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洪山诗人

    三个月满了,在寂止上不断地出现心住一缘等觉证。有些人没有出离心就修定,当然修不成。必须有坚决的出离,而且严密地把持自心。如果牵扯太多世间事务,心处在失念的烦恼里,无法掌握自心,又怎么能达到心住一缘呢怎么能在修证上不断进步呢这都不可能。

    修习无常、厌患出离和悲心的道歌“为着此生的活计,以贪嗔扰动的山王,能如霹雳般摧毁它的,除深心念死之外,别无他法。佛说的这谛实语,在我内心成熟了。”

    首先讲对于无常的体证。第一句讲常执引起的内心状况。因为常执,心基本为着今生而发起,几乎起不了忆念死亡和来世的心。由于一味地注重现世名利,心不断地以贪嗔搅动,它极其坚固、巨大,就像一座山王,占据了内心的空间,占了主宰地位。这时,像空中霹雳一样,顿时摧毁它的,除了内心深处忆念死亡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没生起念死的心,就动摇不了它。

    比如一个人癌症晚期,自己也感觉朝不保夕,那时对现世的贪求就会歇下,不再计较。但一般人处在坚固的常执中,从不想今天会死。或者只是口里说说,不是心里起了。念死的心非常困难,一般行者恐怕几十年都起不来。这不在于口说,在于真实的心理状况,是以为今天会死,还是以为今天会活我们没修死无常时,天天以为不会死,心一直追求现世,被贪嗔搅动的心理掌控力量像高山一样,占满了内心空间,没办法清除,力量很小或者简单说几句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所以,这是修道前面的一道难关,难以攻破。

    尊者说佛说的谛实语除了念死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在我心中成熟了。

    这不是表皮上的说法,而是无常的修法已经到量。经过数数修习,对于无常的观感,心理状况,心转到什么地方,出现了怎样的猛利变化等等,已经成熟。法本上说的所要达到的修量,自心已经有了,这就叫修上得了一百分。如果光会说,心里一点没有,在修上就是零分。“成熟”,指不是起一两次,而是完全成了那样的心。

    这就看出,修前行不是简单的事。有人认为无常的道理简单,学上两个小时就能鹦鹉学舌地说。考试也不难,几句话记一记,几个道理推一推,很容易过关。实际可能几十年内心一点变化也没有。

    “得意传加持降临的作者,不是靠其他什么,唯靠自己的胜解和恭敬,因而,信心猛利,泪水不断涌流,常常是这样呼求。”

    这是讲上师瑜伽的修证状况。前两句直接传授了要诀。要想意传加持降临于心,它的作者不是别的,唯一依赖自己的胜解和恭敬。表面的能说会道,世智辩聪,做一点外在的假相等等,都毫无作用,关键在于心。

    尊者在关房里修习时,是以猛利的信心,泪水不断地流。整天都在流泪,止都止不住。这个流泪不是假装,假装的一时可以,但他是止不住地流泪,常常是这样呼求的。

    有人问我念诵、祈请怎么没开悟呢加持没入心,一点感应也没有。那你看看自己,信心也没有,恭敬也没有,诚心也没有,怎么可能得意传加持

    “如同说,大乘道的多数功德由大悲召来,杀身的仇人来到面前,也会不起丝毫嗔恚、抱怨,命都可舍给他的悲心也生起了。轮回是极为无乐具苦的险难之地,一切有情的大患难处,忆起时,就难忍地放声痛哭,长时流着长长的泪。”

    这是讲尊者修悲心到量的相。就像经中所说大乘道的功德,多数以悲心召来。所以教典中说大悲是大乘道的根本。初要以它播菩提心的种子,中要以它持续不退,后要以它成为无量众生的受用处,所以悲心至关重要。那么尊者修到何等地步呢他说甚至有杀生之债的仇人来到面前,比如杀了父亲、母亲或儿子等,对他也没有嗔恚、仇恨,连不好的态度也没有。正面来说,为利益他,可以把命都给他的悲心也生起了。这是悲心到量的一种描述。

