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世书香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阿琐

    她气哼哼地回兴华堂,途径修缮一新的清秋阁,停下脚步问王妈妈:“都安排好了吗”

    王妈妈应道:“安排好了,往后小两口一举一动,都在您眼皮子底下。”

    大夫人冷笑,继续前行,口中念念有词:“她有本事,就别落在我手里,不然祝家的规矩,够她受的。”

    这一边,祝镕护送姑母进宫面圣后,便径直回到禁军府,交代了几件重要的事,待靖王妃转入内宫,他再折回宫中见皇帝。

    面圣后从大殿出来,刚好遇上领旨进宫的父亲,祝承乾见儿子出了一趟门,回来愈发神采飞扬,猜想他在纪州过得不赖。

    “没有在你岳父岳母跟前失礼。”祝承乾道。

    “孩儿不敢。”祝镕说,“一切照着父亲教导行事,不敢有差错。”

    “你自然不叫人操心,其他的事,夜里到家再说。”祝承乾神情凝重,“你不在京城几日,边境又有麻烦,先去打听打听,晚上到书房,我听听你的主意。”

    祝镕领命,目送父亲去见皇帝,最后回到禁




第226章 精忠报国
    扶意感激王妃的厚爱,但心中早有决定,与大夫人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她可以忍让,大是大非上绝不妥协。

    虽然忠于王府,但她毕竟是嫁到祝家的媳妇,自然盼着夫家兴旺和睦,盼着老太太和姐妹们能过上太平安逸的日子,盼着镕哥哥能安心志在四方。

    将来若不是情非得已,扶意会勇敢地面对一切艰难辛苦,家里的事关起门来解决,绝不轻易向外人求助。

    闵王妃道:“因是皇帝赐婚,皇后赐下凤冠霞帔,刚好昨日送来了。”

    她命下人取来扶意的嫁衣,笑道:“这么多年,我和年儿虽不服丧,但家中也毫无光彩,好久没见这样喜庆,瞧着心里也高兴,是托了你的福。”

    扶意不敢当,之后在王府婢女的帮助下,换上了嫁衣。

    据说皇后是问祝家要了她的身量尺寸,命宫中绣娘缝制,她们果真功夫了得,这凤冠霞帔穿戴在身,不多一分不少一寸,俨然量体裁衣,不需要再做任何改动。

    “真真美若仙子,我纪州水土实在养人,可惜言夫子和夫人不能亲眼看见。”王妃笑道,“他们也太固执了,难道学生比女儿还重要”

    扶意身披嫁衣,越发端庄稳重,笑道:“父亲向来如此,母亲则事事追随父亲,他们既然没有遗憾,我也能放得下。”

    她知道,比起让爹娘看一眼自己凤冠霞帔下的华丽高贵,不如将来把日子过得好,与镕哥哥恩爱和睦,与祝家人相处融洽,那才是能让爹娘长长久久安心欢喜的事。

    此时,侍女们送来首饰盒,王妃取出一对金镯:“这是我给你添的嫁妆,金银虽不稀罕,就王府而言一对镯子实在寒酸,但我不能越过你的爹娘,只是一点心意,你戴着玩儿吧。”

    扶意行大礼谢过,才敢收下金镯,待要回房换下嫁衣,有下人来禀告,说宰相府送来喜饼喜糖和席面。

    闵王妃很是不屑:“你们分了吧。”

    之后听府中下人解释,扶意才知明日是宰相府与平南侯联姻的日子,老相爷将孙女嫁给了金将军的独子,不知是否故意赶在忠国公府办喜事前,匆匆忙忙就操办起来。

    扶意起初还以为是闵初霖出嫁,下人们笑道:“那可配不上,不过是旁系一个孤儿,父母双亡寄居在宰相府,虽也是老相爷的孙女,但身份地位差远了。”

