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就算小底的手艺您看不过眼,可小底做出来的糖葫芦,就算不是满京城里最好的,那也应该是排名前三的。

    您也说一分钱一分货,那小底可以摸着良心说,小底卖的糖葫芦儿,绝对是一分钱一分货的。

    因为小底这两个月来都没做生意,今天是头一天重新开张,您又是头一位顾客,小底见您是位大官人,觉得您一定会给家里孩子买不少糖葫芦回去吃,才给您降了价。

    开张的买卖嘛,不图赚钱,我就图第一笔买卖卖的多一点,您走在大街上手里攥着糖葫芦,也是给小底我做了招牌不是

    没想到您竟然怀疑小底的糖葫芦不好,那您可真是看走了眼了。”

    糖葫芦小贩据理力争,一下子便讲了好久。杨怀仁越听越觉得有意思,也觉得这个小贩不仅会做生意,口齿也是够那伶俐的,心里便更是喜欢。

    更让人觉得这小贩不错的是,人家讲道理归讲道理,只说自己的糖葫芦是为什么品质优秀,却没有埋怨杨怀仁挑毛病的意思。

    而且人家用词也很客气,也并没有因为杨怀仁刻意羞辱了人家的糖葫芦就报复式的说些脏话或者讽刺的话。

    这让杨怀仁看到了这小伙子身上的那种天生的生意好手的品质,把道理讲清楚了,也并没有得罪了客人,反倒让你产生一种如果这样了你还不多买人家几根糖葫芦,便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

    杨怀仁向来爱才,不管这个人才有哪方面的特长,他都喜欢招揽一下,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身边才聚集了这么多在各方面有自己特长的好帮手。

    让他不论在遇到什么情况的时候,都能有相应的帮手站出来帮他解决困难,甚至是逃脱出困境。

    糖葫芦小贩子刚才的表现,在杨怀仁眼里那绝对是年轻有为了,而且他能在这么大点年纪便主动出来赚钱养家,这就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表现。

    杨怀仁忍不住笑了出来,糖葫芦小贩也有点摸不着头脑,越来越搞不懂面前这位大官人到底想怎么样了。




第1982章:冰糖葫芦儿(下)
    杨怀仁摆了摆手,糖葫芦小贩又懵了,心说这是嫌他开的价钱还不够实惠

    他想了想,本来他就打算在开张买卖里给这个大官人按十文钱五串的价格了,现在人家把他所有的糖葫芦都包圆了,他还是按这个价钱算,只是额外赠送了十来串糖葫芦,人家不满意似乎也是正常的。

    他心里有算计了一番,心说今天准备的材料,算成本的话绝对不会超过二百文钱,大概也就一百八到一百九十文之间,他开的价让他可以最少赚五十文手艺钱了。

    不过反过来想,既然人家是包圆,其实也省了他不少力气,更省下了他沿街叫卖的时间,让他可以早点回家准备明天要卖的糖葫芦。

    所以他小心问道,“价钱要是让客官还不满意,不如小底再让上十文,大官人你只要付二十三个大钱就好了,您看如何”

    杨怀仁笑着摇头,“糖葫芦小哥儿,你想岔了,我不是嫌你给的价钱太高,而是太低了。

    我这人最注重货物的品质和制作货物的手艺,你刚才算了那么多,其实还是在算糖葫芦的成本,反而忽略了手艺的价值。

    在我看来,手艺其实才是最值钱的,你能出城去爬山,还漫山地找野山楂树打山楂,这份苦劳也没有当做成本被算进来。

    而小哥儿制作糖葫芦的手艺,更是让我叹为观止,并不是说制作糖葫芦的方法很简单,这就手艺就不值钱,我反而感觉你做的时候那种流畅的美感,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小贩听了这种话,心里奇怪的差点把自己舌头咬下来,这也太颠覆三观了。

    买东西的永远都希望想买的东西越便宜越好,卖东西的永远希望卖出去的东西卖的越贵越好。

    可今天遇上的这个客官,可真是奇了怪了,不但不去讲价让自己少掏钱买东西,反倒替他着想,劝他把东西卖的贵一点,这莫不是在逗他吧

    他始终不相信这世行还有这种好事发生在他身上,心里虽然莫名其妙的欢喜起来,可又对眼前身穿官袍的人心生疑惑,心说难不成这是开封府的一个什么官人,几天出来是打击他们这些搅乱物价的小贩子的

    这样的小贩确实存在,今天他来西市的时候,就听见那些卖猪肉卖羊肉的屠户们吆喝价钱,比起平时的猪肉羊肉价钱来高了两倍还多。

    尽管今天的情况对像他这样的买卖人来说有点特殊,适当提高一点价格,多赚一些前也是他们心中忍不住所想的事情。

    但做买卖不光是为了赚钱,要是因为太贪钱失去了基本的诚信,这买卖貌似也做不长久。

    何况不论卖猪肉还是卖糖葫芦,说起来都是小买卖,这些食物的价格虽然不时地会有些涨跌,但都没有太离谱的变化,还是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畴之内的。

