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石头节省3000年的沧桑变化,心生欢喜。作为感谢,人们顺时针绕敖包一圈,往上堆一块小石头,可以交换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
从翟山下来,向北走几步就是乌兰巴托富人区的分界线——图拉河。
图拉河以南的博格达汗山,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山势险峻,风景优美,现在成了乌兰巴托富人的集聚地。
第424章 爱上一匹野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一月初的这里,有时候会飘点小雪,冷飕飕的。但出了城,上了草原,和预想中倒不大一样,不仅不冷,反而是草盛未黄。路上处处是自然风景。这一点令人无比沉醉。
有很多地方辟为国家公园。不同于国内有些自然景观的公园,人工建设的痕迹比较重,蒙古的国家公园,基本是原貌。
大部队都过河以后,却有一只牛,始终站在河边不动。一会儿,河边走来一只小牛,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大牛等着小牛一起过河。
因为离得近,所以这里成为了乌兰巴托市民的度假公园,除了看风景之外,还可以露营、骑马、打高尔夫球,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在流过公园的图拉河里漂流,总之是个郊游的好去处。
在图拉河蜿蜒流过的岸边,偶尔有牛群淌水走来走去,过河吃草。过河的时候,大牛们守护着小牛犊,一派和谐。远处的山上覆盖着金黄的落叶松,层层叠叠。
特雷勒吉的地貌很有趣,缓慢起伏的草原上,偶尔会见一些突兀巨大的怪石,很多怪石中空有洞,每个怪石背后都有些传说故事。
比如喇嘛洞:苏联时代的大清洗运动,蒙古全境灭佛。特雷勒吉怪石中的洞,就成了蒙古的僧人们躲灾避祸的地方,拯救了很多僧人的性命。
忍不住也尝试爬进喇嘛洞一看究竟,洞不高,但几近直角的探洞之路却使我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终于爬到窄窄的洞口,再开了手电俯下身去往洞里挪。洞里纵深并不深,很快就到了尽头。无法想象在大清洗时期,躲在这狭窄洞穴里的百多僧侣,是如何捱过茫茫漆黑暗夜,迎来自由曙光。
见到最著名的乌龟石,体积非常的庞大,中心也有洞,传说曾经是一个王后藏宝藏的地方,但凡去洞中偷宝藏的人,晚上做梦都会被王后缠上。表面光滑且陡,古往今来,只有一个人爬到顶上,就是噶尔丹汗。
平缓起伏的山岭,山岭间覆盖着落叶松、白桦林,和大片的草原。这里有食肉的狼和鹰、食草的蒙古野马、马鹿、盘羊,猞猁、蒙古旱獭等动物,因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但是最主要的、也是建立这个国家公园的原因,就是蒙古野马。
它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之一,上世纪初以来,由于偷猎、战争、研究等缘故,它的数量陡然减少,至上世纪60年代,蒙古宣布国内再无野马。到90年代,世界上的野生野马几乎灭绝,圈养野马也岌岌可危。
此时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组织开始行动,将几个欧美国家的动物园里仅剩的300多匹圈养野马放归蒙古高原,蒙古国也全力配合,而位于乌兰巴托西南2小时车程的呼斯泰国家公园,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就成为野马的家。
野马放归自然后,第一代还不太适应,到了第二代,才适应野外的生活。但是从90年代到现在,20多年来野马的数量只增加100多只。
这是由于野马的特殊脾性,一个马群只有一只公马和一群母马,如果有其他公马来挑战这个马群的公马并挑战成功的话,就成为这群马的新头领,新头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头领的后代全部杀掉,这个残酷的竞争过程导致野马的繁殖率很低。
山岭起起伏伏的曲线延伸向远方,众人目不转睛的看向草原深处,期待可以发现点什么,可是开了很深,除了瞅到几只伸头看热闹的旱獭,其他动物的影子都没见。很快太阳西斜了,
