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五年
第四百二十六章 男性弱势论
基本上,这个社会,男性在总体上还是比女性享受了更多的东西。但从相对优势来说,男性地位优势,就没有以前那么明显。所以,有人居然觉得,此时,男性开始弱势了。
原因嘛,大家也认同,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男性在重体力时代带来的职业优势,已经开始丧失。附着在农业社会的宗法姓氏制度,也必将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普及,而变得无足轻重。
有个60后女性,在网上无意识中提及,她生的一个姑娘,已经出嫁了,现在家里只剩下她和老公两人,显得得孤单,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这个观念,在她老公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大家笑她保守,告诉她,在重庆,哪个儿媳妇愿意跟婆婆住一屋呢事实上,今天的重庆,大多数家庭,是女的当家,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行的。这其实不算什么,因为男主外女主内,家里的事,自古以来,大多是女的说了算。
但今天,男主外的地位也受到侵蚀,女性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让男性的优势少掉了一个主要领域。当女性经济独立后,地位独立,婚姻自由,就成了她们的追求。而附着在家庭家族以及宗法上的婚姻价值,已经开始被现代社会所稀释。
她老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姓氏无法传递下去。本来,很多人都借用一个段子来笑话这个观点:你家是有皇位要继承吗即使有,英国女王不照样继承
这只是个笑话,并说服不了她老公。我在网上用另一个方式来劝说。中国历代以来,能够保留下姓氏的家族,其实是非常稀有的。
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上,三十年一次的灾荒,五十年一次的内乱,平均两百年一次的国家政权更迭,会造成大多数人的死亡,大多数家庭的姓氏,其实都是无法传递下去的。
一个佐证,就是家谱。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姓氏的家谱,追溯到古老祖先时,都是远古时期几个大的帝王和名门之后,排除有人附庸风雅的攀附外,有据可考的家族姓氏,传到今天的,大多与西周以前的国王及豪门有关。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第一,平民最多娶一两个妻子,最多生六七个孩子,男孩子大不了几个,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和灾害,后代能够剩下的几率是罕见的。而贫民,基本没有能力娶妻,或者没有能力养育孩子,即使作为大户人家的附庸,孩子也跟别人姓,根本没有传承的机会。
最牛的帝王和豪门,可以有几十个妻子甚至上百个儿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地,南方乱了北方还剩下几个,总之,鸡蛋在多个篮子里,才保证了存活率。所以,到今天留下来的,大多是这种情况。
况且,你的祖先也不一定姓这个姓,因为好多人改姓,好多奴隶跟主人姓,好多臣子被赐姓等,血统早就不纯正了,你还纠结于那个姓氏,有什么生理学的意义呢
我是从文化上说的。此刻群中,有一名女性的医生,久不发言的那种,突然跳出来,说到:即便从生理和血缘关系上来讲,同姓也并不意味着什么。
大家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给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好多人,尤其是男人,一生都不知道,他在给别人养着孩子。这事女性知道,男人不知道。在这个事情上,男性真的是弱势群体。
原来,她是搞基因亲子鉴定的,以下是她的叙述。
