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的其它构件,需要分别委托不同的工匠作坊进行加工。
关键结构则由清韵斋自己制作。
最后一步,把所有部件集中在清韵斋特别作坊,进行组装。
在这个计划书,也就是所谓的条陈结尾,清韵斋推荐朝廷选择第二个方案,也就是,由朝廷购买清韵斋的制作技术,至此,千里眼一切事宜都由朝廷安排,清韵斋不再参与此事。
在一起还在附录中强调了千里眼研制成功与否,机缘的成分很大,顺利的话,也许很快就能成功。也有可能找不到门道,大约需要很长时间。
皇帝一边看,一边点头,不过一天的时间,夏家女就能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全,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夏宴清推荐的第二个方案,也很合皇帝的心意。
千里眼技术在研制过程中,只有夏宴清和夏家两个小厮具体参与。甚至其中的关键,很可能只有夏宴清一人知道,两个辅助的小厮只能看个表皮。
成功之后就把技术卖给朝廷,只要夏宴清能保守秘密,千里眼这个有利的军中辅助工具,就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了。
结合这个提议和太孙昨天的叙述,夏宴清在皇帝眼中,差不多就是有才干、而且很知情识趣的存在。
所差的那一点或者好多点,就是千里眼是否真的能做出来。
一旁随侍的孙从山,见皇帝不断点头,自是知道皇帝心情不错。
他瞟一眼邵毅,如此看来,这位又在皇上面前办了件出彩的事。有襄亲王的情分,再有太孙的好感,又能不断让皇帝认可这位的前途,差不多已经能预见到了。
小心观察皇帝的邵毅,也是心下大安。
他抄写的时候就看出,这份计划书可以说很简单、很粗略,甚至连所谓的千里眼的大约外形和结构都没给出来,也未提及如何着手研制。
但是,在他看来,千里眼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其它的,当然要在不断的试验中慢慢实现。
所以,这份计划书的关键在于,要让皇帝对研制的保密性有足够信心。显而易见,夏宴清做到了。
定下基调的皇帝心情很轻松,再去翻看玻璃制作方法和原料配制。
看了一页,一头雾水。
再看一页,依然是一头雾水。
什么石英石、长石、萤石,还有坩埚、双金属、熔制温度,在皇帝这里,完全就是没概念。
皇帝揉了揉额头,问邵毅道“这东西是你誊抄的,你能看懂吗”
邵毅内心止不住的发笑,哼让你抢阿灿的玻璃技术。这下,看的头疼了吧
面上却极为恭敬,说道“禀陛下,微臣,能看懂一部分。”
他之所以能看懂,是因为他在玻璃作坊转了不止一次。皇帝呆在深宫大院,居然还煞有介事的拿着观看,能明白才怪。
好在庆元皇帝也不是那种狂妄自大、一定要事事都比别人高明的人,尤其这种需要动手的工匠业,他这个上位者不懂是应该的。
“孙从山。”皇帝叫道。
“奴婢在。”
“让人宣曲江即刻进宫。”
孙从山领命而去。
曲江是将作监的掌事人,宫中所用事物和各种异器打造,都是有将作监负责。
千里眼需要的保密程度较高,需求量却不多。所以,皇帝不打算让军械处插手,由将作监承担这种小规模的物事,更便利、更不惹人注目。
这时把曲江找来,让他评定玻璃制作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顺便让他听听千里眼的构思,有疑问,也好当场向邵毅询问。
他身为将作大监,应该能看出册子里的内容是否有可行性。
将作监距离皇宫不远,孙从山又吩咐的急,打马一个来回,曲江很快就到了。
觐见、磕头、平身一连串下来,皇帝赐座,曲江才诧异的看一眼邵毅。
不知道有什么事,既能牵扯到邵毅,还要把他召来。
曲江是个留有浓密胡须的中年人,身材魁梧,大概因为管理着工匠业,看起来有些粗糙,更像武将一些。
他和邵毅从未有过交集,甚至都没打过照面。
只不过,邵毅是京城的风云人物,虽然是那种名声不怎么样的风云,但也足够让曲江知晓。
