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呼啦圈大神
而是平常非常节省,很少吃肉,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时候,才吃上一顿肉。
庄子里的庄户把头看这样的生活方式,都觉得庄户们过的太奢侈了。
我一开始不理解,但后来渐渐也理解了,人过惯了穷日子,就特别珍惜现在的好生活,所以把好日子也当宝贝似的攒着过,生怕过的太多,把一辈子的好日子都过完了似的。
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实际上这正是教育下一代最好的身体力行的方式。
现在看看我家庄子上年轻一代的庄户们,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肯定比他们的父辈祖辈好了很多。
但在长辈们不断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们也并没有因为家里条件好了,就成了好吃懒做的人,反倒在长辈们的影响之下,成长成了同样吃苦耐劳的庄家把式。”
李清臣开始若有所思,不过从他的眼神里,杨怀仁能看出来老李头是很满意他给出的说辞的。
杨怀仁说这些也不是讽刺城里人眼下疯狂抢着采购猪肉羊肉的行为,而是告诉李清臣,大宋的百姓其实很淳朴,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但老百姓不会天天都这样。
所以猪肉涨价也只是暂时的,不会持续下去,就算真有人想控制猪肉价格以谋取暴利,到时候专门抓他的典型惩戒一下就是了。
李清臣又问,“那齐国公觉得这样的局面会持续多久”
李清臣忽然换了对杨怀仁的称呼,杨怀仁明白这就是更正式的向他询问解决办法了。
而且杨怀仁现在
第1986章:恶名
杨怀仁只好答道,“说简单不简单,但说难也不难,用一种垄断的方式控制猪肉市场,不需要太久,短短几天就够了,猪肉价格会在控制之下回到原先的水平。”
杨怀仁见李清臣依旧冲着他笑,示意他继续说,只得接着道,“比如我出钱,从京城周边庄子里的养猪户手里收购生猪。
当我手里拥有的生猪数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之后,我给猪肉定什么价钱,别人也只能跟着我卖什么样的价钱。
就拿现在来说,明天我也派人过来摆摊子卖猪肉,别人卖七十五文一斤,我就让人卖六十文。
这时候卖猪肉的人就会买我的猪肉,其他屠户的猪肉就不好卖了,他们为了赚钱,也为了不让自己的猪肉滞销,只能跟着我卖同样的价钱,六十文一斤。
等他们跟着我的价钱走了,我就再降价,就这么往复几次,用不了三五天,猪肉价格自然会降到正常的水平上。
说白了,其实和粮价上涨的时候,朝廷开仓放粮是一个道理,用货物冲击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控制价格上涨。”
李清臣眼睛一亮,接着打趣似的问道,“那你就不怕其他的屠户们发现了新来的卖肉的人在用恶意降价的方式故意抢他们买卖,联合起来针对吗”
杨怀仁淡然一笑,“李相公,你问这样的问题,是你故意在逗我吧以我杨怀仁如今的恶名,我不找别人麻烦别人就烧高香了,还有人敢找我的麻烦”
李清臣忍不住笑了出来,不置可否道,“这倒也是,你杨怀仁的恶名厉害着呢,以往惹了你的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杨怀仁也跟着打趣,“那可不一定,您老人家变着法的坑我,让我赔钱稳定猪肉价格,我不是拿您也没办法嘛。”
李清臣道,“可不敢那么说,你贵为国公爷,老夫可不敢得罪你,既然国公爷决定了为民谋利,老夫也就不多打扰了,告辞,告辞……”
老李头说完扭头就走,小碎步迈得贼快,一溜烟地就没了人影,只留下杨怀仁在猪羊肉的腥气中凌乱。
“这个老李头!”
杨怀仁摇了摇头,也准备离开,他身边的亲兵似乎有点不服气似的,也跟着埋怨着,“李相公平时看着少言寡语善良和蔼,今天这是怎么了,还坑起咱们大帅来了!”