翻过一个坡,忽然发现远处有个点,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猛然看到一只形单影只的野马。导游说是个年轻的公野马。身材健美,却有点疲态,颈上棕色的短鬃毛,背部驼色、腹部纯白,他走的很缓慢,逡巡着靠近我们,也许是挑战马群的头领失败,被赶了出来,受了一点外伤。我们下了车,轻轻的靠它近一点,但又不想惊扰它。向晚的阳光洒在草原上,洒在它背上。
又绕过一个小山头,远处的落叶松林里,出现一片鹿群,头鹿警觉地看着我们,其他的鹿悠闲的吃着草,我们又轻轻的靠近,可惜鹿比马要惊慌,头鹿指挥着鹿群迅速地跑开。
 
第425章 挑战生死线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登山者通过登山主动的去承受苦难,苦难越多,对于物质的享受,对于宁静平凡的生活,对友谊和爱情,对于自己立于天地之间的价值,定然会有不同的认识。
彻悟难求,但是对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则必有不同。
k2——这个简单的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平平无奇,但对于任何一个登山者而言,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他的另一个名字可能更让人熟悉——乔戈里峰,海拔8611,世界第二高峰,却是登山界公认的全世界最难征服的山峰。
在商业登山极其成熟的今天,每年约有500人可以被送上珠峰,而自1954年意大利登山队首次登顶k2以来,迄今仅有300多人登顶这座号称野蛮峰的乔戈里峰,最多的一年也不足50人,而其登顶死亡率却高达恐怖的27。
相较于开车就可到达的珠峰大本营,光抵达k2大本营就是个不小的挑战。无论从国内一侧还是巴基斯坦一侧,普通人想抵达k2大本营只有使用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双脚。
通过1周左右的徒步才能到达,来回则需要2周的时间。光是站在k2脚下就已耗光大多人所有气力。
当然有钱能使鬼推磨,按照登山公司话说,给庄臣准备1个主厨,3个帮厨,近20个背夫,6匹马,还有1头羊的后勤团队,总之一路管饱不够,还保证好吃好喝!
尤其是资深向导,从20多年前起,他就为前来挑战k2的登山者和徒步者担任向导。据说十几年前就曾作为协作成功登顶k2,但和那些默默无名的夏尔巴人一样,你在任何登顶纪录里都无法找到他的名字。
作为一个老派的向导,穆萨开口必以ada或sir开头和结尾,说话做事也处处透着股英伦管家的谨慎和绅士范。
原以为开始的两天徒步会相对轻松一些,没想到这却是整个行程中最痛苦的部分。每天超过8小时的徒步,全程行进在30度高温下的干热河谷中,身边虽有一条大河奔流,但水汽还不及弥散就被炎热干燥的空气烤干。
浑浊的河水又彻底断绝大口喝水的念头,喝每口水都需好好掂量剩下的路程和水袋中剩余的水量。唯一的解暑机会是趟过一条条齐腰深的冰河,然而短短几秒的刺骨严寒后,庄臣保证你一定会觉得高温是如此可爱迷人。
高反、低烧、中暑、水泡,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各种不适,甚至开始对后续路程开始恐惧。好在熬过开头的两天后,众人此时在营地里享受久违的休息,喝着红茶,听着穆萨忆往昔,阳光正把远处的一座山峰抹上橘色。
从payu营地远远地就能看到远处的道路和山峰从之前的黄色变为一片漆黑,就连一路奔腾的浊流也被那片漆黑吞没殆尽。
不用穆萨回答我也知道,那里是k2的门户——巴尔托洛冰川——全世界垂直落差第二大、除南北两极外面积第三大的冰川。
“兄弟,跟紧我,千万别离开这条小路,那会非常非常非常危险!”
18岁的帮厨曼祖盯着庄臣的眼睛,一字一顿,一连用了三个very,活像个老酋长在向晚辈强调部落禁忌一样。和稚气未脱的脸及不相称的语气让庄臣有点想笑,但知道他是对的。
&n
第426章 丰富多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星空下,他就在那里,璀璨的银河在他身后展开,铺满整个天宇。墨蓝的天空下,毫无保留的完美金字塔状山形告诉我,是的,是他,那个荒原的巨兽,金色的圣殿,帕米尔的王。
k2,就在那里,一览无遗……
雪山就在身边,布洛阿特仿佛触手可及,要知道那可有 8051 米的世界第 12 高峰!
