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神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走过两百多米的玻璃栈道,脚下就是1900米的深渊,要说山也爬过不少,连喜马拉雅都挑战过。但跟那种挑战极限的感觉不同,国内的山更加悠闲自在。

    四个多小时,来到山顶的尚云间酒店,一语双关,既有攀上云端之意,又寓意崇敬云之纯净轻盈,超然物外,悠然自得。

    以木石为主调的轻奢酒店与白石山的奇秀浑然天成,每个房间都有露天阳台,不管哪个朝向都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欣赏不一样的风景。沏一壶香茗,看云起云落,听树鸣风语,数璀璨星空,仿若与世隔绝……

    包东区一栋私人别墅,外表天然质朴,内里低调奢华的木屋别墅,与世隔绝的超脱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是窗口那一缕微风,撩动心弦,唤起内心深处久违的真我。

    回想起曾几何时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如今已经拥有嘴角上扬的人生。人就是贱,远离都市想人群喧闹,呆几天又嫌烦,跑出来放放风。

    大山之间,人如此渺小,路挂在峭壁上,而尽头通向未知的远方。然后恰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你在这样的悠远山谷中遇到一隅休憩。

    坐在叫自然之角的餐厅,飞狐峡的美就像被点了睛,春有百花秋望月,夏品青梅冬煮雪的美丽心境便在这里唾手可得,简洁明朗的主体结构和深棕色原木色彩相得益彰,在绿树掩映下宛若绿野仙踪。

    山里住一夜,负离子充电完成,下山。听说附近有一个文艺村,很多艺术家聚集在这里创作,闲着没事转转。

    你别说,还真有点意思。每个院子都有独特魅力,有的庭楼叠翠,有的溪水潺潺,有的可爱卡通,有的浪漫温馨,不管你是喜欢什么风格的建筑,在这个村落里都能找到适合心意的落脚地。

    尤其是一家叫木言说的小院,门口写着素心造梦,活的表里如一,放下过去,火灾当心,全身心的回归自然,回归平静。

    推门而入,这里有花有水有竹,前院的听香布满花草和老物件,穿过小道来到后院,这里竹海深深,溪水潺潺,清雅怡人,似乎江南小镇般温柔。

    主人是一位唐卡收藏爱好者,院内有难得的喜马拉雅艺术展馆,都是珍贵唐卡,它们美丽夺目,被细心的保护着。

    旁边是梨




第342章 好尴尬
    两天附近转一圈,晚上回京城,老谭约吃饭,来到一家苍蝇小馆,听说有最正宗的爆肚

    如果京城美食界排名,爆肚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二小子。老大不用说是烤鸭,长房长孙,继承家业,名扬四海。不过虽然名气大,却是从金陵过继来的。

    小儿子是卤煮,不登大雅之堂没关系,自己看着顺眼就行,可劲儿的疼,被外地人嫌弃,哼,不爱吃,一边儿待着去!

    所以每个家里的老二,境遇总是有些尴尬的。论地位比不上老大,轮宠爱比不上老小。有了好东西,先让弟弟,再给哥哥,老二呢

    吃点边角料,爸爸妈妈平常念叨,哥哥是榜样,弟弟是可爱,老二呢哎,老二今年多大了

    就算在京城人民的心中,家里来了外地客人,来来来,先带你去吃烤鸭,已经吃过了

    要不咱们去试试卤煮如果你自己不提,永远不会带你去吃爆肚。

    直到庄臣亲手拿起菜单的瞬间,才明白以前吃过的所有都是他妈的假货!

    原来正宗爆肚店里,菜单上是没有爆肚这道菜的,因为它根本不是一道菜。

    这家老店的肚品甚至多达13种,有的肚品要几个胃才能凑成一盘,赶不上好时候有钱也吃不到,你要是问他什么时候能有,店员会告诉你,这可说不准——是真的说不准。

    进门坐下,贫富两宜,有钱,可以吃肚仁。没钱,散丹也可以吃过瘾。老谭反反复复念叨一句话:不要盯着散丹叫百叶,只有牛百叶才是百叶!