“曲爱卿。”皇帝抖了抖手上那本薄薄的册子,说道,“你瞧瞧这个,看看这做法是否合理。”
邵毅听着,视线不由得就移向上方,默默地把头偏向一侧。
皇帝这话说的,好似他看不懂玻璃制作方法,都是因为他家阿灿没写明白似得。
第二百六十八章 居然是女子写的
孙从山接过册子,转交到曲江面前。
曲江一看扉页上的字,神色立即凛了凛。下意识的抬眼,扫过皇帝和邵毅。
这一年多,京城里最出风头的,莫过于清韵斋和玻璃了。
从皇宫开始出现玻璃窗之后,清韵斋不断推出新品,每一样都能闹出不小的动静。
如今王公贵族的府上,只怕门窗都已换了玻璃的。
平民百姓凭自家能力,有能力的,会用上几块玻璃。没能力的,也心心念念的,希望有朝一日用上玻璃,让冬日的房间,也能有阳光照射。
而他现在手上拿着的,正是玻璃的制作方法。
曲江集中精神,一页页的快速看下来。
他是将作大监,对工匠行甚是了解,玻璃制作并未超出这个范畴。而夏宴清也不具备之乎者也的笔力,白话的很,所以曲江看的很是顺畅。
一路看下来,曲江把最后一页合上,长长的吁了口气。
看起来稀奇、晶莹剔透的玻璃,原来做法并没有多难。怪不得,京城另有几家玻璃作坊,不过收买了几个工匠,就能另起炉灶。
在曲江看册子的同时,皇帝已经喝下一盏茶,和邵毅聊了好一会儿的玻璃趣闻。
见曲江终于把册子合上,皇帝转向他,问道“这文书上的玻璃制作是否合理可有疏漏”
曲江双手把册子送还孙从山,躬身回道“禀陛下,单从字面看来,没有什么疏漏,可行性也很强。只要里面提及的原料成分和配比没有问题,只要试上两次,应该就能烧制出玻璃。只是,文书里提到的双金属测温仪,微臣没听说过此物,还需要看看实物才行。”
看到这份文书,曲江的心里是有些异样的,一个女子掌管的作坊,其中涉及到的器物工具,都发挥了极大的功用。
这种双金属测温仪,曲江好像有点触动,但没把握到关键。
皇帝看向邵毅。
邵毅连忙答道“这个没问题,清韵斋的测温仪并不保密,图纸或实物都可以给曲大人。包括温度范围的标注和校准,清韵斋都可以做,曲大人也可以实地验看。”
可以吗曲江惊讶一下,竟还起身冲着邵毅拱手道“多谢邵副尉。”
这个话题,皇帝就听不懂了,但曲江显然是明白的,而且这东西看来还挺重要,以至于曲江这个三品官员,还要向邵毅致谢。
虽然皇帝知道,邵毅和夏宴清应该不敢骗他,也没胆子刻意隐藏紧要技术,用以向朝廷讨要好处。
可是看到曲江能认可这份文书,且还如此郑重,皇帝依然很高兴。
他把另外那份条陈也递出去,说道“曲爱卿再看看这个。”
条陈的内容,可比制作玻璃的册子简单多了。
曲江刚还在诧异,皇帝为什么拿玻璃的制作方法让他看。
等到把条陈拿到手上翻开,脸色立即就变了,而且越看越不敢相信。
“千,这是说的千里眼”曲江愕然抬眼,直瞪瞪的看着皇帝,妥妥的殿前失仪了。
“微,微臣没看错吧这里面说的是要做出千里眼这等神物”曲江磕磕巴巴的问道,怕不写条陈的人疯了吧
“没错。”皇帝气定神闲的端起面前茶盏,小小的抿了一口,心下很有些得意。
连将作大监猛然听闻千里眼,都能这么失态。如果这神物真正做出来,并应用于军中,那将是多大的优势
皇帝指了指曲江手中的条陈,问道“如果把这个试制的差事交给你,你可有头绪”
曲江额角立即渗出汗来。
这,这,这怎么可能从条陈的内容上看来,那个发疯的人认为,千里眼的制作和玻璃有关。
但是,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啊。
见过玻璃和用过玻璃的人多了,却也只能让视线穿透玻璃,看见的景象却没有丝毫变换,绝没有延展视线的效果。
甚至还可能因为玻璃制作有缺陷,视线穿过玻璃看到的物事,会有些许波纹状的走形。
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变成千里眼
无论曲江怎么想,也想不出玻璃和千里眼有什么关系。
他站起身,躬身问道“微臣敢问陛下,不知这个条陈是何人所写微臣得问问,制作千里眼的构想因何而起,才能判断出是否有试制的可能。”
如今在屋里的人,除了曲江,就只有皇帝、孙从山主仆和邵毅,这三人都是工匠行的门外汉,不明白开发一种新器械,首先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哪里。
