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又寒暄几句,常母给允熥介绍常家现在各位主子。她指着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道:“这是老二常升。”

    那人行礼说道:“见过殿下。”

    允熥一边回礼,一边想着:‘果然那天我在五军都督府见到的人就是常升。’

    一般情况下,允熥应该管常升叫舅舅,但是现在显然不是一般情况。所以允熥只能以官方称呼称常升为“开国公”。

    接下来常母又介绍了常森、常茂的妻子冯氏、常升的妻子胡氏、常森的妻子吴氏和其它和允熥同一辈分的人。

    对于和他同一辈分的人,允熥的称呼可以随便一点,称之为“哥儿”,对于女孩子可以称呼为姐姐或者妹妹。

    但是场面仍然显得没有探亲的气氛。允熥对于常家的亲情碍于礼法无法表达出来;常家人也不敢造次,所以现场的气氛非常的不自然。

    不过常家显然是有准备的。介绍完众人,常母说道:“殿下,总在这里坐着也没什么意思,我家新修了一个花园,虽然必定比不上宫里的景色,但是也别有一番风味,殿下不如让继宗陪着转一转你们年龄相近,也好说话。”

    允熥也没有多想,觉得逛一逛也好,总坐着也沉闷,到花园里逛逛与人单独交谈还可能送快些,于是说道:“宫中的景色看来看去的也就那样,未必比的上咱们开国公府的。”说着站起身来。

    年轻的姑娘在丫鬟的陪伴下回到自己的闺房。姑娘们的声誉还是很要紧的,常家既然不可能再把女儿嫁给允熥,就绝不能与允熥在私下里见面。

    冯氏、胡氏、吴氏也各自回房处理自己的事情去了;她们与允熥又没有血缘关系,允熥也不会重视她们。

    常森也回房去了,只有常升貌似陪着常母回后院去了;年轻的公子则簇拥着允熥向后花园走去。

    出了大厅,气氛果然要好一点,允熥和这些他的表兄弟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还能有笑声。

    但是允熥还是很难和自己的表兄弟聊到一起。原因有二:第一,现在的允熥思想认识是一个西元21世纪的二十多岁的人,而他的这些表兄弟都是货真价实的西元14世纪十几岁的少年;第二,允熥生长在皇宫,皇宫的生活是很枯燥的,他一点也不了解宫外大家的公子哥都玩些什么。

    双方唯一的交谈点就是这个时候的战争了。你还别说,允熥和常继宗就这一点还聊得不错,挺投机的,两个人都绕花园有一圈了,其他人都散了,还是兴致勃勃的聊着。

    这时常继宗突然说道:“光这么说也不尽兴,”他指着东边,“那边有一间屋子,我来逛花园常在那里歇脚,就在屋里放了一些地理方面的书籍(不是地图,注2),我们去哪里看看吧。”允熥同意了。




第75章 常母密谈
    常母说道:“你当时怎么那么不小心,当时差点儿着了吕妃”

    允熥回道:“外祖母,我当时也没办法。母亲故去的时间太久了,文华殿里里外外都是吕妃的人,她也颇有手腕,我很难打听到文渊阁的情况。出了宫也只有皇爷爷拨给我的侍卫。”

    常母问道:“你现在情况好些了吧,每年有一万石的俸禄(注1),吕妃等人也都搬出文渊阁,没有人可以妨碍你了。”

    允熥说道:“每年一万石俸禄够做什么的!每月不过八百多石,文华殿大大小小的宦官不下百人,有功需赏;宫外的侍卫也有数十人,做的好的也需赞赏。幸亏吃穿用度都是用宫里的,不然没有皇爷爷的赐田我该饿肚子了。”

    常母说道:“那怎么能行,你现在没有皇庄,也没有其他收益。常森在京城南城外有一个庄子,也不大,不过是三千亩地,刚打下的粮食还在庄子里放着呢,就先把这个庄子的收益给你开销。”