在我看来,即便在亲子鉴定这样已经应用超过二十年、最基础的dna技术领域,依旧充满了男性古老的、动物性的恐惧与虚弱,情形之复杂“甚至不是科技面对伦理,是科技面对人性”——人性经不起检验,检验工具却已就绪,我们做好它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准备了吗
我们单位专门做dna的有10个鉴定人。来的样本有可能是血痕,不方便提血痕可能提的口腔拭子,或者拔的头发。(带来的有)指甲、牙刷、烟蒂,还有阴毛,拔下来的阴毛。我们这儿总有小孩的哭声。爸爸一般都会骗他,比如说我们取血做个化验,看看你是不是对什么东西过敏啊。
3000例那年排除概率是28%。(即有28%的比例不是自己的孩子)
在鉴定中我想不搀杂个人感情,但是实际上已经搀杂进去了。有一个案子,母亲怀孕了,不确定这个孩子是丈夫还是别人的,抽羊水做鉴定,做出来这孩子就是她丈夫的。但她心里会有强迫症,要再去抽羊水,她做了3次。直到生她还会纠结,还会问你。我们碰到过三四个这样的委托人。
所以需要我们有一些非常人的理解方式。我碰到一个最长的,一个人从怀孕4个月到孩子出生几个月,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打到我们咨询那儿,几乎每周给我一个微博私信或一个短信,持续了快一年。
可以理解她觉得很愧疚,她心里有愧疚。刚好孕期很多人都不上班,就更加有助于她胡思乱想。她除了我,不能跟任何人说,但是她不说,有可能会把她弄疯掉。其实我完全可以拒绝。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人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为什么不帮她一下呢。
男人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弱势。妈妈一定知道这孩子是我自己生的。但父亲在这个过程里只是一个旁观者。我开过这样的玩笑,很有用:我跟这个父亲说,这孩子肯定不是你的,你看这孩子跟你一点都不像。说一次他不介意,说两次他不介意,说上十次八次他就介意了。
反复来做鉴定的男性很多,比如孩子都30岁了,孩子都已经当父亲了还一直来做鉴定。他不相信鉴定结果,换着机构做。我们碰到很多,他强调之前都结过扎了,怎么可能是他的孩子。或者说他是一个少精症或者无精症的患者,怎么可能会有他的孩子。
我能理解中国男人。那就是哪怕我要死了,我把所有的家产都给他,我也要明明白白地确证是我的儿子,我才能给他。也许可能自己就没什么家产,但是我也要明白到底是不是我的儿子。
承认自己的怀疑对中国男人来说是难以启齿的。这也是有些人纠结几十年的原因。所以他才会很大年纪过来做,他终于觉得真相还是非常重要。
有一个老头找我很多次了。他总来找我,他认为我的结论是错的。他不光在我这儿做,还跑到别的地方做。这个孩子确实是他的孩子,但他跟我讲他就没有生育能力,这孩子怎么会是他的。他是东北一个做技术的老干部,总共有一两套房子。我说您看孩子都这么大了,您纠结还有意义吗,他说有意义,我要决定我的财产留不留给他。
一个中学老师,孩子都已经很大了,他千方百计给我写信,写信的目的就是证明这个孩子是他的。他说他问过爱人,爱人说她跟别人一起同房过,但是同房的时候不是排卵期,然后就有了他这个孩子。
可是鉴定做出来孩子不是他的。他说先把孩子的血样给你邮寄过来,他人也不来,好像是个山村老师,他说不光在我这儿做了,在别的机构也做了,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不相信。
他又换个样本,男孩大了遗精,他把床单上的精斑拿过来给我们做。然后还要做y染色体,看看是不是同一父系,他把我的书都研究了一遍,知道还能做y染色体。他很礼貌,也很规矩。做完之后,连同一父系都不是。告诉他之后他依然不能接受。他手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然后再寄其他样本来。
他先后寄过四次样本,他通过邮局汇款,很原始,他不会银行转账。第一次是血痕,第二次是精斑。第三次口腔拭子,第四次拔头发,在我这儿就做了四次。每次答案都是否定,他依然不相信,他相信他的爱人对他是忠诚的,每封信的主题都是这个。所以我说他是弱势群体,不是可怜,是弱势。他妻子已经死了,一个四十多岁小五十的男人。我们鉴定所后来搬家了,后续的信我就收不着了。
