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剑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太上小君

    抬头一看,门楼上锈迹斑驳的照心钟缓缓摇动,碰到撞子,便发出厚重悠扬的清吟。

    李不琢抬起手掌,掌心饱满,正是年轻人充满活力的皮肤。

    “照心钟,照心钟,此即谓照见本心。”

    李不琢恍然回神。

    他还是初入府试考场的少年人,在那钟声之下,一梦黄粱,终于醒转。

    一回首就是青丝白发,这感受他已不知经历多少次了。

    这次却不同,梦中景象仍历历在目。

    “顾惜世上是否真有此人”

    李不琢回忆着顾惜的模样,却发现记忆已完全模糊。

    “顾,顾……她叫什么,不对,好像不是姓顾……”

    李不琢越想记住梦中的经历,记忆却像指尖流沙,抓得越紧便消褪得越迅速,一晃神,李不琢已记不清梦中那为他弹琴的女子的名字。

    李不琢抬头看了照心钟一眼,向前走去。

    这一瞬间,钟声隐去。

    从开始到停歇,照心钟一共响了九回,过去五十息时间。

    然而钟停之后,照心楼下近四千考生,只有两百余人恍然睁开双眼,继续向前,走过照心楼。

    剩下那三千余人,仍闭眼痴痴立着,还在梦中,有人哭,有人笑,神态各异,都没能再迈出一步,走出照心楼。

    考生只剩二百人,原本稍显拥挤的府试考场,被照心楼分割出一片空旷的场地。

    府试主考孙青臣带领一众副考官,府卫,正站在石栏夹道的道路中,对众人道:“尔等已过第一关,且随我来。”

    这便是府试第一关“照心”,四千人取二百,百不存一。

    ………………

    府试重地不得喧哗,众考生跟在孙青臣身后,走入照心楼后府试正院,

    李不琢目光扫视人群,不出所料,如符膺、何文运等县试表现极佳的考生,照心一关并没挡下他们。令他有些意外的倒是白游,白游也通过了第一关,到底是家世底蕴丰厚,就算有顽劣之名,认真起来,一月功夫,就甩下了那照心楼外三千余人多年苦读。

    白游这时候感慨万分,从钟声下醒来后,梦中记忆便迅速消褪,到现在已只能隐约记得一些片段,若府试过后要说起当时的经历,也只能以“做了个梦就醒了”这种含糊不清的方式来形容,完全记不起梦中的细节,虽然凭“照心钟”的“照心”二字,能推断出考验的是心性,但若问如何考的,却无法得知。

    这时,众人进入府试正院,孙青臣停下,向众人说道:“能过第一关,站在此处的,都是心性坚定之人。此前府试过程不对外宣示,就是因为这一关心性考验,眼下你们通过了第一关,至于第二关,才是府试的重中之重。你们二百人中,最后至多能有三十五人中举,但纵使中举,鼎天宫不会为你们发下先天圆满,乃至于宗师境的炼气法门,你们的炼气法门,便是在府试第二关中获得。”

    眼下还站在这里的考生,大多家世背景不差,对孙青臣所说的信息,早已了解一二,都知道府试第二关中所得,关乎到自身日后的前途。

    孙青臣见众人面色郑重,并无放松,点点头,走到正院侧




一百七十四:壶天(二)
    连绵的屋宇伫立在薄雾中,四处有石栏围绕,大鼎中青烟袅袅,如方外之地。m.

    众人被胡老带来此地,只见连绵屋宇围绕的正中,便是一座威严堂皇的圣院。

    圣院四周,有不少清修之士,有的在亭中论道、下棋,有的坐在高处,吐纳间,鼻孔中射出丈长的白气,修为精深。

    这些炼气士的出现,也映证了胡老所说,此地并非是专为府试所设。

    胡老介绍了此地的规矩便离开,以这片屋宇俨然一座小镇的规模,众考生的住处自然不是问题,李不琢寻了一间小屋进去,床褥桌椅都没落灰,显然是常有人打扫的。

    “府试竟给考生发派住所,看来这壶天境中的考验没个十天半月不会结束。”

    李不琢把床褥整理了,将屋子重新清扫一遍,只见往床上一坐,先回忆起了那口照心钟。

    “此钟能将我带入梦境,看来我梦里春秋的天赋算不上独一无二,至少炼就此钟的人,可以让他人瞬息间历尽一生,而我的梦境并不能施加在他人身上。”

    李不琢心中揣摩着,目光一瞥,在桌边见到一本手记。

    “壶天手记”

    李不琢把手记拿到手中,翻开一看,原来是这屋子不知第一任住客的的手书,记录的是在这壶天境中的经历。

    只见上面又写了:“感前人提醒,余亦留些许经历补充其后,望后来者引以为鉴。”

    这手记已十分老旧,原来除第一任住客记录外,还有后来住客的补充。

    “不知其他屋子里有没有类似这篇手记的东西存在,若没有,我倒是占了个便宜。”