杨怀仁当然想到了原因,只是现在不好说,也不可说。
“别埋怨了,不就是点猪肉钱嘛,咱又不是赔不起,再说这终究也是为了百姓办了件好事,没什么可埋怨的。
走,咱们回家吃糖葫芦去。”
半晌之后,杨怀仁才溜达着回了家,进门才发现糖葫芦小贩子站在门房里不敢往里走,陪他过来的亲兵怎么请他都不肯。
杨怀仁走过来问道,“小哥儿,你这是咋了”
糖葫芦小哥儿见正主终于回来了,红着脸问,“大官人,这里是你家”
杨怀仁点头,“对啊,难不成我闲的没事让你去别人家做糖葫芦吃啊”
糖葫芦小贩有点傻眼,接着吓得扑通一声跪下来磕头,嘴巴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
杨怀仁心里直叹气,心说难道老百姓都把我杨怀仁当凶神恶煞了一般
他上去把糖葫芦小贩扶起来,“小哥儿,你刚才可不是这个样子,怎么现在就变了我还是我,我就是想给自家孩子弄点糖葫芦吃,又不是要吃你,你害怕啥”
第1987章:酸酸甜甜的味道
糖葫芦小贩子还是太保守了,他所带来的山楂果和糖浆足足做了一百四近一百五十支糖葫芦,比他之前估计的多了差不多二十串。
这让杨怀仁更觉得喜欢这个年轻人,做人实诚,其实也是做生意的一个很关键的优秀品质。
虽然也要看做什么生意,做的哪一行,但起码杨怀仁认为在餐饮业这一行上,实实在在,是非常重要的。
就比如杨怀仁经营的随园,也许食物的价钱很贵,但每一份食物,不论是南北大菜还是简单的一碗牛肉面,都必须保证质量好,分量足,味道好。
绝不能因为有了名气就摆架子,在选用食材的时候以次充好,或者通过逐渐减少分量的方式来谋求多赚钱。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啊,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真是知道也白搭。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饭馆或者小吃店刚刚开张的时候,提供的食物品质非常好,价钱也实惠,而且干净卫生。
这很容易让食客默默地喜欢上这些餐馆,而餐馆的生意也会很快好起来。
但过一段日子之后,大家又会发现这些曾经深受大众喜爱的餐馆开始变得不同,有时候是食物的质量不知不觉间下降了,比如味道不如以前做的好,用料似乎也开始偷工减料。
更甚者,涨了价,事物的质素却明显下降,而且卫生程度也不如以前了,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失望,甚至是厌烦的感觉。
杨怀仁的观点是,其实会做饭的厨子有不少,但同时会做饭,又会经营,还能保持始终如一的饭馆老板就太少了。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赚了钱之后,很容易忘记了自己最初成功的原因,然后因为贪图利益而失去了一个厨子的本心,最终走向关门大吉。
能说他们不懂那么简单的道理吗只能说懂道理和亲身实践是两码事,能保持始终如一还是太难了。
所以糖葫芦小贩身上的这点特质,让杨怀仁非常欣赏,他决定招揽他成为自家饭馆的管事,也希望给岳父王明远和妹夫羊乐天减少一些负担。
糖葫芦小贩激动坏了,不说为杨怀仁打工会多么让他感到骄傲,就说随园里管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他了,何况杨怀仁对自家员工的待遇和福利,向来是最好的。
孩子们有了新鲜的糖葫芦吃,自然开心的不得了,杨怀仁当然也感受到当一个好父亲的成就感。
不得不说,当糖葫芦真正进入口中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它那种同时带着酸味和甜味的奇妙味道。
可以是先酸后甜,也可以是先甜后酸,无论是哪一样,都似乎寓意了人生的态度……
杨怀仁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他召集了几个家里的管事,把卖猪肉的事情交代了下去。
一开始有几个管事不太理解,卖猪肉本来就不算是太赚钱的买卖,说白了还是赚那份辛苦的卖力钱。
杨怀仁偏又高价买生猪,低价卖猪肉,便是费力不讨好的赔钱买卖,这就让他们更无法理解了,隐隐地,他们觉得自家东家的败家子性子又犯了。
想到这里他们才稍稍宽心,幸好是卖猪肉,要是卖别的贵价货,那陪的可就不是几千贯那么点了。
几千贯钱,对杨怀仁来说还不至于一点儿事都不当,但也绝到不了肉疼的地步,最重要的是他觉得他在做正确的事情。
为了百姓这一点就不多说了,关键是他走的这一步,也是在他的计算之中,只是在西市上遇上李清臣,在他的意料之外罢了。
第1989章:以和为贵(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何之韵掩嘴一笑,“这个我信,常侍郎知道今天猪肉价格那么贵,怕是等不到明天早上了,今晚上就能登门拜访。”
杨怀仁道,“也许他不一定先来咱家,还有可能去求哪位相公来说项。要是求到李相公那里,怕是他啥都明白了。”
何之韵回想了一下,“李相公今天的态度似乎和以往有些不同,官人说是不是他今天真正成了宰相了,所以心里忽然有了一团火呢”
杨怀仁很认可何之韵的说法,“这个肯定有的,有句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李相公以前虽然也是大学士,也算得上是一位位高权重的相公,但他并不是文官的首脑人物。
加上他一向不参与党争,处在一个中立派的位置上,似乎别人也不会在意他,他也没有任何要权力的做法。
