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东南亚人吃炸制品一定会配沙拉,为的是不会让人感觉过于油腻,也可以避免过多的油炸食品让人眼疼音哑、口干舌燥。餐厅选用芒果、青苹果和石榴作为沙拉主料,加上辣椒和青柠的调味,酸辣爽口,解腻开胃
素菜第一道是融合了日式料理手法的娘惹天妇罗,蔬菜选用了茄子、胡萝卜、黄瓜、小玉米和金针菇等,还算丰盛,不过有点略油。
调味方面由于加入了马拉盏,所以增加了浓郁的鲜香味道。马拉盏是马来地区常用的调料,主要是用虾膏制成,不过相比前面几道菜的惊艳,这道菜就让它默默的过去吧。
wing bean kerabu是一道非常传统娘惹菜式,kerabu其实也是一种沙拉,味道非常清新,因为wing bean是生的,非常脆嫩爽口。wing bean四角形状的造型也是十分新奇。
加入了烤椰子、酸柑和sambal bechan调味,sambal是马来辣椒酱,bechan刚才介绍过,虾膏制成的酱料,搭配在一起,浓郁鲜辣,特别出众的滋味。
sambal goreng是庄臣决定今晚最意外的惊喜,这道虽然也叫sambal,但是并不是传统的辣椒sambal酱制成,而是加入香醇的椰奶调味。
用四季豆与小玉米炒制,加入香茅、马拉盏和椰奶调味,味道非常柔和梦幻,香甜可口,太意外的惊喜。
pana cotta是意式奶冻,金字塔形状的造型放在如此中国风的餐盘之中,也算是一个非常大胆混搭的组合了吧。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是莫名觉得挺和谐挺配套。百香果和椰奶作为原料制作的奶冻,香滑清爽,尤其是那份软嫩的触感,真是让人停不下口。
好久没有潜水,闲着没事去附近小岛玩玩,听当地教练说这里有一种新玩法
负重力入水!
每一天水流都在冲击着环礁,为珊瑚区的鱼类带来大量的食物。通常是从东偏北的方向流过来,从西偏南的方向流过去。一天会根据涨潮落潮变化几次。
但是流的方向是可能改变的,比如遇到海洋中的洋流,或者水流撞上水下珊瑚礁时。为了方便潜水,环礁人民以当时当地自己所在环礁的位置为坐标,用“in cing”和“out going”来形容当时的水流方向。
潜导先下水去check current,回来之后告诉船长水流是“很小”“小”“小到中”或者“中”,和当时in cing水流的正确流向——“正东”、“东偏北”、“东偏南”。
船长会根据水流的大小和方向,迎流把船开到潜点前方去,让潜水员在这里入水。潜水员以负浮力跳下去,在大蓝水里往下游,下游的同时,水流会把潜水员推到潜点。
如果潜导的水流判断准确,潜水员的水平发挥正常的话,
第416章 打卡圣地
巴厘岛,久闻大名,不只是游客,很多明星都喜欢在这里打卡结婚。
世界上有名有姓的五星酒店基本都有,听说开了一家新的,到达乌布。乌布区域尽是山谷和稻田,从山路拐进一片当地的小村落,最终抵达虹夕诺雅的所在地——subak。
苏巴克灌溉系统是巴厘岛首次成为世界遗产的景观,灌溉巴厘岛梯田长达1000年,守护着巴厘岛的神灵、自然和人类间的融合。
环顾四周选址非常绝妙,隐于乌布东侧pakerisan山谷丛林中的梯田上。当走进酒店的庭院之后,好像关上隔世之门,开启几天的仙居之旅。
走下石阶,就到整个酒店水利系统的核心区域,潺潺的流水其实是小的河道,横穿整个酒店。河道向下的右侧区域是公共区域,一直延伸到山谷中部,每一层不同的高度都有不同的体验。
河道左边向上的平地区域是别墅区,30套别墅把整间酒店营造成原始村落般坐落在山谷之上。整座酒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九世纪的稻田水利管理系统,除灌溉稻田,也构造完美生态系统。
