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军械的因素,看看如今军中骑兵的数量日渐增多,便已经说明问题了。
这是自强,大帅还用了其他的方法削弱敌人,
第1847章:不分彼此
杨怀仁很欣赏高启勋的智慧,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在信息量很小的情况下判断出杨怀仁正在做的事情,这已经很不容易。
从杨怀仁对高启勋的了解来看,不论以前还是现在他做过的事情,是值得杨怀仁信任的。
而且他也需要一些助力,不论一个人能力多么强大,也需要合作伙伴的助力,杨怀仁自然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只不过眼下的事情很多,重点还是如何保证大壮登上皇位,朝堂的局势能保持稳定,老百姓将来对新君的认可程度,这些是必须要先处理的。
收复燕云或者算计辽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来积聚力量,也需要时间来让辽国便的更加混乱。
何况鬼姐做的很多事情,现在有了效果,这个效果能持续多久,最终的情况会发展成什么样,杨怀仁也需要时间来观察,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静观其变。
所以高启勋说的事,杨怀仁也只能让他再等等,但对于高氏父子的心意,杨怀仁还是要领的。
高士迁没有他父亲那么沉稳,见杨怀仁好像有些犹豫的意思,说道,“大帅有些犹豫,可是信不过我们高家”
杨怀仁从思绪里转出来,认真道,“高将军言重了,咱们之间,不存在信不信任的问题。”
高士迁疑惑道,“那大帅如何不肯接纳我们”
杨怀仁虚扶一下示意高士迁先站起来,缓缓道,“高侯爷,高将军,我并没有什么想隐瞒你们的。
刚才高侯爷所分析的事,我都承认,也感慨高侯爷智慧高绝,能看透我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
高启勋接话道,“大帅谬赞了,老夫如今虽然已经不再军伍之中效力了,可还是心念燕云失地,无数个夜里都辗转难眠,恨自己没有本事收复失地。
只是像老夫一样因为这样的执念夜不能寐的人太多了,却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并没有为此做出什么实际上的努力。
但大帅不同,大帅敢想敢做,虽然方式上有些另辟蹊径,可现在看起来,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巧妙办法。
就单拿出这一点来说,大帅便让老夫汗颜,说大帅是吾等楷模,一点儿都不过分。”
高启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大宋对收复燕云存在执念的人简直太多了,不光是武人,包括文人,还有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们,也都盼着朝廷能早日出兵,收复燕云。
那些文人们不知道作了多少诗词歌赋的,都是抒发对燕云故土的思念之情和惋惜之意的,辞藻要多华丽有多华丽,情绪要多深情有多深情。
可惜大家都是停留在说说或者想想的层次上,真正为这件事付之行动的,几乎没有几个。
这样的局面甚至形成了大宋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不论是文人武人圈子或者是民间,对燕云失地感到非常痛惜,可朝廷却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措施去实现收复燕云的大计。
宋神宗当年留下遗诏“能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此后每一代皇帝寝宫里也都挂着一幅收复燕云之后的大宋地图。
可惜这些同样是一些美好愿望之类的东西,或许皇帝们也有这样的惋惜,但想和做是两码事,一想到契丹铁骑如何勇猛,这些皇帝们便只能黯然神伤了。
朝中的文官更不愿意跟辽国交恶了,澶渊之盟里规定大宋每年向辽国进献岁币,听起来好似很屈辱。
可更多的文
第1848章:秋千(上)
送走了高氏父子,杨怀仁不知怎么了,情绪变的忽然有些低落起来。
一个人走到后园里,不知是因为大宅后花园复杂的结构太过复杂,还是因为落叶遮盖了白色大理石铺就的小路,杨怀仁竟有一种迷路了的感觉。
一边走一边低着头踢踏着落叶,也不知走了多久,再抬头便被一颗大树阻挡了去路。
大树很粗,也很高,树冠本来也很茂盛的,只是季节让树叶落去,显得树杈上光秃秃的,光线穿过枯槁的枝干,显得格外刺眼。
其实已经是黄昏了,头顶的天失去了明亮的蓝色,是一种开始发灰的白色。
一直探出来的粗壮树杈上,不知是被谁栓了两条崭新的粗麻绳子,绳子终端绑了一块结实的木板,这是一个新做的秋千。
杨怀仁想起起来了,是他吩咐仆子们做的,孩子们这几天不开心,于是杨怀仁随口说的,希望孩子们有了新的玩具,可以不再为了大壮的离开而感到悲伤。
