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申生则借机火了一把。
因为跟随郑伯逃盟的还有申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伯逃盟的原因也慢慢被披露出来。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孔叔和叔詹二人虽然有意隐瞒,但在齐侯和管仲等人的逼迫之下,多多少少还是漏了一些口风的。
在这些走漏的风声中,众人终于知道,申侯在郑伯的逃盟过程中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之前申生一直在私下场合强调,申侯能卖郑悦齐,焉知申侯不能卖郑取悦他国
现在申侯的所作所为证明了申生所说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单就这份识人之明就足以让其他人感到钦佩。
像隰朋和申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算是比较了解申生,他就在私底下对管仲感叹,知人者智,虞子疾可谓智人矣,智而不诡,可谓君子也,苟使虞子疾执一国之政,其国必兴
鲁国公子遂观察申生的时间也不短,他同样对鲁僖公说道诗云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虞子疾有识人之圣,知人之臧否,贤与不肖,可谓足智。窃观其为人,谦谦有君子之风,可谓足礼。居下而不媚上,才足以拒辱,可谓足勇。有此三者,不使为国则已,为国必霸。
其他各国经常和申生接触的卿大夫也对申生交口称赞。
有称赞自然也有诋毁,没有人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申生终究只是一介凡人,不是什么圣人。
即便是圣人,也会经常被人诋毁,甚至拿出来鞭尸。
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申生本就是非常之人,称赞也好,诋毁也罢,他都坦然受之,他又没有什么玻璃心,被人喷两句就恨不得对方去死。
完全没有必要嘛
况且,诋毁他的声音相比称赞他的声音,终究还是小的。
无论是称赞,亦或者是诋毁,最后都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使得申生的名声大震。
现在列国诸侯都知道姬郑身边的那位叫做虞子疾的商人不简单,不可以等闲视之。
于是,申生变的更加炙手可热起来,原本诸侯都是冲着他是姬郑的近臣而来,而现在,已经有几国诸侯明确的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想要把他收为己用,不过却都被申生婉言拒绝了。
看玩笑,以他的身份怎么可能会臣事诸侯就是姬郑,想要以他为内臣尚且不可得,况且是一群中小国家的诸侯,而且还都是破落户。
事移时易,当初独领一时风骚的诸侯是不可能再恢复往昔的荣光了,只能在破落户的路上越走越远。
像卫国,在卫武公时期,那是当之无愧的中原第一大国,诸侯的领袖,现在呢,假如没有齐国等其他诸侯的帮助,宗庙社稷都要不保,先祖更要在地下蒙羞。
宋国也差不多,平王东迁之后,春秋前期,一度取代卫国成为中原老大,虽然老大的地位很快便受到郑国的冲击,但老大终究是老大。
而现在,宋国却沦为了二流国家,说起来也算是中原的强国之一,但与齐楚两国却差之甚远。
其余如鲁、曹、陈等,曾经的周王室十二翼,现在却一个比一个惨。
惨到这种地步还好意思招揽申生,也不知是不知道匹夫无罪的道理呢,还是迫切的想要实现国家的再度复兴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总之,申生是不厌其烦,却又不能摆脸色,只能好言好语的抚慰婉拒。
但越是这样,求见他的人越多,搞的他只能出来避一避风头。
其实,他何尝不知道,有些诸侯可能是不怀好意,目的只是不想让别人捷足先登罢了,至于以后,根本就不存在以后,捣乱才是王道。
申生为避风头,和目夷一块出去狩猎。
他现在和目夷的私交甚好,相比他来说,目夷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至少不像他一肚子坏水。
这样的人值得一交。
“嗖”
破空声响起,申生再次射中了一只大雁。
目夷拊掌赞道“子疾兄好箭法,愚弟不如啊”
申生笑道“子鱼兄说笑了,我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子鱼的箭法不在我之下,万勿谦虚”
“非我谦虚,而是子疾兄过谦了”目夷意有所指的说道“子疾兄允文允武,皆是一时之选,诸卿大夫早有定论。”