    李不琢收拢心绪,此前胡老已介绍过这壶天境中的规矩,但说得十分简略,有这篇手记补充当然最好,便在桌前摊开,开始细细阅读。

    …………

    “当年太古圣贤在梨山修行,点化山中妖灵,这些妖灵修行有成,感圣人点化之恩,成道后,纷纷在梨山之上留下修行感悟,又有各族生灵观摩这些修行感悟,修行有成,亦留感悟于山中,自此,梨山便成圣地,无数年来,无数生灵在此成道,山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有成道契机。”

    圣院边某间屋子,胡老与孙青臣对坐。

    孙青臣点点头道:“而今人道大兴,诸圣以神通将此山搬入壶天之中,供人族感悟,是的人族造化。”

    胡老面露疑惑之色:“想当年,这壶天境还是用在州试中考验天下举子,只因无论是山下七十二碑林上的法门,还是梨山的第一道石壁,都非寻常炼气士可以参悟,怎么今年竟被用来考验府试举子”

    “这是圣人的决定。孙青臣顿了顿,“再说如今人族后辈也越来越令人惊艳,这二百人能过照心钟,更是其中出类拔萃之辈,虽未必能有人能过九道石壁,登上梨山之顶,但从七十二碑林中参悟到上乘法门不难。”

    胡老沉吟一会,也点点头:“我接引他们时也有所观察,这群考生中,至少有四十人人颖悟超卓,可过第一道山门,若放在数年前,几乎个个都能中举。只不过在这壶天境中,任凭如何惊才绝艳之辈,关键还是在一个争字。”说着,他又想起带众考生安排住处时,众人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却都对举子名额势在必得的模样,呵呵一笑,“这地方清净了一年,等今日过去,他们明悟了这壶天境里考的是什么,便又要热闹起来了。”

    …………

    “原来这壶天境里有一座梨山,九道山门,七十二碑林。”

     



一百七十五:壶天(三)
    入壶天半日,赵承阳便参透七十二石碑中的第一道,收取碑下蜉蝣之灵,成就一尊身神。

    “诸位,我先走一步。”

    起身朝六角亭外仍在参悟石碑的众人一拱手,赵承阳施施然起身向六角亭后山道走去。

    “没想他竟第一个参悟了石碑。”

    亭边考生轻声议论。

    赵承阳是长青真人的后辈,在藏蛟谱上排在第九,却一马当先参悟了第一座石碑上的法门,而那具蜉蝣之灵被赵承阳纳入气穴后,碑下便只剩一张半透明的遗蜕。

    “这守碑的蜉蝣之灵朝生夕死为求存活,便将真灵寄于炼气士气穴中。周天圆融境每开辟一处气穴,消耗精炁此极多,我若能得到这一点真灵,成就一尊身神,就等于省去了数月苦功。”

    自觉落后于人的考生不由扼腕,暗道可惜,这七十二道石碑上的法门珍贵,碑下的蜉蝣更是能助益修行,可惜只有先人一步参悟了碑上法门,才能获得。

    …………

    “蜉蝣之族,朝生夕死。”

    李不琢看着碑下遗蜕,若有所思。

    “虽然此时蜉蝣之灵被赵承阳夺走,但待明日清晨第一缕太阳光一照,这遗蜕中又会有新的蜉蝣之灵诞生。不过,一日后参透石碑的人一定不止一个,到那时为了蜉蝣之灵,便会有许多考生争抢。参悟得越慢,争抢的人便越多。”

    走到第一座石碑下,李不琢看向碑文。

    黝黑发红的石碑不知是何质地,色同沥血,碑上的文字古拙原始,与今人所用之字大为迥异。

    不过这第一道石碑是人族前贤所留,那碑上图形倒是易懂。

    李不琢识海中剑道种子开始运转,推演揣摩其中意义。

    纵使此前已研究古字,能大略上见形知义,但坐照境以上的修行法门,已涉及到人身与天地元气的交流,玄奥艰涩之处极多,有一处理解错误,结果便谬以千里。

    李不琢索性放松心神,驱逐杂念,遁入梦中。

    半日内,府试的两百余名考生都来石碑前走了一遭。

    壶天之中亦有昼夜,此时,圣人以大神通摄取天地间太阳之气所化的日轮已向西坠落,那一轮太阴之气所化的月轮也已浮现天边。

    李不琢睁开眼,望向石碑。

    “这石碑上记载的法门乃混丹入真篇,修持此法,可贯通十二正脉与周天三百六十五气穴,在气穴中祭养三百六十五枚真丹,再聚三百六十五真丹为先天一炁,可炼就黄芽。”

    这壶天之中的第一道石碑,就记载了能修炼至宗师境的炼气法门。而且此法比李不琢获得的那篇只能修至先天圆满的观身拥护轮更加精妙。

    “我在梦中揣摩这法门,也用了两日时间,赵承阳只观碑不到一个时辰,竟然就勘破了碑上法门。”