路上就看到七个浮在山谷半空鸟笼一样的凉亭,每间鸟笼凉亭都延伸出去,各占一片河谷景色。设计大有禅宗之意而且简单利落,选一个鸟笼步入坐下,随便点上一杯咖啡,茶还是酒,坐下后山谷的风吹过,眼前时乌布的雨林和云雾,完全感受不到其他笼中人的存在。
鸟笼的设计从早上到黄昏,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风情,几乎各种时段来这都会拍个不停,光影简直太仙儿了。听说凉亭顶棚有被赞颂为圣草的alanalan覆盖,更是觉得无比适合,年纪大了爱想一些人类生存意义之类的,有的没的,野没答案的话题。
庄臣去过很多海岛也住过不少全别墅型的度假酒店,还是觉得这里的整体规划设计赢了:
整个别墅区被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打造成一片运河上的古老村落。
更像是本地河谷的民宅,巴厘岛传统三段河流式的河谷化作泳池,三条“运河泳池”是整个村落的中央区域也是灵魂。所有别墅都建于运河两侧,房间的私人泳池区域和主要运河泳池相连。即便都是来度假的陌生人,也有了邻里的感觉,只能再次说,相逢是缘好么。
工匠们用巴厘岛传统建筑工艺,将极简的日式禅意和巴厘岛民族风格融二为一又化为无形。虽两种风格地处亚洲各一端,但hoshinoya一直传导的“给灵魂的休憩之所”好像跟乌布文化一相遇就交织在一起。
整个度假村只有30间别墅,共三种房型:blan、soka、jaraku,都是以当地的花和鸟名字命名。这次入住的blan别墅,庭院和入口都位于二层,进门后便是巴厘岛白茅工艺的屋顶+日式和屋风格的房间。又见虹夕诺雅招牌的榻榻米床铺无比惊喜。其他细节设计非常简约,给视觉和精神空间无尽的留白。
院子里的水榭站起来可以看到楼下的整个运河泳池延伸出去,坐下便是私密的私人空间留给自己享用。下到一楼便到了私人泳池的超大躺椅区,空间无比之大,下水后可以直接通向主泳池。
这个国家由上千个不同文化的岛屿组成,所以难怪这里的食物多种多样。巴厘岛料理中多用椰子浆、胡椒、丁香、豆蔻、咖喱等香味调料,异域风味令人垂涎欲滴。
庄臣一直信奉味道可以延续,记忆就会一直都在,吃遍当地传统特色小吃,做个当地吃货,才不虚此行。
烤乳猪是巴厘岛人永远的最爱,这道美味是在一整只乳猪中填充各种传统香料以及木薯叶等混合蔬菜,然后叉起来在炭火上慢
第417章 巨蜥出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巴厘岛边吃晚餐边赏日落是最美的享受。那里的大排档在海滩上大大小小一字排开,客人用餐的桌椅凉棚就散布在海滩上,坐下来等上菜的功夫,太阳正好慢慢落下海平面,映得整个海滩金黄一片。
烧烤是用干燥的椰子壳做燃料,再配上黄油蒜蓉和当地特色的咖哩酱。天色暗了,服务生就会给每桌的客人点上两盏蜡烛,海滩上的蜡烛灯于是连成了片,随着海风欢快地跳动着……
将糊状的肉泥裹在竹签上进行烧烤。配上巴厘特色酱汁,其味道大多微甜、微辣。根据肉的不同,沙嗲也分为鸡肉串、猪肉串等不同种类。
特色是豆发,一种豆类发酵食品。据说系爪哇人发明的,已有数百年历史。其做法并不复杂,先把黄豆去皮煮熟,再接种真菌并用香蕉叶包裹发酵36-4时,最后的成品是白色或黄色的饼状物。
天贝是营养又健康的食品,与豆腐、纳豆齐名,当地人干脆把每天吃苹果,医生不找我”这句民间谚语,改成每天吃天贝,健康一百岁。餐桌上离不开天贝,既当主食又当点心,可依口味喜好,烹调出不同的美食,变成万能食材和肉类替代品。
第二天坐船,去寻找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已经存活两亿年的史前巨兽的后代……
科罗多巨蜥!