    卖猪肉卖羊肉的屠户们敢漫天开价,那是因为今天买猪肉买羊肉的人实在太多,他们的货物供不应求,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

    可他这个卖糖葫芦的就不太敢了,按往常春节期间的价钱三文钱一串卖,已经让他觉得内心里有些不自在了。

    他琢磨着,说不定开封府的当官的察觉到了市面上的买卖今天有点不正常,所以都出来巡视,就是想抓几个投机倒把的,抓了他们的现行,然后加以处罚,好以儆效尤。

    糖葫芦小贩想到这里,反倒有点担心了,他面露优色,道,“大官人,您这就让小底为难



第1983章:猪肉涨价(上)
    这下糖葫芦小贩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红着脸道,“大官人见谅,不是小底信不过大官人,而是……”

    他说不下去了,大概是一时之间没想到理由,杨怀仁也不会和他计较这些,人家也是单纯的自我保护意识罢了,没什么可在意的。

    他把钱又推了一下,示意糖葫芦小贩赶紧收起来,然后便吩咐身后的一个亲兵帮这他收摊,同时负责带路。

    杨怀仁还有别的事,便先走了。

    进了西市,发现西市里最拥挤的便是猪羊肉市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自是不必说,杨怀仁还感受到了一种另类的热烈。

    许多刚宰杀的肥猪和肥羊就直接被屠户们挂在木架子上分肉,新鲜的肉刚切下来摆到前台的肉案上,便早有急不可耐的买家询问价钱。

    还没等卖肉的屠户开价,拥挤在猪肉摊子前的买家便大声吆喝了一个价钱,不等别人反应过来,屠户便已经乐呵呵地把肉用草绳一栓,递到了开价的人手里。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卖猪肉的竟然连称重也省去了,直接根据客人们吆喝出来的价钱,选择一个开价更高的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进行的倒是很迅速。

    这样的场面,杨怀仁预料到了一半,却也没想到另一半。

    他早就觉得今天的猪肉羊肉的可能会涨价,是因为他运用了经济学上商品价格和需求度之间关系的原理。

    这一点当然不会有错,但另外他没有想到的是,猪肉羊肉的价格增长已经超出了他原先的预估,正逐渐向着失去理智的方向发展。

    而且卖肉连称都不用称,这也太匪夷所思了,但卖肉的屠户们自然会因为一块肉卖出了绝对超出原来正常价格数倍的价钱而感到开心。

    而买肉的客人也不在乎,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倒也显得公平合理了。

    肉市门口的几个卖肉的摊子已经把肉卖完了,屠户们乐得哈哈大笑,也不断埋怨自己今天宰杀的肥猪太少,明天可以多宰几头猪,他们也可以多赚点钱。

    再往里走,就有点拥挤得可怕了,杨怀仁甚至看到了一些衣着光鲜的人,也不在乎市场上的血腥味,憋着劲地提着刚刚买到的肉往外挤。

    杨怀仁觉得,与其说是买到的猪肉,不如说是抢到的猪肉,场面实在是太火爆了,比当年随园生意红火的时候还要火爆。

    至于那些还没有抢到猪肉的客人,脸色可就没那么好看了,他们神情紧张,不断的往里挤,好似生怕今天买不到肉一般。

    杨怀仁见状,觉得他就没有必要往里边挤了,正好一个青衣小帽家丁模样的年轻人提着一块猪肉从人群里挤出来,杨怀仁便上去搭话。

    “这位小哥,你买的这块肉,花了多少钱啊”

    年轻人应该是不知哪家富贵人家的家丁,来这里是来采购家里后厨的食材的,原本是有些着急的,也没心思搭理旁人。

    但他抬眼看见杨怀仁的模样之后,觉得这是个大官人,要是他一点儿也不搭理似乎不太好,心说反正猪肉已经买到了,也不急在这一时,这才停下来答话。

    “回您的话,这块五花肉,花了三十个大钱。”

    杨怀仁打量了一下他手里那块猪五花肉,以他厨子的眼光来看,约摸着有五斤重。

    他快速算了一下,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猪五花肉的价钱大概在十五文一斤左右,五斤就是七十五文,可青衣小帽花了三百文买下来,正好是花了平时四倍的价钱。

    杨怀仁心中一惊,接着道,“嚯,这么多钱啊让我看啊,你这块五花肉



第1984章:猪肉涨价(中)
    杨怀仁移步到李清臣边,早有一个老仆提醒了主人,李清臣扭头见是杨怀仁,本来忧虑的脸色见稍有好转。狂沙网

    杨怀仁先见了礼,李清臣问道,“杨大帅可是来买的”

    杨怀仁当然听出来李清臣这是明知故问了,杨怀仁自己有个偌大的庄子,杨家庄子也早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食材基地。

