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夜晚的神社内,亮起了一千多只白色灯笼,这样的光亮,衬的月色都不那么耀眼了。
那么多的灯,有很多信众敬献的石灯,还有挂在神社中心的舞乐殿的灯笼,数量庞大的灯笼形成一种压倒性的力量,在这夜间空荡荡的场域,无声地塑造着神明栖息的痕迹。
八坂神社是关西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神社,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神社也成为了古都的市井舞台,艺人、商贾、百姓在祇园上演着夏夜风俗。每年七月半的宵山祭,夜间亮起的驹形灯笼,伴着祇园乐音,点燃京都最奇幻的夏夜。
作为神社,它也维持着威严的一面,当年京都被称为平安京建都的时候,就因为这片土地的灵性,四神相应,八坂神社就是作为守护神青龙镇座,那些魑魅魍魉在八坂神社下,也变得洁净纯白。
京都的店铺关门很守时,八点钟后,一条街上的店进入陆陆续续的关门阶段,你会看到一个井然有序的城市开始进入松散的夜晚阶段。
穿浴衣的少男少女手牵着手走在人潮拥挤的街上,两个人在等红绿灯时相视一笑,刚从卡拉ok出来的上班ol,活动着穿着高跟鞋的脚腕,终于也露出久违的笑容。
热爱文学的女孩钻进了古本屋,她必须在文学全集、西洋古书、浮世绘中做出购买选择。
到处都是排着队坐公交回去的人群,也有人转而进入居酒屋,那是另一个故事。
在四条大桥上能直接看见鸭川,鸭川西岸是各种和式料理,东岸是歌舞伎演出场所,京都最鲜明的符号,就被概括进了一条鸭川里。在桥头,不知名的流浪艺人正在表演。
古都湿热的夏夜,京都居民把町屋的二楼搭出去榻榻米露台,一条鸭川上,架着近百家高床建筑,这番场景被江户时代的画师画入《四条河源夕凉》的浮世绘。
这是让京都活着的东西,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物,仿佛再过个千年百年,哪怕这座城没了,还是会伫立在荒凉的土坡上,但鸭川不同。鸭川就是京都的心脏。
当人们在鸭川边上纳凉吹风,骑自行车散步时,他们的生活速度就是京都的速度,对于这里来说,二十年足以让那些大都市斗转星移,却也无法改变鸭川的水流淌。
。
第437章 手艺的力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要融入一座城市,和当地人畅谈一番风土人情绝对是不二之选。而最容易与人搭话的场景,除了当地的小酒馆之外,就一定是热闹的市集。对于庄臣来说,各地限时举办的市集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过京都却是一个最容易遇见市集的旅行目的地,因为爱热闹、懂生活的京都人,隔三差五地就会举办各类市集。只要找准时机,能从市集里感受到京都的魅力。
参加手作市集的有专职的手作者、擅长手工的家庭主妇、会做些简单料理的年轻厨师,还有退休后出于兴趣,开始尝试做点手工的老人。
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这类市集中几乎看不到打着公司旗号的摊位或是厂家带产品来参展,仿佛他们的出现会坏了市集的小氛围。也许摊位的布置和装潢都十分简单,也许手工制作的商品也略有粗糙,甚至一些粗心的卖家有时还会忘记给商品定价。
但比起高声叫卖和相互竞价,这里有的更多的是交流、笑脸和惊喜;比起专业的商人,这里有的更多的是只会认真做手工却不会做买卖的手工者。
他们都在各尽所能地维护市集不卑不亢、良性竞争的环境,就连那些来逛市集的市民和游客,也会不约而同地穿着中古系、自然系或是森女系的服装,不忍破坏市集的统一风格。
这座城市一向以匠人的数量、手工艺的种类、精湛的技术和作品极高的完成度而著称,但没有人生来就是出色的手工艺人,不论所修技艺为何,他们都需要不断地重复创作、失败、修改、再创作的过程,通过这种漫长而枯燥的方式成长并磨练自己的技术,从而终有一天成为一名被认可的匠人。