    允熥说自己的钱不够花还真不是向常家要钱来的,他真的只是随便说说,然后想跟常家要几个工匠啥的,再要一个偏一些的小院子好用来做实验。这些东西都不好和老朱要。

    并且此时常母要给他钱的情景让他想起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情景。虽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他现在是强势的一方,并不是初进贾府、以为自己的吃穿用度都是贾府提供、处处小心的林黛玉,但是允熥仍有即视感。

    所以允熥说道:“那怎么能够用外祖家的东西。”

    常母早料到他有此一问,笑着回道:“我们常家的东西不也都是陛下赏赐的;再说,要是平常人家,姑娘出嫁是要陪嫁妆的,你就当是你娘留给你的当年常家陪嫁的嫁妆。”见允熥仍有些犹豫,继续说道:“你将来当了皇上,还能差了常家这点儿东西,就当是提前借用罢了。”

    允熥也不是矫情的人,既然对方坚决要给,也不会有‘纪检委’的人来查他贪污受贿问题,所以也就要了。

    常母见他要了庄子,表情微微舒缓了一些,说道:“这下子你可不会缺钱花了。”又说道:“明年年初要成立一个军校,陛下肯定是让你来预备吧。”

    允熥觉得这个话题跳跃有些大啊,不过还是回答道:“皇爷爷应该会让我来总领这件事。”

    常母说道:“那你可知这军中各个派系谁和谁关系好谁又和谁是对头陛下虽英明神武,但是毕竟是久居上位,未必了解下边的实际情况。”

    允熥听她说这个,就知道是要显示常家的价值,告诉允熥常家是一个久历军中、势力庞大的家族,而不只是外祖家或者一个只是出钱的人家。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允熥也正想多知道一些现在大明军中的事情,也就顺着她说道:“那外祖母你知道这些事情吧。毕竟当年外公是我大明的大功臣,大舅舅、二舅舅也都是从军二十年了。”

    常母的回答并不出允熥预料:“升儿马上要赴三晋练兵,没有时候;森儿虽然不成器,但好交友,与军中众人大多熟悉。等你什么时候有空了,可以来府上找常森打听。不过现在,”她侧头看了看未开着的窗户,“快到中午了,先摆饭吧,你来外祖家一趟,总不能不吃饭就回去吧。”

    允熥闻言也侧头看向窗户,但是透过窗户纸能透进来的阳光太少了,允熥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时间。他现在仍然非常不适应没有玻璃全是窗户纸糊的窗户,觉得屋子里非常暗,又不习惯大白天的点着蜡烛,所以他现在自己寝殿的书桌放在窗户边儿上,并且在自己的寝殿读书的时候都是开着窗户,烤着火炉。就好像现代人开着空调盖棉被。

    不过既然常母这么说了,他也就出屋子。正打算找常继宗一起回前厅,常继宗就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第76章 走进科学
    京城西城外,龙湾渡(注1)。

    下午未时初刻(下午1点半)的时候,在这里停着数条大船,岸边还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似乎是在互相进行上船前的告别。但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一多半人穿着西南诸夷的服饰,而另外一小半儿穿着官服。

    这正是理藩院正在送从云滇地区来京城拜祭沐英的各土司的土官回去。朱元璋没法总拖着他们不让他们回去,所以在几次查访不出后同意了他们回去的请求。

    大多数土司或者头人比较着急回去,倒不是怕被篡了位置,敢到京城来的都是有把握不会出事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天也要变冷了。那时的全球气温比现在低,云滇那里到冬天虽不至于草木皆枯,但是野物也都猫冬,各土司需要准备过冬,所以他们着急回去。