    彻底引起自己的好奇心,小小爆肚为什么能分出这么多品种

    店小二说早在清乾隆年间,等候自家大人下朝的随从们,常常聚在东安门附近吃爆肚,那时的爆肚还没有今天这么讲究,客人想吃哪个部位就切下来,当场爆好了就混着料直接吃。

    渐渐微服出访的贝勒爷们也爱上爆肚,各位爷的口味不一样,喜爱的部位也不一样,所以就渐渐细分,发展出十三种不同品种的爆肚。

    在爆肚店里,吃最贵的肚仁儿和吃便宜的蘑菇葫芦,都是平等的。吃爆肚的讲究,在于吃的人。

    每一筷子,都是一种较量,吃的同时要竖起耳朵仔细听——每一口爆肚,都要努力发出一种脆感,这叫齿感。

    如果听到邻座食客嚼爆肚的声音像在吃拍黄瓜,大家都会下意识多看一眼,能和一位吃爆肚的老饕一起共餐,是一种难得的荣幸。

    店小二骄傲的指着墙上贴满的照片,大多已经泛黄,仿佛承担着爆肚传播大使的重任,一边坚守老一辈人做爆肚的初心,一边不辞辛苦的向更多人传播爆肚这门手艺。

    听着庄臣食指大动,还等什么

    芫爆、油爆、汤爆,三种全部来一遍!

    芫爆不勾芡粉,只加一些芫荽梗葱花,清清爽爽。油爆是在油炸后加入大量芡粉,黏黏糊糊。汤爆则是清汤氽煮,完全本味,蘸卤虾油吃。

    现在吃的爆肚,大多都是水爆牛羊肚,加了香菜的芫爆在某些爆肚店里偶尔一尝,油爆则已经罕见。

    站在后厨门口,看师傅如何操作。当天宰的牛羊,拿过来的肚需要经过粗洗、半粗洗和半精洗、精洗四个步骤,才能保证爆肚既洗净臭味,又不会丢失原味,吃起来清香。

    刀功更讲究,光切法就有寸段、薄片、骨牌块、韭菜丝之别。大厨帅气的一手掐腰,一手把原料放进水里。

    水爆时间长短和火候全凭经验,最嫩几秒钟熟,稍老的部位如食信也不过十几秒钟,说是几秒几秒,根本没人掐着秒表看,凭的就是经验。

    漏勺接触肚儿时一刹那的感觉,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爆肚的口感又脆又嫩,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爽脆又不费牙。

    大厨已经干了四十年,别看小店门脸不大,反而是老饕最爱的地方。狭小空间里,圆桌挨着圆桌挤得满满当当,店里嘈杂,偶尔还可能和家楼上的大爷一起拼桌。

    十几盘上桌,老谭开始装逼,给庄臣展示如何品爆肚

    什么先老后嫩,先吃难嚼的葫芦、蘑菇、食信、肚板,再到有一点嚼头



第343章 土豪开餐厅
    这种事帮不上忙,大不了下次遇见好项目,算自己一份拉倒。

    在京城闲两天蛋疼,去青岛转转。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主角在崂山学了一种叫穿墙术的道术,印象深刻。

    进入景区直接就是坐索道的地方,就连庄臣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奇葩缆车,从屁股后面缓缓的过来,并且不会停下,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只需要一屁股坐下来,就像完成一次完整对接,人就被带到半空中。

    初秋的崂山枫叶还没有全红,半绿半红的样子也很好看。爬山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遇到一个豁然开朗的惊喜。

    走到觅天洞,非常有意思,却是一个对胖子不太友好的地方,通道小到只能跟岩石摩擦着通过,有的梯子几乎90度垂直,不过并不危险,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有种在洞穴探秘的感觉。