在此期间,手作市集就为他们的修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参加手作市集既不需要高额的场地费,也没有人规定参加作品必须达到怎样的水平,但是所有来到集市的人,会通过询价、夸赞、请教、购买等方式,自然而然地对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一个良性的市集而言,其价格体系和购买者都是相对成熟的,他们知道他(她)购买的产品应该有怎样的大致价位,这对于那些不擅长给自己的作品定价的手工者来说,参与手作市集就成了辅助他们定价的最好方式,而售卖所得的收入,也是帮助他们继续创作下去的物质基础。
之所以如此热爱手作市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创造了能够让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互相交流意见和反馈的机会。这不仅为手工者们未来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对于许多生性腼腆、不善言辞甚至有些缺乏自信的手工者来说,一个善意的笑容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他们倍感温暖,充满继续创作下去的动
第438章 一汁三菜
要说怀石料理有着悠久而有意思的历史,最早听禅的僧人们听禅久会饿,于是在怀中放一块石头,以此抵御饥饿,即怀石。僧人听禅之后要进行茶道,但是空腹喝茶吧,又怕醉茶,于是在喝茶前要填填肚子,这一餐就被称为怀石料理。
随着茶道在贵族阶级流行,这一餐从很质朴的简餐变为一汁三菜。汁即汁物,以海鲜或味增熬汤,三菜即鱼生贝类、炖煮菜肴和烧烤菜肴,这就是所谓的“茶怀石”。一些高级餐馆看到了商机,开始为客人提供怀石料理。
但光一汁三菜怎么吃得饱啊,怎么体现是一个高级餐馆啊,这不行,干脆咱多加几个菜,也喝起酒来。但这一改,就不“怀石”了啊,这不行,干脆咱改个名叫会席料理。
再后来,怀石与会席经过不断地碰撞、融合与发展,到现在我们所说的怀石料理是取怀石料理这个好听的名字,有着会席料理丰富的内涵的那种big很高的日式料理大餐。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店提供正宗的茶怀石。
最初是为了抵御饥饿,磨练意志,最后却成了放飞自我,纵情享受。简直是一部战胜美食之欲的失败史。
来到菊乃井,地点在祗园往东,环境也是十分幽静寂寥有格调。门面很安静,一位女将领到一楼包间,十分敞亮,有一面整块的落地窗,落地窗外是如同画卷一样的庭院景观,壁龛墙壁处挂着画轴,壁前摆放着插花,傍晚的阳光映入房间,和着房间内柔和的灯光,显得分外温馨。
怀石料理是亲近自然的料理,是随春夏秋冬更替的料理,不仅食材选取的是当季的,烹饪多采用能保留食材原本味道的方式,甚至园内景观、画、花、盛放食物的器具都要突出季节的特色。
上一小碟薄荷冻,用削好的木签切下一小块放入嘴中,感觉沁入心脾的清凉,同时清新了口中的味道,以便之后更好品尝食物的味道。
先付是用真竹子做的筷子夹起圆盘中的食物吃一口,好像有种悠久的记忆迎上心头。看一看菜单原来是无花果,不禁恍然大悟,想起以前炎热的夏天,品尝爷爷从树上摘的新鲜无花果的喜悦。
无花果是中浸透京都特有的白味增的味道,浓浓的白色芡汁中既有白味增高汤,又有黄芥末(以前经常在在热狗里吃到),甜腻的感觉被黄芥末刚刚好的辣味中和,拌着无花果中还有一点点的酸,显得十分开胃。
红酸浆果装小菜赏心悦目的装盘,实际内藏乾坤。红酸浆果就“红姑娘儿果”,用其外皮作为容器,其中盛放有茗荷寿司、杨梅葛馒头、鳢鱼黄瓜卷、四季豆拌黑芝麻、丝瓜拌芝麻,还配有几颗翡翠银杏。
莲叶刺身卖相不错,刺身有明石鲷鱼刺身与太刀鱼烧霜刺身,配有芥末和韭黄。明石鲷就是在河水湍急的明石海峡捕捞的洄游的鲷鱼,数一数二的名贵鲷鱼。
烧霜是制作刺身的一种料理方法,就是用料理喷枪在鱼
第439章 炒百年的栗子
这里说鲇鱼其实是香鱼,顾名思义非常香,而且不仅闻着香吃着更香,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供品,被誉为“淡水鱼之王”,肉质细嫩,多油且鲜。
这道主食料理先将大米用昆布柴鱼高汤炊煮,快煮好时,在上面放上烤好的香鱼,再撒上蓼草磨成的粉末。女将端来烹饪炊饭的釜锅向我们展示,随后将香鱼去头碾碎与米饭混合,一小碗一小碗盛出。可以闻到香鱼的特别的香气,吃到嘴中有股淡淡的辣味。
