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踢开永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帅

    杨峰不清楚允熥问这个干什么,回答道:“是,殿下,我们大多住在这边,金吾诸卫的住得离这里近些,其他上卫的住得远些。”

    谁知允熥突然说道:“那我去你们家里看看。”

    这真是出乎所有侍卫的预料。古代皇帝、皇太子很少去臣下的家里,即使去,也都是去宰辅重臣的家里;就算是皇后、皇太后的娘家,要是家里不是重臣家里,也绝没有皇帝、皇太子去的道理。

    不过允熥脑袋中自然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的。并且老朱虽然一直在树立皇家的威严,制定了许多复杂的礼仪制度,但是他毕竟是贫民出身,很多习惯不由自主的就不是那么上下分明。历史上大明是在英宗在位时才




第81章 下基层下
    允熥也不会多注意这群颜值并不高的女子;再说了,就算她们颜值高,允熥也不会多看的,他今天又不是看美女来了。他通过一路上看到的这些人家的情况,看出现在他们的日子还挺好过的。公家出钱给他们修了房子,军饷也都按时发放,绝无克扣军饷的情况。并且上十二卫与其他诸卫不同,是不用自己种地的,所以家里人有空余时间。家里人口实在是多的,媳妇做些针线活儿往外卖,也能足够家用。

    允熥先后路过了陈兴和杨峰的房屋,看了看也没有进去。又走几步,走到一间看起来旧一些的房屋面前,身后的一个侍卫,叫做秦楠的,走上前说道:“殿下,这时我家的房子。”

    允熥问道:“我记得你家是世袭的千户吧,怎么房子这么旧了”

    秦楠面带伤感的说道:“禀殿下,我家虽是世袭的千户,但是家父在战场上落下了病根,身体不好;这也罢了,偏有一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个混账郎中,说我爹的病能好;我家当时为了治好我爹的病根儿,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后来也没治好,那个郎中早见势不妙跑了。家里当时欠下的钱,现在还没有还完,那还有钱修整自家的房子。”

    允熥听完他说话,马上说道:“你家这种情况,怎么不早说。到底欠了多少钱”同时示意王步拿出钱袋来。

    秦楠说道:“这都是我家咎由自取,怎可接受殿下的恩惠。”允熥又反复问他,他只是重复这一句话。

    这时杨峰说道:“秦楠,殿下这么关心你,你就接受了吧。殿下,秦家一共当初欠下了二百贯钱,还了这些年,还有八十贯钱尚未还清。”

    允熥一边奇怪怎么是杨峰出来说这个,一边让王步掏钱出来给秦楠。王步掏出二十贯钱、十两银子递给秦楠。秦楠只能接下。

    允熥知道王步身上也就只带了这些钱,于是对秦楠说道:“今天只带了这些钱,回头你带着你的兄弟们去河沿庄上领二百石粮食回来就行了。”

    秦楠又要推辞,允熥眼睛一瞪,秦楠也就只能接受了。

    他们正在门口儿待着,从门里走出来两个容颜娇美,长相可爱的十二三岁少女来。二人刚出门口,见到有这么几个高大的汉子站在门口,吓了一跳。那个年龄看起来大些的,认出了秦楠,舒了一口气,对秦楠说道:“秦家大表兄,怎么站在自家门口不进去”又对杨峰说道:“杨家表哥,这些是你们的朋友啊!”

    允熥顿时倍感惊讶。虽然这两个小姑娘长得都不错,但是他倒不是因为她俩的长相漂亮而惊讶,毕竟宫里的漂亮女子也很多;而是她们竟然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除了身高有所差别,其他的几乎毫无差别。

    秦楠含糊答道:“表哥有些事情暂时还不回家,只是路过这里。”又对她们说道:“你们怎么来了还有,怎么没有人陪着,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年龄大些的回道:“你们家里不是还欠着债呢吗父亲不肯拿出钱来帮你们还债,我们就自己动手做些针线活儿给姑妈让她还债。这里是坊子里边儿,还能出什么事情。”