    下边的人除了思念亲人的,倒都是乐不思蜀的样子。天朝传统,来京城的外夷都是好好招待,吃穿用度比他们在自己家里还好,当然不愿意回去。

    但是有一个土司来的人,上至土司的弟弟,下至最普通的族人,虽然并未表现出多么想要回去的样子,但是今天到了码头处,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当然就是云滇省临安府教化三都司的人。前几天他们生怕被朱元璋发现,天天提心吊胆的,今天总算放心了。

    龙者黑悄悄地对龙上登说道:“爹,总算是可以回去了。前几天来理藩院多次把咱们都叫出来,仔细查看面庞长相的那些人是来追查毒药的来历的吧,真是把我吓得够呛,生怕被找到。”

    龙屏儿则关注的是另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给谁下毒咱们这些天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参加的大明册封皇太孙事情以外,其他的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龙者黑说道:“告诉你们多少次了,不许再谈论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回到咱们土司呢。”

    二人住口不谈。又等了一会儿,理藩院的人干完了应有的送夷归去的程序,让他们上船回去。他们将从这里坐船沿江河一直到湖广省西南靠近廣西的地方,然后下船再走回自己的土司。

    龙家的人都是着急赶紧上船,只有龙屏儿虽然随着众人上了船,但是一直站在船尾。船开出去老远了,都快看不清京城的城墙了,龙上登来劝屏儿进船舱休息,龙屏儿说道:“大明的京城真的是太繁华了,来之前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哥,你说咱们将来还有再来京城的机会吗”

    龙上登随口答道:“会有机会的,一定会有机会的。”

    龙屏儿知道他言不由衷,但是已经看不清京城了,只能一脸遗憾地跟随大哥走进船舱。

    ===========================================================

    允熥回到文华殿文渊阁,想了想还是等晚上去乾清宫和老朱一起用膳时再和老朱说说在常家的经过。他在寝殿歇了会儿,来到书房拿起今天早上谨身殿的小宦官送过来的昨晚上老朱批答的奏折,准备开始看。

    他推开窗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来自鲜卑利亚的冷空气,暗叹自己还得忍受没有玻璃窗户的日子。然后他坐下来,摊开折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刚有了一个小庄子了吗这个庄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银钱,还可以作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点嘛!

    想到这里,允熥也没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佣嘛,匠户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国家的工作任务,空闲时候也接一些私活儿好挣点钱改善生活。

    当然涉及到军械,比如火药、铠甲之类的私活儿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无碍。允熥现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这两样非常有用,也并不



第76章 走进科学
    京城西城外,龙湾渡(注1)。

    下午未时初刻(下午1点半)的时候,在这里停着数条大船,岸边还有一大群人聚在一起,似乎是在互相进行上船前的告别。但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其中一多半人穿着西南诸夷的服饰,而另外一小半儿穿着官服。

    这正是理藩院正在送从云滇地区来京城拜祭沐英的各土司的土官回去。朱元璋没法总拖着他们不让他们回去,所以在几次查访不出后同意了他们回去的请求。

    大多数土司或者头人比较着急回去,倒不是怕被篡了位置,敢到京城来的都是有把握不会出事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天也要变冷了。那时的全球气温比现在低,云滇那里到冬天虽不至于草木皆枯,但是野物也都猫冬,各土司需要准备过冬,所以他们着急回去。

    下边的人除了思念亲人的,倒都是乐不思蜀的样子。天朝传统,来京城的外夷都是好好招待,吃穿用度比他们在自己家里还好,当然不愿意回去。

    但是有一个土司来的人,上至土司的弟弟,下至最普通的族人,虽然并未表现出多么想要回去的样子,但是今天到了码头处,明显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当然就是云滇省临安府教化三都司的人。前几天他们生怕被朱元璋发现,天天提心吊胆的,今天总算放心了。

    龙者黑悄悄地对龙上登说道:“爹,总算是可以回去了。前几天来理藩院多次把咱们都叫出来,仔细查看面庞长相的那些人是来追查毒药的来历的吧,真是把我吓得够呛,生怕被找到。”