万愿寺辣椒也是京野菜名录中的一种。这碗血红的浓汤做法很特别,将红万愿寺辣椒磨碎成桨后与特制高汤混合后过滤,加热并加入七味等调料。汤味道很奇特,还以为巨辣,但实际上没什么特别的味道。汤中有莲根饼,是把莲藕磨碎混合山芋泥加以调味油炸而成的。
不由感叹在千年京都,掀开一家老店的暖帘,点一道流传百年的料理,筷子便是你考古的工具。当料理的美味绕于唇齿之间,你的味蕾便读懂京都的历史。
路过瓢亭,在南禅寺的松林参道旁。400年前不过是一家小小的喫茶店,兼卖些茶果子。不知哪一天,有客人问道店里还有其它的吃食吗老板娘便取了自家的鸡蛋,煮了一颗溏心蛋。这颗煮不熟的蛋,一煮就是400年。
再后来为款待在祗园彻夜纵酒寻欢、清晨时来此觅食的王孙公子,瓢亭在七八两月供应早餐朝粥。这碗粥,一熬就是150余年。
外表并不花哨,用热梅昆布茶开胃,芝麻酱拌黄瓜、蒸甘鲷、田乐贺茂茄子盛在3层陶器里,与瓢亭玉子、鲷鱼寿司、万愿寺青椒一同作为小菜。
吃过小菜,侍者端来豆腐味增汤和烤香鱼,鱼香遇清汤,味蕾便欢腾起来。白粥是朝粥的主角,熬得浓稠的白粥配上店内秘制的酱汁,从舌尖一直暖到发梢。
比起发源于宇治的辻利、中村滕吉,有280多年历史的一保堂,才是京都茶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保堂原名“近江屋”,后因皇室的一句请用心、专心、一心来保茶而更名,这一保就是150多年。
店内一派日式茶铺的古风每个月卖的茶,用毛笔手抄挂在店里;包茶叶的包装纸150多年未曾换过样式,每一张都印有陆羽的茶经,封条上则烙着名号;芳泉,熏风,甘露,云门之昔,每种茶叶的名字都如诗般写意。
茶室名为嘉木,取自茶经中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雨露、抹茶、煎茶、番茶,都能在茶室之中品茶。品茶时,店员会在旁边指导,即使不懂日式茶道,也能亲手泡出地道的茶来。
每种茶都有对应的和果子相搭配。味道浓郁、略感苦涩的抹茶浓茶云门之昔,要配上甜味的和果子。而味道相对淡一些的薄抹茶京极之昔,要搭配味道清爽的和果子。
这里虽然号称肉食者的天堂,但素食主义者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心头所好。有380多年历史的奥丹豆腐,以纯素食的豆腐料理而闻名,要是吃和牛、寿司吃得满嘴油腻,不妨到此刮一刮胃肠里的油脂。
一座精致小巧的日本传统庭院。入店之后,先脱掉鞋子,店员会把你引入餐厅。坐在落地窗前,窗外是苔青树碧,溪水蝉鸣,颇有几分雅意。
一种是小火炉加热的汤豆腐,配有蔬菜天妇罗、胡麻豆腐、山药泥、山椒味噌烤豆腐,以及白饭和小菜。另一种是不加热的冷奴豆腐,豆腐浸在冷水之中,由就餐者自己调味。
虽然主料是清淡无味的豆腐,但假以不同的做法、加入不同的酱汁,却能演绎出不同的美味。给平日里吃香喝辣的舌头放个假,让嗓子体验一次绢豆腐的顺滑,也不枉到此一游。
这里有百年历史的和果子老店并不难找,但有500年历史的,只有虎屋果寮一家。创立于室町时代后期的虎屋果寮,1586年就开始为王室御用点心。毫不夸张地说,虎屋果寮的历史,就是和果子的历史。
小仓羊羹夜之梅是虎屋果寮的招牌美食,远在1694年便被写入史书。点上一份羊羹,配上一杯抹茶,坐在阳光明媚的落地窗前细细品味,京都古意,便在此间。
比起以上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店,炒了140年栗子的林万昌堂显得不太起眼。但这份坚守百年、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格外的让人尊敬。
选用的栗子全部产自河北,在千里之外的京都,遇见来自国内的栗子,是很奇妙的体验。
140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把栗子炒出花来。栗子冰淇淋、栗子羊羹、甘栗纳糖、栗子糖果甚至还有季节限定的抹茶栗子巧克力。
第440章 三宝
