汇丰银行造这个楼是对回归后经济发展状况存有疑虑,因此在造此楼时便采用可拆除的建筑结构,不过这么多年一切向好,曾经的顾虑让这栋大楼有不同的外观。
转一圈,找个茶餐厅吃饭。早就体验过这种感觉,这里人气最旺的茶餐厅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才不管你是一秒几百万上下的金融大佬,还是格子间的小白领,在饭点都得排排站等位子,店家一概不接受预约,也不能拿号。
排队的时候绝对不能发呆放空,因为店内随时空出的位置数目不定,所以有时能够
第410章 我养你
茶餐厅里最经典的主食,无疑是碟头饭,其实就是一碟白饭加肉菜,再衬两根绿油油的时蔬。叉烧、豉油鸡、烧鸭、烧肉等烧味是最常见的主角,而烧鹅无疑是其中的贵族,身价也要高出不少。
各种小菜如咖喱牛腩,梅菜扣肉,豉汁排骨等等,都可以拼成碟头饭,在工作间隙解决一餐最是便捷。
叫碟头饭也是有隐藏选项的。港人一向节俭,若是食量小的,会主动要求扣底,即减少米饭分量。若是菜和饭都要减少,就是双扣。不过减量不减价。,想要加点酱油或味汁拌白饭的,可以叫加色。把白饭换成奢侈一点的蛋炒饭,谓之炒底,自然是要加钱的。
加色同样可以应用于粉面类的主食,即往汤里多加一勺卤汁。汤粉汤面中时常会加葱花,若有忌口,简单叮嘱一句“走青”即可。主食中的米粉、面线也可以加三四元换成出前一丁方便面,称为“转出前一丁”,也有人简称“食丁”。
为应付忙碌的上班族,也避免罹患选择恐惧症的顾客影响效率,茶餐厅在午市往往提供现成套餐选择。主食配饮料,省钱又便利。饮料也可以换成“例水”,也就是例汤。
晚餐往往是茶餐厅里最闲适的时光,上班族总算可以歇口气,不必狼吞虎咽,而邻里街坊懒怠煮饭的,也偶尔会来茶餐厅解决晚饭。
午市常见的粥粉面饭一般照常供应,去掉主食再加个量,就可以华丽升级。各类烧味可以变为烧味拼盘,咖喱牛腩换个盛具便可以摇身变为咖喱牛腩煲,原本配饭的蔬菜,多烫几根就自成一道白灼时蔬。如此点几个小菜,再来一碗热腾腾的细蓉,倒也是不失体面的一顿晚餐。
真正的老饕,无论早中晚,进得门来,最常点的就是常餐。顾名思义,常餐从早到晚,常年供应,虽然各家餐厅偶有出入,但总不出那几样最能慰藉人心。
一是“牛油方包”(即白面包涂黄油),或是煎得喷香的多士;二是火腿煎蛋,或是两个金灿灿的太阳蛋;三是热腾腾的汤面或汤粉,配一点午餐肉、叉烧之类,虽是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的卡路里盛宴,但疲惫的夜里来上一份,着实暖心暖胃。
常客对该店的招牌菜式已了然于心,落座后略扫一眼菜单,便可招来服务生,气定神闲地报出要求。在茶餐厅点单可不能说“点菜”,别人会误以为你要点蔬菜。
正确做法是向伙计举手示意,说一声“唔该,落单”,对方便可心领神会。干脆利落地报上选项后,以一句係咁多作结,再听伙计迅速确认一遍菜名,点单这一关才算顺利通过。
高峰期的茶餐厅,翻台率就是生命。因此当你吃饱喝足时,伙计来利落收拾碗盘,就是委婉的逐客令。
此时千万要抑制住招手叫服务员买单的冲动,茶餐厅可没有侍者拿着pos机送到桌边为你刷卡的服务。服务生在下单后,一般会将单子放在桌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