木板离地面不算高,正适合六七岁的孩子,杨怀仁坐上去,就像坐在普通的板凳上了。
不过这样也好,双脚杵着地,双手绕过绳子,可以自己用脚撑着轻轻晃荡起来。
家里工匠的手艺不错,绳子很结实,杨怀仁刻意用力坠了坠,也没有扯断绳子或者荡断了树杈,孩子们如果玩的话,会非常安全。
杨怀仁不自觉地荡了起来,幅度并不大,严重远处树丛忽高忽低里,他的脑子里忽然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从他回京之后,所有的事情可以说都是顺利的,尽管也有一些危险的时候,但他都挨过来了,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超出他的控制范围。
大壮进了宫,又被顺利册立为太子,将来他的人生会和以前的生活大有不同,杨怀仁也不会、更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干涉了。
至于他将来长大成人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杨怀仁也不敢百分百的下判断,起码从现在孩子的表现来看,还是很懂事的。
宫外有他这个当爹的帮他撑着,宫内的事情,他自己应该有能力做好。
去朝堂上参与国事,杨怀仁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那块料,也从来没打算那么做,现在的朝臣虽然各有各的心思,可其中也并没有所谓的大奸大恶之徒。
只要大壮能保持清醒,懂得分辨人和事,能听进去孟皇后、向太后、还有那些相公们的话,朝堂至少不会大乱。
再想到辽国,杨怀仁忽然很想念鬼姐,说起来他们俩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两年,可那份感情是不作假的,尽管鬼姐是个外族人。
人和人之间本来是不分人种、肤色或者眼睛的颜色的,只不过因为争夺生存的资源,才产生了仇恨、争斗和隔阂。
杨怀仁想着如果大家的利益是共同的,也许这种隔阂就会消除,或者哪怕是小一些,大家可以相邻着和睦的相处,也是不错的结果。
大羊这孩子如今也有六七岁了,遗憾的是杨怀仁竟不知道孩子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想起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那个样子,现在长得应该像鬼姐,杨怀仁笑了一下,觉得这样挺好,像鬼姐肯定要比像他要漂亮很多。
鬼姐每次来信,末尾从来不说多么多么想念的话语,这种事本来就是肯定的,说了反而让对方难过,所以她从来不说。
却每次都要强调一次,大羊这孩子一直按照杨怀仁的意识形态在发展,并没有因为耶律跋窝台的意思变成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
&nbs
第1849章:秋千(中)
是小鱼儿领着妹妹在后花园一处灌木丛遮掩下的地方看见了父亲。
小鱼儿性子随了她的娘亲莲儿,又温顺又安静,从来不调皮捣蛋,还很懂事,知道照顾弟弟妹妹,是个合格的大姐姐,非常讨人喜欢。
可即便如此,她也只有九岁而已,大人们也从来没指望她们能出上什么力气,叫她们几个小的呆在中堂里不要乱跑而已。
只是因为大家都忙活着在前院中院里挨个房间找,几个小的也开始担心起来。
大官作为大哥,和几个弟弟妹妹商量着,他带着弟弟们,大妹小鱼儿领着妹妹,去后花园里找找看,这才有了小鱼儿牵着妹妹来到了后花园的一幕。
看见父亲的那一刻,小鱼儿只觉得父亲的身子蜷缩在秋千上毫无目的的摇荡着,让她莫名的有些心疼。
虽然她还无法理解父亲为何会这么憔悴和落寞,可她却懂得这种时候,还不敢轻易打扰了父亲。
于是忙让妹妹去给大人报信,她缓缓走到了父亲面前。
小鱼儿惊讶的发现即便他离父亲只有不到十步的距离,可父亲竟没有发现她。
父亲的眼神有些呆滞,却也带着些空灵,目光直直的看着不远处那片树丛,不知道在想什么。
也许父亲还在为了送走了大壮感到伤心小鱼儿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也为此伤心,甚至心中也埋怨过父亲为何要这样做。
可看到父亲现在的样子,她才渐渐明白,送走大壮的时候,父亲虽然尽量笑着安慰他们,可也许父亲才是最难过和最不舍的那一个。
不一会儿工夫大人们都来了,呼啦啦的一大群,天霸弟弟看见杨怀仁好好的坐在秋千上,便放下心来,起码人没有丢。
男人总是不如女人的直觉那么敏锐,天霸弟弟是个粗人,虽然也算得上是胆大心细,可比起女人来就不行了。
杨母似乎感受到了儿子身上那种悲戚的情感,甚至有种奇怪的孤独的感觉,她也搞不懂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何之韵作为杨怀仁最亲近的女人,自然比别人更能体会杨怀仁的心境。
她懂得杨怀仁的内心,一直在纠结,又为了什么而纠结。