    如此扶意更是唏嘘,这世上的女子,即便是高门贵府的小姐们,也不过是一个个比普通人略光鲜亮丽一些的筹码。

    可悲的是,二十年后,当她们有了儿女,极少会有人反思人生,来为子女争取什么,相反是重复曾经的悲剧,让自己从筹码,变成手握筹码的人。

    扶意小心翼翼折叠起她的嫁衣,轻轻抚过精致细腻的牡丹刺绣,待正式穿戴的那一天,从此以后,她的人生再无旁人可左右之事,所有的一切,她都要为自己做主。

    这日傍晚,祝镕再次被宣召进宫,嘉盛帝说他婚期在即,当以家人为重,命他放下一切公务,待七月十七成亲后,再回朝中。

    祝镕不敢推辞,叩首谢恩,本以为就此可以退下,可皇帝忽然问他:“镕儿,赞西人又犯我边境,你可知道”

    “臣已知晓。”祝镕应道,“三百年前,太祖开疆扩土时网开一面,未灭赞西,与之结为友邦,如今他们背弃盟约,实在可恶。”

    皇帝长长一叹:“朝中战和两立,每一方都向朕施压,叫朕举棋不定。”

    祝镕道:“大齐有精兵悍将百万雄师,何惧赞西小国。”

    皇帝摇头道:“我朝国境绵长,沿境番邦小国无数,虽是帝国伟业,但也隐患重重。倘若赞西来犯只是一个圈套,引我朝将大批军力抽往一处,他们再伺机而动,从兵力薄弱之境攻入,届时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祝镕眉头紧蹙,能感受到皇帝是真诚与他相谈,便也直言:“我朝兵力,足以周全大齐全境,皇上是不是太谨慎了”

    皇帝却神情怔怔地看着他,问:“把兵力都抽去边境,谁在京畿保护朕”

    祝镕心里一咯噔,竟无话可说。

    先帝一生英武,颇有太祖风骨,幼子胜亲王亦是骁勇善战,继承了太祖遗志。

    为何同是儿子,与胜亲王一母同胞的当朝皇帝,如此本末倒置,难道不该是他如何保卫国家,难道不该是他如何守护百姓,怎么变成了……

    “镕儿。”皇帝目光直直地说,“你跟了朕这么些年,比太子皇子还要亲近,家国大事,乃至后宫琐事,你都知道,在你心里,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祝镕道:“皇上仁慈爱民,事事以百姓天下为重。”

    皇帝幽幽道:“朕想听真话。”

    “是真话。”祝镕毫不犹豫地说,“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皇上仁德,自然,人无完人,皇上亦如是。皇上要听真话,臣亦冒死谏言,对外,您的确太过仁慈



第227章 侍君之道
    提起扶意,祝镕想着,若有那一天,扶意才是真正能理解她的人,而言扶意的人生,绝不是等着哪个男人去娶她,父亲还是小看了她未来的儿媳妇。

    “这金麒麟既是御赐之物,你们婚后入宫谢恩时,一人佩戴一枚。”祝承乾将盒子又推给儿子,“往后你就是有家室的人,在御前说话,只能更谨慎。”

    “今日他一心想听真话,若再拿假话敷衍,又或是应答得不痛不痒,只怕会惹恼了他。”祝镕道,“皇帝生性多疑,儿子便是再三谨慎,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您不在当时,若是在,您一定会和儿子一样。”

    祝承乾叹气:“亲兄弟在他手中,尚且是如此下场,你我不过是外臣。爹爹并不是要责怪你,我将一生的经验本领都教给你,但我深知你志不在此,可若想走得远,你必须先站稳脚跟,你才二十岁,想要对皇帝说实话,至少再等二十年。”

    此时有敲门声响起,他好不耐烦:“什么事”

    门外是大夫人不情不愿的声音说:“新郎的礼服再不试一试,可来不及改的,不要光顾着和儿子说话,婚礼前好些事要办,掐着时辰呢。”

    祝承乾知道妻子根本不愿操持这场婚礼,既然能做到这份上,自己也不好驳她的颜面,不该说些酸言冷语。

    便是朝儿子使了眼色,祝镕会意,走出门来躬身道:“辛苦母亲为儿子上下打点,我这就来试礼服。”

