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紫柏青山
迎阳洞在范阳洞南约百米的崖壁上,因洞面东向而名。在朝元峰九沟湾下绝壁上有烟雾洞,洞口约3米,自龙门洞道院可远眺洞口。夏秋雨前有云雾缭绕,弥漫崖涧。
位于邱祖洞北石壁上有养心洞,高宽仅1米余,深约3米,可容人侧身出入。
三十六洞全部走完,三位道人早已是精疲力竭,汗流如柱,颓然地瘫坐在草地上,燕玄虎说“龙门洞地处昆仑山秦岭山脉衔接地段,是两条巨龙交会之地,风水涵养,祥瑞纳福,无出其左。这里至今还是真正修道者的纯净之地。此言不虚。”
一路同行的那位无名道人却神清气爽,他探出养心洞口,仰天感叹道“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蝉娟。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
三位年青的道人也不由得向洞外张望,但见此处北与崆峒相邻,南与关山接脉,古木参天,铁索凌空,脚下碧水滔滔,身边白云朵朵,一时竟不知是梦是幻,今夕是何年。
当晚三位年青的道士在养心洞里休息,那位无名道人则连夜离开,不知所终。
次日,三人骑自行车按钟离不昧那本上的安排前往张良庙。
从陇县返到天台山,夜宿山脚,次日,继续南下抵达庙台子。汉张留侯祠原在紫柏山顶,约在明清之际移至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因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其山岳巍峨,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名山,为川陕公路横越门首。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查,相传为张良的辟谷之所在。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椅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张良庙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
三人望之欣喜若狂,将前几日的疲惫一扫而光。
到达山脚,存了车子,但见张良庙彩石基座,砖构券洞式牌楼,进大门是一座连通二门的木桥,名曰进履桥,为一座横跨山涧的溪桥廊亭。取张良在圯桥为黄石公进履之意。为清道光二十七年汉中知府贺仲瑊题。两边有牛肋栏杆,并设座椅两排。桥廊山风幽凉,桥下溪水潺湲。唐代诗人李白诗曰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三人过桥即到张良大殿。殿内有留侯金身塑像一尊,端庄肃穆,丰盈谦和,道骨仙肌,风采卓然。殿中丹灯放彩,雕梁画栋,檐牙镂空,其上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翔云,野鹿喜摘菩提果,山虎栖卧梧桐旁。苏轼曾吟颂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门院内有钟、鼓楼和三角形的灵官殿,越过遍立历代名人碑碣的前、后过庭,进入二山门便是大殿院。殿上悬有白金匾额,4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帝王之师。李商隐诗曰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
殿门对联
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
收秦关百二山河奇谋独运,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
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
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从大殿右侧过西面的方丈院,便是南花园。园内有水池,池中立有六角辟谷亭,靠北为五云楼。大殿左侧向东为北花园,园内西北有一六角亭,名曰拜石亭,取张良拜黄石山为师之意。亭内嵌有明隆庆五年作的怀山歌石碑一方,为明代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赵员吉所立。拜石亭北有一四方亭,名曰回云亭,取功成身退,返回云山之意。
亭前柱石刻对联赤松黄石有深意,紫柏青山无俗情。
由回云亭右侧上坡,经曲折盘道六大层又逢一亭,上覆苇草,名曰草亭。
再经盘道十大层,登上山顶,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亭子为授书楼,取黄石公在记桥与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院内有冯玉祥将军所立的石碑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消遥游。
燕玄虎有些兴奋得难以克制,他说“张良其实是富贵三代,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号称姬公子,其祖父姬开地,父亲姬平,都相继为韩国相国,侍奉过五朝君王。到了韩国灭亡,张良决心刺杀秦始皇。趁秦始皇东游之际,宫车行至博浪沙,张良令力士抛出120斤重量的大铁锤,可惜误中副车,受惊的秦始皇却安然无恙,力士当场被擒,触树而死。姬公子更名改姓,成为张良,逃亡到下邳。搏浪飞椎的典故源于此。李白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张良逃到下邳以后,在圯桥遇见黄石老人,黄老为了考验张良,故意将鞋掉在桥下,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照一般人早气飞了,可张良却顺从照做,获得黄石公的依赖,约张良5日后天明来圯桥上再见。张良一连两次都迟到,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黄石公授给他部周文王遗著的太公兵法,张良在艰难的西逃途中月夜攻读,后来便做了刘邦的谋士。”
燕玄飞说“刘邦有不少谋士啊。”
燕玄虎说“当然了,刘邦说过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此三位都是人杰。但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
“何以知之”燕玄飞问。
“听我说,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第381章 英雄退步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即今天的陕西褒城。
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
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所有的栈道。
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