“怎么”申生呵呵笑道“子鱼兄是为宋公作说客的”
“非也”目夷道“我只是有些疑惑罢了,子疾兄为何不择一国而事,一展生平所学”
申生道“吾闻良禽择木而栖,士大夫君子择君而奉,君则臣,臣亦择君,若他日子鱼兄能嗣位为君,跃倒是愿意尊子鱼兄为君”
目夷笑而不语。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他又不是嫡子,宋国国君的君位还轮不到他来坐。
况且,他对国君之位也没有什么觊觎之心。
“子疾说笑了”
第100章 合诸侯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到秋八月诸侯会盟的日子。
这段时间,诸侯还算安分,一方面郑伯的离去让齐国变的更加警惕,表面上看上去虽然依旧是不动声色,丝毫不以郑伯的离去为杵,但其实外松内紧,在大加安抚诸侯的同时,又敲打了一番,并且暗中关注着其他诸侯的一举一动,但又风吹草动,齐国必定是最先知道的。
另一方面,诸侯还打着其他小算盘。
郑伯刚逃走的那段时间,他留下来的士卒扈从粮秣财宝一直是其他诸侯争论不休的焦点,好几家诸侯都主张尽诛郑军士卒扈从,收其财宝以稍抵郑伯之罪。
齐桓公一直都犹豫不决,诸侯所请求的正是他想做的,只不过管仲劝他在此非常之时应该向太子郑及其他诸侯展现出齐国的仁义。
所谓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主盟者于会盟之时轻举刀兵,残杀不辜,恐将得罪天地鬼神,不祥,诸侯也极有可能会存背叛之心,太子若见齐国如此暴虐,也会疏远齐国。
逞一时之快,因小忿而捐大义,得不偿失。
管仲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就这么轻易的放过郑国,齐国的威严岂不了扫地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申生出了个损招,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把郑伯的粮秣财物以及仍然留在首止的郑人全部瓜分,并且与诸侯约定,待到他日战胜郑国之后,郑伯必须把这些郑人全部赎回去。
如此一来,齐国既不用背负骂名,更团结了诸侯。
事实也正如申生所预料的那样,其他几国诸侯最近很是亢奋,若不是有齐国在上面压着,早就不知道请多少次战了。
太史公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言着实不虚。
诸侯们虽然嘴上喊着仁义道德,名分大义,但当真有利可图的时候,什么仁义道德,什么名分大义,去之如敝履而已。
只不过有的吃相好看一点,有的干脆连面子上的功夫都懒得做。
总之,齐桓公和管仲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把其他几国诸侯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
首止旧坛,而今已经被修葺一新,齐、宋、鲁、陈、卫、许、曹七国诸侯在今日齐聚旧坛,衣冠济济,环佩锵锵。
姬郑先升坛,然后其他七国诸侯以次而升。坛上设有天王虚位,七国诸侯北面拜稽,如朝觐之仪,然后各就位次。
之后七国诸侯歃血而盟,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神明殛之!”
姬郑不在结盟之列,以示七国诸侯不敢与姬郑同列。
盟罢,姬郑降阶揖谢曰:“诸君以先王之灵,不忘周室,自文武以下,咸嘉赖之!郑其敢忘诸君之赐?”
诸侯皆降阶再拜稽首,连称不敢。
而后,齐桓公又向诸侯宣布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与申生有关,那就是为申生正名。
齐桓公道:“想必诸位贤君已经知晓晋太子申生杀父之事。”
其他六国诸侯以及姬郑虽然不解齐桓公为什么会突然提这一茬,不过却都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因为这事确实闹的挺大的,用句时髦的话说,中原各国都接到了晋献公的外交照会。晋献公虽然没有把申生搞死,但是却把申生给搞臭了,派人到各国大肆宣扬申生图谋杀父杀君的故事。
是真是假,各国诸侯根本就无从判断,晋国的使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就这么简单。
也不会有人去刨坑问底,因为完全没有必要,所以,晋国使者说申生意图弑君弑父,那就是意图弑君弑父咯。
于是,齐桓公接着说道:“此事谬也,今日寡人当在此处,在太子及诸位贤君之前,当面诉清原委。”
“申生为人纯孝,岂可会做出如此无父无君之事?”