    秦楠也不便和她们多说,只是说道:“以后切不可如此,即使在坊子里边也要带着下人一起出来。”

    那人不耐烦的说道:“知道啦!秦大表哥!我们一定以后注意。”

    这时允熥说道:“秦兄,既然你担心你家表妹,咱们顺路把她们送回去就好了。”

    秦楠



第82章 抓海盗
    接下来几天,允熥除了吩咐人去找工匠到河沿庄研究玻璃以外,就呆在宫里看奏折、学理政。一直到二十一日,允熥接到锦衣卫关于苏州的密报,才把注意力又转向其他方面。

    在结束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大幅削减锦衣卫人员。京城还好,但是地方上的明线暗线都变得很少,所以这次过了这么久才查出事情原委。

    锦衣卫奉上的密报写到:查得于十月初三日有人在嘉定等地散布谣言,口音即为当地口音,言称大明并无足够之粮兑换宝钞,其谣言甚是浅薄;但苏州百姓一向对大明心怀不逊,闻言争相兑换粮食。臣等昼伏夜出,欲捕散布谣言之人。……

    允熥看完了他们的奏报,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大明在苏、松二府的税率一直全国最高,而当年张士诚主政苏松一代极其宽松,所以苏州人反感大明。这次才这样干。

    允熥思来想去,能想出的稳定币值的事例只有共和国初建,沪申商人囤积居奇致使物价飞涨,陈議调集全国的粮棉煤等集中抛售,才稳定住物价和币值的事例。

    沙赫特1923年稳定马克的方法非常巧妙,但是现在允熥没法用。所以最后允熥只能采用以力破巧的办法,下令苏州府的粮仓随时做好出调粮食的准备,但是暂时不调,允熥要最后看看卓敬的表现。

    十月二十四日,苏州。

    卓敬紧张的站在自己的办公房,反复踱步。今天预备三十天所用的粮食已经全部被兑换走了,卓敬必须在今天晚上做出决定。卓敬不愿再调动粮食,但是他这些天是在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一天比一天少。

    在反复跺了半天以后,卓敬终于下定决心,多用了粮食总比事情办砸了好,叫道:“李佑。”

    等在外边的仆役李佑马上应声道:“老爷,小的在。”

    卓敬说道:“马上备车,我要去苏州府官仓。”说着,拿出允熥后来派人给他送过来的朱元璋的圣旨一道,穿好外衣,出了大门。

    =======================================================

    深夜,苏州府嘉定县外海。

    李继迁正在自家的船上打牌九。他作为海盗的大头目,不敢进城,而今天是进城的伙伴儿回来的日子,所以冒险驾船驶进长江口,等候同伴。等待的时候太无聊,所以一干人等娱乐娱乐。

    正打得欢,嘉定县的码头闪起了亮光,似乎是有船只开出。

    大家都不在意,以为是回来的同伴在驾船出来,包括李继迁也一样。但是李莎儿这时还没有睡觉,她本来待在旁边看着他们打牌九,看到外边闪起亮光马上走到船边去看。然后,细心地李莎儿马上说道:“大哥,你过来看看,这亮光很多,应该是有最少五、六条船出来,大半夜的怎么会有这么多条船呢”

    “嗯”李继迁闻言马上警觉起来,他把位子让给其他人,自己走到船边。看着亮光越来越多,他脸色一变,喊道:“都别玩了,马上开船!”

    其他人不解,不过好在李继迁在大家中还有些威望,所以有人收拾起牌九,其他人操持开船。

    不过这不代表没有人问了,特别是还有亲人在岸上的人问道:“大当家的,咋们还有人在岸上呢,怎么不等了”

    李继迁说道:“你们看码头的亮光,根本不是一两艘船能发出来的,更不可能是咱们的人或者其他海盗的



第83章 告一段落
    苏州府的大牢里,一个刚刚被严刑拷打的人被狱卒从刑架上放下来,这人的双腿根本站立不稳,直接跌到在地上。狱卒把他从地上扶起带回牢房内。

    苏州府的头面人物,苏州知府陈彦回、同知周继瑜、锦衣卫百户宋忠与千户班立明,以及此时在苏州的卓敬都站在狱内。知府陈彦回心有余悸地说道:“今日始知大明司刑如此,怪不得才只抓到半日,就开口招供。”