本来他都要告老还乡了,不管他是真的觉得自己老了也好,还是看不惯朝堂上那一套争斗心灰意冷也好,应该都是真实的他。
可现在似乎已经不同了,现在这几位位高权重的相公里,也只有他资格最老,最能被所有朝臣所接受,所以让他当了宰相,也是众望所归。
那在他自己内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的,咱们就可以猜一猜了。”
何之韵想了想,“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以前虽然也是在朝为官,但大多数时间夹在新旧两派中间,在朝堂上更多的是出面调停,却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感觉一定不会太好,时间长了,不管官职再高,没有实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官当的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心生退意,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在好了,原来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我身为新的宰相,文官之首,不论是皇帝还是其他
第1989章:以和为贵(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何之韵掩嘴一笑,“这个我信,常侍郎知道今天猪肉价格那么贵,怕是等不到明天早上了,今晚上就能登门拜访。”
杨怀仁道,“也许他不一定先来咱家,还有可能去求哪位相公来说项。要是求到李相公那里,怕是他啥都明白了。”
何之韵回想了一下,“李相公今天的态度似乎和以往有些不同,官人说是不是他今天真正成了宰相了,所以心里忽然有了一团火呢”
杨怀仁很认可何之韵的说法,“这个肯定有的,有句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李相公以前虽然也是大学士,也算得上是一位位高权重的相公,但他并不是文官的首脑人物。
加上他一向不参与党争,处在一个中立派的位置上,似乎别人也不会在意他,他也没有任何要权力的做法。
本来他都要告老还乡了,不管他是真的觉得自己老了也好,还是看不惯朝堂上那一套争斗心灰意冷也好,应该都是真实的他。
可现在似乎已经不同了,现在这几位位高权重的相公里,也只有他资格最老,最能被所有朝臣所接受,所以让他当了宰相,也是众望所归。
那在他自己内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个变化的,咱们就可以猜一猜了。”
何之韵想了想,“如果换成我的话,我以前虽然也是在朝为官,但大多数时间夹在新旧两派中间,在朝堂上更多的是出面调停,却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感觉一定不会太好,时间长了,不管官职再高,没有实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官当的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心生退意,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在好了,原来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我身为新的宰相,文官之首,不论是皇帝还是其他
第1990章:朱先生(上)
第二天杨怀仁没有上朝,朝堂上几位相公瞅着武官主位上没有人,心中自然有疑惑,但旋即微微一笑。?
?
大壮这个新皇帝没见着杨怀仁上朝自然有些心里没底,不过杨怀仁确实没有正经文职,不论是武职还是爵位,不上朝也绝不会不合规矩。
大壮也是明事理的孩子,杨怀仁跟他表达了很多次了,他应该心里有数,只是真到了这一刻,他还是有些不适应而已。
不适应不要紧,慢慢的就会适应,他也知道小鸟长大了总归要自己学会飞的道理。
朝会进行的很顺利,其实这种普通的朝会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大多是先帝大丧之后,尽量让民间重新回到正常状态的议题。
物价的事情也有人上奏,不过仅仅限于提了提,也没有当做大事拿出来大家讨论。
朝臣们并没有因为皇帝年纪小就有任何轻视之意,也许心里会有些不放心之类的嘀咕,但谁也不会显露出来自找不痛快。
真正拍板说了算当然还是那几位以李清臣为首的相公,老李头深谙中庸之道,决定什么事情,会思虑再三,绝对的会尽量让所有人都满意。
散朝散的早,太阳才刚升起来,朝臣们便已经乌泱泱地往宫外走,大家大多数是直接去自己的官署或衙门当值。
常侍郎特意等在殿门外,等着李相公过来,李清臣毕竟上了年纪,腿脚没有那么灵便,走路有点晃荡,昨日里健步如飞那是特殊情况。
见李相公走的近了,常侍郎便更显恭敬,弯下腰去早早就准备行礼。
李清臣脸色不冷不热,随手冲常侍郎摆了摆手,没说话,便从常侍郎身边走了过去。
常侍郎自然明白李相公这是什么意思,有些事不用一而再的谢,还是该干嘛干嘛去。
……
不去上朝是杨怀仁早就打算好了的,家里人知道他心思,自然不会说什么。
杨怀仁心情也轻松,早上睡到自然醒,简单洗漱吃了点早饭便准备去看看府上私塾里孩子们读书的情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