“敢问贤君,申生既然没有做过这些事,那会是谁做的,而申生又为什么要逃呢?”宋桓公问道。
月底了,感谢打赏
感谢鱼与葭、大隋后裔、我一定喝醉了、书友20170504144611413、小灰机123、骗子十号、北府军、诺贝尔他哥、沙发有木有、生哥謌、杨家一书生、灬蜡笔丶小兴、圣拉迪斯劳斯、sky√这些书友老哥们的打赏。
同时,提前祝祖国母亲长治久安,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这个月状态恢复的还行,下个月开始努力码字,书也是准备在下个月上架,到时候该加更一定会加更,暂时就这样。
第99章 不胜其烦
郑伯逃盟的消息很快首止诸侯行辕中间传开了。一方面众人惊叹于郑伯的狗胆包天,连老大哥都不放在眼里;另一方面也不乏看好戏的心思。
齐国作为诸侯伯主,虽然平常以仁义道德标榜,但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自当今齐侯继位以来,已并国三十余,都是小国不假,但小国就没有宗庙社稷了吗?
齐侯嘴上喊着要存亡续绝,可做的事情恰恰与其所说的背道而驰。
若是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各国诸侯可没忘记过遂国是怎么完全销声匿迹的。
那可是一个国家啊,齐侯竟然下令屠国,据当时逃出来的人讲述,鲜血浸红了整片大地,遂国国都城外堆筑的京观成了齐人夸功震慑的工具。
郑国作为曾经的中原大国,虽然现在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不用担心会落到遂国那样的下场,不过,一顿胖揍肯定是少不了的。
就像蔡、陈两国那样。
俗话说,郑国有难,八方点赞,中原各国诸侯还是挺乐意看到齐国调教郑国的。
而申生则借机火了一把。
因为跟随郑伯逃盟的还有申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伯逃盟的原因也慢慢被披露出来。
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孔叔和叔詹二人虽然有意隐瞒,但在齐侯和管仲等人的逼迫之下,多多少少还是漏了一些口风的。
在这些走漏的风声中,众人终于知道,申侯在郑伯的逃盟过程中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之前申生一直在私下场合强调,申侯能卖郑悦齐,焉知申侯不能卖郑取悦他国?
现在申侯的所作所为证明了申生所说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单就这份识人之明就足以让其他人感到钦佩。
像隰朋和申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算是比较了解申生,他就在私底下对管仲感叹,知人者智,虞子疾可谓智人矣,智而不诡,可谓君子也,苟使虞子疾执一国之政,其国必兴!
鲁国公子遂观察申生的时间也不短,他同样对鲁僖公说道:诗云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虞子疾有识人之圣,知人之臧否,贤与不肖,可谓足智。窃观其为人,谦谦有君子之风,可谓足礼。居下而不媚上,才足以拒辱,可谓足勇。有此三者,不使为国则已,为国必霸。
其他各国经常和申生接触的卿大夫也对申生交口称赞。
有称赞自然也有诋毁,没有人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申生终究只是一介凡人,不是什么圣人。
即便是圣人,也会经常被人诋毁,甚至拿出来鞭尸。
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申生本就是非常之人,称赞也好,诋毁也罢,他都坦然受之,他又没有什么玻璃心,被人喷两句就恨不得对方去死。
完全没有必要嘛!
况且,诋毁他的声音相比称赞他的声音,终究还是小的。
无论是称赞,亦或者是诋毁,最后都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使得申生的名声大震。
现在列国诸侯都知道姬郑身边的那位叫做虞子疾的商人不简单,不可以等闲视之。
于是,申生变的更加炙手可热起来,原本诸侯都是冲着他是姬郑的近臣而来,而现在,已经有几国诸侯明确的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想要把他收为己用,不过却都被申生婉言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