    百户宋忠说道:“任是铁打的汉子,到了锦衣卫的手上,也不可能不招,要不是……”说到一半,想起之后的话有可能被认为是‘诽谤君上’,忙住口不言。

    卓敬说道:“只是用刑如此,未免有伤天和。”

    宋忠不以为然,只是他知道卓敬是允熥派到苏州府的,不愿与他争辩。班立明作为单纯的武将,没有这些顾忌,说道:“卓大人,办案子是不能心慈手软的,要不然怎能让他们招供”

    卓敬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他也不是不知变通之人,知道如果真的按照大明律上的规定来办,很多案子根本就破不了,但是身为文人的固有观念让他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只能沉默。

    班立明又说道:“这张士诚的余部现在还在海上猖獗,还沦为了海盗,这次算他们走运,陈知府,周同知,卓拾遗,不如咱们联手上书,请陛下允许在东海上再次剪除海盗。”

    他说这个话肯定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做为水师的千户,一旦开始扫除海盗必然是要用到他的,他也可以借此多多的立下功勋。

    但是他这次可算是找错人了。也是班立明作为武将,没有文官儿这么多的弯弯绕。卓敬是户科都给事中,和海盗的事情完全没有关系,又只是恰逢其会才会在苏州,怎么可能同意与他一起上书

    而陈彦回、周继瑜都是文官,怎么可能会干这种有利于武将的事情所以无人接话,一时场面陷入了冷场。

    还是宋忠出来调和:“好了好了,扫除海盗的事情以后再说,咱们先说现在怎么处理。我肯定是要以锦衣卫的身份上奏折禀报内情的,你们呢卓拾遗还罢了,不相干;陈、周二位可都是苏州府的亲民官,海盗进了苏州府的地界,你们不能说没有责任吧;班千户是水师千户,让海盗上了岸,船还一度就停在嘉定外头,也是脱不开的吧。”

    三人闻言,也知道自己有责任,这件事可大可小,说小了,不过是一时不察,让海盗上了岸,毕竟抓到了几个人,也算将功抵过了;说大了,这是地方官四大职责中的一个没有完成,等于是严重失职,流放都有可能。

    几人不自觉地看向了卓敬。虽然卓敬只不过是允熥一时抓差把他抓到苏州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啊,以为卓敬是允熥的亲信。而现在允熥是皇太孙,所有的奏折,都在允熥那里还过一遍,所以大家就想求卓敬帮忙说说好话,求求情。

    卓敬正在那里反思这次的利弊得失呢。卓敬毋庸讳言,是一个好官,但是不代表他没有上进心,他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大官,‘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他的真实想法。

    他想着:我思来想去,没有想到除了掉粮食以外的其它平抑的办法,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苏州府的兑换人流已是降到了殿下当初认为正常的人数;并且自己用了直接从粮仓里调出大量的粮食堆在兑换地点,以让百姓认为官府有无限的粮食可供兑换,也算是起到了点儿作用,所以应该不会被殿下认为不行吧。

    正想着,看到陈彦回等三人都看向他。卓敬也是聪明人,马上猜出他们是想干什么。卓敬真的想大喊一句:我真的和皇太孙殿下不熟啊!但是他不能喊,并且喊了也未必能打消他们的想法。

    陈彦回他们三个看到了



第84章 讲武堂——预备
    而他注意到的第二点就是海盗。

    老朱并未同意班立明在奏折上提出的大力清缴海盗的请求,只是下令各沿海卫所严防海寇进犯。

    但是允熥是很注意并支持这一点的。当然,他知道,海盗是缴不完的,特别是现在大明不允许海贸的存在,所有的东西出去都是走私,本来正经的生意人也只能当‘海盗’了。

    作为一个后世的人,当然反对老朱这种‘禁海’政策。关税可是国家很重要的一个税源,不说后世,只说古代,宋代的税赋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税,蒙元也是一样,到明代就少了一大块政府收入;等到明代后期开海的时候,朝政都被文官把持,开了海国家也收不到多少关税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虽然从来没有在海关或者与对外贸易有关的贸易公司工作过,但是因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再加上以前自己看过一些资料,总能弄出比宋代或者蒙元的海关制度要优越一些的制度。

