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第三个问题,是我在第二天才确认的。毕竟,我通过突然停止的鼾声,可以确认,那两个家伙已经醒了。但是,后来的事,更让我确认,他们当时一定非常清醒,也听到对话和数钱的声音的。因为,副组长钱已经数完了,已经入睡了,从呼吸的声音中就听得出来,副组长睡着了。然后,又过了大约十来分钟,那两个家伙,才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那熟悉的鼾声。他们整个没发声的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那就是在装睡。”
我想起一句话:装睡的人叫不醒。这两个家伙,
第四百三十七 老板真威武
向师兄得到极大的满足,按他的话说,终于有一天,他成为某个场合的主角。虽然是演戏,但哪怕只有一天,也觉得此生光亮过。
这就好比一个电影,是冯小刚拍的,让宋丹丹享受了大款的感觉,就这一天,足够他回味一生。
而我,就是那个出钱的人。说起来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中午让向师兄得到人生巅峰的花费,仅用了三千多元钱。其实,人不需要太有钱的,人活着,只是一口气要畅快地呼出来。
我们本来在镇上要找一辆黑出租回重庆的。但是,这个茶馆的老板却主动要求用他的车送我们。他的车,是一破面包车,好像是柳州五菱吧,本来是七座的,他把后面一排座椅拆了,后面用于他进货装货,前面坐人的地方,除了司机,就只有三个位置了,恰好够我们几个坐的。
“我反正要到重庆去进货,拉你们去,回来也不返空。何况,你们几个老板,今天也是在帮我做了个好事。”
“什么好事不就是多卖了几桌茶吗”我问到,他出菜我出钱,正常买卖,没什么值得说的。
“我进货准备卖一周的材料,你们今天中午就给我消耗完了。况且,好多老茶客,本来就是来歇个脚的,今天吃了你们的酒,这个话题,估计今年都要在我这店里流传。”
我们这算是,给他茶馆做了一次促销吧。我本来要请向师兄坐副驾驶的,但他坚持不坐,还给我摇了摇头,让我坐上去。他跟小黄,宁愿坐在后面。
等我坐在副驾驶,才明白向师兄的顾虑。那老板太爱问太能说了,向师兄应付不过来。他老是问,向老板究竟在这镇上发了什么大财,值得这样庆贺。
“你怎么老问这个问题呢”我反问到。
“我回去后,别人也要问的,我怎么说”原来,老板是要挖掘今天故事的潜力,为下一次茶客的生意,做娱乐上的准备。
“你这茶馆就喝茶,未必还附带着讲评书吗”
“我那是个老茶馆,二十几年前还真有讲评书的,不过,那个老艺人死了后,这镇上就没得会讲评书的了。”
“未必你有能力,重新讲一个故事,让大家来喝茶人家是歇脚的,听评书的,一般是晚上来的茶客,你晚上营业吗”
“我又不会讲评书,晚上又不营业。现在的人,晚上都看电视去了,哪个还喝茶呢”
“所以嘛,你就不打听我们的事嘛。各个商业都有秘密,我们怎么好讲呢你只是说,这三个人,都是做生意的,不晓得发了多少财,但是很神秘,一路上都不跟我说话。就卖个关子,让大家去想象,还有意思些。”
“那倒是个办法。”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打着方向,这是盘山公路,车子开得快慢,与打方向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
后面两个家伙,估计酒喝得有点多,当时的气氛确实比较嗨,他们也放开了。但我看得出,他们酒量没我大,现在,他们在忽左忽右的车上,东倒西歪地睡着了。
我跟司机说着话。看司机这架势,开车换档松离合,是我见过的,驾驶技术最熟练的人,环境造就了他的熟练程度和快速反应,让我看得也眼花缭乱。
但是,他对规则却是严格地遵守,不是那种二杆子的愣头青。每过一个大弯道或者急上急下的地方,因为无法确定对面是否有来车,他总要预先按一下喇叭。
“师傅,你这车开得,一个面包,硬是开出了塞车的水平。”
他突然换档,变速箱发出咔咔的声音,这个只值四万多的车,变速箱不可能高档到哪里去,平时估计也没怎么保养,机油也回得不太够。他加了加油门,此时是下坡,但明显有一阵推背感。下坡加速,这是我第一次看到。
“兄弟,别看我这车水,刚买来的时候,我还是出去拉了风的。”
“什么意思拉了风的,是车玻璃破了吗”
他哈哈大笑:“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我刚买来的时候,还带着我老婆孩子,上了一趟青藏高原。”
这就很让人吃惊了,接下来,他的话更让我吃惊。“我是走的老川藏公路,翻二郎山的。”
如果前面他想套向师兄发财的传奇,此时倒了个个,我倒想听他是如何传奇地开着这个车,上高原的。
“这车已经开了六年了,现在看来是破,但差衣服也有三天新。况且,我买这个车,原因也是因为我姑娘,她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我就起了心了。本来开茶馆,用不着买车,但喜事来了,我跟老婆决定,潇洒一把,就把这车买了。”
这是一个冲动的故事,我有感觉,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即将对我讲述。
“要说呢,我们这个镇的中学,教育质量就那样,只有一所高中,没得挑,我姑娘还好,毕竟考上了普高,她原来初中那班上,有一半人,只能读职高,那就更不行了。”
今天的高中教育,中考成绩好的才能进普高,成绩差一点的,只能进职高。