我看过的数据,搜索“亲子鉴定”的几个圈,点击量高的是哪儿河南、山东、广州、福建。浏览这个词的人群从二十出头一直到五十多,可以归纳一下,所有具有生育能力的男性都这样。
我们碰到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是,一大早六点多一家五口都来了。爷爷带着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奶奶一起坐火车来。小孩才4岁,儿子、儿媳都属于那种不灵光的。一家五口带了好多行李,铺我们前台一地。
为什么要做鉴定,因为小孙子很聪明,村里人都说这孩子不是他儿子的。爷爷说为了证明他不是他的孙子的爸爸,还儿子清白,所以四个人同时做个鉴定。爷爷、爸爸、孙子,还有妈妈一起参与鉴定。结果是孙子是爷爷的儿子,他的孙子其实应该管他的儿子叫哥哥。
也许他来这儿就想证明这孙子是自己的,但是他跟我们只能那么说。伦理上我们称之为不忠诚的这个行为,和地区发达不发达、开放还是封闭是没有直接相关性的。
我经常跟朋友在一起聊这些话题。我朋友怀孕了那会儿就说,我必须确定这是我老公的孩子,做个鉴定,如果真不是我就不要这个孩子。现代社会dna亲子鉴定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城市里的现代人呢,第一因为他知道有这样的技术在那儿,他会相对自律;第二他可能在麻烦出现以前就把它解决了。反倒是那些落后封闭地方的人,他稀里糊涂的,可能怀有这样那样的侥幸,也没有更好的科技手段,就稀里糊涂一辈子了。
我对人性的了解越来越清楚。我觉得超出我们想象,不能用我们目前常规的道德或各种各样的东西解释。包括那个爷爷他的解释我不能接受一样,很多事情我已经不能再相信他,不能相信任何人了,要全部依赖于自己的判断。
其中也会有调包和猫腻,有人带穿着一样的衣服、两个同样年龄的女孩过来,拍照的时候用他女儿在拍,取样的时候取另外一个孩子,他想这么调包。
代孕让男性安全感更低了。现在黑代孕特别多,因为代孕在中国是一个边缘地带。好多代孕孩子一生下来就让我们鉴定,我们去一看,那就是典型的代孕:父母都站在旁边。100%都是支持的结果
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不属于这
“我听it砖工说,你是个大佬”
问这话的,是那个因为男性地位跟我在网上讨论的老先生,我叫他老先生,其实推断,他并不老,大约也就40多岁。但是,他的观念陈旧,我有明显的感觉。
他是一个中学老师,从网上的发言来说,他愤青的心态比较重,对好多事情看不惯。但是,他因其老师的职业,又喜欢教训人。意见领袖,是他想追求的。但是,他的意见,往往受人忽视,而我的意见,却经常受人追捧。
我本不想与他纠缠,淡淡地回了句:“不是大佬,我是个年轻人。”
“但是,搬砖工说你长期住在五星级酒店的,这怎么说”
这完全是审问的口气,我毕竟年轻,回敬了一句:“住哪里并不重要。”
“很重要,兄弟,看你的发言,我原以为是大学教授,想不到,你还是个有钱人。”
这话说得,好像大学教授就不应该有钱似的。他语言背后,充满着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味道。
“比我有钱的人多了,我不算。”
“不对,你到底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的,有多少财富,我怎么就猜不出来呢”对方不依不饶。
我几乎不想与他纠缠了,说到:“你就继续猜呗。”
我内心中,倒不喜欢那个it男了。他喜欢在论坛里问这问那,仿佛,这论坛中有个宝,需要他去挖。而我的信息,他也许是无意给这个老师说出来的,但对我来说,却是个困扰。年轻人,毕竟社会经验不足。
“不对,你这段时间的发言,包括历史、社会、经济、心理、文学,老实说,这些知识,我不相信不是一个大学教授,肯定说不出来。按年龄来说,估计也不会比我小,要不然,不会有这多的社会经验。但搬砖工说,你是个富翁,这就让我费解了。”
我注意到,他总说人家的搬砖工,故意忽略了it这两个字。
“兄台,我不是大学教授,年纪三十来岁,这下,你满意了吧”
“不可能,你骗我!”