    大夫人见丈夫跟出来,淡淡一笑,说:“跟我来吧。”

    然而一背过身,眼底笑容尽失,王妈妈和娘家嫂嫂都劝她,她不先尽到婆婆的责任,将来就没资格教训儿媳妇,不然人家一句话就堵回来,她站不住脚。

    言扶意进门后,大夫人头一桩事,就是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她几乎能预见老太婆因为对孙媳妇的宠爱,会以各种借口逼她交出家中大权,这件事她绝不妥协。

    为了将来种种,如今才忍气吞声,硬着头皮为父子俩操办这一切。

    &nbs



第228章 淡淡的哀愁
    转天,是宰相府与平南侯联姻的日子,二夫人带着儿媳去赴宴,派周妈妈来接韵之,周妈妈无功而返,说姑娘身上不自在不乐意去。

    但婆媳二人出门没多久,韵之就带着两位表嫂来胜亲王府做客,二位表嫂是替姑母来向闵王妃行礼问候,韵之自然是来找扶意。

    恰好今日尧年陪老太妃礼佛出关,三姐妹久别重逢,又聚在了一起。

    韵之说道:“大姐姐的身体越来越好,饮食起卧与常人无异,但精神依然不正常,我哥说可能是装的,但愿如此。”

    这些话祝镕也对扶意提过,她昨日已告知王妃,如今她还与王妃娘娘共同守着天大的秘密,连作为亲生女儿的尧年也不知晓。

    可是尧年避开韵之,却又对扶意说,她在宫里时,有一夜阖宫戒严,她随皇后而居,中宫殿的宫人说,从没见过宫里那样的阵势。

    “我想着,兴许是皇帝发现了父王和哥哥的踪迹,他害怕了。”尧年说,“但我不敢告诉母亲,怕让她有了盼头再失望,心里受不住,不如不知道的好。”

    扶意被夹在两个秘密之间,虽不为难但很心疼这母女俩,而她想起另一件重要的事,说到了纪州王府的锦鲤池。

    “方才韵之问我,我说我没看出信里的蹊跷,她很惋惜,但就这样吧,别把她卷进来。”扶意对郡主道,“实则我去看过,一切安好,管事的说,只是过去夏日里为了逗您高兴,才放养几尾鲤鱼,平日里只是小小的荷塘。不知郡主想让我去看什么,只能把所见所闻都告诉您,再没有别的了,实在帮不上忙。”

    尧年道:“不妨事,一切安好就好,若有那一天,你自然知道我担心的是什么,不然,知道了也是祸端。”

    说着话,韵之解手归来,跟随她一起进门的下人说,宰相府又送来席面和喜饼喜糖,姑娘们在此相会,要不要送来供她们享用。

    三人都不是馋嘴的,自然不稀罕宰相府送来东西,但韵之还要照顾两位表嫂,今日不得不早些离去。

    扶意和尧年送韵之来向王妃告辞,不想今日来送席面和喜糖的,竟是宰相府长孙闵延仕。

    三人避之不及,唯有大大方方相见,闵延仕更是彬彬有礼,扶意悄悄看向韵之,她神情安宁,似乎已经将那些情愫放下了。

    然而,王妃即便是对着无辜的侄儿,依旧冷冰冰,毫不客气地说:“不必再送什么来了,我心领了。”

    两府关系本就恶劣,姑母如此态度,闵延仕并不见怪,行礼告退后,先于韵之离开了王府。

    待韵之与两位表嫂再出来,宰相府的车马已去无踪影,扶意搀扶她上马车,姐妹俩目光交汇,韵之淡淡一笑:“没事了,原本就是闹着玩的。”

    扶意没说什么,目送她们远去,一转身,见郡主的目光缓缓扫过周遭一切,像是在找寻什么人,而后失落转身,一时把扶意也忘了。

    “郡主”扶意跟上来,“您怎么了”

    尧年才回过神,淡淡一笑:“皇帝好像另派了人来监视我们,慕开疆被换下了。”