对一个男人来说,很多时候有些事他不得不做,可这并不一定是他喜欢做的事情。
有些时候即便是做正确的事情,却也伤害到了别人,伤害了真正有罪的人也就罢了,可事情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总会有无辜的人被牵连着受罪,这是官人内心里无法接受的。
就像今天的事情,外人也许还在暗地里猜测,可何之韵并没有被隐瞒,他知道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今天一整天城中都是血雨腥风。
不知道死了多少跟随赵佖谋反的罪臣,即便这些罪臣之中,也有真正谋反的人和被动谋反的人,很多人在这件事里,真的是没有选择的。
他们都是如此,更何况他们的家人了,连赵佖的家人都不一定知道赵佖为何会做出这种事,又何况其他罪臣的家眷呢<
br />
说起来造反也是少部分人以内膨胀的野心促使下才做出来的事,可他们身后还有很多无辜的人纯粹是受连累的。
就说眼下,那些因此掉了脑袋的,还有嚎哭着被发配岭南的女人和孩子,她们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
杨怀仁知道必须把造反的人除掉,可这个时代的法度注定了做正确的事情会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
第1850章:秋千(下)
小鱼儿听到奶奶的话,心里越来越害怕,忍着泪水退到母亲身边,小声嘟哝着,“我不要爹爹丢了魂魄……”
两个更小的女儿小虾米和小燕儿本来就没搞懂爹爹是怎么了,大人说的什么离魂的话她们也不明白,只是看着爹爹坐在秋千上一动不动的感到很困惑。
小虾米和小燕儿对视了一眼,两个小丫头好像约定好了似的,竟忽然牵着手走向了杨怀仁。
大人们注意力都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杨怀仁身上,心情焦急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却没有注意刚才还在身边站着的两个小丫头。
当大家发现小虾米和小燕儿已经走近了杨怀仁的时候,再想阻拦已经晚了。
兰若心想大喊一声把孩子叫回来,可忽然想到杨怀仁现在不能受惊吓,只能赶紧轻手轻脚地试图在两个小丫头打扰到杨怀仁之前,追上去把她们俩拽回来。
不过还是晚了一步,两个小丫头走到杨怀仁身后,同时伸出肉乎乎的小手,试图去推父亲,让秋千真正荡起来。
在杭州的家里,也有这么一个秋千,父亲每次陪她们玩的时候,她们都很喜欢让父亲推着自己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就好像背后长了翅膀能飞起来一般。
她们都喜欢荡秋千,因为不论她们有任何的烦恼,荡完了秋千便都不记得了,父亲也喜欢她们“咯咯咯”的笑声,所以也总是把她们推的高高的。
如今全家人来了京城,虽然京城更繁华,京城里的宅子也比杭州的宅子要大好多,可是京城却让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好心情。
大壮哥哥被送走了,不知道为什么,可她们就是很难过,很想念他,爹爹和娘亲哄了她们好久,才让她们缓和了一些。
今天爹爹也来坐秋千,应该是心情也不好了吧,爹爹坐在秋千上只是轻轻的动着,看来是一个人还无法把秋千荡起来。
也不知为什么,奶奶和几个娘亲,还有那些叔叔伯伯竟然都只是傻傻地看着,也不知道上来帮忙。
小虾米和小燕儿觉得自己是爹爹的宝贝,爹爹要荡秋千让心情变好,他们俩自然要出一份力。
于是俩小丫头竟从背后用力推起杨怀仁来,只不过因为她们还太小了,力气也太小,即便她们咬着牙把小脸蛋儿憋得通红,可还是没能把爹爹推动起来。
就在众人惊讶的眼神里,杨怀仁忽然转回头来,当他看见自己两个宝贝女儿在背后死命地推他的时候,脸上的茫然便忽然换成了最纯真的笑意。
“你们俩小机灵在干什么呢”
小虾米噘着嘴答道,“爹爹你好重啊,我们俩知道爹爹想荡秋千,可是自己荡不起来,就想着来给爹爹帮忙。
可是,可是,我们来力气不够,爹爹也太重了,我们推不动……”
小燕儿听了姐姐的话,好像想到了什么,“姐姐,姐姐,奶奶说太重的人都是胖子,可爹爹也不胖啊,为什么还那么重啊”
小虾米就给小妹妹解释,“爹爹不是胖,是我们来太小了,力气不够……”
杨怀仁看宝贝女儿争论的认真,觉得她们有趣又可爱,便起身把两个小丫头一手一个抱了起来,还故意轻轻颠了颠她们。
“哈哈,爹爹颠一颠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很重,要是重的话,以后就得喊你们小胖妞喽!”
杨怀仁和另个女儿玩的起劲,竟没注意周边天已经黑了,更没看见那些围观的家人和兄弟们。
大家都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到现在也没搞懂究竟发生
第1851章:母亲做的红豆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