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太一仙道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安安君

    时伴樵牧,嬉游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妙绝堪珍幽境晚,披雪冲开芦荻。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

    他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

    芸芸众生,所追求是**的满足,而修道人追求精神上悠然自得,不为物欲所羁。

    又有满庭芳漂泊形骸,颠狂纵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俗人多重高官厚禄,被金钱美女所惑,迷失自己,丧失本性。古往今来,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真人磻溪六载,修至大道,超然物外,可谓贞松为志,岁寒为心,非俗人可猜。”

    “渥科”

    孤杆导演竖起三根手指,满意地按灭了镜头。

    原来狡猾的导演一直在偷拍,燕玄龙不也计较,无非是俗人的一点小伎俩。

    三位道人转身欲离去,此时正值午饭时间,导演见他们并未提及报酬,又有些过意不去,用陕西话喊道

    “莫急着走些,西凤酒、太白酒喝不了,好猫烟、猴王烟抽不成,还不能吃上一碗岐山臊子面、西府扯面再来个文王锅盔,得成”

    说话间,送饭的就端着托盘,里面是海碗油面,香醋辣子,闻得几人都忍不住要咽口水。

    燕玄虎二话没说,拿到一碗甩开腮绑子就捞面,一边还偷眼瞟大师兄燕玄龙。

    燕玄龙也不含糊,直接就给师妹燕玄飞抱过一碗一锅盔,两人边吃边笑,其乐融融。

    导演见他们也不是难说话,便又续上话茬儿

    “出家人也是人,也要吃饱穿暖,也有七情六欲,你们两位演男一号和女一号,还真比正规演员要强,有气场”

    “你让我们演丘祖谈恋爱,开玩笑你们拍谁谈恋爱不好,非找宗教领袖来拍,这不是没事找抽型的”

    燕玄虎边吸吸啦啦地大吃大喝,边对导演挤眉弄眼。

    导演鬼精鬼精,他立即笑咪咪地说“我们拍的只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已,嘿嘿。”

    “无耻之尤”燕玄飞扔下饭碗,转身走人。

    “希望你能尊重道教的先祖不要以俗人之心度仙圣之腹”燕玄龙也放下碗,对导演警告道。

    “俗”

    燕玄虎把碗上的两个锅盔拿到手上也赶紧闪人。

    导演也极逗,他竟然大声地唱起了黄梅戏天仙配的曲子

    “神仙岁月我不爱,乘风驾云下凡来。

    飘飘荡荡多自在,人间景色胜瑶台。

    万紫千红花似锦,几株垂柳一棵槐。

    我若与董永成婚配,好比那莲花并蒂开。

    一片深情我怎开口,唤出土地巧安排。”

    三位道人骑上自行车向西而去,半小时后,来到宝鸡金台观。

    金台观位于陵园半坡,创建于元朝末年,公元1433年和1550年分别重修,为明代道士张三丰修道处。

    燕玄虎很快就把无聊导演忘到脑后,他兴味盎然地说“你们知道吗

    张三丰自称是张道陵天师的后裔,他长相奇异,风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执刀尺。不论寒暑,都是一个斗笠一件道袍,雨雪天披一件蓑衣。因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做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

    民谚传说张三丰时时不离金台观,天天不离武当山。正所谓

    不为依陈宝,浮云自往来。三峰留玉洞,一杖下金台。海岳归何处君王召不回。无生本无地,人世漫徘徊。”

    说话间,便来到观前,只见金台观,离天只有五尺半。历史上,陕西宝鸡曾有3个著名的道教宫观,即金台观、银台观、玉台观,以金台观最为雄伟壮观而声名远播。

    其它两观现己荡然无存。

    道观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有山门、玉皇阁、吕祖殿、圣母殿、张爷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圣母洞、三丰洞、药王洞、朝阳洞等。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梁,四周围廊,底层外檐斗拱为三踩出单昂,二层外檐施三彩如意斗拱,出昂瘦削尖曲。

    整体结构采用通柱做法,二层施腰檐平座。

    远望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流霞金阁,近观则飞檐玲珑,朱栏璀璨,艳称赤城。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

    登临观中,居高俯瞰,眺秦岭叠嶂,环列如屏,青翠似碧,俯视渭水萦回若带,波流不息。上有大桥拦腰而跨,一览无余。

    三丰洞为黄土窑洞式的寝祠,采用发券起箍的做法,洞内有供台、塑像等。洞前建有木结构半歇山顶披檐,洞两侧还有飞天、药王诸洞祠。另有吕祖殿、圣母殿、三清殿、慈航殿、八卦亭、朝阳洞祠。