    再说到悲心普遍的量。不光是对一个人,一想到生死界众生的命运那样苦,就天天放声痛哭。

    这是缘苦生悲。透彻了解有漏皆苦的法义,在心中串习坚固,之后想到全体众生都处在患难之地,轮回里连针尖大的乐都没有,一苦接一苦,不断地在苦海漂流,那种大苦接连而生的情形像永无休止的噩梦一般。尊者想到众生是这样无乐唯苦,有如此的忧患,就忍不住放声而哭。这不是一两天的情况,而是闭关的几年里,长时间这样不断地流泪。可见悲心要修到何种程度。

    古德都是这样修。有的想起众生苦,只有用衣服包着头,失声痛哭。有的天天都是流泪。而我们心里一点反应没有,还自以为是大乘行者,真是莫大的自欺。修行要在心上起了修量,不是光凭口头说几句,外相上做一点,心里什么也没有,这只会在自欺中度过。我们要把“自欺”变为“自怜”,自己可怜自己。什么修德都没有,连前行下品的修量都没起,这样一味地自诳、自傲、自我吹嘘,没有任何利益。

    “一向这样以念死无常,猛利地厌患和出离,无量的悲心,猛利的胜解和恭敬,如是坚守闭关年月的誓愿,从未有失坏。在无疲倦的心境中,就这么度过了。”

    这是对几年闭关的总结。这里提到几个关键点无常,出离,悲心,胜解与恭敬。无常是舍现世法,出离是舍轮回法,悲心是入大乘道的根本,胜解和恭敬是与上师相应的根本。这四大前行的修证要点如量地在心中显现,日日夜夜都处于这种心态,就是真正与法相应。

    尊者在三年三月零三天中真实地闭关,对于闭关的誓愿从没有失坏。一般人草率莽撞,一时心急就进了关房。结果就像关了一只猛兽,越闭越难受,烦恼越大,天天数着还有几天出去。甚至想以后再也不要闭了。实在没人讲话就自己唱歌,聊以自娱。这根本不叫闭关。而尊者好像在片刻之中,丝毫没有疲倦,是这样在修法中度过的。

    “总的来说,在三年闭关期间,我对于五部佛金刚部、宝生部、莲花部、事业部、佛部等许多各类的本尊法行,在三门成熟为三金刚的要点上,以及定中住于本尊的自性上,常以近修而串习。如是修学,达到福德智慧二聚双运圆满,此是由无欺的因果律所致,无须怀疑。而在目前,也以坚固的生起次第,达到了异熟持明地修量。由此,集聚了对于密宗不共四种事业,堪能任运成就的缘起。”

    这是讲三年闭关的成果。总的来说,对于五部佛很多的本尊法行,都做到了以近修来串习。“近”,是此前持咒等的修法,不断地贴近本尊;“修”,是真实入了正修,住在本尊的自性上,也是行者自身的自性。

    要修的方面有两大门类一、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成熟为三金刚。“成熟”,指由生转熟的过程。开始是初步的,逐渐达到成熟,完全住在三门是三金刚的修境中。二、定中住在本尊的本性上。譬如修莲花部弥陀本尊法,正修时就住在阿弥陀佛的自性上,或者说住在自性弥陀上。真正到正修时,是要达到开悟的。

    求果必须正因,因上契合必然得果,因不契合决不得果,这叫无欺的因果律。这不观待外面什么,而是观待自身如何修因,来决定是否证果。按这样殊胜的道来修,就会达到福德智慧二聚双运圆满。“聚”是资粮的意思,它能聚起这方面现证的势力。最终福慧交融,达至圆满。

    “在此期间,对于某些着魔者,心稍微专注一下他,现前就起到利益,出现了一些这类情况。当我猛利地起悲心时,那阶段,认为自己完全发得起自他相换的善心,觉得与慈力王类似的心态已经出现。起这样的心,并非自己有什么巧方便,纯粹都是随空悲藏而转。在此状态中,以胜解和大恭敬触动自心,泪水如降雨般涌流。同时,不顾自己生命的心也会生起,起得很猛利。”

    尊者达到一定修证时,有些人着魔来求解除,尊者的心稍微注意他一下,就马上起到利益。人没这么修的时候,完全以自己最重,不能把自己好的舍给别人,把别人坏的放在自身上,自私心特别重。尊者那时完全能抛开自己,以众生为重,苦乐可以交换。他感觉,佛宿世做慈力王舍身救众生的心,已经在自身上有了,能够真实行持。