    “开疆”

    “祝镕没告诉你吗”尧年洒脱地说,“我还以为,他什么都会对你说。”

    就在尧年向扶意讲述她和开疆之间的事时,公爵府的车马渐渐追上了闵府一行,原来闵延仕的车拔了缝,停在半道上,下人正赶紧回府再拉马车来。

    祝家一行停下,下人之间礼貌地问候怎么回事,韵之挑起帘子看了眼,就听表嫂在边上说:“早就听说京城第一公子,果然样貌出众,气质形容与三表弟不一样,可都是极好的,难分伯仲。”

    韵之静静地听着,表嫂忽然问她:“这位闵公子,可曾婚配了”

    韵之摇头:“宰相府说他的生辰八字,不宜早婚。”

    说话的功夫,马车重新前行,韵之不经意地和站在街上的闵延仕对上眼,他礼貌地抱拳作揖,韵之也不好仓促躲开,文雅地颔首致意,才匆匆放下了帘子。

    开朗活泼的表嫂笑道:“我看姑娘脸都红了,这是怎么了”

    韵之慌忙摇头:“是热的吧,我没事。”

    可两位嫂嫂性情像极了她们的婆婆,大大咧咧地笑起来:“韵儿和那位闵公子,论样貌家世,再般配不过了。”

    若是自家亲嫂嫂,韵之一定张牙舞爪地闹起来,与两位表嫂终究不太相熟,且说的是她心中最柔软无奈的事,便低头嘀咕了句:“嫂嫂不要欺负人。”

    待闵延仕回到家中,府中午宴已开席,父亲问他为何归来得这么



第229章 慧之受辱
    韵之不愿嫂嫂为难,跟着回东苑去了,她们走后不久,慧之就来告辞,她要代替母亲去金府喝喜酒。

    “父亲和哥哥直接去,夜里孙儿会随他们回来。”慧之说道,“不知几时到家,若是晚了,孙儿就不过来请安,请奶奶早些歇着。”

    老太太说:“别叫你爹多喝酒,告诉平理,不要忘了我叮嘱过,再不许他吃酒的。”

    慧之应下,这就要走,祖母不放心,又派了两个可靠的妇人跟着一起去。

    芮嬷嬷送到门外,回来对主子说:“姑娘这几日,像是好些了,但总觉得,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明明还是那么小的孩子。”

    老太太道:“她心里有事,不愿对任何人说,可她既然一日好过一日,我们就默默守着便是,也不要逼问她。”

    芮嬷嬷道:“少夫人进门后,兴许姑嫂俩说得上话,五姑娘一向很黏着少夫人。”

    老太太苦笑:“咱们是有多少事指望着扶意啊,还是先叫俩孩子甜甜蜜蜜过几天小日子,别去烦她们。”

    且说慧之离家后,在半路就遇上了哥哥,兄妹俩再到金府门外,又遇见了从衙门径直赶来的父亲。三夫人因身子笨重不得出门,谁也挑不出理来,如此一家子也算整整齐齐,给足了金府体面。

    自然在金东生眼里,倘若老太太和大房能到,那才是真正的体面,少不得在妹夫跟前嘀咕几句,祝承哲性情温和,不爱计较这些事,笑着应付几句,就坐下吃酒。

    慧之被金蔷儿带到后院,因姑姑与父亲翻脸,自己想要嫁入金家的心愿也破灭,她对待表妹淡淡的,远不如刚来京城时那样亲热。

    反是别府的几位姑娘,对慧之很是客气,又见她年纪小,有心多照顾些。

    而金家落魄多年,一朝发达,匆忙迁入京城,家中虽有金银富贵,可礼节规矩全然跟不上京城的做派,家中下人也疏于管理,一场婚宴,哪儿哪儿都是乱哄哄的,叫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乡下人”三个字,时不时飘入慧之耳朵里,不论如何,这家里是亲舅舅,是母亲的亲哥哥,她脸上也过不去。
1...6263646566...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