    环视四周,只见与他一同参悟石碑的考生还有百数,有抓耳挠腮者,有闭目沉思者,有人则将碑上文字临摹下来,回去参悟。

    还有数十人,与考生所穿服装不同,李不琢入壶天境后也从未见过,想必就是胡老所说的,那些各大顶尖世家与宗观的传人。

    目光一动,李不琢在其中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方泰柯他竟然也到壶天境中来了。”

    …………

    观罢第一座石碑,李不琢心知这壶天境实为修行圣地,其中法门传承,比之顶尖世家的底蕴更深。

    然而他已在幽州生活大半年,也未曾听过半分关于壶天境的传闻,更没见过有关七十二道石碑与九道山门上传承法门的拓本,只因有关于壶天的



一百七十六:壶天(四)
    夜中时薄雾散去,壶天的夜没有灯火亦没有星辰,只有纯粹如浓墨的黑暗。

    李不琢从入定中醒来,面色稍显苍白。

    梦中推演奇经时,走火入魔无数次,虽不会切实影响到现世,但心神仍会因此受损。

    但心神受损自然是值得的,眼下他对申脉、照海两道奇经的推演已具雏形。

    剩下的,就是驾驭剑道种子在封闭的气脉中进行拔障,将其贯通,这依旧是无法讨巧的水磨工夫。

    不过已打通公孙、临泣、列缺、后溪、内关、外关六道奇经的他,内炁浑厚精深远超同辈炼气士,神魂更是有凝成黄芽,入宗师境界之相,拔障对他来说已不再困难。

    天还未亮,李不琢路过圣院,去往北丘的道路十分平整,两侧竹林中偶尔传来的鸟叫声更平添几分幽静,若忽略府试的紧迫感,这倒不失为一个隐修的好去处。

    府试自然不允许考生携带兵器,李不琢来到竹林中,寻了一支长短粗细适宜的竹棍,便习练了半个时辰剑术。与学识道行相若,剑道也是用进废退,就算在府试途中亦不可丢下。

    练完剑,李不琢把青竹枝挂在腰间,才去往北丘下的第一道石碑,这时天才刚亮,那一轮似实似虚的大火球莹莹生光,从壶天东面升起,又被那座高耸入云的梨山遮挡,投下大片阴影。

    圣院左近,包括北面连绵的丘陵间薄雾渐起,将七十二道观碑亭笼罩在飘渺的烟气中。

    来到第一道观碑亭时,只见亭边已有至少四十人经过了一天一夜,仍在参悟石碑。

    而石碑下,昨日已成空壳的那具蜉蝣遗蜕,这时却再度披在一具洁白莹润的灵形身上。

    昨日入壶天见到第一道石碑时已是申末时分,那具蜉蝣灵形已是近衰年纪的男人,此刻的蜉蝣之灵却是十二三岁的女童模样,正仰头茫然打量着石碑。

    “还真是神奇的族类。”

    李不琢看向蜉蝣之灵,对人来说一世有几十上百年,对蜉蝣来说,朝夕间就要经历一生。

    这蜉蝣之灵茫然观摩着碑刻时,亭边已有近十个通过各种途径参悟了混丹入真篇的府试考生,正互相对峙,争抢为这新生的蜉蝣之灵讲道的机会。

    虽已参破混丹入真篇,李不琢并未参与争夺,他尚未破境,还不到开辟气穴的时候。

    越过第一道石碑,李不琢向之后的观碑亭走去。

    第二道石碑前人已少了许多,这时,一位府试考生参悟石碑有误,正被蜉蝣之灵赶出亭中,面露羞惭之色,随即,又有第二人紧随其后。

    李不琢来到观碑亭边坐下。

    黝黑发亮的石碑上字迹如刀砍斧凿,粗砺不工,线条转折与今时通行浮黎十六州的字体相较更为生硬,李不琢认出此乃西荒远古蛮族土方所用的字体。

    上古时期天下分裂,诸多部族各据一方,当玄鸟之国出现,统一诸族后,这些部族便被称之为“方”。

    李不琢坐在亭边,大略观摩数遍石碑后,便入梦推演。

    起先知晓字义并不困难,但这篇碑刻所记载的法门与当今盛行于世的炼气术大为迥异,透过那刀砍斧凿,透着悍然煞气的字体,李不琢仿佛看见黄沙中,浑身肌肉虬结的蛮人将大妖头颅撕下,蘸着妖血在胸膛上绘成秘文,妖血沾染皮肤,如落在烙铁上,嗤的冒出一阵青烟,紧接着,蛮人皮肤金属光泽又更浓郁一分,举手投足间有大妖之力。

    一个时辰后,李不琢从亭边起身。

    &nb




一百七十七:壶天(五)
    考生住舍中有炉灶,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只不过食物除去米面主食,就只有些风干腊肉。
1...4546474849...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