“其实,我跟老婆,原来是在重庆打工的,我开过大货车,老婆在餐馆当厨师,也挣得不算太少。我们镇上挣不到什么钱,所以,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其实,按在外打工与在家开茶馆相比,外面打工还挣得多些。我们开个茶馆,算是我们镇上生意最好的茶馆了,一个月,除干打尽,全家才挣个七八千元钱。如果在外打工,我们夫妻一个月加起来,至少要挣一万多。”
我了解市场,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开大货车本身就可以挣六七千元,而在最小的餐馆当厨师,也可以挣四五千元。他这个茶馆,虽然也兼营餐饮,但只有赶集的日子生意才好些,平时的生意,估计也一般。一个月净挣七、八千元,还算是他们经营有方。
“最开始我们在重庆打工,但姑娘不可能在重庆上学,毕竟义务教育,只能在户口地,况且,当时我们在重庆,也没得固定住处。姑娘在镇上读书,跟着爷爷奶奶,你晓得,隔代亲,他们就对我姑娘比较娇惯,成绩什么的,也谈不上了。上一代总觉得,让孙女吃饱穿好就行了,哪里有能力管她的教育和学习”
这正是我在云南看到的现象,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与老人困守山中,家庭的教育就成了问题。当然,这师傅的家是在重庆下面的乡镇,条件又比云南强了不少。
“姑娘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太好,有一次还与同学私自离家,说是在网吧泡一天一夜,老师找上门,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了。”
人是由环境影响的,在那封闭的小镇上,有几个朋友和同学一撺掇,自己就跟着变了。况且青春期来临,缺少监督的管事,孩子是最容易变坏的。
“我跟她妈一商量,觉得我们不能走镇上其他人的老路,姑娘也不能走我们的老路,我们宁愿少挣钱,也得要把孩子扶上正路。”
我问到:“你所说的,镇上其他人的老路,是什么路”
“上辈子打工,供养孩子读书上学,让孩子吃好穿好。但没时间管孩子。结果孩子因为没大人管,读书也不行。要么读职高要么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最后的出路,就跟他父母一样,接着打工。”
“打工有什么不好吗绝大部分人都在打工啊毕竟,当老板的,是少数。”
我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说,哪怕你在中石油当工程师,你也是在给国企打工。哪怕你是在大学当教授,你也是在给教育部门打工。
严格说来,大老板虽然挣钱,但他也在为社会打工,因为,他要交税,他要为自己的风险负责,他也有生存危机。
“兄弟呢,不一样。你说的打工与我说的,不是一个事情。我所说的打工,是指无法在工作的地方安家,必须背井离乡地做临时工作。如果,你在重庆工作,但那里有你的房子有你的固定单位有你的户口,你就有了家庭的稳定性,你的医疗教育和养老,都归那个城市负责,那就不叫打工了,那叫工作。”
“对,你说得对。”我不得不承认,人对工作地点的敏感,来源于对家的依托。只有你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户,你才能够去除你的漂泊感,得到安全感。而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是相当重视的。甚至,可以说,安全感,归宿感,事关幸福的定义。
“所以,我们两口子商量,无论如何,得努力一把,不能让姑娘走我们的老路。我们就回来,开了这个茶馆,主要是监督姑娘的学习。”
车子又到一个上坡,他熟练地换档加油,中间间隙还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子,喝了一口水。
“要说我姑娘,对我们回来还是欢迎的,她虽然没以前自由,但毕竟父母在身边,她还是听话和高兴的。我姑娘虽然说不上有多聪明,但也懂事,知道努力了。所以,中考考上了普高,这对我们,对她,都是一种振奋。”
一个人读书不太好,除了与聪明和努力有关系以外,还与自信有关。一个从来没在学习上得到过正反馈的人,是容易讨厌学习的。比如,一个在小学都在班上后面,没得到过什么奖状,到中学后也没有突出的成绩,哪怕是某一科,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他就无法建立自己在学习上的自信,最容易走向自甘失败的境地。
你要鼓励一个中学生,就得先问问,他这些年学习中,是否曾经考过班上的前几名,是否在哪一科得到过老师的肯定如果有过,那么,恢复他的自信,就还有机会。
这个小姑娘,通过中考,证明自己至少比初中同学一半以上的人强,这就增强了她高中学习的自信。
“你文化高吗怎么监督孩子学习呢”
“我和老婆就只是初中生,我们没什么文化,但是,老师有文化啊我们跟老师,每周都联系,特别是她班主任,还有一些课任老师,我们都很熟,毕竟都在这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小黄的故事
其实不用我问,骄傲的老板,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她现在在重庆实习,硕士在重庆医科大。”