    但是这些只能是以后在详细考虑了,事情要一个个来做,而他现在并无时间来干这个。因为在兑换宝钞稳定币值的事情暂时成功了以后,他被交代了另一个事情,就是操持将于明年二月正式开始的‘在职军官培训班’的事情了。

    自从他在重阳节宴会上提出绕开这么一个‘培训班’以后,之后自己和兵部的官员早在当月就已经把条陈送上去了;按照老朱的意思,设立了战例、弓马、武艺、地理、兵法、战策、指挥和历史、国文、外藩共十门课程。其中外藩这一门课是允熥坚决要求加上去的,因为他以后是要对外用兵的,所以要让这些未来的中高级军官知道一点他国的事情。

    另外分了水、陆两科,所以两科的上课内容中,指挥、地理、弓马和战策这四门课的有所不同。

    历史课已经内定由允熥来负责了,因为历史课包含了对军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他人完全不知道怎么弄,正好是允熥提出来的,大家就建议由允熥来负责这门课,如果最后没有什么用也是你们老朱家自己的事情,与我们大臣无关。

    战例课没有固定的先生,蓝玉、冯胜等威名赫赫的武将轮流来上课。弓马课和武艺课正在京城四十八卫中挑选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的人,还没有最终选出。地理课是由五军都督府内的去过很多地方打仗又识字的武将来传授,因为不可能有一个武将在所有的地方都打过仗,所以先生也不固定。

    兵法课就是由兵部的官员讲兵法,预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课程,估计没什么用。战策和指挥与战例课都差不多,只是讲授的重点不同,也是由饱经战阵的名将轮流上课。国文是教他们写字的,很多武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老朱很推崇文武双全,而允熥也认为识字在军队制度化上很重要,所以也支持。外藩课就是由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来讲一些外藩的事情,是最不受重视的的一课,不过允熥已经决定要在自己即位后提高这一门课的地位。

    并且云熥按照后世的习惯,要求地理课、兵法课、战策课和指挥课要有一个完整的课本,还要有完整的教学规划。这可愁坏了要担任这些课程的先生,课本总能糊弄一个,但是完整的教学规划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规矩,教到哪不都是由先生自己掌握的嘛。

    要在战策和指挥课上当先生的大将一个一个的去找老朱诉苦,老朱听了之后来和允熥再商量,允熥最终同意战策和指挥课可以没有教学规划,但是必须提前告知每一年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因为这两门课是不同的武将轮流教授,所以允熥已经可以预见先上课的人因为自己说要教的东西没教完挤占其它人的时间的情况了。

    至于地理和兵法课的先生就胳膊拧不过大腿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写教材,并绞尽脑汁的去想教学规划。

    允熥以身作则,自己的历史课也提前编写教材,并编制教学规划。这对允熥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就算没教过别人,总也被别人教过,并且后世的自己还想过考教师证,所以了解过这些。

    除此以外,其他的课程,除了战例课,都要每一年课程开始之前,告知要教什么东西,并保证一定在这一年过去之前教完,教不完的是有处罚的。

    这个被老朱亲自命名为‘大明讲武堂’的培训班,当然是由老朱自己挂名武学‘校长’,这个允熥提出的名字;允熥当然是当了具体负责的‘副校长’。

    这个讲武堂是以后固定的单位,所以不能找一个地方就凑合下去,幸好京城够大,所以在城西找了一块地方,正在修建新的教学课堂和校舍。因为老朱除了挑选先生之外,基本上




第84章 讲武堂——预备
    而他注意到的第二点就是海盗。
1...2526272829...492
猜你喜欢