恐怖片里才会出现的货,嘴大牙尖,随便一长就是3、4米,体重200多斤,尾巴轻轻一扫一头牛就应声倒地。吃东西不用嚼,像鳄鱼一样直接用吞。食谱遍及所有种类的动物,偶尔也吃个人换个口味。
最可怕的是它虽然庞大却不笨重,跑起来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30公里。逮到你爪子都不用抬,直接将口水喷到你身上,直接中毒歇菜。
就算是科莫多龙的发现史,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惊悚片情节:从流放罪犯的小岛,到毛骨悚然的吃人传闻,再到被低空飞行的驾驶员意外证实,直到勇闯无名岛的第一次科考......
这一切发生在上世纪初,火山和地震造就与世隔绝的生态环境,才让人类直到现在还能有幸目睹到这一与恐龙同时代的爬行动物。
踏着晨曦出海,温暖的色调照亮未醒的夜,映得天边的群山间,也是一片金黄。航行在sape海峡间,风浪不大,平稳得如同身处平地一般,即便身处船头,也可以做一个深邃的眺望,看看远方氤氲之气下层峦叠嶂的美好。
当在海上飘荡将近两小时后,其实变得有些无趣,看着谷歌地图上龟速前进的轨迹,总觉得科莫多岛依旧遥遥无期。散落在大海中的小岛倒是一个个路过,但大多荒芜得只有孤零零的几棵树,就像国家地理中提到的稀树草原一样。
面对无聊,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点乐子,突然发现一只状如乌龟的岛屿,翘着头横亘在航路上。结果走近才发现走了样,所谓的乌龟却是隔着好远的两座小岛,所以眼睛看到的其实只是主观意义上的想象,客观存在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运气不错偶遇海豚,先是三两只出现在视野内,只露出尖尖的鱼鳍,然后扫视周围,才发现竟然是一大群海豚。船长很淡定的关闭航船马达,就这样飘荡在印度洋上,静静的看着这群精灵从我们的身边擦肩而过,偶有探出头来的,只是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之中,终究没有一跃而起。
大船逐渐靠岸,水手一跃而下,熟练的绑定绳索。心念念的科莫多岛,终于在四个多小时的航行之后,顺利抵达。
来到保护区,这也是全球范围内仅存的科莫多龙。这里无意冒犯,甚至女同胞如果来例假是不被允许进入科莫多保护区的,这倒不是歧视,而是科莫多龙这货十分嗜血,对于血腥味特别敏感,脑补一个如同恐龙般的吸血鬼……
庄臣有些担心这一路看不到真正的科莫多龙,结果就在想的时候,就被向导发现一只,还竟然就在栈桥下。初见的科莫多龙,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恐怖,甚至有着呆萌的表情,躲在阴凉处,也无意于搭理这群不速之客。
 
第418章 坚守本心
再往前,依旧在村庄里,居然收获了一群科莫多龙,心头一紧,初略数来大概有7只,全都趴在一户村民的房屋下,不知道住在上面的人是怎样的酸爽......
不过想来其实一只还好,这样的一大群真的有种羊入虎口的既视感,好在天色已经暗淡,这群科莫多龙也大多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只是其中有两只还是很警惕的打量着众人。
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一个转弯踏入上山小路。登山的乐趣就在于步履间不断变换的景致,从身在山中的一知半解到登顶之时的豁然开朗。当然林卡岛的山并不高,三两下已是极顶。
俯瞰来时之路,绿意盎然的林木蜿蜒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只是天边云霞绯红,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科莫多龙的探寻之路也进入了尾声。
它们的洞穴就隐匿在山谷深处,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爬出一只来。同时向导还讲到,这种凶猛的动物会吃同类的幼体,所以大多数出生的科莫多龙宝宝会养在树上......