“我骗你的动机是什么呢兄台我有什么好处况且,我有必要向你透露我的真实情况吗你也不要查户口。”我比较烦这种人,因为虚拟世界的交往,没必要非要跟现实挂钩。网上正因为隔离现实,所以言语才真实,要不然,论坛就没意义了。
“那我来猜猜可以吧我猜,你是学社科专业的,并且经验丰富,来这个网上,是个偶然。你不是大学老师的话,估计也是其他原因。但是,你又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所以来这里找存在感。你是富翁这没说的了,因为搬砖工已经查到你的地址了,所以,你来论坛,是来寻找艳遇的吗”
这话有一点对,就是我好为人师。但他居然推导出艳遇的结论,让我很是无奈。我不得不反击了,这种人,就得有人教训一下才是。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来有之。想不到,你一个中学老师,还这样,怎么给学生作榜样兄台,你想过没有,如果我是富翁,就根本不需要在网络上寻找艳遇。因为,富翁的性资源,是从来不缺的。”
对方显然在我的压迫下,变得更为尖酸起来。“你是说街上卖的那种”
这明显是挖苦,我当然不能忍。“以你的生活圈子,估计也只能想象到这一步了。告诉你实话,富人的生活,是你无法想象的。感情和身体,都可以随时得到。但是,跟你说不着,因为,你不是没钱,而是,你的心穷。”
“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心是不穷的,对吧”对方拿个大旗,处于防守地位。当然,最后的“对吧”还是有进攻的意思。
“兄台,你的好多判断其实是错的。因为,你仅凭自己的见识就推断从未接触过的人和事,难免会犯些错误。尽管你年纪比我大,但幼稚起来,确实够可以的。”
我用幼稚来形容他,是免得用骂人的话来说,毕竟,彼此保留一点体面。读书人的事嘛。
“我倒要听你说说,你说我心穷,是什么意思”
“心穷,就是以为自己越穷越有理。”我先简单总结一下概念,免得说复杂了他不懂。“兄台,你估计是个失意者,但不是失败者。在今天这个社会,一个中学老师,已经可以受人尊重了,职业体面,收入小康。但是,你总认为社会应该给你更大的重视,你有一种被剥夺感,对吗”
“你继续,看你说得对不对。”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知道,我已经说中了,毕竟社会上算命的那几招,我都知道技巧。
“兄台,你原来以为,自己饱读读书,不要说万人景仰,至少也是人中龙凤。但是,现实给你的生活和地位,在你看来,是平庸的。这种平庸,是你所不能忍受的,年轻时愤青的习惯,直到中年还保持着,不得不说,你是一个执着的人。但是,你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呢”
我这一串推论,显然让对方激起了更大的反弹。“你不要用你那心理学知识来推断我,我不上你的当。你也看过几天书,我看得出来,许多方面比我强。但我不理解的是,你跟我一样的读书人,凭什么挣那么多钱呢”
这种询问,有不服气,但更多的是寻求答案。看样子,他也是一个可以转弯的人。儒子可教,也许是读书留给他最好的品质吧。
“兄台,你的知识虽然不少,但结构陈旧,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况且,过去的知识框架并不完整,不能够对今天的实践起指导作用。你不要不服气,我只是问你,四书五经,你也读过。但是《周易》你懂得多少呢你会算命吗《黄帝内经》你也许看过,但你会看病吗孔子教学生,是按政治家的标准培养的,你学了那么多,你有机会从政吗”
又是一连串问题,估计他得反思了。
“难道你会”他不服气,反击了。
“我不是专门搞这些研究的,也不是你所谓的大学老师。但是,我见过会的人。顶好的预测大师我见过,顶好的中医大家我见过。不仅见过,还跟他们学过两招。兄台,你会吗”
对方有了几一段沉默,我知道,他是受了打击了。几分钟后,他来了这一句。“我不信,你举例说明。”
“我没法给你举例。因为,所有理论只有碰到实践,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但是,你可以考问我,关于这两本书的知识点,看看我们谁知道得多。”
显然他被我问住了,他说到:“我知道你很有知识,但这也许是你的专业,毕竟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层次不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