    道观流檐翘角,朴实坚简,幽雅清静,精美玲珑,庭院花木风格自然清新,为宝鸡著名八景中仅存的名胜,称为“金阁流霞”。现存有明诏书碑、金台观金阁碑等14块。原有的三丰犁具、三丰鞋、三丰饭罐均已遗失。

    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一碑,南阳张用沈识,陈仓刘俊篆额,宝鸣县儒学教渝,罗山张谦书丹,碑文云

    予幼稚时,闻先父均州知州,蹭吏部侍郎。公语曰真仙陕西宝鸡人。大元中于吾河南开封府、鹿邑太清宫出家。吾先世开封之拓城县人,拓城与鹿邑近犬牙。

    相往吾家,离官仅十五里,真仙与吾高祖荣相识,常往来于家托为施主,最亲密,亦爱重吞父叔廉公勤学。元末吾父避兵来郊邑,占籍为是邑人,真仙洪武中,亦来邑之西关玉阳观,与道士李白云老先生交甚厚,旅寓数月。

    时吾方卜三,在观读书。

    真仙问曰汝谁家子也吾答曰故父拓城张叔廉,因避兵徙家于此。真仙曰我乃张玄玄,昔在拓城时,多扰汝家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云先生送至邑之北关外。

    别后,见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时人已异之。






第376章 宝鸡义士
    


    水乐初太宗文皇帝入大统,遣礼科都给事中胡滋斋香书,编历天下名山访求之。时吾以儒官升詹事府主薄,与公备言少时,曾识真仙之由,公遂荐吾同往寻之,至武当均州久之弗遇。公回京复奏,上乃遣公往,必欲得真仙出而一见,特升吾为均州守。

    予时虽幼稚闻斯言常己之,兹适公巡至宝鸡,暇乃游真仙旧时修真洞,因成理语一首跋于后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烟消丹室空存鼎,花满挑园不见人。全闭几回朝望气,蓬莱何处夜修真。家君出守因相识,久俊云车调紫寰。

    大明天顺六年1462岁次壬午九月吉旦立。

    “这块碑保存的如此完整,真是难得”燕玄龙拿出本子准备抄录。燕玄虎拉开他,笑道“没必要,我给你说。”

    “张三丰于南宋淳佑七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辽东懿州。他5岁时患眼疾,幸得道长张云庵治愈。他跟随张道长学习道经7年,过目成诵。

    中统元年,元朝实行举茂才异的政策,张三丰时年13岁,被当地官府列名为奇才上报朝廷。1264年秋,张三丰被任命为中山博陵令。

    在任期间,他常利用闲暇之时到葛洪山庙观与葛道人探究道教真谛。张三丰在葛洪山道观中阅览了玉函方、抱补子内篇、抱补子外篇、神仙传、隐逸传等医、道类书籍。

    第二年,张三丰因父母染病先后故亡,便辞官返乡,将双亲的灵柩送回辽东卫安葬,并为双亲戴孝守墓数年。

    有一天,邱道人慕名来访,使他产生了出家修道断绝一切尘缘的意念。诗云此间好觅长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难。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邱道人离去之后,他身披道服离家,行至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山泽清幽,松涛苍润,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便在此住下,也因此自号三丰居士。

    1314年,67岁的张三丰离开金台观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陈抟。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陈抟向张三丰传授了无极图、先天图和六十四卦图式以及天下第一玄睡功。

    于是,更名玄素,自号玄玄子。张三丰跟陈抟学道四年之后,1324年春奉陈抟之命,南行到武当山,结茅舍而居,在武当山苦心修炼九载。所谓九年无事又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不自知之中达到了化境,道法始成。他就是老子所传的隐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其间,张三丰创编了太极拳,陈抟创绘了太极图。”

    一行三人走至偏院,花草爬满了篱笆墙,正听到有人吟叹

    天寒白日澹幽州,燕市重寻旧酒楼。

    新学疯狂为醉汉,故交豪杰已荒邱。

    驹光不似壶中日,蚁命犹如水上沤。

    我遇至人谈大道,西山晴雪共遨游。

    走近一瞧,却是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年愈古稀、满头白发的老人,用三块砖头支一口破锅,拣点枯叶败叶烧水泡干馒头。

    燕玄龙见此人面相消癯,骨骼不凡,断定其必不同寻常,便上前搭话“老人家,这个馒头硬得快成砖头了,呵呵。”

    老人扭过头,和蔼地说“画画忘了吃,放在门板上半月了,扔了也可惜,不如用热水泡泡。”