    偶遇一只生活在悬崖上的猫,向导说这家伙是吃山上的野果子长大的,每天玩耍项目是捉蝴蝶,绝对仙气儿十足。

    爬上天苑的时候心胸豁然开朗,海风拂面而来,虽然天气晴到万里无云,却依然有种烟雾缭绕的感觉。海景、村庄、丛林、怪石尽收眼底,可以静静的坐在大石头上发个呆,享受这个难得的静谧时光。

    看景不如听景,尤其是道观和寺庙,向导说进门也有讲究,中间大门是给大领导走的,左边的门寓意财富,右边的门寓意健康,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走进去,钱已经有了,庄臣直接走右边。

    旁边一块刻满字的大石头,号称这里最值钱的宝贝,相当于太清宫的房产证。

    再摸摸老龙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老龙鬓一辈子不生病,看看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的穿墙术。

    走过一段长长木栈道,途中会经过一水、二水,二水紧临双石屋村,可以遥望双石屋村,走二十多分钟,这里是三水所在的地方,开始感受到山涧的清爽。

    经过四水、自取潭、俱化潭、中虚潭,并且会有个岔路口,一条直接通向蔚竹庵,一条到潮音瀑。五水得鱼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水潭的水量足,天然巨石横陈,周旋余地大,毗邻飞凤崖。

    越往上,水流会越来越湍急,水流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响,一路向上,经过七、八、九水,就可以抵达潮音瀑。

    因其声如潮而得名,又称鱼鳞瀑,因河水遇断崖跌落,浪花状如鱼鳞,潭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荧光色。

    找一家地道农家乐,野菜、槐花、云峰菜、老虎牙、扫帚头、菇扎菜、拳头菜、山参、荠菜、竹笋。村民每天从山上采摘最新鲜的,100%原生态。

    尤其是崂山菇,每天接受着阳光雨露生长很旺盛,老板起个大早去采摘菌菇,用本地一年内的小公鸡,一起烹制,鸡肉入口鲜嫩,崂山菇爽滑,汤浓味鲜,十全大补。

    手工揉加铁锅蒸,再配上崂山泉水,造就无敌大馒头,香软蓬松,个头比脸都大。

    没想到墨鱼还能做成饺子,洗净去除外衣直接放到面粉里,和好的面就是黑色。剩下的墨鱼肉绞碎、和陷、顺时搅拌。煮熟的饺子,黑皮里包裹着鲜嫩饱满的白色墨鱼肉丸,轻咬一口,鲜明的黑白对比,鲜美的很。

    在崂山每家每户都会自制海草凉粉,每次初一十五赶大潮的时候,潮水落得大,村民就会到



第344章 你还敢装逼?
    第二天市区转转,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条道路:嘈杂、凌乱、拥挤,它往往是城市改造的首选;也折射着城市最真实生动的性格。

    就像一根剪不断的脐带,连结着一方特有的烟火蒸腾,温热着一脉真实的岁月轮转,叫人慢慢沉淀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脚下的百年黄岛路东西向,斜坡状,全长四百多米,自20世纪初建成至今,一直是经营海鲜禽蛋、肉类蔬果及铁、木、陶瓷器等日用杂货的自由市场。几度被取缔又几度重生,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句话代表曾经是几代当地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曾是一种时髦,那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奖励。

    两边建筑很有特色,逊清官吏修建的欧式小楼、标志性民居老建筑里院,以及一步半台阶。青石板铺设,每级台阶很矮,仅4厘米左右,可宽度则比一般台阶宽,一步上小了,两步又大了,所以被称为一步半。

    两边各种小摊,各种各样的打火机,五毛钱到一块钱不等,很多上面还写真某某酒、某某烟的广告。

    沧桑木门上贴着居民委员会的通知,往里一个昏暗的胡同,带着好奇便走入。进入大院,有些吃惊,横挂的绳索上凉满刚洗的衣服,四层楼上一间挨一间的小屋,公用的水龙头等等,实在想不出里面是这样的景象。