    龙屏儿则关注的是另外方面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给谁下毒咱们这些天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参加的大明册封皇太孙事情以外,其他的事情一点儿不知道。”

    龙者黑说道:“告诉你们多少次了,不许再谈论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回到咱们土司呢。”

    二人住口不谈。又等了一会儿,理藩院的人干完了应有的送夷归去的程序,让他们上船回去。他们将从这里坐船沿江河一直到湖广省西南靠近廣西的地方,然后下船再走回自己的土司。

    龙家的人都是着急赶紧上船,只有龙屏儿虽然随着众人上了船,但是一直站在船尾。船开出去老远了,都快看不清京城的城墙了,龙上登来劝屏儿进船舱休息,龙屏儿说道:“大明的京城真的是太繁华了,来之前我根本想象不出。大哥,你说咱们将来还有再来京城的机会吗”

    龙上登随口答道:“会有机会的,一定会有机会的。”

    龙屏儿知道他言不由衷,但是已经看不清京城了,只能一脸遗憾地跟随大哥走进船舱。

    ===========================================================

    允熥回到文华殿文渊阁,想了想还是等晚上去乾清宫和老朱一起用膳时再和老朱说说在常家的经过。他在寝殿歇了会儿,来到书房拿起今天早上谨身殿的小宦官送过来的昨晚上老朱批答的奏折,准备开始看。

    他推开窗户,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来自鲜卑利亚的冷空气,暗叹自己还得忍受没有玻璃窗户的日子。然后他坐下来,摊开折子,突然想到:自己不是刚有了一个小庄子了吗这个庄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银钱,还可以作为进行科学实验的地点嘛!

    想到这里,允熥也没有心思看奏折了。他想:虽然自己手里没有任何工匠,但是可以去城南雇佣嘛,匠户也不是一年到头都有国家的工作任务,空闲时候也接一些私活儿好挣点钱改善生活。

    当然涉及到军械,比如火药、铠甲之类的私活儿是不敢接的,但是其他的无碍。允熥现在想到的想要改善的就是玻璃和水泥,这两样非常有用,也并不



第77章 两个相关
    允熥跑到谨身殿的时候,老朱刚让李进忠去传御膳房摆饭。他看到允熥进来,脸上还有汗珠,他看了看刻漏,对允熥说道:“就算时间晚了一点,也没有必要着急。急匆匆的是做不好事情的。”

    允熥也不好解释自己是思考‘事关中国科学前途命运’的事情才耽搁了,也只好应着。

    好在老朱也不过是一说,然后便带着允熥去吃晚饭。

    二人照例是先喝一碗汤,然后等着上菜的时候,老朱问道:“今天去开国公府,常家可是非常殷勤得招待你”

    允熥早就预备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所以只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便回道:“回爷爷的话,开国公确实是非常殷勤地招待我。”

    老朱又问:“可想起了你的母亲”

    允熥略有些悲伤地说道:“是回想起了母亲,特别是开平王夫人与记忆中母亲的相貌颇为相像,我忍不住差点儿要哭出来。”

    老朱在十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而现在允熥也是父母双亡,相似的经历使得老朱认为他十分理解允熥的情绪,所以他拍了拍允熥的肩膀,说道:“你的曾祖父当年去世的时候,我也才十七岁,也感到十分悲伤,‘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佯泱。’正是我当时的情景(注1)。这样的事情,只能自己走出来了。”

    允熥因为原来允熥遗留的记忆只是一部分,所以他虽然悲伤,但是也没有老朱当年那样。但是现在能说实话吗只能沉默不语。

    然后饭菜上来了,他们忙开始吃饭以缓解现在的尴尬气氛。几口饭菜下肚,祖孙俩又说了一下饭菜的好坏,尴尬气氛尽去,老朱又问道:“今天下午奏折看的怎么样跟爷爷批复意见相左的有多少不太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批复的有几份”
1...2324252627...4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