    那么,他是怎么起的这种心是不是有什么技巧,按照什么方法起的呢其实这完全出于本性的力量。但修到这个地步之前,不开许这么做。一这么做,马上就起执著,爱重自我,那时会起嗔恚、后悔、怯弱等等,这不是一时勇猛就能成办的。

    “在此之后,连带地,前所未有的证德也都生起了,它的量语言说不出。生起之后,前前的见解全成了像外皮一样。”

    随着修行一步步深入,再看过去的见解会发现很肤浅,像稻谷外面的皮一样,不具深义。修道有一路的证相。一般人得少为足,稍有一点感应就觉得了不得。但这算什么呢可能连皮壳也不是。真正要走修证的路,绝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小口才,外面搞一点小事情能成办的。

    文章记到此处,就已经完结了。我意识到,所谓真正的闭关,是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观察,再加上与菩萨的心境对比,产生了慈悲心与空性心。

    其实,这与汉传佛教的方法差不多的。我们原来也强调,慈悲心与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础。如同没有这种心态,那么平等心就起不来。平等心起不来,那么空性的智慧,就无从谈起了。

    我原来天天在谈这些东西,没一样做到。所以,开不了智慧。而这个闭关的办法,可以做到这些。当然,闭关需要有修行的基础,我还远远不够的。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五百七十三章 最终的检验
    这段时间,文大姐已经开始对助学计划关注得比较多了,打电话联系学校、家长与学生,对学校需要的东西,对困难家庭的鉴别,对学生本人的情况与出路,都在作统计。

    根据我与妍子通话的内容,我们决定,设立总额为每年五十万的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的书学费及生活费。但是,主要的条件是,这名学生必须考上大学。

    对于其中的细节,我想问文大姐,她也暂时不告诉我。“我没统计完,等我统计完了,自然会给你一个清单。这几天,你就跟老刘谈玄论道吧。”

    没办法,如此热心的大姐,仿佛积攒了巨大的热情,为这些孩子们的出路,仿佛就是为了自己的小孩。

    “刘大哥,我已经看过那一章了,关于闭关修行,这算是有所了解。其中的心理变化及观念变化,甚至包括智慧的升起,都是闭关的效果。但是,这些都有主观的成分。有没有什么客观的效果呢”

    “你所谓的主观,只是你看书时所想到的。如果这个闭关成功的圣者站在你面前,你就会认为,所以效果,都在你面前,客观地显现出来了。”

    “那倒是,一个成就者,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呢”

    “肯定有的,毕竟见性师说过,你有佛缘。况且,你这样诚心,又有功德的人,菩萨不会忘记你的。”

    他不像是单纯安慰我,毕竟语气听得出来。我们喝茶谈天,都是空对空,我还是觉得心有点虚。

    好像看出我的顾虑,他继续说到“其实,对于任何密法的修行者,有没有效果,有一个最好的观察标准。那就是,临终的状态。”

    我手抖了一下,茶水溅在我手上,好在不烫,稳住了。

    “我看过一本书叫西藏度亡经,也说过关于死亡的艺术。但里面,并没有记载死亡后,外人如何辨别,这人的成就。只叫人怎么做,不说出怎么样。当然,我也听说过,密教中有虹化的传说,如同内地高僧舍利子的故事,但这毕竟稀有,不能作为普通修行人的标准。”

    “你说得对,那些稀有的圣者,不是普通人见得到的,不可以作为普遍性的证据。就是见到过,比如六祖与憨山大师的肉身千年不腐,因为过于神奇,所以,一般人也会怀疑,不会太相信,这与佛法有什么关系。”

    我想起前段时间与万师兄及小胡,所辩论的一个话题。虽然舍利子从逻辑上说,有一定的证据作用,但也是不完整的。比如,我们发现,舍利子虽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只产生于少数佛教徒中,可以证明,佛教确实有一些神奇的地方。

    但是,这种出产太稀有了,让人怀疑,这个别出现舍利子的高僧,是否因为其它不为人所知的特殊方法,才得到这种现象呢因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真相信它的俗家人,也不多。

    况且,那些没有出现舍利子或者肉身舍利的出家人们,一生努力学佛,什么现象都没出现,难道他们的修行是白干了吗如果这样的话,学佛就跟中头彩一样,是太难得有成就的事,那么,许多人因为这种难度,就不愿意学佛了。

    我问到“如果出现的机率太小,不具备普遍意义,那它对佛法的推广,影响力还是有限的。毕竟小概率事件,说服力不够。”