    房屋很小,每个楼层中间都有一个水龙头,岁月的印记印在这些一间间房屋。刚洗好的衣服通过绳索滚动到楼宇空间地带,密密麻麻,如蜘蛛网。

    杂乱的电线,横拉的凉衣绳,紧凑的房屋,老屋还在,故事还在继续,只是有些故事已经久远的没了影子,只剩下时代的印记。

    从弄堂里面出来,旁边写有茶叶店铺的这座老楼也是当时著名的风尘遗址,只是物是人非,现代的故事在继续。

    很多小吃,如果要评选山东人最讨厌的十句话,榜首位置一定是:你们是不是天天都吃煎饼卷大葱

    跟京城豆汁,津港煎饼果子一样,足迹好像遍布全国各地。但正宗的味道,对于外地人还是很陌生。

    面对面才明白,刚出鏊子的煎饼是甜的、脆的,能尝到谷物的香气,可以直接空口吃。放久了的煎饼可以卷带汤汁的食物,菜汁浸过的煎饼分分钟变软和菜合二为一

    按照老板的话说,按辈份来讲,煎饼果子不喊煎饼祖宗,也至少要喊爸爸。中华上下五千年,煎饼也活了5000多岁,您吃的不是煎饼,是历史的沉淀!

    明朝万历年被发扬光大,山就连分家契约中,都记要写上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能被当做财产分家,可见煎饼的重要地位。

    放到旧社会,山东姑娘不会女红不要紧,烙不好煎饼肯定会沦为剩女。

    一张标准煎饼,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原料,再用石磨细细碾磨,想要图快,得到的颗粒也会过大,影响口感,磨好的煎饼糊子再进行摊制。

    刚下来的新麦子不好摊,陈的小米会发苦。另外纯麦子的煎饼要将麦子烫一遍;有些地方在磨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容易摊制。

    鏊子必须是专用工具,跟摊煎饼果子的平整铁盘不同,中心稍凸,底下烧火,上面摊煎饼,最好用玉米棒等燃烧均匀的材料做生火原料。

    烧鏊子是个技术活,火太旺煎饼容易焦糊,烧凉了煎饼会发白易碎,湿润粘牙,煎饼的整个摊制过程只有二三十秒,火力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家里摊煎饼最德高望重的



第345章 老城旧事
    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漫步泉城,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迤逦而行,穿越石头小桥,那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的千万条柳树的丝绦,盘绕着数不清的往事。

    刚刚走近传说中的黑虎泉,庄臣就被拿着各种各样瓶瓶罐罐的人们所吸引,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散发出只有这座老城才有的迷人气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因为小学课本,外地人可能对趵突泉最熟悉,但其实这里有八百多眼泉水,只是天下第一泉最有名气。

    可是要说起和济南人生活息息相关,老济南人最爱来的地方,还是黑虎泉。

    这里一早一晚,来打水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因为在南护城河南岸,散布在护城河两岸,临近老济南传统街巷。而剩余的三大泉群,趵突泉现在成著名风景区,进去需要门票。

    珍珠泉,明朝起就被圈入德王府,一直养在深闺。五龙潭,明清之后成为道士和尚的修行之地。

    这么一对比,就只有黑虎泉最接地气,也成寻常百姓日常打水的地方。遇见过路的游客想尝一尝黑虎泉的水,当地人人总会很热心的把新打上来的水倒入游客带的瓶子里。这过程,内心一定特骄傲。

    站在黑虎泉畔,看打水的人形形色色的水壶,就知道哪个是经常来打水的,哪个是偶尔来一两次的。

    泉池南侧3米处就是泉源,泉池南壁并列,旁边三个石雕虎头。清澈泉水流过暗沟,经三个石虎口喷出。打水也是需要技巧的,要把水壶稳准狠的投放到虎口处。

    就连来自菏泽来的小朋友,来到省城,也要带着矿泉水瓶子,在黑虎泉接满了,带回家去。
1...9394959697...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