如果夏宴清在这里,一定会替曲江叫好。
对于千里眼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曲江刚看到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又被皇帝直问到面上,居然立即就能把握到其中关键。
如果是她在场,被曲江多问几句,说不定真的让他问出些什么。以曲江的本事,和将作监的实力,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真能被他把望远镜做出来。
“承安,你给曲大人说说。”皇帝自然不得要领,他把邵毅推了出来。
邵毅应声站起,冲着曲江微微欠身,说道“条陈是清韵斋的东家、夏家四姑奶奶写的。她之前曾拿到过两块不规则的玻璃废料,无意中移动距离时,发现视线穿过两块玻璃,看见的景物有放大效果,所以有了这个构想。”
曲江脑子懵了一下,这条陈,居然是个女子写的。
而且,若是两块不规则玻璃和目光在同一条线上的话效果还真不好说。
“不知这两块玻璃现在何处能否拿来给本官借鉴一二”曲江满心期待的看着邵毅,问道。
邵毅连忙拱手致歉“这个发现,是夏氏宴清在很久之前,偶然所得。据说,她当时只有个模糊的想法,自己也感觉匪夷所思,便弃之脑后,废玻璃当时就丢弃回炉了。”
曲江紧接着追问“夏氏女可有说过,两块废玻璃具体的形状如何”
邵毅摊手“下官问过,她说没什么形状,就是不规则的玻璃废料。”
这时的邵毅,也明白了曲江的意思。
别说他没问过夏宴清,那两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就是问过,也不能告诉这位。
阿灿可是说了,这种事,全靠机缘和巧合。
如今,千里眼的机缘巧合,已经把一大半告知了曲江。若再被他问出些什么,这个机缘岂不是全都归了他,那阿灿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曲江倒是没从邵毅话语中听出什么,看起来很是失望,转而向皇帝说道“禀陛下,若千里眼的构想是从两块玻璃废料中发现,想要试制的话,就只能用大量、不同形状的玻璃进行试验。寻找到合适的玻璃形状,然后再加以精制,进行千里眼的制作。”
皇帝点了点头,对千里眼的期待,又多了几分信心。
算起来,曲江管理的是天下最顶尖的工匠,可他的想法却和夏氏女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夏氏女之能,着实不可小觑。
那么,她的想法也很有可能变成实物。
皇帝看了孙从山一眼,孙从山会意,退出御书房,站在门外,注意着内外的动静。
第二百六十九章 貌似公平
曲江见皇帝在自己的御书房说话都如此小心,不明白将要发生什么事,不由得心中紧张。
邵毅则是提前就有准备,并不奇怪皇帝会有此举动,只低敛了双目,静等皇帝开口。
清韵斋那里,之前已经算是和邵毅敲定。所以,皇帝接下来的话,只是对曲江说的“这份条陈你已看了,如果千里眼能制出,使用于军中,朝廷的军队在战事中的胜算,将会大大提高。若斥候和军中将领运用得当,当能做到料敌机先,可谓无往而不利。
没有思路也就算了,如今既然有机会,此事必须一试。朕已经决定,一方面由擅长玻璃制作的清韵斋进行研制,另一方面由曲爱卿挑选得力工匠,一面熟悉玻璃制造,一面进行千里眼试制。”
皇帝的话说到一半,曲江已经心情复杂的站起躬身。
他对这所谓千里眼的制作没有任何头绪,也不敢抱多大希望。
可皇帝已经吩咐,而且如果真有千里眼这种东西,并且能掌握在大梁朝军中,的确作用强大。
就像皇帝说的,只要有一线希望,的确应该下大力气进行研制。
只不过,这一线希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成真,此事是否会辜负皇上的期许,他是真没把握。
事情果真不成,他又会面临皇帝怎样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