走回湿地的时候,猴子已经不见了,野牛们则加快了归来的步伐。暮归的晚霞燃烧出最美的红色,一切就像一场梦。
来到附近的古老城市,马里波罗大街是日惹主要的商业聚集区,马路上四种交通工具交错和谐地存在着,长长一条街道各个民族元素争相呈现。
当好奇地往窗外张望时,却发现有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打破已有的认知,当地称为客先死,其实就是把京城胡同里的黄包车掉了个个儿,人力三轮车的脚夫在后,客人在前。还没想这坐上去的感觉有什么危险都让我们来抗,得多拉风。一个猛刹车,酒店到了。
导游说如果去过吴哥窟,那么普兰巴南观看的意义并不大。论壮观和代表性,当然吴哥更胜一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座被称为东方五大奇迹之一的印度教神庙,在这里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闲着没事转转,如今印度教寺庙群的建筑盛景已不存在,曾经百余座寺庙林立的场面也只能靠一己想象还原,在砖石瓦砾中,只有三座主殿孤零零的伫立着。
迎来正午时分,绕到寺庙背后寻找一片荫凉。颓圮有序的乱石中,远离人烟。找一块石头坐下,就这么翘首盼着日落西沉,因为太过专注拍人,险些错过普罗巴南最华彩的一章。
佛塔群被茂盛的丛林掩埋覆盖,郁郁葱葱的绿色和暗哑的砖墙,这里有着不被惊扰的美。时间在一切事物上投下印记,给它生命,给它伤痕,也给它刻度。整齐有序的树并不能勾起我的兴趣,反而恣意生长的树才带得起空气的流动,有山的况味。
不远处传来阵阵孩子的欢笑声,在茂盛的草丛中这声音越来越近。也许是放学后,把这里当作他们的游乐园。
许多琐碎而又优美的瞬间,比如薄如蝉翼的树叶分了层,比如本该积满尘土的空间里却洁净如新,这片蔓草丛生的土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无比明艳,令人感到宁静和安详,可是这份宁静似乎本就属于这里,不言不语,稀松寻常。
这个季节昼夜特别分明,只是只有当太阳升起,才能看到天边那条分明的界限,犹如两个时空。海市蜃楼一般,远处的特带雨林景观带着清晨湿润的空气映入眼帘。
茫茫的绿植,在金色的光芒中浮浮沉沉,任何语言,似乎都显得贫瘠不堪。我们簇拥着,想要看得更真切些,但越是想要靠近便越飘渺。
远方的山叫做默拉皮火山,是这次旅行看到的第一座火山。它随日出升起,逐渐展现轮廓,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直到所有鲜花和树叶都与它形成衬托。而探出脑袋的太阳这时也开始和你打招呼。
顺着烛光,沿着来时的路下山。这时烛光的意义俨然发挥不出照明的作用,但是如果有它为你指引
第419章 第一花园
对于走遍东南亚的庄臣而言,终于来到传说中的新加坡,开启探索这个有些禁欲、有些传统,或者说更懂得传承的国度。
来到科学艺术博物馆,新加坡的地标之一,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温和恬静,或者是张开的手指,也被称为欢迎之手,包容开放。
博物馆很年轻,2011年开放,由著名设计师摩西萨迪设计,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艺术相融合的博物馆。展馆超过4000平米,共有21个分区,主推交互设计和亲子项目,是小朋友打开科学之门的重要一站。
除出色的建筑,科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可能也脑洞大开。这里几乎没有名家为常设展览站台,更多的是充满科技元素的世界巡回展,比如半永久team lab主办的超越未来,相比国内成为网红打卡地,这里有更多的人在临摹画画,在光影营造的花舞森林中开启下一段艺术梦想。
滨海湾花园,看到这个名字千万不要误会,这个可不是国内只有一线水景的房地产项目名称,而是新加坡继鱼尾狮之后另一个地标性的景观。相比于鱼尾狮的去了无聊,不去可惜的尴尬境地,滨海湾花园则显得有内涵许多。
花园本身并不收取门票,但是如果希望进入花园中的两个场馆或者空中走廊则需要额外购买门票。宛若阿凡达中充满梦幻风的树形建筑“超级树”是滨海湾花园代表性的象征。
花园中的植物冷室花穹中可以看到来自全球的25万种花草植物,而其中的多肉花园最让指南君兴奋,成群的老桩,缀化的以及稀有的品种都可以在这里看到。除植物冷室,这里还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室内瀑布云雾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