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
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
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
张良的书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
同年冬天,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
“咱们看看汉初三杰的下场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燕玄龙说“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韩信被御林军抓获。
刘邦曾给韩信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吕后要杀韩信,最后还是萧何献计与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韩信扎死,其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
也算是实现了所谓的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
公元前195年4月,汉高祖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即位。
刘盈人为仁弱,朝廷实权操在吕后手里。
吕后设盛宴把张良召进宫来,希望张良出山辅佐惠帝,起衰振懦,扶上正道。
并逼着张良喝美酒,吃山珍海味。
张良回去后,上吐下泻。
他对吕后太了解了,岂能不会预见到日益壮大的吕氏集团与根深蒂固的刘氏集团将会有一场流血拼杀
对吕后请他出山扶持惠帝之举,他不敢当面拒绝,可是张良回去后就立即人间蒸发了。
吕后多次派人进山搜索,都毫无结果。
韩信被杀,彭越被烹,萧何被下狱后又放出,不久病死,张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训,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轻身成仙。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至若陈平、荀彧、贾翊、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正所谓英雄退步即神仙。”
燕玄飞逐慨叹道“今日汉中留坝县的紫柏山,作为汉中盆地的北部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张良送刘邦入汉中,返回时烧毁了距此不远的古栈道来麻痹项羽,可以说用心良苦。
也许早在那时侯,身世飘零、久经沙场的张良,面对白云封顶、雾霭沉沉的紫柏山,已经隐隐约约听见了云端里召唤他的声音。”
三人正说得起劲,忽从头顶上传来一个声音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三只乌鸦呱呱叫。”
抬头一瞧,竟是那位无名的神奇道人。
燕玄虎便说“hoareyouhoodareyou”
未料那道人竟回答“youyou。”
燕玄虎怔了,不得不拱手抱拳笑道“yourehaveodonn”
无名道人却未笑,而是正色道
“你等号称全真弟子,行走坐卧却一如俗人”
说着,摇摇头,准备走开。
“前辈请留步”
燕玄龙上前拦住去路,问道
“请前辈指教。”
“没啥可说的,你们去武侯祠吧,我要在此修炼了。”
说完,纵身跃上树,转眼消失了。
三位年青的道人翻开本子,上面正写着行走线路,通往武侯祠。
从留坝到长坝的武侯祠有许多路,可是他们选择了古栈道。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大发明、世界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
先民们在下有急流的山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凌空铺架道路的孔穴,孔插入石桩或木桩,在桩上方铺木板、木棒或石板,谓之栈。
为了防止栈道因风雨侵蚀而腐烂,又在栈道上建起房亭,谓之“阁”。
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
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
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踩踏出穿山越岭的七条主要道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穿越秦岭,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历史上统称为蜀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台区北1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235公里。
褒斜道是穿越秦岭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
三人已从宝鸡界进入汉中界。汉中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北有秦岭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气候温和湿润。走千里栈道更是感觉非同寻常。
由于下雨,他们用了两天的功夫从庙台子到留坝,经马道,到褒河,西走勉县再西走4公里,在川陕公路边上的武侯祠。
武侯祠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
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年,刘禅才下诏立祠。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它武侯祠,即湖北襄樊古隆中、河南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四川成都武侯祠、四川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等。
第382章 好汉丑妻
武侯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
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
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
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大门两侧有联
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