继续行进难度非常大,积雪没膝,冰缝密布,坡度极陡,需攀冰装备,且受天气因素影响巨大,每年仅数支队伍可以完成,到这里已经心满意足。
休息两天,坐上斯里兰卡的火车将关于茶的体验串联起来。轰隆地穿行在雾霭绵绵的茶山间,或许会与带着晨露的采茶女擦身而过。无论是以茶入馔的创意料理或是殖民风情的下午茶点,在这里古老文明和现代技艺的融合与转换都在分秒之间。
火车在高地缓行。这是斯里兰卡的中南部山区,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斯里兰卡红茶中的高地茶,就产自这一带。
在霍顿下车,前往ceylorails,世界上首个茶主题的度假别墅酒店,也是罗莱夏朵精品酒店的成员。有四个度假屋,这次入住的叫norwood,是一栋1890年建起的房子,过去是种植园主招待客人、欣赏美景的地方,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就在茶园之中。
刚进屋,管家就给庄臣送上一杯茶:“您看上去有点累,我想这杯茶适合你。”
那是一杯摩洛哥薄荷茶,调入了菠萝汁和橙汁。这杯欢迎饮料让我清爽了许多,但饥肠辘辘的我更期待的是这里独特的茶餐,以茶入馔,配以在周边庄园新鲜采摘的蔬菜和香料。
听饮食偏好后,晚餐在20分钟后开始。餐厅里的壁炉驱逐着寒意,木桌上烛光微闪。第一道菜是茶熏鸡胸肉佐蔬菜沙拉,倒算中规中矩。
第二道菜就开始放肆开来,将玫瑰香草味红茶混入蘑菇浓汤,得出一种娇贵的味道,第三道是摩洛哥薄荷茶裹澳洲羊排,薄荷能让肉更鲜甜些,最后的甜点白巧克力慕斯,点上黑巧克力和苦柠檬酱平衡甜味,但最出彩的还是在慕斯里加入茉莉花格雷伯爵茶,带出了另一种芬芳。
回到房间,发现我的床上摆上一小段刚摘的茶枝。虽然有其他餐品可选择,第二天还是选择茶餐,迎接的是煎茶和柠檬草茶味的肉汤,还有浇着锡兰小种红茶酱的鸭胸肉。
清晨被管家冲泡的茶香唤醒,跟着安德鲁参观离住处十分钟车程的茶厂,听故事。离茶厂还有五米,空气中就已有浓烈的茶香。顺手从旁边的茶树上摘下一支最顶端的嫩芽,附带着两边的叶子,即是我们说的两叶一芽。每天清晨,采茶女就要上山手工采下这些茶,带回茶厂,经过萎凋风干、揉捻、发酵、烘干……
斯里兰卡红茶的制作过程和中国制作红茶的步骤很类似,不同的是锡兰红茶常以碎茶示人。在烘干之后,茶叶还需要层层过筛,筛出不同大小的碎叶等级。
参观完茶厂,来到品茶区。桌上有两种茶杯,一种类似马克杯,不过杯子上还放个像是倒置的杯盖,盖子上塞满泡开了的各式茶叶,另一种茶杯稍矮一些,和马克杯一一对应,盛的是相应的深深浅浅的茶汤水。
舀一勺茶到杯子里,一口气喝掉,这阵势特别像把烈酒一口
第427章 大巴扎
西亚,这片土地充满危险和神秘魅力!