    “对,你说得对。这就是密教的神奇之处,有一种临终时的检验标准,出现的概率是很大的,这种标准与学佛有极大的对应关系,所以,这种现象,让藏区人民,更坚定了信佛的信心。”

    我忽然想到,过去听过的一些传说,问到“是不是死亡后,尸体会变软”

    人死后的一般情况下,尸体在死后30分钟2小时内就会硬化,9小时12小时完全僵硬,30小时后软化,70小时后恢复原样。在法医那里,这个是判断死亡时间的一个标志。

    法医上的肌肉松弛,也叫肌肉弛缓,是指人死后,由于神经活功停止,肌张力丧失而出现的全身肌肉松驰、变软的现象。其最主要的和首先的表现,就是面部表情丧失,皮肤失去弹性,全身肌肉普遍松弛,各个关节容易屈曲,四肢能作被动运动,以及小便等可能外溢等。

    肌肉松弛现象一般可以持续12小时,肌肉松弛是人死亡后的一种普遍的尸体现象。肌肉因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而出现僵直,并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强,达到最大强度时又会逐渐缓解直至消失。

    “不,没那么简单。你在中阴闻教得度中所看到的,一个人要死了,仅靠一个喇嘛或者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在他耳边助念,就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刘大哥在否定了我的猜测后,放慢了语速。

    “即生成办解脱,可不像现在汉地很多助念的人说的一样临终一助念完,哦,已经往生了真没有这么简单。若要是那么简单,还用得着生前精进修行吗我可不是说助念没有功德,但往生也真得没有那么简单。说助念后的当时看似好像身体已经变软,可能已经往生。”

    我也知道,没那么简单,但看刘大哥的样子,仿佛要进行长篇大论,我就知道,这是门复杂的学问。他把茶壶中的茶水全部倒掉,又加了新水新茶,重新启动电磁炉,烧了起来。这是要上大课的架势,今天上午,我们就坐而论道吧,像文大姐说的那样。

    “身体变软,可不是经过多长时间变软的,而是刚一开始临终起就会变软,临终时身体变软和死亡后的肌肉松弛不能混淆,因为它们完全是两种性质。”

    果然,他所说的临终遗体状态,与我所了解的知道是差不多的。

    “我在原来的寺庙学佛时,有一天,有个助念团的几个老居士在我的身边,此时也有一个信佛的刑警。他平常是搞刑警的,当然会和死人打交道。当时这些老年人说,他们平常在助念的过程当中,依“这个人多少天以后身体逐渐变软”为准则,判断这个人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们发现,这些亡者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会变软。”

    从第30个小时到第70个小时,基本都会重新软化。一般按丧葬规矩,三天后,就得准备火化或者埋葬了,所以,那时正在这个时间段,是变软的时期。

    “但我说“好像不是这样的”,佛经当中所讲解的变软,是刚一开始步入死亡的时候变软。经典中,把死亡分为外隐没次第的和内隐没次第。外隐没次第,四大分解,五根断除,亡者在这一瞬间意念到阿弥陀佛,因此他的身心不会太紧张,身体就会变得很松,很柔软,而不是过了很长时间,比如一两天以后,甚至多少个小时以后,他才变软的。”

    这就比较符合普遍现象了,毕竟,刚开始的变软与后来的变软,本质上有所不同。

    “因为搞刑侦的人,可以根据一个人身体的柔软程度,判断他死去多长时间。比如从第一次死亡直到多长时间,身体是发僵的,是硬的,之后逐渐开始发软。根据尸体的软硬程度等等,可以计算亡者的死亡时间。当时有个刑警在旁边,我说是这样的吗他说就是这样的。在多少个小时以后,所有的尸体都会变软,只不过是临终多少小时以内都是僵硬之外,多少小时以后都会变软。”

    这算是否定了我的结论,所谓变软,得区分具体情况,不是每个变软,都是成就。

    “所以往生也没有那么简单,所以还是要靠修行,因为有时候无上窍诀大圆满真没有那么简单,真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人有没有修行正确,临终就检验出来了”。

    我马上问到“是根据综合反应还是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呢”我知道肯定是有标准的,我想知道具体如何判断这些标准。如同事物特征属性,只要把握到全部的特征,就可以判断事情的性质。
1...336337338339340...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