这是个巨大的成功,一路逆袭走到现在,这是升级流啊。哪一步,不是充满艰辛呢从乡镇中学考上二本的医学院,从二本医学院考入重点医学院的研究生,现在在重庆正规医院实习,即将成为大城市的正规医生。可以说,她的一路打怪,正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给普通人,是留下了机会的。
而这个开车的老板,在他的第二代,就实现了从平民到中层的跃升。我算了一下时间,从他们夫妻回到老家开茶馆,到女儿成为大城市医生的时间经历,刚好十年。
一家人十年的奋斗,成就了社会阶层的进步,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其实,我本人,更是一个奇迹。从农村最贫困的孩子,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财务自由的人,自己不过三十来岁。当然,我的奇迹,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但是,我们想想,在这个时代,哪个人没有机遇呢只要你在奋斗和探索的路上,机遇总是存在的。
但我的老表,在广东打工的那个,就比我不行了,也赶不上这个老板的女儿,原因在于,读书的多少。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条大路。
而我身后睡觉的向师兄,他的命运,始终在困难与委屈中挣扎,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他后代的命运,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
车子终于到重庆了。我们在一个路口下车,因为老板要到批发市场去,我们谢过他后,就下车,准备拦个出租,先送向师兄回家。
“你们两个年轻人,今天让我过了回瘾,也把我从那个骗人的寺庙中拉出来,无论如何,晚上,我得请你们吃个火锅吧。”
我们坚决推辞。因为,一顿火锅,对我与小黄来说,没什么。但对于他来说,也许一个月的零花钱,都要搭进去了。小黄是个很精明的人:“向老师,我跟庄老师的赌还没打完,晚上我们要继续,就不陪您了。”
“喔,你们年轻人,还有活动,那我就不打扰了,还是要谢谢你们。”
此时,一个出租车停在我们面前。小黄拉开后车门,请向师兄坐了进去,我则在前车门,递给司机一百元钱,说到:“拉到位,多退少补。”
而向师兄还要客气,不要我的钱,但我给出租司机做了个手势,司机明白,一加油,就离开了。
我背着那个巨大的包,而小黄,精瘦并且什么都没拿。甩着两只手,像个无聊的猴子。他看看我,我看看他,彼此无聊地笑。笑中的无聊,其实内容极其丰富,各种可能性潜藏在表情里,只是情绪还不太清晰。
“你不准备,把中午出的钱,吃回来”倒是他先开口,算是一种邀请吧。
“如果只是吃饭,没什么意思。”
“你还想干啥难不成,你还对我有其它想法”
光棍搞基的暧昧,简直让我自己都觉得尴尬。“狗屁,中午酒喝多了吧。晚上有什么好吃的呢”
这算是接受邀请了,他也没废话:“中餐、西餐、火锅、小吃,你选。”
“喝啤酒吧,反正也没得事,随便几个菜就行。”
“行,就这么说。啤酒喝得长,白酒我喝不过你。不过,得先找个地方,把你背上这东西放下来,我看着都难受,都是些啥上午背得我气喘。”
“好吧,你先定吃饭的地方,附近找个宾馆,不就行了”
“那就解放碑附近,我住在那里,熟悉。”
我们拦了个出租车,在解放碑附近下了,他先带我到一个宾馆登了个记,全程陪同。我怀疑,他是在看我的真名字,我倒并不隐瞒,毕竟,他人畜无害。
我在外面虽然有一定的警觉性,但对我威胁不大的,没利害冲突的人,我选择相信。
“你在1805,你先整理一下,我回去换身衣服,很快就来,直接到你房间找你。”
说完他就走了。我进了房间,洗了澡,换了内衣,在床上躺了一会,回想这一次到寺庙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这两天,像极了一只没头的苍蝇。
为了学佛,随便几个人,就把我忽悠上山了,忽悠了我五千元钱,还差点让我拜师。要不是小黄的提醒,我估计还要走好多弯路。
损失的钱倒不是什么大事,关键是,一直以为自己有多聪明的我,居然差点栽在一些大妈手上,很让人无语。我差点上当的原因,在于我心有所求。贪求明师的心态,让我的理智受到了蒙蔽。
一个新修的庙子,在佛教中的传承和地位,其实通过手机上网就能够查到。但我迷信了那一群人,居然差点认为自己找到了捷径,明师从天而降,还自以为运气好。
其实,只要自己冷静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跟从的队伍,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一群没什么文化的大爷大妈,从信仰来说,他们只是在求一种神的保护和加持,根本没有智慧和修为,开口闭口谈钱、谈神,这本身就不是学佛的基本态度。
学佛的基本态度,至少有一点是需要确定的,那就是对人生对世界真理的追求。学佛得道的成功,至少应该是智慧上的成功。
这种对世界真相的探求,其实是和学科学的目标差不多,需要很强的献身精神和纯粹的好奇心,不停探索的。许多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时,仅仅是对世界的好奇,这种纯粹的精神,让他们伟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