    别说猪羊了,鱼蛋,几乎一样不缺,冬天里照样有种类多样的绿菜,最稀罕的河豚都养在大宅子的温泉池子里。

    李清臣这话里有逗趣的意味,也稍稍有点讽刺的意味,一是说你杨怀仁还用来这里买二是说你家现在估计也在忙着杀猪卖,赚黑心钱了吧。

    在杨怀仁心里,李清臣一向是很稳重的,当很多文官对杨怀仁误解的时候,想李清臣这样的,也一直为他在开脱。

    杨怀仁甚至觉得,李清臣很多时候是向着自己的,知道自己在做的事也不容易,所以在一些其他无伤大雅的事上,也往往不太介意。

    所以方才说出那样的话来,一来显示了在李清臣心中,好像谁也没有百姓那么重要,谁的利益也不能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这一点也是让杨怀仁认可和钦佩的地方。

    而二来则是因为李清臣刚才有点气昏了头,所以在此时此地见到杨怀仁,多少有点失去了平时的镇定,有意挖苦的意思了。

    李清臣毕竟长于事故,毕竟活了那么多年了,很快他也意识到刚才他说的话,或许有失风度了。

    再说他一个七十多老头子了,也应该早已看破红尘,不该和杨怀仁这个年轻人去计较。

    所以李清臣也希望杨怀仁能心宽广,或者根本没听出他更深层的意思,只当刚才的话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而已。

    杨怀仁心里知道李清臣生气,所以刚才虽然笑着跟他说话,但话里却没给他多少好脸色看。

    但他也不急着解释,而是顺着他的话道,“是啊,还没抢到,要是李相公家里的仆子抢到猪了,看在咱们同仁的份上,还请分学生一些。”

    李清臣叹了口气,幽幽道,“你这个小子,还真是嘴上不饶人啊,我一个老头子了,你就不能不那么刻薄”

    现在能喊杨怀仁小子的人也不多了,不过从李清臣嘴里喊出来,倒是有了些亲近的意味,至于后边的埋怨,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杨怀仁也知道好歹,更知道尊老,忙欠赔礼道,“李相公见了猪价高心里来气,学生何况又不来气呢”

    这么说,便让两个人站在同一条战线里了,反正大家都是为了百姓着想,那接下来就好说了。

    李清臣也喜欢杨怀仁这个子,嘴上总是不肯吃亏,但心里是善良的,起码今天散朝后,他没在这里看见别的朝臣,这就说明杨怀仁和他一样,是个有心之人。

    他问道,“那你说说,眼下这个况,你怎么看”

    杨怀仁想了想,也没法用后世的市场理论来给他解释,只能简单把他所认为的结论说出来,他答道,“偶然现象,过几天也就没事了。”

    李清臣点点头,但从他的表里,却看出来他并不太认可杨怀仁的说法,他又问,“你可有什么依据”

    杨怀仁摇摇头道,“实际的例子,此类的依据我没有。不过学生觉得,今猪价格疯涨数倍,也并非无迹可寻。

    前些子先帝大丧,按规矩不许民间宰杀牲畜,不许贪嘴食用食,加上正赶上西南,老百姓过年没吃上,自然嘴馋。

    如今先帝丧期已



第1985章:猪肉涨价(下)
    杨怀仁把想到的这些跟李清臣说了一遍,李清臣笑着点头,又问,“还有呢”

    李清臣这样的态度,让杨怀仁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李清臣刚才有些发愁是真的,但现在似乎开朗了许多,并不是因为杨怀仁说了那些理由,而是他现在想着法儿的套杨怀仁的话。

    确切的说,好比一位老先生在考较他的弟子一般。

    杨怀仁倒不介意,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不过他还是接着说道,“大宋既然不缺粮食,那粮价就已经很难出现大的波动。

    除非遇上的罕见的天灾,才会出现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

    但这也不要紧,东大仓的存粮应该非常充盈,就算不考虑这一点,现在漕运发达,从江南紧急调配粮食到中原来,也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何况别忘了还有交州这个产粮的宝地,所以现在再出现严重缺粮的灾难,几乎不太可能了。”

    李清臣又点头,接着又问了一次,“还有呢”

    杨怀仁心说你真当你是我的老师,在这里考试呢

    不过看在老李头年迈的份上,杨怀仁也不好跟他计较,只好又想了一下,接着说,“粮食和猪肉虽然都是吃的东西,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粮食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不管多么大,没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储备,一旦粮食供应除了问题,百姓开始饿肚子了,那这个国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但猪肉可不是百姓必不可少的食物,或者说,眼下还绝对到不了那一步。

    今天这种情况,也是比较特殊,并不能和常态相提并论,老百姓平时对猪肉羊肉等肉类有需求,但这个需求其实并没有像粮食那样没了就不行了。

    能天天吃上肉的人,毕竟是少数有钱人,绝大多数百姓也只是偶尔吃肉罢了,更别说庄户人家,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就很不错了。

    这些年我家庄子里养猪养鸡,其实庄子上的庄户们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天天吃上肉,但他们并没有这样。
1...487488489490491...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