伊朗,既充满异国情调又不乏舒适安逸的国家旅行,无论城市乡村,自然人文风俗,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旅行者双眼,真实的伊朗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去过的人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来到自由纪念碑是1921年为纪念第一个波斯王朝建立2500周年而修建的。就像城市剧院、地毯博物馆和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样,这座50米高的建筑在60年代现代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伊朗的传统特色,其中最醒目的是iwan式的拱门。相对于周围的喧嚣,纪念碑周围的公园堪称绿洲。
见证古阿契美尼德帝国从兴盛走向灭亡。庞大的阶梯、精美的浮雕、威风的大门时刻提醒人们该帝国的强大,正如坍塌破裂的圆柱残忍地宣布它的终结一样令人印象深刻。遗址中最令人震撼的,同时也是伊朗所有历史古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东墙阿帕达纳阶梯上的浮雕。
如今阶梯被一个永久性的遮盖物保护起来,只有在清晨的时候才有阳光直射其上,所以在景点一开门就应直奔这里。从觐见厅东边的阶梯可以进入博物馆,有人认为它是国王嫔妃居住的后宫,也有人认为它是到访使节的下榻之所。参观是注意看那些高度抛光的墙壁,在波斯波利斯,几乎每面墙壁都是用这种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工艺完成。
298米长的三十三孔桥是阿拔斯一世最喜欢的一个将军alhverdi khan在1599年至1602年间修建的。它既是桥又是水坝,如今仍然用来蓄水。枯水期河床会干涸,一层的桥洞中会有年轻人演奏乐器,唱伊朗的歌曲,适合发呆。
二层有人行步道,人来人往,充满生活气息。这里是伊斯法罕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旅行者接触当地百姓生活的好地方。
阿里卡普宫是位于伊玛目广场西侧的一处必游景点,建成于17世纪初,是伊斯法罕最高的建筑,也是萨法维时期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宫内的观景阳台是欣赏整个伊玛目广场的最佳位置。
来到阿里卡普宫不要忽略它本身的参观价值,墙上的各式浮雕和壁画尤为引人注目。此外,不要忘记沿着楼梯走上顶楼的音乐厅,这里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十分精美。四壁与屋顶全部采用木质缕空装饰成花瓶、茶杯等造型,以减少声音的反射提高音响效果。
古老的村庄静静地坐落在karkas山脚下,一条条陡峭、曲折的小巷交织在一起,仿佛迷宫一般,衰败的红泥砖混筑房镶着格子窗和脆弱的木质阳台。这座村庄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了,向东横跨一座美丽的山谷。村子里生机勃勃,许多冬天搬到德黑兰的居民又回来,游客跟穿着艳丽、没牙老太太就苹果干讨价还价。
在城市高高的泥砖混筑墙后隐藏着许多由富商修建的传统大宅,它们见证了卡尚作为恺加时期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以其复杂的浮雕、精美的灰泥装饰和美轮美奂的镜子和彩色玻璃而著称。
传说一个被称为 boroujerdi的地毯商与另一位实力相当的地毯商讨论联姻,tabatabaei先生提了一个条件,他女儿居住的房子至少要和他自己的房子一样漂亮。
于是18年后建成了khan-e boroujerdi。下午三点左右,在阳光和有色玻璃的共同作用下,有些房间会沐浴在绚丽的色彩中。
当你漫步在卡尚狭窄的街道上时,请仔细观察住宅的大门。多数门上都有两个门环;一个浑圆,一个细长。这种设计是为了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
第428章 战火纷飞
黎巴嫩,其实是有着各种奇葩的国家,国外的黎巴嫩人比国内的多。难民人口比例世界第一高。原来是中东唯一一个基督教国家,现在却变成一个人口大多数国家。
这是一个充满极端对立的和统一的国家,破败与完整,古老与摩登,传统与现代,战争与和平。
直到身临其境庄臣才发现这里居然是一个地中海国家
被世仇以色列和世哥叙利亚包围,一个是很能打,另一个是能被打。人口600万,收200万难民,是世界上难民比例最高国家。800万黎巴嫩人流离海外,大部分人基督教徒。黎小哥们跟旁边的犹太人一样,喜欢做生意。全世界各地都开起餐馆和小卖部。
好莱坞大明星乔治克鲁尼的老婆就是黎巴嫩德鲁兹人,背叛他们的教义嫁给巨帅巨有钱的乔治哥,一定是真爱。
德鲁兹人40岁之前可以过着平凡的市井小民生活,40岁之后就要选择是否转入宗教大家庭还是继续小民生活,如果选择了进入大家庭,就要严格遵守教义,学习经文,放弃猪肉,离开小酒,戴起白帽,穿起教袍。德鲁兹人不能多妻,离婚或丈夫挂了不能再嫁,不能离教。外人也不允许加入德鲁兹大家庭。黎巴嫩的基督教马龙派后面会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