    燕玄虎接上来问“老人家,您是画家吗”

    一聊之下,方知此翁竟是宝鸡妇孺皆知的异士马志俭,号陕回遗民,祖籍为陕西大荔县沙苑。职业画家、雕塑这、考古副研究员。

    1936年生,是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头领的后代。幼时在清真寺学习读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后入陇东师范学习,毕业后在学校任教。后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长安画派鼻祖赵望云先生,得其真传。

    由他主塑的大型群雕收租院,在宝鸡及周边地区轰动一时。1965年后在市博物馆做保卫,他一人肩负着分散在十多个展室中,毫无安全设施的数千件贵重文物的保护工作,多次挫败犯罪分子的盗宝行动,并揭发出在地方上很有势力的前日本东北宪兵队长的盗宝阴谋。

    70年代由他主持的茹家庄西周墓和铲车厂汉墓考古发掘,在国内考古届有重大影响。他根据考古发现及有关历史资料引证,完成论文兰亭论辩与隶书时代说考,否定了郭末若先生发动兰亭论辩所持立论,遏制了抹杀我国书法传统的风潮。

    1980年,他再次配合公安部门侦破名列九大国案之一的金台观文物案,并抓获了盗窃国家贵重文物的主要案犯,挫败了将这批文物出境日本的计划。由于此案是内外勾结,利用组织调动,人员交结的空当,大肆盗窃他在茹家庄西周墓考古发掘出的珍贵文物,涉及到博物馆及宝鸡市的领导人及其亲属,由此,二十年来他不断地遭受恶势力有组织有预谋的明枪暗剑的打击、报复,落得妻离子散。家当、作品及名人字画等几乎丢光。命运虽然沉浮不定、坎坷艰险,却并没有使他屈服。

    1984年他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预备召开的北京国际医学会议筹备组工作其间,为会议提交的论文人体结构的美感意识和论医疗雕塑等专业论文,受到好评。他创作的国画及雕塑作品五十多幅被外国友人和机构收藏,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

    在八十年代他开始关注并研究回族历史,创作出他称为木罕雕的回族历史群雕,以及一系列以清同治年间清政府屠杀回民为体裁的国画长卷。这些创作他视为对自己民族和心灵的回归。

    1993年他复原北宋石鼓,写出了极具学术价值的陈仓石鼓北宋原貌复制录考,同年还创作了二十多米的千古字迷石鼓文长卷,在学术界兴起对国宝石鼓的研究热潮。





第377章 不堪回首
    


    居史载,在这条线上清朝同治年屠杀回民之前,是中国回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汉七回三之说。经同治年之后,除了西安城里的回民外,这里的回民几近灭绝。马志俭的祖上就是在这次灭族的屠戮中起义突围,杀至陇东后,在荒凉之地重新安家落户的。

    马志俭总爱称自己为陕回遗民,并且在他的晚近的作品中都落上陕回遗民的题款。

    老人说着带着三位道人去他的作品陈列室,一种强大的力量从里面奔涌出来那里摆放着十个石鼓,上面刻着石鼓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做工精美,听说有个香港人出50万美金,马老师也没有卖。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目前其字已多有磨灭,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其书传为史籀手笔,体态堂皇大度、圆活奔放,气质雄浑,刚柔相济,古茂遒朴而有逸气。横平竖直,严谨而工整,善用中锋,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局上,虽字字独立,但又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其笔力之强劲在石刻中极为突出,在古文字书法中,是堪称别具奇彩和独具风神的。康有为称其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其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百无一失。

    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亦为书家第一法则,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老人坐在阳光之下,淡然地说“作为艺术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艺术良知的发现,而人的良知应去灵魂深处挖掘,以灵魂的觉醒为前提”。

    燕玄龙看到这个简陋的小院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没有水,心里百感交集,他问道“您是在寻信仰的根吗”

    老人说“我的父祖以及成千上万的回回是在屈辱中被逐杀而逃离陕西的,我追求学问、研习艺术,历尽艰辛回到故土陕西,我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就是我的生命。知感主,我要以我的艺术记忆、见证苦难历史。这就是我的信仰的根。”

    三位道人默默无言,当所有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生活安逸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漠视苦难、对人间苦难视而不见的时候,马志俭老师却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马志俭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没有名誉、地位、金钱和成群结队的追捧者,他只有艺术、潦倒的生活和执着的心。所有发生在他身边的与他有直接关联的事件,皆源于他天性中的率真与善良;源于他固执于做人的道德良知。他被时代的苦难造就,而又最终抛弃了时代的虚妄与媚俗。
1...200201202203204...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