北海道是让人一见钟情且永不厌倦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都美得不像话,春有樱花秋有枫,夏有薰衣草冬有雪,任何时候来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惊喜,厌倦大都市高压力快节奏的时候,就会跑到这里,为身体和心灵补给能量。
因为北海道的特殊气候,这里的雪是几乎不含水分的顶级粉状雪质。晶莹剔透、柔软蓬松,慷慨地落、厚厚的积,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难怪人们说世界上有一种雪,叫做‘北海道的雪。
寒冷的冬日里,喝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是很惬意的事情。而比这更惬意的,是在北海道可爱的咖啡馆里,边赏雪边喝咖啡。
来到cafeorihi,札幌排名第一的咖啡店,开在一片民宅中的一栋老房子里,特别特别带感,尤其是冬天,低矮的屋檐上覆着厚厚白雪,窗前垂着晶莹的冰凌,店内是充满复古情调的装修和摆设,让人恍惚间以为来到童话里的小木屋。
不得不说北海道小小一个地方,却有很多世界级的美景,比如在特定瞭望点看到的夜景。
天狗山夜景、函馆山夜景、藻岩山夜景被并称为北海道三大夜景。不过相对而言,后两者的景色要丰富美丽得多。
函馆山夜景与港岛夜景、意大利拿波里夜景并称“世界三大夜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扇形地形,自然天成的双曲线,非常惊艳。听说最新评选里,函馆山夜景已经跌至第四,札幌市的藻岩山夜景成新晋的最美夜景3。
特意去藻岩山,乘坐世界上首款森林体验型缆车orisu,穿过白雪森林上山。还没出车厢大家就对着外面发出哇哇的惊叹。
站在山顶,仰望星空,让人分不清头顶和脚下,哪个才是银河。瞭望台有球幕星座星空电影,还有一个幸福之钟,敲响它,听听幸福的声音。
湖泊很多,而且因为处在火山活动带,这里的湖水通常都终年不冻,形成了很多奇特而美丽的景象。
阿寒湖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堰塞湖,清澈幽蓝的湖水和湖畔覆雪的火山形成一副优雅迷人的画面。湖边就是原住民村,阿伊努民俗村,阿伊努族是日本古老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很少了,民俗村就是小小一条街道,不过有各色各样的木雕和特色装饰品,走走看看挺有意思。
来摩周湖要碰运气,不一定能看见湖的全貌。因为地热湖水终年不冻,平日里整个湖都笼罩在云雾里,不过也别有一番韵味。庄臣很幸运地看到它露出容颜,美得惊心动魄。
硫磺温泉热气从湖边的石头缝里往外冒,沙滩上随便挖一挖就有温泉冒出来。泡一个温泉足浴,吃上一个温泉鸡蛋,手里再抱一杯热饮,全身都变得暖烘烘的。
自己对有年代感、有情怀的东西是很容易着迷的,北海道的一些小车站,就足以满足我的这种迷恋。
随着广尾线废线而弃用的爱国站和幸福站,这两个相隔十几公里的火车站,寓意着从爱的国度前往幸福,所以很多的情侣都会来这里挂上写着自己心愿的纸片。
挂上写着自己心愿的卡片后,别忘了敲一下车站的幸福钟,仿佛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
曾经人满为患却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北滨站,虽然无人值守,但里面有一家拥有九十多年历史的咖啡馆,座位是按照当时的车厢内环境布置的,还有很多站台工作人员的工具也还摆放在里面,非常非常的有feel。
一天只有两趟列车经过,车站旁边就是一个温泉泡脚室,免费供旅人随时缓和身子。车站里面是一间建于1936年的餐厅,平时鲜有人光顾,可是老板依然一丝不苟的做着有名的炖牛肉饭。
每年的一月底,黑龙江的水流入鄂霍次克海后,因为淡水比海水轻,又更容易结冰,所以淡水就在海面上结成冰,然后顺着洋流往南漂成了流冰,这些流冰在全盛时期面积可以复盖80的鄂霍次克海,在网走这里被海岸线挡住,聚集在一起非常壮观,是除南北极之外唯一能看到流冰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